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君晟辛丑年收官所长峰会纪要20220103全国机构投研总监头脑风暴约会会议纪要改定稿20220105​

君晟研究社区 君晟研究社区订阅号 2022-11-20
前言
君晟公众号文章和君晟会议纪要不收费。 《发现财富密码:大数据分析中国30年和美国60年资本市场》 千元收费阅读70页WORKING PAPER。 投资者支付全部阅读费用后,君晟研究社区将发送水印专属报告。

 

君晟辛丑年收官所长峰会纪要20220103全国机构投研总监头脑风暴约会会议纪要改定稿20220105


敬请关注王维钢、谭晓雨新上市的专著《全球国力博弈的中国投资机会》

在京东网站搜索 全球国力博弈  或复制链接黏贴到浏览器:https://item.jd.com/10030274199394.html

或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购买:



请点击浏览:君晟五周年纪念电影


2021年-2022年二季度君晟参会人数统计表

预告

2022年1月-2022年7月君晟会议要素备忘录:


君晟辛丑年收官所长峰会220103周一:736 527 163, 主持人:李慧勇华宝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主讲人:陈果 中信建投副所长策略首席@上海、张忆东 兴业副院长全球策略首席 策略11/13-14第一海外研究17-21第一@上海、董广阳 华创所长食品17-19.21第一@上海、李强 东北食品水晶球20第一@上海、郭磊 广发宏观17-21第一@上海。

君晟壬寅年开年所长峰会220212周六:883 209 111,主持人:艾小军国泰基金总监,主讲人:王涵 兴业首席经济学家 宏观14/16-21第二@上海、邱世梁 浙商所长 军工机械12-13第一@上海、武超则 中信建投研究部负责人 通信12-20第一@北京、 戴志锋 中泰所长 银行18-19.21第二@上海、荀玉根 海通副所长首席经济学家 策略16-21第一@上海。

君晟寅月低碳生活会议220226周六:623 642 523,主持人:梁剑泰信基金总监,主讲人:戴康 广发策略19-20第二@上海、鲍荣富 天风副所长建筑18第一19第二@上海、施毅 海通金属15团队第一21第二@上海、陈杭 方正电子科技首席@上海、高登 长江汽车20-21第一@北京。    

君晟卯月高质量发展会议220326 周六:169 324 179,主持人:谭晓雨国泰君安、徐智麟钧齐投资,主讲人:李超 浙商联席所长首席经济学家wind18第一21第三@上海、刘富兵 国盛副所长金工14-17/19-21第一@上海、徐佳熹 兴业副院长医药14/16-20第一@上海、邓勇 海通副所长石化14-17/19第一@上海、马鲲鹏 中信建投副所长银行16-17.20第二19第一@上海。

君晟辰月国家安全会议220423 农业安全、能源安全、数据安全、国防安全,周六:511-592-601,主持人:田刚人保资管权益部副总,主讲人:刘晨明 天风策略21第二@上海、黄文涛 中信建投联席所长首席经济学家固收16第一@上海、孟祥文 申万能源20-21第二@上海、吕伟 民生计算机20第一@上海、吴立 天风副所长农业15-16第一17-19第二@上海、石康 兴业军工机械20第二21第一@上海。

君晟巳月共同富裕会议220528 必选消费、财富管理、消费电子、可选消费,周六:911-841-153,主持人:张海波湘财基金总监、王维钢常晟投资,主讲人:张启尧 兴业策略首席@上海、管泉森 长江家电18-21第一@上海、鄢凡 招商电子12.14-15.18第二@上海、刘欣琦 国君非银17-18第二@上海、王永锋 广发食品19第二18.20第一@上海。

君晟午月工业互联网会议220702 互联网、智能汽车、智能智造、半导体,周六:507-726-314,主持人:翟金林长江养老资管总监,主讲人:谢亚轩 招商研究副总宏观wind19-20第一@深圳、旷实 广发传媒18-21第一@上海、高登 长江汽车20-21第一@上海、邱世梁 浙商联席所长军工机械12-13第一@上海、陈杭 方正电子科技首席@上海。

君晟精选会议第六季JSSCC JunSheng Sector Choice Conference

S6 Episode 1 君晟低碳部门精选会议220115 新能源:设备、材料、减碳、绿电运营,周六:104 128 703,主持人:胡松国泰基金总监,主讲人:苏晨 中泰副所长电新18第一19-21第三@深圳、王鹤涛 长江副所长金属12-21第一@上海、袁理 东吴副所长环保17.20-21第二@上海、刘晓宁‍ 申万副总电力15-21第一@上海、赵智勇长江机械21第一@上海。

