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交响乐团助力“中国音乐学院第二届学生管弦乐作曲比赛决赛音乐会”圆满成功,团校合作再结新硕果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天津交响乐团助力“中国音乐学院第二届学生管弦乐作曲比赛决赛音乐会”圆满成功
<<< 团校合作再结新硕果 >>>
3月29日晚,“中国音乐学院第二届学生管弦乐作曲比赛决赛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上演,音乐会依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专业建设--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项目支持,由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承办,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指挥家范妮执棒,天津交响乐团受邀担任演奏,演绎10部管弦乐新作,为学生管弦乐作品创作提供实践展示平台,助力中国音乐教育建设。
当晚,项目归口部门负责人、中国音乐学院教育教学中心主任吴志武教授,以及各兄弟院校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场音乐会。
在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2022级硕士研究生苏日嘎拉图的作品《戈壁呼声》中,音乐会拉开序幕。作品中融入了呼麦、长调、马头琴音乐的元素,具有地域风格,形象描绘了广袤沧桑的戈壁万籁。接下来,李诗媛的《极夜》充满意象,作品绚烂又耐人寻味。李洁盈的《洛神赋》描绘了奇幻而绚丽,富于浪漫、印象主义色彩的画面,充满了飘逸浪漫、诗意浓郁的气氛。熊泽源的《青峦》犹如一幅壮美的画卷,令人望而生叹。林虎的《森林幽歌》包容万物,时而静谧清幽,时而鸣声四起。张晏宁的《山海经》阐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武轩平的《碎片》通过身边人和事影射出生活中不容小觑的精神健康问题。宋嘉宁的《五空思イㄨ》结合南音之韵并由独奏进行展现。巴音都古郎的《以飞鸟的视角》抒发了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感慨。王四光的《月明千里》则表达了作者“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的迷惘心情。
担任本次决赛评委的有:作曲家高为杰教授、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高缨教授、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特聘教授张朝教授、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郝维亚教授、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秘书长陈丹布教授、天津交响乐团团长董俊杰老师、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副主任金野教授、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教研室主任姚晨教授。
本场音乐会上演了入围决赛的10部作品,风格多样,各具特色,极富想象力,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对管弦乐队写作的探索与思考,突出了作曲系始终坚持贯彻的多元化、高品质创作要求。音乐会收获了音乐界专家、同行的一致赞誉,反响强烈。
演奏中,指挥家范妮与天津交响乐团艺术家细腻而富有感情地呈现了学生们笔下的音乐世界,其中不乏动人心魄的旋律与段落。艺术家对学生们的音乐作品认真对待,凭借严谨的艺术态度,一丝不苟、完整精湛的演绎收获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中国音乐学院第二届学生管弦乐作曲比赛”收到来自本、硕、博在读学生创作的参赛作品共18部。经过全体作曲主课教师初评后,由作曲家高为杰、韩兰魁、阮昆申、朱琳等教授进行复评,最终遴选出10部作品入围决赛。决赛音乐会现场由8位决赛评委进行现场打分,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和优秀奖4名,并由乐团的演奏家们共同评选出“乐团最喜爱作品奖”。
颁奖环节
▲“乐团最喜爱作品奖”获得者王四光与评委董俊杰、指导教师禹永一合影
▲ 二等奖获得者苏日嘎拉图、张晏宁与评委郝维亚、指导教师阮昆申、王非合影
▲ 三等奖获得者武轩平、宋嘉宁(郑琳韵代领)、巴音都古郎与评委陈丹布、张朝、指导教师刘青、朱琳、罗麦朔合影
▲ 优秀奖获得者李诗媛、李洁盈、熊泽源、王四光
与评委姚晨、金野、指导教师禹永一、阮昆申、胡廷江、王非合影
学生们纷纷表示,他们的参赛作品能通过职业乐团的高水准演奏,在专业舞台上得到观众的检验,这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中无疑是一次难忘的里程碑式经历,感谢天津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帮助他们将创作乐思传达给听众,同时丰富了自身的实践经验,也有助于创作水准的提升,可谓受益匪浅。
天津交响乐团团长董俊杰表示,与中国音乐学院的合作很有渊源,多年来,天交将自身的艺术资源与学校的教育资源相结合,双方的合作为团校合作开辟了新的模式,成功推出了一批新人新作,在京津冀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今后天交还会为学生们提供更多高规格、专业化的舞台实践机会,不断培养和充实团校艺术人才队伍,为中国交响音乐事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也相信中国音乐学院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年作曲学子,能够在未来创新求索的创作道路上走得更远。
近期演出
票务合作
分享给更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