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瀚:重阳九大习俗,传承九种祝愿
作者:弘瀚
自古以来,于伏羲时代肇始,《易经》智慧便以阳爻定为九数,九,乃阳之极,象征着至刚至阳之力。
及至九月初九,日月皆以九相逢,天地间“两九相重”,此日遂被赋予了“重九”之雅称。
更因其汇聚双阳之精华,故又称为“重阳”,寓意着阳气鼎盛,万物成熟之秋。
重阳佳节,民间习俗丰富多彩,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比如登高望远,成为连接自然与心灵的桥梁,人们借此抒发胸中豪情,祈愿步步高升;
赏菊饮酒,则是对秋日美景的颂歌,菊花傲霜而开,酒香四溢中更显人生豁达;
遍插茱萸,不仅寄托了驱邪避凶的朴素愿望,更蕴含了对亲朋好友的深深思念与祝福……
这些习俗穿越千年时光,依旧熠熠生辉,让重阳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符号,更成为了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文化瑰宝,其魅力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01
秋登
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
——苏轼《醉蓬莱·重九上君猷》
苏轼曾经说过:“值此重阳佳节,当携佳肴美酒,登高而望,极目千里,以飨秋光之美,畅叙幽情,此诚人生一大乐事也。”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已经是阳气的极限。
此日,地气缓缓升腾,天气渐渐沉降,二气于苍穹之下交织融汇,预示着自然界新一轮的循环与变迁。
为抵御此时可能侵扰的邪气,古人遂衍生出登高望远的习俗,以此作为身心的一次洗礼与净化。
在古人的时间观念里,上巳与重阳,一春一秋,遥相呼应,同为祭祀与庆祝的重要节点。
上巳之日,春暖花开,人们结伴踏青,享受生机盎然的春光;而重阳之际,秋风萧瑟,万物步入沉静,登高“辞青”,则是对即将逝去的秋日的一种深情告别与致敬。
深秋时节,满目金黄与火红交织,却也难掩岁月更迭、万物凋零的哀愁。
人们于此时登高,不仅是为了躲避邪祟,更是为了寻找心灵的慰藉与释放。
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那份壮阔与辽阔,足以让心中的烦恼与忧愁随风而去,留下的是心灵的宁静与淡泊。
重阳登高,不仅是一项传统的习俗活动,更是一种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脱的生活方式。
02
赏秋菊
霜侵寒避色,一隐百峰煌。
——弘瀚《秋菊歌》
《礼记》记载:“季秋之月,菊有黄华。”
问我为什么喜欢菊花?
就因为在万物凋零的秋季,只有菊花开得灿烂一片,绚丽似锦;就因为菊花不怕西风吹,不怕寒霜打;就因为菊花它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品质!
金秋九月,是菊花盛开的时候。
重阳节,这承载着敬老爱幼美德的传统节日,亦被赋予了菊花节的雅称,两者相融,共绘一幅秋日风情画。
在这百花渐隐的季节里,菊花独领风骚,以其不屈不挠、凌寒自开的风骨,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成为坚韧与高洁的化身。
菊花不仅以其绚烂多彩、形态各异的姿态装点着秋天的景致,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象征着长寿与吉祥。
人们赏菊之时,不仅是在赞叹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在寄托对生命长久、健康安泰的美好祈愿。
有网友曾说:“菊花之美,不在其形,而在其韵,一份坚韧,一份从容。”
重阳佳节,邀三两知己,漫步菊海,品一壶菊花茶,赏一园秋菊艳,实为人生一大乐事,也让这份关于秋天的记忆,更加温馨而深远。
03
饮秋酒
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
——陶渊明《九日闲居》
在金秋九月的绚烂光景中,重阳节悄然降临,这一日,不仅是大自然色彩斑斓的展示,更是文化与传统的深情交融。
古人有云:“酒以成礼,乐以合和。”
酒,自古以来便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佳酿,于重阳佳节饮之,更添一份阳刚之气,仿佛能直通心脾,带来延年益寿的福祉。
而菊花,作为秋季的宠儿,不仅装点了重阳的景致,更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成为长寿与健康的象征。
《中药名大典》中记载:“菊花性凉而味甘苦,疏散风热,清肝明目,解毒之力颇强。”
菊花还能明目提神、辅助降压,甚至有助于减肥、补肝气、安肠胃,其益处之多,令人赞叹。
除此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的菊花,也是隐士用来高洁情操的寄托,也预示着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健康长寿的生活态度。
因此,古人在重阳节之际,不仅赏菊、采菊,更将其与酒结合,酿制成菊花酒,这不仅是一种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对长辈长寿安康的深情祝愿。
菊花酒,作为重阳节特有的饮品,不仅融合了菊花的清雅与酒的醇厚,更蕴含了古人对生命的美好祈愿和对自然的无限敬畏。
一杯菊花酒,一敬天地,二敬祖国,三更敬那些为我们遮风挡雨、指引方向的尊长们。
04
插茱萸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古人将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合称为“五毒”,以象征世间之恶与险。
而在这份深沉的警示中,茱萸以其独特的药性与寓意,成为了重阳佳节中一抹亮丽的风景。
《本草纲目》有云:“茱萸,辛香温烈,驱邪避毒,功在治寒。”
因此,重阳节又添一雅称——“茱萸节”,人们在这一天,或于门楣遍插茱萸,或将其精巧小巧的果实佩戴于臂,不仅是为了装饰,更是寄托了对家人安康、避瘟驱邪的美好祈愿。
常言道:“佩茱萸,簪菊花,避邪延寿乐无涯。”这一习俗,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生命健康、长寿康宁的深切向往。