S6 Episode 2 君晟专精特新部门精选会议220312 周六:911 449 930,主持人:冯福章招商基金研究总监,主讲人:张宝涵 安信军工首席@上海、邬博华 长江副所长电新16-21第一@上海、郑震湘 国盛电子19.21第二20三@上海、代川 广发机械20第一@上海、范超 长江建材18-21第一@上海。

S6 Episode 3 君晟元宇宙部门精选会议220416 周六:506-374-050,主持人:翟金林长江养老资管总监、崔磊肇万资产,主讲人:旷实 广发传媒18-21第一@上海、刘洋 申万计算机18-21第二@上海、阎贵成 中信建投通信19-21第一@上海、许兴军 广发电子首席17-21第一@上海。

S6 Episode 4 君晟消费复苏部门精选会议220507 社服、机场、医药、传媒、电子,周六:399-225-753,主持人:田宏伟中泰资管助总、郝一鸣润沃沣,主讲人:孙媛媛 兴业医药20第一@上海、韩轶超 长江交运18-19第二20-21第一@上海、刘越男 国君社服16-18第二@上海、顾佳 招商传媒15.18-19第三@上海、王聪 国君电子18第三@上海。

S6 Episode 5 君晟创新科技部门精选会议220521 新能源、智能汽车、智能装备、数字安全、5G通信,周六:210-299-752,主持人:梁剑泰信基金总监、黄树军永望资产,主讲人:张乐 广发汽车 16-19第一@上海、苏晨 中泰副所长电新18第一19-20第三@上海、王华君 浙商机械14第二@上海、刘高畅 国盛计算机16团队第二21第一@上海、宋嘉吉 国盛通信16.21第二20第三@上海。

S Episode 6 君晟先进制造部门精选会议220619 机械、电新、建筑、军工、智能汽车、海外科技股,周六:318-955-926,主持人:谭晓雨国泰君安,主讲人:代川 广发机械20第一@上海、孟杰 兴业建筑16.18.20-21第二@上海、何翩翩 中信全球产业策略首席 海外研究17/19第二@上海、张宝涵 安信军工首席@上海、邬博华 长江副所长电新16-21第一@上海。

S7 Episode 1 君晟双碳部门精选会议220716 周六:664-665-411,主持人:田刚人保资管权益部副总、袁鹏涛中域投资,主讲人:郭鹏 广发环保15-21第一@上海、施毅 海通金属15团队第一21第二@上海、鲍荣富 天风建筑建材18第一19第二@上海、刘晓宁‍ 申万副总电力15-21第一@上海。







会议纪要目录

2021年君晟会议要素备忘录:

(一)本次君晟会议发言主题索引:

(二本次君晟会议发言要点:

第(二)节发言以后部分为君晟文献,投资者可选择不阅读

(三)君晟常驻天团机制和轮值行业金牌机制:

(四)历次君晟会议综述:

     1、君晟月度/年度会议日期:

     2、君晟会议机制重启通告20200714:

     3、君晟月度会议通告2016年10月-2022年3月:

     4、君晟精选会议第一~六季通告2019年4月-2022年3月:

     5、君晟主持人主持记录2016-2022年:


(五)君晟研究社区介绍:

     1、君晟研究社区简介

     2、君晟群委、君晟天团主讲人、君晟主持人介绍九宫图

     3、君晟活动图片集锦:

     君晟铂金奖颁奖礼20161222、

     君晟年会助力新财富论坛20161014、

     君晟总量会议20171104、

     君晟重阳总量年度会议20191007、

     君晟己亥年收官会议20200105、

     君晟总量年度会议20200830、

     君晟庚子年年收官会议20210110、

     君晟总量年度会议乾天场20210801、

     君晟总量年度会议坤地场20210829、

     君晟辛丑年年收官所长峰会20220103    

     君晟壬寅年年开年所长峰会20220212

(六)历史文献回顾:

     1、学术交流活动记录

     2、同业公益活动记录

     3、政策建议活动记录


君晟研究社区简介

君晟研究社区是九位中国资本市场从业25-35年的专业人士发起组织的非盈利性学术交流平台,组织全国机构投资者负责人/投研总监/基金经理、全国投资银行研究机构负责人/金牌首席、上市公司高管展开多层次交流活动。作为金融/证券/基金/投资行业的智库,君晟研究社区以组织政策建议、同业公益、学术交流活动为己任,以引导市场理性预期、改善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治理结构、提升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信心为使命。

君晟全国机构投研总监头脑风暴约会是君晟研究社区目前的唯一线下学术交流活动,分为月度会议和精选会议和年度会议。每月末周日13:30-20:30君晟头脑风暴约会月度会议,自2020年7月起会议地点:上海浦东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1号楼,累计七小时。精选会议每月1-2次,4-6小时。



