查看原文
其他

探秘,一场被“删除编号”的宋代秋台风!

气象·史 中国气象 2021-05-30


最近,“全球热搜榜”上,定然有今年第19号台风“海贝思”的位置。据日本共同社10月14日最新统计,日本11县共有44人因台风“海贝思”死亡,15人下落不明。日本气象厅表示,这次因为自然灾害,在日本12个都县都发布了特别警报,达到史上之最!



按照这个秋台风的严重致灾情况,“海贝思”距离被“除名”,或许已经不远……


然而,你知道吗,早在我国宋代,就有一个秋台风,疑似,被《宋史》“除名”了



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九月三日,对于官员方大琮而言是灾难性的一天。在《铁庵集》第三十五卷《徐母孺人赵氏墓志铭》里,他这样描述:“九月三日,大雨骤至,江水暴涨,怒风驾涛而来,溺于浙江渡者以千计。临安城内,水没台城为鱼者以万计。


“浙江渡”位于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城南、钱塘江北岸,是当时横渡钱塘江的四大渡口之一,因其位置重要、人流量大,又有“临安第一渡口”之称。

突如其来的大雨使钱塘江水位暴涨、洪水肆虐,并与“怒风”引发的风暴潮“碰头”,急剧抬升的钱塘江水位淹没了人群大量聚集的“浙江渡”,死者多达千人。

    

让人费解的是,作为官方正史的《宋史》对如此巨灾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那么,是方大琮在说谎吗?


追溯方大琮的生平发现,他生于1183年,卒于1247年。灾害发生时,他还在世,应是亲见或听闻了这场灾害。



方大琮曾任南宋理宗朝的谏官,因言论不为当政者所容而离开临安。清代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称其为“敢言之士”,从个人品行和职业操守而言,他是值得信赖的。


加之此事记载在方大琮私人文集中,所述又是墓志铭,死者当是他的一位徐姓至亲好友的母亲赵氏。所以,这些记载应该是可靠的。


那么~~~~





宋史》之所以未见记载

很可能是宋后期史料缺失所致

元代的苏天爵在《滋溪文稿》中说:“(南宋)理、度两朝,事最不完。”灾害发生于南宋绍定二年,正值南宋后期理宗在位之时,动荡的政局令修史大受影响。

加之蒙元灭宋、临安城陷落距离《宋史》修成又相隔69年,期间的战乱流离也会导致史料散佚。


小编之所以敢这么断言,那是因为,这次大灾害波及的远不止杭州一地,还有其他史料可以印证——


据《台州府志》记载,当年夏季台州干旱,进入秋季降水开始增多。“九月乙丑朔(初一)复雨,丙寅(初二)加骤”,九月前两日连续出现较大降雨。


“丁卯(初三)天台、仙居水自西来,海自南溢,俱会于城下”,九月初三正是风暴潮袭击杭州的当日,在台州府城(今浙江临海)上游地区天台、仙居的洪水,自西向东沿椒江而下,在椒江口与东南方向“海溢”的潮水,共同夹击位于椒江口北岸的台州府城。


    

综合杭州和台州两地发生的灾害情况来看,对于本次袭击浙江的巨灾“元凶”,我们不得不联想到,秋台风。


从灾害的发生时间上看,两地是相同的,都是农历九月初三。一般来说天文大潮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即农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也就是说九月初三恰逢天文大潮汛。


从史料记载来看,杭州是“怒风”、大雨、大潮“三碰头”,台州虽未提及风的情况,但也是洪水、潮水“合流”。从地域范围来看,杭州、台州一在浙东沿海,一在浙北平原,范围较大。




从发生时间、影响范围、风雨同步等条件推断,这次大范围袭击浙江的罕见的风暴潮灾害的主导天气系统,很可能就是“秋台风”。由于诸多致灾因子多发群发,且同位相叠加影响,使得这场灾害的破坏力极为惊人,灾害损失也格外严重。


然而,战乱,以及古人不完善的自然灾害记录,却使得它从正史中“除名”了。


推 荐 阅 读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策划监制段昊书

图片作者新华网、网络

微信编辑:木木子

投稿咨询:010-58993075(段老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