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第一杯“气象奶茶”:盘下今年汛期的黑科技
听说最近大家都在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小编也收到一杯
情形是这样的……
领导
最近干得不错,奖你一杯奶茶!
啊(受宠若惊、喜不自胜……)?谢谢领导!
吸……好喝!
壮实
领导
嗯,汛期黑科技梳理一下吧,明天发。
吸……咳咳咳……
好……喝!
壮实
从多条江河同时发生流域型洪水,到频繁袭击东北的台风,今年我们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汛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胜利离不开那些在汛期发挥出巨大作用的气象科技。
聚焦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它们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成为综合防灾减灾的“利器”。
“捕获”天气系统
“解剖”之
监测
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高分卫星穿透云雾,监测鄱阳湖主体及水域水体面积变化。
今年汛期,长江流域汛情全线告急,鄱阳湖水位暴涨。由于光学卫星受到云、雾遮挡的影响,难以对地表进行全面有效的观测。
而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穿透云雾、全天时全天候监测的能力,可透过云层直接观测目标地区洪水灾害影响情况并实现米级分辨率观测。
7月中旬以来,淮河流域遭遇强降雨,王家坝开闸泄洪,蓄滞洪区启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第一时间获取风云气象卫星、高分三号卫星等多源卫星观测资料,持续监测淮河流域蒙洼蓄洪区及周边水域水体变化,为防灾减灾及政府决策提供气象科技支撑。
监测
布设在雄安新区的X波段相控阵阵列天气雷达。
布设在雄安新区的X波段相控阵阵列天气雷达,其高速、高分辨率、超低数据时差、全覆盖探测风场和强度场等优点,有效弥补了北京大兴、石家庄新乐的多普勒雷达无三维风场、对流系统垂直结构不完整等缺陷。
在7~8月的几次强降水预报服务中,X波段相控阵阵列雷达提前4~6分钟识别出新生的对流单体,为预报员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抢出提前量;风场资料的加入也为强降水的准确识别,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通过三维剖面产品获得对流单体精细且完整的立体结构,预报员可据此预判可能发生的强对流天气类型。
监测
高空气象探测无人机。
8月2日,在今年第3号台风“森拉克”影响海南期间,一架高空气象探测无人机从博鳌机场腾空而起,成功下投30枚探空仪,与毫米波雷达一起,对台风外围云系进行CT式立体“扫描”。
尽管我国台风预报水平近年来稳步提升,但海上观测资料的匮乏限制了对台风生成机理的研究和预报技术的提升。此次海洋综合探测试验的数据为预报员确定台风“森拉克”中心位置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试验使用的无人机及探测载荷,完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监测
台风“美莎克”的三维风流场和暖心结构(上),以及等风速面图(下)。
针对今年汛期多个台风北上影响我国东北,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基于实况分析数据、多源融合再分析资料等制作三维动图,用数据的视角看台风,剖析台风的内在结构,看清台风的“本质”。
以台风“美莎克”为例,三维风流场和暖心结构动图再现了台风内部气流流动结构及“暖心”——带动台风旋转的“心脏”。
在暖心周围,其风圈巨大的影响范围,就是台风造成巨大破坏的原因。通过查看等风速面图,台风的影响范围一览无余。
“把脉”过程特性
预判之
预报
GRAPES区域3公里雷达组合反射率拟合预报。
今年实现业务升级的GRAPES全球同化预报系统和区域数值预报系统,在汛期经受住了多次复杂天气过程的检验。
升级后的GRAPES全球同化预报系统,使得平流层预报能力显著提升,中长期降水预报水平明显改善。过去,GRAPES全球数值预报模式的垂直预报范围涵盖对流层和一部分平流层;现在,垂直预报范围包含对流层和完整的平流层,垂直层数也从之前的60层增加至87层,极大提升了对平流层大气的刻画能力,通过改善平流层和对流层的相互作用,中长期降水预报水平显著提升。
升级后的GRAPES区域数值预报系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3公里分辨率逐3小时快速循环同化预报,进一步提高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能力,满足局地强对流天气特别是灾害性和极端天气事件的数值预报需求。
请横屏阅读↓↓↓
图 01
浓情九月 师恩如海
预报
FODAS2.0系统2020汛期降水预测(上),2009-2020预测效果检验(下)。
年初,全国气象和水利专家会预测这一年的气候趋势。在今年的预测中,动力统计结合的季节气候客观预测系统(FODAS2.0)表现不俗,成功预测2020年夏季我国降水总体偏多,江南大部、江淮流域和北方大部地区降水偏多2到5成,部分地区偏多5成以上;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可能出现流域性洪涝灾害。