君晟天团16位宏观策略金工总量领域专家曾担任君晟会议轮值主讲人:

李慧勇华宝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原申万宏观首席、任泽平东吴首席经济学家/原恒大/方正首席经济学家、苏雪晶原中信建投所长、张忆东兴业副院长全球策略首席、荀玉根海通副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杨国平华西副所长金工首席、谢亚轩招商副总宏观首席、王涵兴业副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王胜申万副总策略首席、郭磊广发宏观首席、刘富兵国盛副所长金工首席、黄文涛中信建投联席所长首席经济学家、王德伦兴业资管首席经济学家、李超浙商副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戴康广发策略首席、陈果安信副所长策略首席。


君晟会议有至少十八位基金保险资管券商等公募机构中高级管理人员为主的轮值主持人:李慧勇华宝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聂挺进华泰资管总经理、艾小军国泰基金量化投资总监、谭晓雨国泰君安、王维钢常晟投资、翟金林长江养老资管、詹粤萍民生惠通保险资管副总、田宏伟中泰资管助总、梁剑泰信基金研究总监、王炫上投摩根基金原总监、李蓉伏明资产、王进君富投资、张海波湘财基金总监、郑楚宪宝樾投资、蔡峰南华基金助总、田刚人保资管权益部副总、冯福章招商基金研究总监、胡松国泰基金养老金投资总监等。



 


会议纪要正文部分

 

(一)本次君晟会议发言主题索引:

参会的公募机构投研总监在会议纪要中可不记录发言或可不披露姓名记录发言。

君晟辛丑年收官所长峰会220103

 主持人:李慧勇华宝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主讲人:陈果 中信建投副所长策略首席@上海、

张忆东 兴业副院长全球策略首席 策略11/13-14第一海外研究17-21第一@上海、

董广阳 华创所长食品17-19.21第一@上海、

李强 东北食品水晶球20第一@上海、

郭磊 广发宏观17-21第一@上海。

目录


目录

A陈果中信建投副所长策略首席@上海

主题:把握时代主线,掘金景气中小盘

 

B张忆东兴业副院长全球策略首席策略11.13-14第一.海外研究17-21第一@香港

主题:找寻自信的力量——2022年投资策略

 

C董广阳华创所长食品15-17.19.21第一@上海

主题:困境与重生——2022年食品饮料行业投资策略

 

D李强东北食品水晶球2020第一@上海

主题:白酒景气回暖,关注大众品提价周期利润弹性——食品饮料行业2022年度策略报告

 

E郭磊广发首席经济学家宏观17-21第一@上海

主题:固本,培元——2022年宏观环境展望

 

F Z-某公募机构总监

主题:看好军工和电动车汽车电子相关标的

 

G Z-某公募机构总监/君晟主持

主题:市场没有大机会也没有大风险,以精选个股为主

 

H T-某公募机构总监/君晟主持

主题:看好强主题、专精特新及困境反转型等公司

 

徐智麟钧齐投资董事长/君晟专委

主题:K型经济背景下,市场永远是结构性行情,在赛道较长且与宏观经济关联性不强的细分行业中选股。

 

J C-某公募机构领导/君晟主持

主题:没有跨年度行情,明年会重点在新能源绿电板块中寻找机会

 

黄树军永望资产董事长/君晟主持

主题:结构性行情将贯穿2022

 

李蓉伏明资产总经理/君晟主持

主题:数字经济可能是22年一个持续的方向

 

王维钢常晟投资/君晟专委/君晟主持

主题:稳!20222年是金融市场平稳年

 

 

N T-某公募机构领导/君晟主持

主题:国际机构比国内机构更乐观,认同互联网部门有修复空间,全球主要经济体股指表现要结合汇率变动评价更客观,看好绿电和元宇宙传媒行业

 

O L-某公募机构领导/君晟主持

主题:2022年的经济和股市都不悲观

 


(二)本次君晟会议发言要点:

(发言经嘉宾本人核对修订后才能录入会议纪要,发言嘉宾可以要求不披露姓名发言或不披露发言。为了机构投资者合规要求和避免影响其他投资者的交易决策,除了本场行业金牌首席推荐的个股外,机构投资负责人会场提及的个股不记入会议纪要。本会议严格执行证监会对公募基金投研负责人与投资银行研究机构从业人员相关合规规定,公募基金投研总监只以个人名义发表言论,不涉及公司及公司所管理的业务。)



 


