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刷酸可能会烂肤,但我要赌一把换皮”

董姐 Vista氢商业 2021-09-29

“脸颊上突然冒出白色小疙瘩,不痛不痒但是看着贼难受,要考虑刷酸吗?”网友在微博上投稿发问,并配上局部放大图。



“刷酸”是今年最大的一股护肤风潮。小红书上有23万关于刷酸的笔记,抖音上相关视频播放量超过11亿。当你看到全世界(似乎)都在刷酸时,可能会像微博网友一样心生疑窦:我要不要也试试?


“现在女孩子真的是什么都敢往脸上涂啊,”一直男听到“刷酸”二字对我感叹。


“又不是涂硫酸!还好吧!”我呛了过去,回想却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几分道理。现在时兴的护肤方式是下功效型的猛药(哪怕有风险),刷酸就是其中一例。




刷酸到底刷的是什么?


“刷酸”是一种化学换肤术(或者可以说是“化学剥脱术”)。它是将化学制剂(一般是水杨酸、果酸等)涂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可控的损伤后促进新的皮肤再生。 

 

刷酸在医院皮肤科主要被用于治疗痤疮,油痘肌。使用水杨酸或果酸来改善肌肤并不是什么新鲜事,1970年刷酸就开始应用到皮肤科治疗。水杨酸作为护肤品也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十年前,理肤泉的祛痘产品就很受欢迎(包括duo、K乳等等)。可以说目前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护肤品成分之一。

 

既然不是横空出世,水杨酸为什么突然大火?

 

一位皮肤科医生告诉我,刷酸受欢迎可能跟医美的热潮有关。它和很多医美产品类似(比如前一阵子争议较大的射频美容仪之于热玛吉),它从一种院线产品延伸到了家用场景。

 

经过简化后,居家刷酸步骤大概是:洁面后,把水杨酸(或果酸)涂在全脸(院线用酸浓度更高),静置一会儿,用清水洗掉(医院一般需要用酸碱中和剂),然后再敷上保湿面膜或者用温和修护的润肤乳。



2019年末到2020年初,就有美妆博主分享居家刷酸心得。其中最火的是骆王宇,他被成为“刷酸一哥”。2020年年初,骆王宇就推过一轮博乐达的水杨酸面膜。今年年初,他又和芙清密钥合作,带货刷酸祛痘产品销售额突破4000万。

 

从百度指数来看,刷酸在今年年初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2021年2月前后,“刷酸”二字的搜索突然井喷。

 


品牌也抓紧时机做社交媒体营销。博乐达成立以来,作为皮肤科刷酸治疗配药,在医院扎根了5年。据其官网,它和超过3000家公立医院和美容机构达成了合作。业内人士告诉我,三甲医院水杨酸基本上用的都是博乐达。


它在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2017年)才逐渐进入大众护肤品市场,开了淘宝店。不过,从它B站和抖音账号来看,而真正在社交媒体上活跃是今年的事儿。



另一大品牌芙清密钥,其母公司芙清此前是医美面膜的弄潮儿之一。2020年,芙清成立了这个主打水杨酸的品牌,也是到了今年才在众多社交媒体上活跃。


从医用辅料品牌变身酸类专家,似乎也顺理成章。毕竟在医院刷酸之后都要用医用面膜敷脸,还要停用其他功效产品(比如美白、抗衰产品理论上都不要用了),而只做保湿。那些主打保湿、修护、维稳(难以想象这种国防用语已经渗透护肤圈)的产品需求大增。



根据小红书和市场研究公司Ipsos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消费者对维稳修复的需求增长了92%。维稳和修护最流行的成分包括神经酰胺和积雪草等。


2010年10月,积雪草有800多件商品,到了现在(2021年9月)有超过2600件商品。这很可能就是功效“猛药”护肤衍生出来的皮肤“救火”“修复”需求。


不少品牌就是水杨酸、果酸和修复保湿产品双管齐下,博乐达、芙清、修丽可、理肤泉、薇诺娜都是这样的例子。不管你是要破坏原有的、不满意的肌肤还是要重建“婴儿肌”,都逃不过品牌们的五指山。




刷对嫩肤,刷错烂脸,像俄罗斯轮盘赌?


