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华北告急,华中告急,一场大规模“气荒”正在席卷中国

2017-12-18 政商黑幕揭秘


夜读经济学

百年树人

丹青说史



01


《中国青年报》最近的一则新闻:保定多所农村小学的学生都搬到了零摄氏度的院子里写作业。不是院子里头不冷,而是屋里无气供暖,小学生们只能到院子里晒太阳写作业,冷了就靠跑步取暖。



据《中国青年报》,一名小女孩举着被冻伤的手问她爷爷:“为什么冬天没有蚊子,手却那么痒?“


这不是一件小事儿,连《人民日报》也发声了:



即便把院子里断头的管道接上,天然气取暖问题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因为,一场始料未及的大规模“气荒”正在中国上演。


02


11月28日零时,河北首次拉响全省天然气供应橙色预警,天然气供应处于严重紧张状态,各地开始限气停气。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在12月1日形势危急,供气量连基本需求的七分之一都不到,医院一则向上级“请求支援”的内部文件在网络迅速流传。



室内温度过低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对于老人、心血管病人等特定人群来说,停暖增加了过早死亡的风险。医院这一缺气,威胁的可是上千条人命。保定新奥燃气赶紧和院方进行协商,承诺保障医院供气。


但是,其他地区可没有这么“幸运”。


河北的保定、石家庄、唐山、廊坊、衡水这五个冬季污染重灾区城市,在今年6月份入选17年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名单,其中一项工程是用天然气供暖取代农村地区的散煤取暖。清洁空气似乎变得很近,事情听起来也很美好,轰轰烈烈的撤煤引气运动就此动员起来。


尴尬的是,冬天来了雪下了温降了,农村里的小煤炉也拆了,天然气却因为气源紧张、通气基础设施质量堪忧等问题迟迟未来,不少农村老人在被“煤改气”工程打成筛子的房屋里挨冻。



在零下5摄氏度的天里,北京通州区的前堰上村的乡亲们穿着厚棉袄躲在家里避寒。


当初村里头的干部向群众们保证了,绝对不让一家一户受冻。现在,全村挨冻。


村委临时给各家发放电暖气取暖,但是一大家子有老有小好几个屋,一个电暖气怎么分。


(来源:新京报)


无气供暖还不止发生在河北。


《郑州晚报》称,在河南郑州中牟地区,不少居民睡到半夜被冻醒。在寒潮来临之时,数十个小区却出现供暖不足、间歇性停暖现象,当地热力公司的回应是:今年冬季尽量以天然气为能源,不许燃煤供暖,但是当地每天面临近百万立方的天然气缺口。


今冬,山西临汾设置了155平方公里的“禁煤区”,势要告别“千年燃煤取暖”的历史,据山西新闻网,一男子郝某某因为拉三轮车卖散煤,被行政拘留。煤改气的热潮有多猛,如今市民家里就有多冰凉,十来天前早该接入集中供暖的小区,现在依然无气可用。


北方地区参加“煤改气”工程已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近20个省份,“2+26城市”冬季取暖全面禁煤,今年北方的空气清新了很多,北京自入冬以来,PM2.5的浓度至今没有超过250。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可能遇见了21世纪以来最大范围的一次受冻现象。


冬季最冷、采暖需求最大的节气——明年1月20日的大寒还没到来,一路走去,中间还要经历冬至和小寒,天,只会越来越冷。


今天(12月7日)上午,环保部已下发特急文件,要求保障群众温暖过冬,特殊情况可允许燃煤取暖。



03


形势已经越来越严峻,各方各面都在显示天然气供应的极度紧张状态。


据《沂蒙晚报》,山东临沂的的出租车司机最近一个月都在“抢气”。


的哥们不敢跑长途,担心跑远了找不到加气站。以前24小时供气的加气站有不少已经“无气可加”,早早打烊,而那些还有燃气的加气站外,供气时间只剩白天。


有的出租车断了气只能改喝油,但是每天加油比加气要贵出40-50块钱;挣不回烧油钱的,只能花三四个小时排长队等加气,而气价还在节节攀升,12月初已经窜升到3.66元/立方米,讨生计越来越难。


11月30日,《中国化工报》称,泰安市人民政府已向山东省经信委行函,恳请增加天然气用气指标。泰安市每日天然气缺口达20万立方米,当地企业遭遇停产潮。


山东一家化工企业,燃煤锅炉已经改为燃气锅炉。如今燃气供应不足甚至断气,企业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减产或者停工,要么购买用汽车运输的高价天然气。


汽运天然气的价格现在已经超过4元/立方米,一烧起来,企业的热力成本达到燃煤时的三倍左右。而使用燃煤锅炉时,热力成本占造纸成本的5%,如果使用汽运天然气,就达到15%左右了。


企业面临亏损的威胁。


断供、告急的不再只是北方,气荒的危机还在持续发酵,并蔓延到长江中小游省市。


12月6日,安徽淮南多处加气站闹气荒,网友拍摄的视频中显示,数百辆出租车排成两条长龙,等待加气。



12月7日,武汉近300家娱乐、工商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遭遇天然气全线停供,《湖北日报》称,武汉天然气供需缺口正在急剧拉大。