A陈果 中信建投副所长策略首席@上海

主题:把握时代主线,掘金景气中小盘

核心观点:2022年A股核心关键词--碳中和、制造业、中小盘跨年行情幅度有限,全年预计先防御后进攻,下半年计划好于上半年宁组合需要拓展深化:储能及电网、军工、消费电子等茅指数好于2021,但预计表现中规中矩A股盈利下行周期优先高景气,次选高ROE。围绕“高景气赛道持续扩张”、“困境反转”与“产业迭代新兴赛道”行业重点关注:智能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消费电子、军工、食饮、农林牧渔等。

 

人口结构变迁

1997到2003年出生人口下降21.5%,与1987年相比下降37.3%。同时60后婴儿潮开始退休,中国人口面临数十年未有之变局,地产购房刚需显著下滑,地产销售面临压力。

购房意愿下降:“房住不炒”深入人心,房地产从投资属性回归居住属性。

库存周期下行期


政策短期缓慢发力,全年角度提供底线思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达政策底线思维。会议的定调全面转向稳增长,这一明确转折是对下半年来市场预期的全面纠偏,今年底以及明年一季度将是稳增长政策的密集出台期。

充分认识问题,稳字当头,政策发力,靠前发力。中央明确当前的经济问题,传达出坚定的信心,如果经济出现明显下行,可预期政策也会及时托底。


 

房地产仍未摆脱危机

房地产本轮衰退期仍在探底阶段,尚未摆脱危机。过去十年内有三次地产周期下行,时长从1年到2年不等,本轮发生商品房销售拐点以来仅持续6个月,可能仍处于探底阶段。

房地产业的主要资金来源紧张,短期内的边际放松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过去地产周期中各类资金来源能形成互相补充,例如在17年下行周期中,销售端回款较弱但银行端贷款较强,而此次下行周期各项资金来源同向下跌,短期内难以见到有力反转,房地产现金流依旧存在危机可能。

房地产企业债务压力仍存

2022年房企总偿还量小于2021年,但考虑房企现金流恶化,偿债压力依旧存在。2021年房地产企业偿还债务总量约7503亿元,2022年偿还总量约3611亿元,有明显的下降,但在行业萎缩、房企新增现金流减少的情况下,依旧有不小的偿债压力。

基本面:2022年A股盈利增速明显放缓

2022年A股利润增速将较2021年出现明显放缓,预计大约从23.15%回落至3.5%左右。

A股盈利下行周期超额收益因子:高增速》高ROE,估值因子不明显

优先高景气,次优高ROE。

2022年更关注结构,持续把握三条线索

明年A股盈利增速高增长的细分领域将非常稀缺。

明年预计能实现高增长的三条线索:高景气赛道+持续扩张、长赛道+困境反转、产业迭代催化下新赛道。


细分行业增速视角:“高景气持续扩张”与“困境反转”


宁组合继续高增长,内部结构权重优化

宁组合明年重点关注板块及环节:军工、光伏中游组件/逆变器、新能源车(整车、动力电池)、半导体设备 /IGBT(国产替代仍处上行周期)。

宁组合未来将继续延展涵盖行业

产业导入期:需求空间广阔,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产业加速发展期:动力电池、新能源车、风电等板块二次增长动力尚足; 明年新兴产业重点关注方向:储能、消费电子、智能汽车(含零部件及电子)、海上风电、永磁电机。

茅指数:高ROE、中速增长,偏高估值

据Wind数据,茅指数目前ROE19.4%,22年预期业绩增速22.7%;估值仍处五年90%以上的高分位值。

制造业升级和创新周期开启

关注两类投资机会: 1)处于第一象限的、已具较强全球比较优势的中高端价值链环节细分;其壁垒稳固,投资回报率较高,且面对的是全球化的市场; 2)从第四象限往第一象限跃迁的、全球比 较优势明显提升、市场空间逐步打开的中高端价值链环节细分。优先受益于国产替代逻辑,体现出的是较高的成长性、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

中小盘成长依然有望高增长

市场担心经济下行期中小盘群体将面临相对较差的业绩表现。但实际上三季度经济和盈利已在下行期,却不可忽视中小盘成长群体的强产业逻辑和成长属性。三季报小盘成长净利润56%,两年复合增速分别42%,仍保持高增。

中证500指数估值:当前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总体来说,相较于各指数估值水平,当前中证500处于历史估值低位水平。具体而言,中证500指数PB(LF)为2.00,处于历史百分位为22.22%(近十年)。

中小盘持仓比例仍偏低

当前基金对于中小盘的配置仍处于十年低位水平。三季度基金对于中小盘的重仓比例明显提升,达11.93%,位于十年35%分位数水平,环比提升3.61%,相较二季度有较大幅度的上行。