我在线下咨询的皮肤科医生,都认可刷酸是有效美容方式。它不仅能平复痘痘,还有一系列其他功效:去除黑头、减少油脂分泌、去除细纹等(似乎承诺的功效还在增多)。


打开小红书、B站或抖音,搜索“刷酸”,几乎都是“因为刷酸,我换了层皮”类似的褒赞。


也有少数人持反对意见。协和整形的肖一丁医生在b站的一个视频中说:“刷酸刷出来色沉甚至毁容的案例岂止成百上千。”他最后评论:对皮肤改善效果真心不怎么样。在他的盘点中,刷酸的治疗效果只有一星半,安全性评分三颗星。综合安全性、性价比、广告可靠度等因素,在20大医美项目中,排名第12位。



这种“破坏-重建”式护肤,风险可能比大部分人预料得更大。


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进行的一次小型临床试验中,果酸和水杨酸在治疗后(包括在治疗后停止治疗后的一个月)都有部分患者出现皮肤屏障的损伤。他们对50名中轻度痤疮患者进行了刷酸,并测试了经表皮失水率。


广东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王群认为定期且高频刷酸(比如每礼拜刷酸一次)的人看上去皮肤变细滑了,实际上是角质层变薄了。“角质层变薄了以后,你整个物理阻挡外面紫外线还有化学性的东西,高温低温这种抵挡的时候能力会变差,所以长远来说对皮肤不是好的。我们皮肤的代谢的周期,一个基底层的角质细胞它的分裂次数是20代,是有限制的。”


在各大社交媒体上搜索刷酸,你也能看到一些反面案例。虽然比刷酸种草和正面案例少太多。有些人刷酸反而刷出了敏感、干皮或者痘痘。


包括品牌医生、kol会告诉你,刷酸爆痘是正常的现象。可以归结为水杨酸把痘痘催熟或者催出来了。骆王宇在今年1月的一个视频中称,他刷酸后爆了一周的痘痘。“爆完痘之后,你皮肤的春天就来了。”他还说:爆皮(指脱皮脱屑)是正常的。


刷对,嫩肤;刷错,烂脸。像不像俄罗斯轮盘赌?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掀起的全民刷酸风在普及上模糊了适应人群的范围。


比如,敏感肌能不能刷酸,也相当有争议。王群教授在他本人的抖音账号上说:“皮肤比较薄,比较干又比较敏感,这些人是绝对不能刷酸的。”医生群体并没有一致的意见。“刷酸一哥”骆王宇也表示“敏感肌不要刷酸”。


不过,博乐达官方的视频中称,敏感肌逐渐建立耐受之后也能刷酸。



敏感肌的定义本身就是一件玄乎的事,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个很大的市场。根据不同的报告,三到七成的中国女性可能是敏感皮肤。品牌怎么会希望这些人和刷酸绝缘呢?


另一方面,大部分品牌都鼓励消费者每天刷酸。虽说美妆品中的酸类浓度较低,但是频率过高也是有风险。


长沙市第三医院皮肤科段柳医生告诉我,她接诊的人中间有不少是因为自己刷酸操作失误来求助的。“看病的原因一般是使用频率过高。”


在接受央广总台采访时,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闫言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她说:“比如说她买的家用酸浓度也不高,但是使用频率过高,就把皮肤的屏障损伤了。”


王群教授认为皮肤没有问题的话没必要刷酸。“控制不住刷酸的那群人啊,已经无法忍受自己的皮肤不细腻、不光滑了。”




两种下狠手的刷酸方法

 

在刷酸浪潮中,两种对自己下狠手的猛药型“玩法”出现了。


第一种是直接购买院线产品的30%的水杨酸,自己在家刷酸。



这不是极个别人在做的事。淘宝上有很多C店都出售博乐达水杨酸院线产品,销量最高的3个店家分别都有超过1000人收货。这些店一般会强调自己跟医院渠道的关系(比如店主号称曾是皮肤科医生)。


评论区能看到这样的反馈:“烧死我了,三分钟就洗掉了,太痛了。”这位消费者表示,此前自己用了5次2%浓度的水杨酸没有感觉,所以上30%浓度的产品。


有人是觉得化妆品线产品酸度太低,为了追求功效铤而走险下狠手。另外一方面,在家刷浓酸可以省钱。医院刷酸疗程单次价格从500元到上千元不等,产品还要单买。但是,在淘宝单独买水杨酸和护理包价格只要150-180左右,再加自己动手。看上去不就是涂抹涂抹吗?