为了填补北方巨大的天然气缺口,南气正在加快北上支援的步伐。


中海油和中石油首次联手保天然气供应,将华南地区的海气和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至北方,目前已部分抵达河南、安徽、山东南部一带


高层的意思是“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为我国现代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是“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各地实施起来如火如 45 41511 45 19073 0 0 4368 0 0:00:09 0:00:04 0:00:05 4369荼,力争一步到位的落实、全方位的升级。


04


发改委正在平抑“气荒”带来的冲击波,这两个月来,LNG价格瞬间暴涨,创下几十年来绝无仅有的增速和高位。


9月底中石油发出的天然气涨价通知拉开了LNG涨价序幕。这一则通知,直接将发改委关于天然气价格从今年9月1日起下调0.1元/立方米的文件变成一纸空文。


管道气必须保障民用,LNG(液化天然气)则成了争夺对象,甚至出现有价无气现象。使用天然气作为发动燃料的LNG重卡最近销量一路下跌,开LNG重卡的司机都打算卖车了,因为烧气的经济效益与日俱减。


据中国能源网,这两个多月来,中国LNG市场供应价从3000元/吨,迅速窜高到7000多元/吨,涨幅超过100%。


12月1日,大庆中瑞挂牌价报9400元/吨,创历史新高。


12月4日,国家发改委出面,要求各地发改委必须召开LNG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要求企业加强价格自律。


但是,在三桶油高度垄断气源的LNG市场,价格处于完全放开状态,告诫会只能成为一种指导,向市场发出降价信号,真要发改委直接干预价格已经变得很难。


由于中国富煤少油贫气的能源禀赋,天然气供应不足一直是老问题。


但这一次和往常不一样,供需已经彻底失衡,供应量频频告急,市场需求却在供暖季集中爆发。


05


导火索是过快过猛的煤改气工程。


据中国能源网,今冬北京比去年多用气16亿立方米,河北200万户农民煤改气用气至少20亿立方米,山东比计划多出5亿立方米。据说因煤改气所需天然气消费量近200亿立方米。


再加上工业用气,需求缺口更大,但是中国的天然气供应能力又是什么情况?


前不久有关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尽快建成三天的天然气储备能力。这也意味着一个严峻的形式:中国多地的天然气储备能力连三天都达不到。


2016年底,我国地下储气库实际工作量为76亿立方米,仅占当年2058亿立方米消费量的3.7%,大大低于国际16%的平均水平。


不仅储气量低,储气设施建设还严重滞后,冬季高峰和低谷的差值一大,调峰能力又太低,导致了一些家庭有气还烧上饭,“错峰做饭”都变成流行词汇。


单靠国产气,供需缺口只会越来越庞大,中国只能选择不断提升进口气比例。就LNG进口量,今年前10个月已经增长接近50%。


但是,想要大量进口天然气缓解国内气荒问题,目前来看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管道气运输上,中俄的“西伯利亚力量”东线已经在2015年开始施工,但是真正要帮上忙,达到每年运输380亿立方米的目标,也得到2018年,而另一边的西线谈判目前还被无限期搁置。


大量LNG的运输,就目前中国的港口接受能力,也是一个极大挑战。但是,中国已经在积极寻求向美国进口LNG。今年11月9日,中国燃气公司还和美国一家LNG公司Delfin签署了一份无法律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表示了中国燃气有兴趣采购15年的长约LNG,每年约45亿立方米。


实际上,这次“气荒”的背后是一场能源革命的尝试——用油改气、煤改气等政策改变北方地区的能源消费格局,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只是用力过猛,短时间内制造了大量的燃气需求,另一边供应端紧张,造成气荒。在一个垄断市场完全放开LNG价格,气价不可避免走向失控。


未来几年里,国内天然气的消费量只会大幅提升,这场“气荒”也还远远没到头。


中石油专家给出的答案是:


煤改气一刀切,切出了问题!

    据媒体报道,近日河北省发改委已启动全省天然气需求侧管理机制,于11月28日零时起进入全省天然气供应橙色预警,即严重紧张状态预警。不仅河北,河南、湖北、陕西等多地都出现天然气紧张现象,影响了很多小区供暖。

         综合各种信息看,在最近一个月来,华北地区的煤改气困局越来越显著。事实表明,这不是“撒娇”行为,煤改气造成天然气需求暴涨,供应无法满足,同时大量煤改气工程存在质量问题,最终形成的结果就是加重了冷冬效应,检视治霾的精细化管理与系统化应对,刻不容缓。

         煤改气带来的问题,最早在社交媒体上集中涌现,然后蔓延到陕西、山西、河北甚至东北一些地区,民怨很大。要谨防误判的是,抱怨煤改气不仅仅是舆论的现象,更反映了行政实操出现了一些问题。煤改气牵一发动全身,眼下陷入进退两难的僵局,需要尽速修正。

