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习作 看图画 写一写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学会按从整体到部分、从天空到地面、由远及近观察图上的景物。 2.学会有条理、比较具体地记叙一项活动。 3.初步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 | [教学重难点] 有条理地、比较具体地观察图画。连贯地组织语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去放一次风筝,感受一下放风筝的动作和心情。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是啊!“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此时风光如此迷人,春风送你上青天”这些古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放风筝的情景,饱含了放风筝的浓浓情趣,也描绘了人们放风筝时微妙的心理变化。 2.交流感受:同学们,读着这些古诗,让我们回忆起放风筝的情形。昨天,我们也去放了风筝,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在这充满希望的春天,你放风筝时的心情又是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激动,开始前迫不及待,失败后不甘心。) 3.导入课题: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一群小朋友也在放风筝。他们是怎样放风筝的?他们的心情如何?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放风筝的文章。同学们都放过风筝,一定有体会,也一定能把作文写好。(板书:看图话,写作文) 二、阅读交流,明确要求。 1.学生自由读文,划出本次习作的要求。(板书:明确要求) 2.讨论,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1)写一段话,把图画介绍给大家。 (2)写之前,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板书:观察图画)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②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3)写的时候,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4)写完后,跟同学交流习作读一读,互相评一评:图画的内容是不是介绍清楚了?有没有错别字? (5)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三、阅读例文,交流写法。 例文: 放风筝 春天的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阳光明媚,天气很好。小方觉得没事做,就约小红一起去太平公园放风筝。 太平公园里人山人海,都是放风筝的人群。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金鱼型、神龙型、蝴蝶型,等等。 他们拿着一只大雁型的风筝来到太平公园,这只风筝可精美了,粉红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圆圆的眼睛好像两颗宝石。 小方也迫不急待地抱出自己带来的风筝,右手拿着线轴,放出一米来长的线,小红双手举起风筝,小方叫了声“放”。小红立刻就把风筝往空中抛去,小方立刻就助跑起来,一边跑一边放线。风筝像长了翅膀似的随风撑起来,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它时而斜着身子飞翔,时而向下俯冲……这时,这只精美的风筝引来一只美丽的小燕子,它唧唧地叫着,好像在问风筝:“你是谁?我可以和你成为好朋友吗?”小燕子就和风筝一起飞翔着,有时它们并肩飞行,有时一前一后地飞行,好像在比高低,在比速度。 小红看着飞上天与小燕子比赛的风筝,高兴地在草地上蹦来蹦去,扎在她辫子上的蝴蝶结仿佛也变成了两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多美的风筝世界啊! 1.学生自由阅读例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好看图作文的?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做好记录。 3.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掌握写法。(板书:掌握写法) 4.根据学生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1)有序观察,把握图意。 看图作文中,着重在“看”,看图画的内容,可以从近处到远处、从地面到高空等、从景物到人物……画面的主体是人物的,要看清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面貌;还要观察周围环境(景物),弄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本次习作提供了一幅插图,这幅插图描绘了小朋友放风筝的情景。(板书:把握图意) (2)抓住重点,展开想象。(板书:展开想象) 要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合理“想象”或“联想”,使画面“动”起来,从头脑中勾勒出一个故事轮廓。画面上有人物,有景物,有色彩,但没声音,也不会动。而看图作文,则要求借助于图画提供的形象,对照现实生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合理想象或联想,把图上的人物写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要把静止的画面“活动化”。但想象不是盲目的,要有目的,绝不能脱离画面,任意发挥。 在观察这两幅插图时,我们可以这样想象:小朋友们在什么地方放风筝?他们是怎样放风筝的?他们在想什么?说些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观察和想象的内容完整地写下来。 (3)拟定题目,编写故事。(板书:编写故事) 可以以主要事件为题,可以用表现中心的词语短句为题,可以以人物的一句话为题,题目要简短,引人注目,并能突出中心。如放风筝、春景图、他们真高兴、忙趁东风放纸鸢…… 编故事时要根据画面内容,结合现实生活将故事的内容交代清楚。当然,在编写故事的过程中,要把握图画的中心内容,分清人物的身份,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语言、心理,要把细节写清楚。 (4)感情升华,揭示中心。 