增量资金结构有利于中小盘估值修复

下半年以来,私募证券基金规模扩张1.2万亿,明显快于权益类公募基金的3200亿,对公募基金产生一种明显的“挤出”效应,成为市场风格向中小盘转变的重要推手。

景气中小盘:具产业逻辑的结构性行情仍将持续

景气外溢拉动下,部分中小盘个股或更具弹性。一方面,部分高景气赛道二三线龙头今年以来受上游原材料价格及产能制约的影响较大,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价格传导及扩产进程的加快,景气外溢拉动下明年业绩弹性较强;另一方面,下游高景气带动产业链细分环节需求爆发及供给紧缺,部分“小而美”专精特新企业业绩增量明显,而另一部分中小企业则凭借相似的业务技术基础灵活跨界布局。

“专精特新”的战略意义:共同富裕、创新和安全、价值链升级

1)中小企业是社会主要就业创造者,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创造中产阶级的关键。

 2)“专精特新”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螺丝钉,真正决定产业链安全、解决卡脖子问题。在产业链中,“专精特新”企业是合作化创新、模块化创新、破坏性创新的基石。

而当前“专精特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调整。

国企改革:2014年至今三年一步,拾级而上

2022年既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收官之年,也是新一轮深化改革的起航之年。过去两年各大国企混改、股权激励、资产重组注入等等快速推进,截止2021年底已经完成预定任务目标的70%。向明年来看,一方面国企改革打好三年行动的收官之战,另一方面,参考过去改革历程,很有可能在下半年衔接推出新一轮3年维度的国企改革计划。

 

新能源基建有望成为最大亮点

从方向上看,新基建特别是新能源基建有望成为发力重点:2022年,在房地产周期继续下行,出口高位回落的背景下,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恐仍疲弱,居民消费仍受到疫情干扰,基建可能成为经济刺激的重要方向。鉴于明年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可能明显下滑,对基建规模或将构成制约,能够拉动新经济发展,实现中央“适度超前投资”要求的新基建特别是新能源基建有望成为发力重点。

建议重点关注特高压、智能电网、光伏及储能等。

发电端:风光大基地项目陆续落地,光伏自身产业链价格步入下行通道,均有望刺激中下游放量输电端:预计十四五期间直流输电工程总投资规模可达近4000亿元,关注特高压、节能变压器配电端:配电网正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的核心。南网、国网纷纷加码投资,关注配电智能化如智能运维设备等储能:发电侧、用户侧、并网侧等多方面均对储能提出要求,具备强需求刚性。

新能源发电:电网投资迈入成长周期

近期南网十四五规划落地:电网建设规划投资6700亿,较十三五增50%,配电网投资(占50%)及储能配套率(近20%)超预期。

21年起步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期:周期跨度长达5年+,投资额侧重配电智能化、特高压、储能等。其中智能配电等二次设备环节,龙头公司相关业务未来5年业绩有望持续高增,开启成长周期;政策推进、技术升级、绿电占比逐步提升背景下,配储率同样具较大提升空间。

22年重点关注环节:特高压、电网智能化、电化学储能、储能逆变器。

新能源发电:下游电站成长属性凸显

政策端,能耗双控约束推升企业绿电用量需求,绿电交易试点机制开启带动行业价的提升。盈利端,光伏/风电持续降本提振运营商IRR表现。中长期看,电力清洁化将持续推进,20年风/光发电量占比不到10%,25比例需达到16.5%,且仍处持续提升通道。具规模扩张性的绿电运营商成长性凸显,业绩增长确定性高。

22年重点环节业绩估值(前业绩预期,后2022年估值):新能源运营(30%/15-20倍)。

关注传统领域国企转型的重估机会

关注传统领域国企转型的重估机会:分布在中上游的国企今年高盈利,目前持有大量现金,未来有望助力企业转型,全面参与到新基建和新能源等新方向中国企改革带来转型新机会:近年的国企改革尤其强调向高质量发展靠拢。分布在中上游的国企,当前在市场中依然以“老经济”、“周期股”的逻辑进行估值,随着国企改革推进、企业加强资本管理,提高分红回馈股东或利用资金优势转型,未来有望迎来估值体系的长期重塑,实现戴维斯双击。

元宇宙——异军突起的新产业趋势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在客观层面一定程度上推动人类社会对虚拟化的再认识、再接触与再接受,元宇宙概念板块在社会意识形态初步形成的条件下开始受到更多关注。

区别于与第一代的信息传输、第二代的二维信息平台,元宇宙更接近于三维信息化虚拟世界的概念。其是互联网发展史上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最终形态,为与现实规则互通的虚拟世界,亦是互联网立体化生命化的体现。