FODAS2.0在2009~2020年中国汛期降水预测中, 连续12年准确预测了主雨带位置,预测效果较稳定。其背后,是多模式动力统计集成预测、相似误差订正、机器学习和雨型诊断预测等多种先进气候预测方法的探索和应用。
预报
长江流域智能气象服务一体化业务平台。
而在今年汛情严峻的长江流域,流域气象中心开发的集气象水文信息联动分析、预报服务智能提示、流域降水网格订正、数据产品快速集成、制作发布便捷高效、预报检验评估实时反馈为一体的长江流域智能气象服务一体化业务平台发挥了显著应用效益,并与三峡集团、长江委业务系统实现对接应用。
6月29日,受强降雨影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水布垭镇长岭村4组出现严重的山洪地质灾害。一体化平台上超过120类预报服务产品的共享交互,提升了服务产品的制作速度和质量。此次过程,暴雨预警信号制作发布较常规提前近两个小时,雷电预警信号提前了3~5个小时,为政府决策部署和公众应急响应赢得了宝贵时间。
严防灾害影响
广而告之
服务
利用AI预警智能短视频自动创作出的天津大风黄色预警短视频。
今年汛期,为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公众传播效果,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联合百度研发上线预警AI短视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预警信息中地点、预警类别、级别等核心预警信息,智能生成集综合地图位置信息、防御指南、滚动播报等元素于一体的新型预警短视频。
AI预警智能短视频自动化创作只需约90秒,一天可生产1000条以上。此项技术已在全国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机构近3000个预警百家号上应用。节约人力的同时,大大提升预警信息的发布效果。今年5~8月共制作发布106219条预警短视频,送达近千万人次。
请横屏阅读↓↓↓
服务
海南台风灾害影响评估三维模拟系统(上),渔民收到北斗船载终端可视化气象预警服务系统发布的气象信息(下)。
在海南,台风灾害影响评估三维模拟系统基于北斗卫星船舶定位数据,结合气象和海洋部门提供的风速风向、海浪、海流等预报,动态评估不同船型的船舶在南海海域航行的风险等级。
海南省气象局运用多种数据处理算法,对天气现象、地表地形、地面建筑和孕灾区域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应用三维虚拟实景技术完成同一时空下的三维可视化叠加,率先实现三维模拟与灾害影响评估有机融合。其展示的台风灾情三维全域“漫游”,覆盖全省3万多平方公里及近海海域,可对台风监测、预警、评估作出实时综合研判,反映台风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部署提供支撑。
海南省气象局研发的精细化北斗船载终端可视化气象预警服务系统,将台风、雷雨、大风、大雾等灾害性天气预警区叠加在海图上,自动测量台风中心、风圈半径、灾害性天气影响区域与北斗船载终端的距离,为船舶实时提供结合地理位置的可视化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帮助渔民及时判断避险最佳路线和时机。
服务
收到预警信息的村民紧急转移(上),湖南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移动大数据精准发布系统(下)。
湖南省气象局开发的智慧预警发布服务模式,是基于通信运营商和气象大数据,利用地理围栏等技术,对某个灾害影响区域,精准发布预警信息。发送时,参照智能网格预报结合灾害落区,以及灾害区域实际人口、基站活跃用户数、地质灾害隐患点、短信发送速度等因素,对灾害点周边3~5公里范围内人群靶向发布预警短信,5~10分钟内即可完成指定区域全网手机用户的预警发送。
7月9日上午,一条暴雨预警短信,自移动大数据精准发布系统平台推送至新邵县西北部龙溪铺镇和巨口铺镇2.2万名公众手中,整个流程仅用时2分钟。收到预警短信后,当地防汛责任人迅速前往地质灾害隐患点、旧房危房及地势低洼的居民家中巡查,组织转移。当天,暴雨横扫新邵县,龙溪铺镇多栋房屋被暴雨诱发的滑坡摧毁,好在村民全部提前撤出,无一人伤亡。
事实上,在汛期发挥巨大效益的
气象黑科技
远不止这些
关注我们
带你了解更多气象科技利器~
广告
推荐阅读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审核:段昊书
图片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雄安新区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央气象台数值预报中心、国家气候中心、长江流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海南省气象局、湖南省气象局等
文字来源:谷星月 李慧 谢盼 简菊芳 刘钊 黄彬 张格苗 高迅芝 刘若馨 袁迎蕾 张婷婷等
微信编辑:壮实
转载授权请联系:010-58993075(段老师)
送给我们一颗小星星,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