要善于在看图写景、写人、写事的过程中表达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板书:感情升华 揭示中心) (5)反复阅读,认真修改。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完稿后,再对照反复阅读,看是否符合图意,是否写出了人物的特点,然后反复推敲语句,尽量做到准确、简练、生动。这样,一篇好的看图作文就产生了。 四、确定顺序,观察图画。 1.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1)看图回忆:你们以前放风筝都是和谁一起去的?在什么地方?(想象成自己在放风筝。) (2)指名说说第一个问题。 例:星期天上午,同学们在人民广场上放风筝。天空中摇曳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有鹦鹉风筝、蜻蜓风筝、仙鹤风筝…… 2.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互相交流,教师出示例文片段: 小方也迫不急待地抱出自己带来的风筝,右手拿着线轴,放出一米来长的线,小红双手举起风筝,小方叫了声“放”。小红立刻就把风筝往空中抛去,小方立刻就助跑起来,一边跑一边放线。 3.把图画介绍给大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1)要求观察图中的人物或回忆当时放风筝的情景,着重观察(回忆)人物的动作、神情。 (2)自由试说,再指名说。 五、阅读例文,加深认识。 |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看图话,写作文 2.导言:上节课小组同学围绕图画探究交流,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全班交流,完成习作。 | |
二、自由发言,探究交流。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准备写什么?怎样写?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三、教师小结,技巧指导。 1.细致观察,注意层次。(天空——地面 远处——近处) 2.紧扣画面,合理联想。(语言 动作 神态 心情) 3.抓住重点,恰当描述。(放风筝的过程) 4.分析画面,把握中心。(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四、水到渠成,独立写作。 1. 学生自主习作。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独立修改,展示习作。 1.自读修改。 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自己先进行修改,做到语句流畅,标点正确,没有用错的字。(教师巡视询问修改的地方,及时给予评价表扬,重在激励学生学会自改的方法。) 2.品读欣赏,师生互评。 指名修改完的同学读自己的作品,和全班同学交流,由师生共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修改,在交流中学会欣赏。) 3. 誊抄习作:把修改好的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也可以一边誊抄一边修改。 4.佳作展示:把修改好的作品,让学生自己贴在展示台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看图话 写作文 明确要求 观察图画 把握图意 掌握写法 展开想象 编写故事 感情升华 揭示中心
|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的习作是一篇看图作文,看图作文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起步的常见方式,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为向高年级书面作文过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积极组织开展课外观察活动,作文前布置学生去放风筝,在活动中观察、思考。日常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可以在平时结合作文训练,设计并组织一些第二课堂的观察、想象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认识社会,亲近自然,用眼去观察周围事物、外界环境以及人的动作表情,要求他们多用脑去分析思考,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正确的表象。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指导学生看图作文,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的习惯。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观察;先中间后四周;从主要到次要等顺序观察。再整体了解图意,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顺序提问;如图画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几个人?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指导有条理地回答,并启发学生从人物中想象图中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当时发生的事情,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学生从认真观察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3.启发学生边看边想,培养想象力。教学上,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动脑筋,都能得到思维的训练,我根据图画的内容设计思考性的问题,并把好的问题用投影机或大屏幕出示,让学生一过看图,一边讨论,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样知道的?小朋友拿着什么?正在干什么?他们还在想什么?说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连起来思考构思成一段话。 4.指导学生相互修改作文,小组成员互评互改,典型习作全班评改,分享优秀习作,让学生做自己学习写作的主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 看图作文的教学,一定要在启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这一关键问题上下足工夫。通过看图作文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