接到天然气供应将受限的通知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欲向上级“求援”。


      “我院收到保定新奥燃气有限公司限气2729立方米(日供应量)的通知,面对保定市供气短缺现象,我院深表理解。但是我院承担着治病救人的任务和保障社会安全稳定的责任,一旦限气将面临难处。”近日,一份题为《关于对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保障供气的报告》的文件照片在网上流传,并引发舆论热议。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一度准备向保定市政府打报告的文件,但还没有发给保定市政府,就已和燃气公司协商好,对方承诺保障医院供气。

     12月3日下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海松在接受澎湃新闻电话采访时表示,上述文件确系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准备向保定市政府打报告的原始文件,内容属实,但是目前并没有发给保定市政府,他还没有签字,保存在医院办公室。

      在这份红头文件中,院方表示,“我院目前有住院病人3000余人,500余急诊病人,200余新生儿及小儿患者,300余传染病患者。一旦对我院限气,无法提供正常检查,手术无法正常进行,危急重患者和新生儿的生命难以保障,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同时病人的饮食无法提供,病患的衣物无法消毒,将会产生交叉感染及传染病爆发。”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在报告中表示,“我院作为医疗单位,情况特殊,医院也制定应急预案,协助解决,24小时值守。最低每日用量在2万立方(本部和北院区)。特请保定市政府领导斟酌考虑,让我院继续为百姓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谢谢支持!”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份报告显示是河北大学附属医院12月1日向保定市政府所报,落款处加盖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公章。

      3日下午,张海松对记者介绍,因为医院的病房、消毒、病号餐厅、职工食堂都要用燃气,而保定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每日向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供应的2729立方米明显不够用,目前还没开始限气,但是在接到该公司发来的通知后就草拟了上述报告。随后,院方经过与保定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协商,对方承诺保障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供气。

       据经济观察网此前报道,11月28日,保定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向各用户单位发布《关于限停供应天然气的通知》(下称《通知》),该公司在《通知》中称,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北方分公司通知,自10月21日起,天然气供应资源将无增量。

      保定新奥燃气有限公司还在《通知》中表示:“鉴于上游资源持续紧张,保定市城市燃气管网处于低压运行状态。特别是12月28日凌晨保定全市燃气管网压力由正常的4公斤降低至不足0.5公斤,造成保定全市大范围居民无法正常用气,燃气管网面临瘫痪,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该公司称,针对此突发情况,按照保定市政府“保民生、停工业”的原则要求,紧急启动《保定市天然气保障应急处置预案》,需关停加气站和工业用户的生产用气,终止应急预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从目前的实情看,“一刀切”的煤改气高估了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适用性,也高估了天然气供应链的应变能力。2016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同比增长6.6%,预计今年这个数字是12%上下,但政策拉高的需求叠加迎峰度冬的供应紧张,加重了煤改气的难度。

       僵局已经伴随着冬天的开始蔓延,在切断从前以煤炭为取暖方式的情况下,大量检验合格的煤改气设备无气可烧,或者因为昂贵价格用不起自动停用,而管道不合格的家庭更是只能苦捱寒冷。供气量不足,行政调控又不能精细化,甚至导致一些医院等紧急提出用气“照顾”。

       华北所出现的对天然气的集中、旺盛需求,势必也要最终导入全国乃至世界的天然气供应体系中,价格变动尽管有迟滞,恐怕也会势必要到来。到时,最好的情况是煤改气管道即使提高了合格率,但普通人家烧不起、用不起的情况也会加重,这个前景也应该提早纳入考虑。

        在煤改气遇到挫折的时候,已经有声音提出要煤改电,拓宽取暖方式。但煤改电的代价更是昂贵,一般人家无法承受,困难群众几乎不去设想。由于煤炭成本占据火电经营成本的70%以上,“煤改气”一刀切地转向“煤改电”既不现实,也面临同样难题。

       煤改气当然是为了治霾的硬性需求,这跟特殊时段关停工厂烟囱是一个原理,只是煤改气这次触动的是民生问题,而不只是企业经营问题,从而导致问题复杂化。审慎的备选项是:煤改气能不能后退一步,空出一段时间,让民生有周旋的余地,用渐进的时间表补充激进的行政计划?

       治霾当然是全民乐见的,但治霾从综合整治快速跃进到清理家庭取暖炉,对污染源的打击从关闭工厂到禁止烧煤取暖过冬,地方执行时究竟有没有冒进,恐怕也要检讨。不能说目的正当,一切手段都是合理。一些地方出现借“煤改气”中饱私囊的检举,很能说明问题。

       现在的矛盾就是,收缴了家庭的取暖方式后,政府将过冬的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然后又因为陈陈相因的弊端,无法做到平均水平之上。在煤改气这个政策上,已经用计划取代了市场,用政府取代了个人,受到抱怨也在情理之中。目前就看各地能不能主动疏导僵局。

       总的来说,在人民的取暖方式上,华北地区日益增长的对温暖过冬的需求,与僵化执行煤改气的不平衡、不灵活、不专业的行政能力之间形成了新型的矛盾。“煤改气”初衷是好的,但走得太急,是时候快速检讨,甚至放慢脚步了。取暖的新方式很昂贵,要顾及现实与人情。

夜读经济学

百年树人

丹青说史

《霍金三部曲》:让全世界困惑的问题都在这里。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抢购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