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洪涛为《我是歌手》第六季落泪,音乐综艺节目如何寻求再突破?

2018-01-13 长沙大学生在线

八卦开年的2018硝烟未散,湖南卫视官微率先发布了《歌手2018》的首发阵容,汪峰、Jessie J、张韶涵、李圣杰、李晓东、GAI、张天,很快这条微博就在热门广场上石沉大海,网友直呼对这个阵容十分失望,是“史上最寒酸”阵容。

的确,在如今拼卡斯、拼大牌、拼明星的老牌音乐综艺竞技中,这个阵容的确不够耀眼有吸引力。在节目录制的第一期,总导演洪涛更是直接哽咽落泪,他跟观众鞠躬道歉说:“没能请到大家心目中的歌手,尽力了”。似乎看来,这档已经走到第六季的老牌音乐节目,已经开始逐渐走向了没落。

从内地音乐综艺发展的时间线来看,2012年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间,音乐类综艺都是传统的“草根+选秀”的梦想时代。04年横空出世的《超级女声》,后面陆续出现的《快乐男声》《我型我秀》《绝对唱响》等一系列节目,不仅是九零后的青春回忆,更是一代电视人对于选秀节目模式的长期探索,但是低俗化、过度煽情、沦于炒作等问题,也是这类节目的普遍弊病。

直到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播出,一时间万人空巷,“转椅、盲选、明星导师”等新鲜元素都成为了当年的话题热点。2013年《我是歌手》在湖南卫视周五黄金档播出,这档引进了韩国MBC电视台模式的节目,依靠着强大的明星阵容和精良的节目制作,又成为了国内另一档现象级节目。音乐综艺进入了“明星+竞技”的大咖时代。

经过五年的沉浮,《中国新歌声》第二季收视率爆冷,那英宣布退出导师,灿星团队遭遇危机,《我是歌手》第五季的收视率也跌破到1.4以下,虽然各大电视台不断创新新节目,但依然是有惊无喜,似乎中国观众已经失去了那种举家观看的热情,再也没有一档现象级音乐综艺出现。

可以说,音乐综艺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陷入了瓶颈期。

                                          

目前音乐综艺中存在的3个问题

笔者通过对五年来几档代表性音乐综艺节目的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共同存在的问题。


1.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原创精神。《中国好声音》最初引进荷兰版权的时候,不仅把节目流程、演播室设置、布景灯光都完全照搬,就连导师对话的爆点都被复制过来。这样虽然保证了节目内容的水准,但是“成也模式,败也模式”,在最初前几季还能靠新奇吸引住观众,但是时间久了以后,“换汤不换药”的节目内容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从新歌声第二季遇冷就能看出,即使请来了周杰伦、陈奕迅这种大咖,没有吸引人的内容,也无法将观众留住。

并且,目前国内的跟风现象严重,一档节目类型火了以后,其他的同类型节目也蜂拥而至。就像主打悬疑元素的《蒙面唱将猜猜猜》之后的《哟滴歌神啊》《谁是大歌神》《看见你的声音》等一系列“听音识人”的节目,模式上都大同小异。缺乏原创精神,这是国内音乐综艺节目存在的普遍问题。

2.过度依赖明星,观众审美疲劳。音乐综艺节目从草根时代进入到大咖时代之后,各大卫视就进入了“拼卡斯”“拼大牌”“拼阵容”的烧钱模式中,从跨年演唱会的明星争奇斗艳就可见一斑。音乐综艺节目逐渐从“重音乐”转变为“重综艺”,节目的娱乐性越来越强。就像《中国新歌声》里,观众关注的点不是选手的唱功如何,而是汪峰的头条,周杰伦的表情包,这对于音乐综艺节目本身来说,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

并且,当音乐综艺进入了抢星时代,就可以明显的看出“艺人荒”,一些明星变成了职业综艺咖,往往可能在这个节目做评委,在另一个节目又摇身一变成为了选手,观众看来看去只有这些熟悉的面孔,难免会产生倦怠的心理。