元宇宙正在孕育,难以给出具象化的准确描述,高沉浸、立体化、虚拟化、与现实运行规则互通或为其较为显著的特征。

汽车: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

继新能源后,智能化将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大趋势。202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达25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54.35%。此外,L2级自动驾驶在所售乘用车的渗透率逐年稳步增长,2020年达13%,较19年再增4.2pct。

当前在售汽车智能化以车联网为主要载体,ADAS装配量出现显著增长。2020年,已上市在售汽车中,车联网配置率已达71.13%。ADAS装备中,以AEB及LDW为代表,其2020年配置率分别达43.66%、38.73%,较上年大幅增长15.80pct、13.16pct。

智能汽车

自动驾驶为未来汽车智能化的重要发力点,汽车电子再迎强需求。近年,我国L2级自动驾驶在所售乘用车的渗透率逐年稳步增长,2020年达13%,较19年再增4.2pct。智能化趋势下,自动驾驶有望获大幅增长,其“感知-传输-决策-执行”全产业链中所涉的汽车电子将获大幅需求拉动。

汽车零部件:盈利修复、新品放量预期叠加智能化趋势

四季度以来大宗商品下行、缺芯缓解,汽零板块业绩底部预计已现,迎来估值修复行情。

22年关注下游产品量增,及智能化趋势带动的业绩放量:随缺芯缓解、下游车型加速推新,汽零板块预计将再度步入补库周期,时长有望维持1年+。22年部分下游整车企业新产品放量预期较强,另一方面智能化进程仍在持续推进,有望推动相关产业链汽零企业的业绩表现。

22年重点关注环节:汽车零部件。

军工:十四五期间业绩确定性高增

十四五期间国防预算提升,军队现代化建设加速,主战装备需求提升且确定性高,将带动军工产业链的持续确定性高景气。分板块看,主机厂长期空间有望打开,或享有高端装备制造估值;新材料(高温合金、钛合金、碳纤维复材等)业绩成长突出,典型公司未来3年或维持30%附近增长;信息化标的中如元器件及红外芯片等方向业绩增长确定性强,且部分公司预计2021年增速有望达到40-50%。

22年重点关注环节:新材料、主机厂、军工电子。

光伏:中游具量价齐升预期

Q4装机待观察:硅料居高不下,产业链重回博弈,装机需求未完全体现。

22年中游组件&跟踪支架有望量价齐升:随Q4硅料产能陆续投放、上游价格下行,以及政策推进及企业自发性投资下需求高企,行业量增拐点将至,中游组件&跟踪支架有望量价齐升。明年全球新增装机或达170GW,同增约30%。

22年重点环节业绩估值(前业绩预期,后2022年估值):硅料硅片(25%/25倍)、组件(50%/35倍)、逆变器(45%/55倍)、光伏设备(45%/40倍)。

新能源车:2022年全年销量预期上调22年下游销量预期上调,中游提价扩产,上游涨价预期:自年底到2022年,共计30+款新车型持续上市各大车企进一步开拓10-20万元主流市场,将促使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下游产销有望继续保持高增。当前22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已进一步上调;中游电池提价四季度有望落地,明年盈利改善;上游锂钴有进一步涨价预期。

22年重点关注环节:锂/钴、动力电池、整车、锂电设备。

消费电子:VR/AR技术逐步成熟,需求有望放量

技术侧:性能持续优化。一方面,底层5G的普及配置有效降低时延及晕眩感,用户体验获较大提升;另一方面,硬件端设备加速迭代,VR/AR沉浸感获持续提升。

需求侧:元宇宙产业新起,VR/AR再迎强推动。在Roblox上市、国内科技巨头持续推进相关领域布局、Facebook更名一系列事件下,元宇宙产业初起步。作为元宇宙多维世界中重要应用落地设备,VR/AR有望再迎强需求。同时,基于其日趋成熟的技术性能,

VR/AR有望成为元宇宙产业链中优先发展以及最快实现突破的领域。2020年,我国AR/VR市场规模约66亿美元,出货约710万台同比大增69.05%,预计之后将继续稳步增长,维持高增态势。

苹果公司的入局有望进一步加速AR/VR市场发展。苹果预计最早于明年推出MR头戴设备,其入局将伴随有强大的用户生态及成熟的供应链,市场有望受较大推动发展。

猪周期:22年猪价反转概率渐升

年末消费旺季,猪价小幅反弹:自10月猪价低点以来,超跌反弹幅度已达50%。

猪价周期有望于22H2反转启动:21年养殖企业全线亏损,7月以来产能端能繁母猪存栏同比持续下行,行业出清加速。

按以往3-5年的周期长度和蛛网模型推演,22年中猪价有望二次探底,行业历经持续产能出清后,在22H2-23H1实现价格反转的概率逐步加大,向上周期预计持续1-1.5年。

