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巴渝舞的前世今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写乎 Author 姚小红主编
作者:刘永
一、“下里巴人”是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古已有之。而古代的歌手也会有无数狂热的追星族,也会举办万众瞩目的粉丝演唱会。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文学家宋玉才华横溢,妙手著文章,却因此受到一些人的嫉妒,四处散播关于他的流言蜚语。楚王听信了谗言,于是责难宋玉,想要惩罚他的过错。
宋玉只好前去求情,对楚王解释自己的寃屈,还给他讲了个故事,说:“有一个歌唱家很会唱歌,他到京城来举办了一场演唱会。一开始,他唱的是流行民歌《下里》和《巴人》,围观的人群中,有好几千人跟着他唱。接着,他又唱了《阳阿》和《薤露》,跟着他唱的就只有几百人了。当他再唱《阳春》和《白雪》时,跟着唱他的就仅剩下几十人了。后来,他又唱起一首五音六律特别生动和谐的最顶级的歌曲,这个时候,现场能够跟着他一块唱和的人就仅仅只有几个人了。可见歌曲越是高深,能够跟着唱和的人就越少啊!”楚王说:“这个歌手歌唱得绝妙,随着歌曲难度的增加,不理解、不会唱《阳春》和《白雪》的人就越多,这很正常啊。”宋玉又说:“我们文人之间也是一样的。那些志向远大、行为高尚的文人,特立独行,当然不会被一般人理解,那些嫉妒别人才华、甚至恼羞成怒的人就开始造谣、中伤,我的情况正是这样的啊!”楚王听了宋玉这番话,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当即就原谅了宋玉,没有再追究下去。
成语“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就是由宋玉讲的这个故事得来的。“阳春白雪”后来就用来代表高雅的文艺作品,而“下里巴人”则代表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在上古时期,大致以四川东部、湖北西部为中心,北至秦岭大巴山南麓,东至湘西、鄂西(含重庆、三峡地区),西至嘉陵江流域,南及黔中,这些地区范围通称为“巴”。居息繁衍在这个地域内的族人被通称为“巴人”。“下里巴人”大概就是来自于巴人演唱的流行歌曲。
二、“巴渝舞”又称“渝儿舞”
今天,人们心目中的“巴”,指的就是四川、重庆,巴蜀地区。宋玉讲述的“下里巴人”原意是歌曲的名称,但也代表了土生土长的“巴人”自古就能歌善舞的传统习性。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汉高帝灭秦,为汉王,王巴、蜀。阆中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乐人习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
“賨民”即巴人,他们喜爱的歌舞,被称为“巴渝舞”。巴渝舞是流传在重庆和四川东北部的原始歌舞。“巴渝舞”为官名,民间称它为“渝儿舞”。在唐代宗大历年间,仍在巴州汉昌一带流传。唐代诗人韩弘在他的《送巴州杨使君》诗中有“万里歌钟相庆时,巴童声节渝儿舞”的诗句。诗中描绘了在广大的巴渝地区,人们一边唱歌、敲锣打鼓,一边欢快舞蹈的情景。
唐代元和十三年(818)冬,大诗人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他在《郡中春宴,因赠诸客》诗中写道:“是时岁二月,玉历布春分。颁条示皇泽,命宴及良辰。冉冉趋府吏,蚩蚩聚州民。有如蛰虫鸟,亦应天地春。薰草席铺座,藤枝酒注樽。中庭无平地,高下随所陈。蛮鼓声坎坎,巴女舞蹲蹲。”可见“巴渝舞”在唐代的巴渝地区,仍然是司空见惯的民间习俗。
时至今日,人们在考究梳理“巴渝舞”的历史演变源流时,普遍认为土家族是巴人的后裔,巴渝舞还保留在土家族的文化基因中。他们的民间舞蹈,如在土家族人跳的“刀舞”、“摆手舞”中,就能看到巴人舞蹈的古老影子。土家族跳舞时,他们身披花布被面,手持齐眉棍棒,口唱古歌,翩翩起舞。这就是效仿古“巴渝舞”舞者身披盔甲,手持弓弩的舞蹈装束形式。
三、源远流长的“巴渝舞”
根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后世称曰:武王伐纣,前戈后舞。”
巴人能歌善舞,又英勇善战,他们甚至将巴渝舞带进了刀光剑影,戈茅林立、箭矢飞舞的血腥战场。商周时期,巴人参加了周王讨伐殷商的战斗。开战之际,巴人军队在战场上齐声高歌,以舞为号,用舞扬力,鼓动舞起,气势凌厉,威震四方。殷人哪里见过如此威武的阵仗?个个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倒戈,溃败投降。巴人之师利用歌舞的夸张、迷惑战术,以庞大的气势慑服了敌人。“巴渝舞”既鼓舞了士气,又威慑了敌人,让歌舞和攻伐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巴人将士的自信和英武。
古代巴渝地区的歌舞音乐铿锵,舞风刚烈,是一种带有神鬼色彩的民间武舞、战舞。“巴渝舞”随“武王伐纣”而声名大振,后来被搜集入宫,成为宫廷中的“乐舞”。这种歌舞展现了巴人顽强的战斗力、同时具有原始战争遗留的痕迹。可见,“巴渝舞”来源于商末巴师伐纣的“前歌后舞”。 “退若激,进若飞。五声协,八音谐”,具有惊心动魄的威慑、杀敌、胜利的强大文艺宣传效果。
至今,巴渝地区的民间歌舞的遗迹,如盾牌舞,铰子舞、薅草锣鼓、莲花落、打连簘、喊船工号子、抬工号子、石工号子、傩戏(面具戏)、端公戏的撵梅山、打粉火、过刀桥,踏火坑、晒龙王菩萨、耍草龙,种种歌舞形式,都受到古代巴渝舞的影响,与巴渝舞的演变密不可分。
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这样描绘“巴渝舞”演唱的壮观场面:“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山谷为之荡波。”今天,人们在参加歌星明星演唱会时,仍然会激情澎湃,欢呼雀跃,齐声唱和,声震寰宇。殊不知,这正是古代“巴渝舞”千百年来遗留下的优良传统啊。
作者简介:刘永,四川绵阳人,现为公务员,爱好文史写作,有《文同评传》等书籍出版。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关注《作家荟》
作家荟启事
稿酬规定:
1.2024年2月1日起,文章采用后,稿酬5元;一个月内,在公众号阅读量≥500的,稿酬10元;阅读量≥1000的,稿酬15元;阅读量≥1500的,稿酬20元;阅读量≥2000以上的,稿酬30元。
每篇文章所获赞赏金总额,5元以上者70%发放给作者,5元以下者不发放作者,留作平台经费。
2.稿酬和赞赏在下月上旬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发放当月稿酬。
3.采用作品都将在《今日头条》《百家号》等大平台发布,要求原创首发作品,非原创首发请勿投寄。
4.《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投稿邮箱:125926681@qq.com
《写乎》微信号:hongyupt投稿邮箱:499020910@qq.com
点个好看,好运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