3.造星能力下降,热度无法持续。素人类的音乐综艺节目造星能力明显减弱,《中国好声音》舞台上大火的选手,除了吉克隽逸、袁娅维、吴莫愁还活跃在观众视野里,其他的大部分选手已经销声匿迹。选秀明星告别选秀舞台以后,没有成熟的产业链对其进行包装,当观众想要他的听后续作品时,却发现已经查无此人了,这也是观众热情减弱的一部分原因,这不利于季播节目的长远发展。

此外,现在的素人选秀歌手太偏重于展示唱功、翻唱老歌,缺乏自己的原创作品,无法给音乐市场注入新鲜血液,这对于音乐行业本身来说,不是一种帮助而是一种消耗。

未来可以完善的3个方向

1.注重垂直细分。2017年一档现象级网综《中国有嘻哈》的热播,给传统电视人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道路。这档主打“亚文化、嘻哈文化”的素人音乐选秀节目,收视人群垂直细分到了“95后,追逐潮流的网络新生代”。《中国有嘻哈》的火爆意味着现在的消费主力人群已经逐渐开始发生转移,在互联网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是目前市场更需要抓住的群体。

《中国有嘻哈》就是紧紧围绕着这一点,一反往常选秀节目选手的煽情人设,选手个性十足,可以直接跟导师叫板,选手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也毫不避讳,甚至对赛制不满时会直接甩脸退赛。这种“真实”“叛逆”“个性”正好压力过大的年轻人普遍向往的特质,在观看时能有效的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产生“移情”的效果。

而之后出现的《中国乐队》《热血街舞团》等一系列节目,也是注重垂直细分综艺的代表,这给行业指引了一个方向,只要将节目做精做透,做到与众不同,不用担心受众是否太单一,只要节目内容足够优质,能精准的传播给受众,就能吸引来足够的关注和流量。

2.打造网感综艺。去年的另一档火爆网综《明日之子》,十分贴近年轻人的喜好,融入了许多的互联网元素。节目设置了“盛世美颜”“盛世独秀”“盛世魔音”三个赛道,加入许多二次元的动漫画面,选手与评委薛之谦的辛辣搞笑对话,也是节目的一大看点。为了更加的吸引二次元的观众,还加入了一位虚拟的二次元歌手“荷兹”来参赛,虽然被许多网友大呼雷人,但的确吸引够了年轻人的关注。

这种轻松而搞笑的网综节目,非常贴近当下“宅”“二次元”年轻人的收视习惯,没有传统综艺的紧张的竞赛氛围,能贴近现代年轻观众的心理。

3.增强双向互动性。传统的音乐综艺节目与普通观众之间存在距离感,即使是素人选秀也需要经过层层选拔,参与互动的门槛太高。湖南卫视的《我想和你唱》节目的成功,收获了口碑收视率的双重赞誉,给“星素结合”的音乐综艺节目提供了好的范本。

分析它成功的原因,首先是由明星的单向互动变成了明星与素人的双向互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唱吧APP与明星合唱,在其中能展现了自己的无限创意,有的全家一起合唱,有的在工地边工作边唱,有的在宿舍搞怪唱,展现出中国人鲜活的生活面貌。而现场的明星选择合唱对象时,不是依靠唱功来进行冷冰冰的评判,而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互动,情感因素占据主要位置,就像许多选手在与偶像说话时当场落泪。

这种零距离的参与感,能够很轻松的将电视机前的观众代入,产生一种“自己也可以参与”的感觉,这与当下的网红直播的心理其实十分类似,十分契合当下互联网用户的心理习惯。

综上所述,音乐综艺节目从诞生到黄金发展的这五年,其中经历了许多坎坷与改变,在传统音乐综艺已经遭遇壁垒的今天,寻求全新的节目模式创新,如何从“大而广”转化为“小而美”,努力做好优质的原创内容,更加细分垂直,更贴近当下年轻人的收视习惯,是可以解决问题的突破之道。


这里有 家教兼职 校招实习 跳蚤市场 租房合租 联谊交友 缘聚长沙一起奋斗!

更多惊喜请进入论坛灌水,也可以把您的意见和建议留给我们哦!--可爱的小编

关注【长沙大学生在线】在一起,更青春!

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的圈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