22年重点关注环节:猪产业。

食品饮料:白酒开门红可期,食品提价业绩兑现

白酒:春节前后将迎来消费旺季,当前渠道动销仍处良性状态,传统旺季下22Q1开门红可期,同时部分一线白酒具量价齐升预期。

食品加工:四季度以来大众消费品企业密集提价,业绩大概率已出底部。复盘来看,从提价到业绩兑现一般需要1-2季度时长。成本压力已逐步缓解,若同时叠加需求回暖复苏,展望22年有望量价齐升,业绩可期。

22年重点关注环节:高端白酒、乳制品、休闲食品、调味品、啤酒。

跨年行情难比去年

稳增长雷声大雨点小,相关政策是后续行情核心,目前市场仍持观望态度;

市场短期增量资金有限,动能不足。公募发行平淡,北向反有流出,而前期对部分量化资金以及伪外资的监管亦加重资金流出担忧;

年底风险偏好降低,盈利盘倾向兑现。

经济自身力量与政策节奏

稳增长政策是后续行情核心,目前市场仍持观望态度:当前处于企业盈利下行周期,经济刺激政策将是今年年底和明年一季度市场最重要的看点,目前市场对于稳增长政策力度仍持观望态度,如果开年后政策力度低于预期,则机构投资者的配置将趋于谨慎,这也意味着春季行情的上升空间可能不会太大。

增量资金有限,动能不足

公募基金赚钱效应不足,发行量较去年同期显著缩水:近几个月新基金发行规模下滑,或因今年以来基金投资收益显著低于去年,基金吸引力下降。近3月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为2277.3亿份,较去年减少约57.7%。

北上资金流入显著放缓,陆股通结束连续五周净流入局面:12月25日当周,陆股通成交净流入-12.82亿元,自12月10日当周实现最高净流入后连续两周呈现下降趋势。北上资金减少原因:1)央行扭转人民币升值趋势,2)严打假外资,3)美元加息预期上升。

变量:美国通胀压力与加息节奏

当前美国通胀压力明显,11月CPI同比高达6.8%,为39年以来最高水平。且其CPI统计制度对于房租等涨价因素反应迟钝,未来一段时间美国仍将面临非常大的通胀压力。

当前美联储已经将政策关注重点从就业转向通胀,目前Taper加速,同时可能在明年加息两次或更多。加息时点是否会提早至明年5月目前仍有分歧。不过明年上半年对中国政策压力并不明显,国内政策将更强调独立性与灵活性。

变量:中美

今年下半年中美关系处于阶段性缓和期,但缓和窗口颇为短暂,对于明年中美关系不宜抱有过多期望。 当前拜登支持率已经降至约42%,不足以赢得明年中期选举胜利,因此美国当局可能试图利用中美关系赢取更多政治筹码。

B张忆东 兴业副院长全球策略首席 策略11.13-14第一.海外研究17-21第一@香港

主题:找寻自信的力量——2022年投资策略

核心观点:A股行情展望:2022年A股市场的投资时钟将在“小衰退”和“弱复苏”之间摇摆,综合指数依然不是大年,结构性行情依然热闹——两条行情主线交织,都将“找寻自信的力量”;港股行情展望:港股底部重生,恢复性上涨的“小牛市”有望

 

第一部分、海外展望后疫情时代,美国刺激政策如何退场充满变数

1.1 2022年上半年通胀在高位,Taper有望加速,美短端利率将继续走高,美元将维持强势

12月FOMC会议联储调整购债节奏,将减量购债规模从150亿美元提升至300 亿美元,这一节奏下2022年3月可以完成Taper。2013-2014年的经验,2013 年12月美国开展Taper,2014年10月份完成,2年期美债收益率中枢上升了20-30bp。

2022年上半年,国际资本流动有望驱动美元走强,欧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节奏更慢,欧元区短端利率上行受限,美-德2年期息差或将持续走阔。欧央行2022年将退出PEPP(大流行病紧急资产收购计划),但大概率仍会继续实施APP(资产购买计划)。

1.2美国2022年上半年高通胀压力仍将延续下半年有望回落,流动性环境有惊无险

首先,美国2022年上半年高通胀压力仍将延续,下半年有望回落。

1)2022年全球疫苗进一步普及,将有利于缓解疫情的冲击,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恢复。2)2022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有望回落。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判断通胀压力下半年缓解。耶伦10月24日在CNN的“国情咨文”表示:“通胀将在2022年上半年保持高位,……,随着供应瓶颈、美国劳动力市场吃紧以及新冠疫情引发的其它因素改善通胀料会在下半年放缓。”