在重阳佳节,让我们以茱萸为媒,共祈五福之中最为珍贵的“长寿、康宁、考终命”,愿岁月静好,福寿绵长。
05
食秋饵
锦帷迎七夕,蓬饵荐重阳。
——刘筠《宣曲二十二韵》
《西京杂记》中有记载:“九月九日食蓬饵,云令人长寿。”
蓬饵,是重阳糕的雏形,融黍面之软糯,大枣栗子之甘甜,共绘秋日味蕾盛宴。
古人智慧,寓“糕”于“高”,以谐音寄寓步步高升、福寿绵长之愿。
及至唐宋,重阳食糕蔚然成风,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心灵的寄托。
《岁时杂记》细腻描绘:晨曦初照,长辈轻抚儿女额前,以重阳糕相赐,并诵“愿儿百事俱高”,字里行间满溢深情与期盼。
讲究的美食家,更将重阳糕雕琢成九层宝塔之姿,既显技艺之精湛,又寓意登峰造极。
糕顶捏塑双羊,应和重阳之“羊”意,既添节日趣味,又承古俗遗风。
更有巧思者,插以小旗,替代往昔之茱萸,祈愿岁岁平安,霉运随风而散。
如此重阳糕,不仅是对味蕾的献礼,更是文化与传统交织的瑰宝,承载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深情祝福。
诚如古人所云:“食色,性也;而重阳糕,情之所在也。”
06
秋思,怀故乡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王勃《蜀中九日》
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曾温情记述:“(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归宁。”
到重阳时,出嫁的女儿放下手中琐事,踏上归途,只为那久违的母女相依、父女笑谈,此日亦被赋予了“女儿节”的温馨称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代诗人王维的这句诗,跨越时空,道出了无数游子在重阳佳节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对于那些因故不能归家的旅人而言,重阳的每一缕风、每一片叶,都似乎承载着远方的呼唤,让他们的心更加贴近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和亲人。
重阳,就这样以它独有的方式,连接着每一个游子的心,让爱与思念在秋日的暖阳下静静流淌。
07
晒秋收
沉沉嘉穗泛金黄,入眼丰收堆满墙。
——弘瀚《秋山曲》
农历九月,稻谷金黄,万物归仓,正是大地慷慨馈赠之时。
古人有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人们不仅享受着丰收的喜悦,更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祈愿。家家户户,窗台屋顶,尽是晾晒的农作物,绘就一幅幅生动的“晒秋”画卷,金黄满目,洋溢着生活的富足与希望。
而于这丰收之际,古人也不忘感恩天地,举行盛大的秋收仪式。
他们择高地而祭,以五谷丰登的果实作为敬天拜祖的虔诚献礼,上祭苍天,下祭祖灵,祈愿来年依旧风调雨顺,五谷再次盈仓,六畜繁荣兴旺,国家昌盛,人民安康。
08
玩风筝
翠笼烟岫看人小,响戛风筝杂雁声。
——邓云霄《重阳小酌朝爽台看旗峰登高人放风筝作》
重阳之时,天高云淡,正是放飞风筝的黄金季节,此习俗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欢愉,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涵。
古人以风筝为载体,寓意“放晦气”,象征着将一年的不顺与烦恼随风筝高飞远扬,期盼生活更加顺遂美好。
古人云:“随风而逝,烦恼无存。”
当风筝在蓝天中翱翔,直至线断影消,那一刻,不仅是物理上的放飞,更是心灵上的解脱与净化。
重阳放鹞,不仅是对自然的亲近与敬畏,更是对生活美好愿景的深情寄托,让人们在秋高气爽中,感受到一份来自心底的轻松与释然。
09
尊敬老人,传承孝道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李商隐《送母回乡》
孟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在中国,这片古老而深厚的土地,自古便有孝道之美德,尊老敬老之风度,如江河之水,绵延不绝。
九九重阳,寓意深远,象征着长久、长寿与家族的兴旺发达。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颁布,更是以法律名义,确立了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呼吁全社会共同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
在这一天,无数儿女纷纷归家,围绕在老人膝下,用最真挚的情感,表达对他们安康幸福、长命百岁的深切祝愿。
这不仅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回馈,更是对祖辈恩泽绵延不绝的深深怀念与传承。
在这样的节日里,每一份陪伴都显得尤为珍贵,它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老人的心房,也让这份古老的孝道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关注《作家荟》
作家荟启事
稿酬规定:
1.2024年2月1日起,文章采用后,稿酬5元;一个月内,在公众号阅读量≥500的,稿酬10元;阅读量≥1000的,稿酬15元;阅读量≥1500的,稿酬20元;阅读量≥2000以上的,稿酬30元。
每篇文章所获赞赏金总额,5元以上者70%发放给作者,5元以下者不发放作者,留作平台经费。
2.稿酬和赞赏在下月上旬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发放当月稿酬。
3.采用作品都将在《今日头条》《百家号》等大平台发布,要求原创首发作品,非原创首发请勿投寄。
4.《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投稿邮箱:125926681@qq.com
《写乎》微信号:hongyupt投稿邮箱:499020910@qq.com
点个好看,好运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