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再相信宫廷剧!故宫的纳凉方式多到想不到!

夏季避暑的 中国气象 2021-09-07



每到夏天

就想感谢发明空调的威利斯·开利

(威利斯·开利:你们的命都是我给的)

那么,在没有空调的古代

人们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







唐朝诗人李白

在其诗《夏日山中》中写道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从中能看出来

李白纳凉的方式有三点

摇扇子、穿得少、自然风

这种方式回归自然、无拘无束


过去

小编多次盘点过

古人消暑黑科技

然而,在万恶的封建社会

普通人和皇亲贵胄毕竟不同


今年恰逢故宫建成600周年

我们来聊聊

在深宫别苑里

是怎么做到安稳度夏的










空调井




曹操当年造了一个大冷库“冰井台”,挖深井采集冷气。即在厅内或是需要的房间挖一深井,上面用盖子盖着,盖子上凿孔,夏天便有冷气从下面出来,而冬天则有暖气上来,保证厅堂温度相对稳定、宜人。













含凉殿



含凉殿复原图


含凉殿是唐代著名宫殿,位于宫城北门、蓬莱殿后,宫殿依太液池南岸而建,据《唐会要》载:“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睿宗生于含凉殿。”

 

含凉殿依水而建,夏天非常凉爽,不但如此,这座宫殿中还配备了“绿色环保”的“空凋装置”。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这种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于此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 



据《唐语林》卷四记载:“玄宗起殿,……时毒方甚。上在凉殿,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四隅积水帘飞洒,座内含冻。”由此可见,这种制冷设备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较高的降温能力。


张仲素《宫中乐》诗云:“甘泉将避暑,台殿水光凝”,就是对凉殿消暑的赞誉。







保证了室内温度,想吃凉食怎么办?







青铜冰鉴





青铜冰鉴是我国战国时代就已发明的“原始冰箱”。


鉴,实是一种大盆,早期是陶质,春秋中期以后流行青铜鉴。使用时,将盛满饮料或食物的器皿放进去,四周围满冰块,合上盖子,不多时“冷饮”就可制成。

 

每年冬天,都有专人负责采冰、藏冰,以便在来年夏天放入特定的盒子中,用于制冷。

 

如《周礼·天官·凌人》载有“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意思即各种牲肉和美味的食物都放在冰鉴中防腐。又如宋代诗人苏轼在《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皇太后阁》之三中写有“水殿开冰鑑(鉴),琼浆冻玉壶”,意即使用冰鉴来获得凉爽的美酒。

 

冰鉴不仅外形美观,而且精巧科学。这个东西有上下两层,上层为斗形方口器皿,供放冰块用;四周镂空,方便冷气散发;下端有孔,方便冰水下流,这样就可以有很好的避暑效果。制作“冷饮”时,可将活板取下,箱内放冰块,把瓜果或饮料镇于冰上,随时取用。冰水不会侵蚀木质的箱体,反而能从底部的小孔中渗出。

 

1965年,在南京的一个考古现场,专家发现了这个避暑神器。














木制冰箱

明万历蓝琉璃釉竹节方冰箱


清代宫廷普遍使用以天然冰制冷的木质冰箱,这种器具当时被称作“冰桶”,“洋桶”,是由古代的盛冰容器——“冰鉴”演变而来的。

 

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等材料制成。足下安托泥,用以隔湿防潮。这种宫廷“冰箱”比起现在的冰箱太过简单,但构造合理、经久实用。

 

故宫珍藏的古代冰箱之一,是明万历蓝琉璃釉竹节方冰箱。这只冰箱约60厘米见方,呈上大下小的斗形,壁厚约3厘米,周圈中部及下部各设箍一道,起到装饰的效果。盖板厚约5厘米,板上有4个四个铜钱状的开孔,用于冷气排出。冰箱底部有个圆眼,用于排水。炎热暑期,宫廷服侍人员将冰块放入冰箱中,盖上盖板。冰块在其中慢慢融化,冷气由盖板的开孔逐渐散发到室内,而冰融化的水即由底部的孔中流出。冰块化尽之后,倒出冰水,再换冰块,如此反复,室温恒凉。这只琉璃冰箱豪华精美,与宫廷建筑内部陈设特征较好融合,且隔热效果良好,是宫中必备的制冷和避暑设备。


清乾隆御制款掐丝珐琅冰箱


清乾隆御制款掐丝珐琅冰箱也别具一格。冰箱的外表纹饰精美,露在表面的五面为缠枝宝相花纹,箱底部为冰梅纹饰。盖的边缘饰以鎏金,阳刻楷书“大清乾隆御制”六字款。箱座为红木,四角包镶掐丝珐琅并饰以兽面纹,造型与工艺同样别致、精细,与安放其上的冰箱浑然一体。


在夏季,冰箱内置入冰块,通过冰块的融化吸收热量,并将冷气通过盖板的孔散发到室内,起到“空调”的效果,有利于防暑降温。







吃完凉食,睡觉还是感觉很热,怎么办?







瓷枕





瓷枕是一种枕头,是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枕上用彩釉绘成精美的图画或题上诗句。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

 

瓷枕表面是青釉,冰凉通透,睡上去“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女词人李清照名作《醉花阴》里有一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此处的玉枕就是青白釉瓷枕了。


最有技术含量的是一种“冷暖枕”。这是一种瓷枕,枕头里面是空的,有个夹层,上有一个注水洞口。

 

夏天睡觉前,用从井里刚打的凉水注入其中,上垫枕巾,头枕其上,凉爽宜人。











不得不说

古人面对炎炎夏日

不仅消暑方式多种多样

兼顾美观

还有别一番的滋味和享受

在这背后

都是古人浓浓的智慧啊




鸣谢:故宫博物院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核:段昊书

策划编辑
赵宁

宫猫手绘:故宫博物院(微故宫)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新浪娱乐、爱诗词、搜狐网

合作洽谈:010-58993075(段老师)

转载授权请于文末留言

送给我们一颗小星星,好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