“这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操作门槛超低,治疗全无危害,实际上大相径庭。它对操作者涂酸和清洗时机要求很高,绝对禁止在家DIY。”协和整形肖一丁医生在视频中评论“果酸换肤”。


医生基本都不推荐在家刷高浓度酸。自己刷浓酸烂脸去皮肤科就诊的也不是个例。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闫言表示:有的是误用,将需要专业医生用的酸,自己在家用了,出现所谓的烂脸,即出现红斑、糜烂或者水泡的现象。


8月1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科学认识“刷酸”美容》。这篇文章号召消费者去专业的美容机构刷酸。


另一方面,针对品牌和商家,它极力划清医美/医疗刷酸和居家刷酸的区别。“部分化妆品能够实现一定的清洁、去角质等功效,但与“刷酸治疗”有着本质区别。化妆品禁止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避免使用“换肤”等不当宣称”,文章内写到。


因为刷酸被塑造成一种无所不能的功效护肤(都“换肤”了),不少并非痘痘肌的消费者也跃跃欲试。真真就是其中一个。她想去除黑头和缩小毛孔,购买了一种0.5%水杨酸棉片,使用后皮肤又红又痒,还开始脱皮。“再也不刷酸了”。


一个美妆赛道的投资人告诉我:“很多人的皮肤是不能去刷酸的,或者是没有刷酸的必要的,但是也在过度刷酸。因为社交媒体上有很多内容是刷酸前后的变化。”可能是考虑到类似的风险,近日抖音已经开始管制刷酸内容,而小红书也会弹出一个提示“医疗美容有风险”。


人们想换肤的不仅是脸,另外一种猛药型搞法就是疯狂的身体刷酸。

 


一些博主发明出了“磨砂膏去角质+果酸+水杨酸”的身体刷酸用法。


小红书上,“医学护肤玲玲子”一篇沉浸式“关节刷酸”有近8万次收藏。除了肘关节,这位博主还有一系列刷酸,涉及颈部、手部(居然有两篇)、后背、后脖和腋下。“漫画手”“天鹅颈”“白嫩”描绘着用酸的终极图景。她本人皮肤白净(也可能也是光圈开得够大),似乎按照她的方法做下一秒就能变得像她一样白了。


还有人玩出了花。把The Ordinary 30%果酸+2%水杨酸产品涂抹在水杨酸棉片(本身就有2%的水杨酸)上。ph值到底是多少呢?不知道,就知道放封面很吸睛。我乍一看还以为是腋下放血。


这股风潮也很快迎来了批判。


“30%的果酸已经是医用浓度了,还要干刷一顿,用磨砂膏?”巴黎大学生物医学博士Anna说(她也是一位小红书kol)。还有人解释说,用磨砂膏去角质刷后身体可能有细微的伤口,而酸类产品不宜用在有创伤的皮肤。


“是在刷酸还是刷鞋?”美妆博主“王大实诚”一则视频里说道。这条视频在B站获得了超过200万的播放量。驳斥身体刷酸的内容又成了新的流量密码。


面部刷酸是为了祛痘的话,身体刷酸更多是为了美白。这么多年,社交媒体上一切让你变美的奥义(不管是美白、减肥、减龄),还是绕不过“白瘦幼”的审美。“白瘦幼”堪称当代裹脚布。


肤色很大程度上由基因决定。不管是物理去角质(磨砂膏、搓澡巾)还是化学去角质(用酸),稍微白一点是可能的,白两个度是不可能的。按一个博主的吐槽来说:“你回炉再造可能还白得快一些。”


除了你自己,根本没几个人注意你的指关节颜色深或浅,胳膊肘黑或白。除非,你是每天举着胳膊走路?或者职业是手模(特)?


社交媒体放大了“聚光灯效应”,让你自我意识长期过度警觉,甚至进一步觉得自己的外表和举动都在别人的审视中。时刻把心理聚光灯打在自己身上,拿着显微镜看自己,总是会有大大小小的毛病。


如果我用镜子或照相机紧怼脸,很难不发现各种毛病:毛孔大、鼻翼泛红、不平整。而正常的社交距离,素颜又被夸皮肤好。广告中、社交媒体上的“完美皮肤”拔高了大众眼中好皮肤的阈值。但那些更多是滤镜、修图术的功劳。普通人没必要对皮肤要求那么苛刻,完美皮肤是虚幻遥不可及的。


实际上,除了想卖给你护肤品的人(比如屈臣氏导购)以及被容貌焦虑感染的你自己,没几个人会苛求你的皮肤。在文首求问刷酸的微博下,高赞回复大多都是“说真的没必要(刷酸)”“正常毛孔吧,皮肤很好了”。




你试过刷酸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