11月初辉瑞“特效药”测试结果将给全球疫情防护再增加一层屏障,全球供应链的恢复的节奏有望进一步提前。

1.3美国2022年有望加息,一次加息是大概率,2、3次亦存在可能性

对于联储货币政策,我们判断,2022年一次加息是大概率,2、3次亦存在可能性。点阵图显示,联储官员的预测中值为2022年加息三次。面对持续超预期高通胀,继续鸽派已经不合时宜。

节奏上,首次加息大概率会在6月FOMC会议上。回顾历史来看,2015年年底以来的加息决议都是在相对重要的季末FOMC会议上做出的

1.4美国加息周期启动的概率不大,长端利率仍将低位徘徊

美国明年连续加息、开启加息周期难。一是数据依赖框架下,如果下半年通胀压力缓解,联储加息节奏也将放缓。

二是美国当前联邦债务高企,并不希望债务率进步恶化,则对于长端利率的低位徘徊有诉求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美国的高债务率创纪录,短期就业缺口仍较大,拜登政府希望中期选举年有漂亮的经济成绩单

所以,2022年美国流动性很难收紧,美债长端利率仍将维持在低位徘徊。

历史上当美国债务率高企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实际利率基本上都是在负区间,试图在不恶化债务率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增长

当下可参考40年代后期到50年初,70年代滞胀期,2012年债务高增后这三个阶段。

1.5美国经济2022年降速——疫后刺激政策退场,美国经济增速回落是正常的

一方面,2022年美国经济将进入“疫情纾困大刺激”后的加速退潮期。美国个人储蓄存款占可支配收入占比(年化)2021年3月份一度高达26.6%,9月降低至7.5%。

另一方面,高通胀缓解之前,居民收入可能跟不上物价上涨,美国居民收入转换为消费的动能将弱化。

疫情之后,美国宏观经济动能变化的节奏和中国类似,只是滞后而已。基于CEIC中美经济领先指数,我国复苏起点领先美国一个季度,经济见顶也大致领先美国一个季度,我们预测,美国经济2022年很可能类似中国下半年进入回落期。

1.6美国2022年经济的结构性亮点,特别是科技创新,值得重视

首先,基建计划将有望对2022年全年经济形成支撑。根据宏观团队的预测,2022年即便

是打折后的基建计划也有望对美国GDP形成1%的拉动。

其次,2022年美国经济潜在的超预期因素,或仍将是疫情形势的变化。关注疫苗普及和

治疗性“特效药”,能否让“开放”或成为明年全球经济的关键词?或者仍是空欢喜一

场,仍需跟新冠病毒打持久战?11月初辉瑞“特效药”问世,给疫情防控、重新开放边

境,再增加一层屏障。

第三,美国未来规划的科技发展,有望引领全球,拜登今年在国防部、国会相继强调中

国在技术领域的逼近,白宫发言人普萨基表示,拜登政府认为科技是中美竞争的核心。

1.7美国未来规划的科技发展,有望引领全球

第三,美国未来规划的科技发展,有望引领全球,根据IMF不论是2022年、还是未来5年的增长前景,美国均有望强于其他发达国家。

2022年拜登财政计划将明显推动清洁能源、新能源车的资本支出。根据《美国就业计划》的占比来看,新能源占了基建支出计划的25%。2021年8月5日拜登政府签署行政令,设定了美国到2030年零排放汽车(包括纯电、插混、燃料电池)销量占新车总销量50%的目标,而2021年该数值预计4%。

根据IMF今年10月做的预测显示,2022年美国实际GDP增速将达到5.2%,高于所有其他G7国家;此外,中长期经济增长前景来看,IMF预计未来5年美国平均实际GDP增速为2.5%,亦领先其他发达国家。

 

第二部分、中国基本面展望:“双碳”和共同富裕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2.1中短期展望:2022年经济降速转型、通胀缓解、政策环境偏松

首先,经济动能放缓或将延续至2022年上半年,关注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滞后影响、疫情 影响、出口形势的变化。

房地产产业链将影响2022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21年下半年,地产信用风险继续发酵,房企融资压力加大,房屋销售继续转弱,拿地意愿、新开工转弱,2021年4季度成交土地溢价率下跌至0值附近、2021年9月新开工同比-3.3%,较前值-1.7%继续下行。

出口动能将转弱。2022年一方面欧美经济增速回落,另一方面,新兴市场供应有望进一 步恢复,辉瑞“特效药”或有望缓解海外疫情,加快全球供应链重构,使得我国出口生产对其他新兴市场的替代效应将减弱。

2.2中国经济2022年大概率是可控式的降速转型,经济上半年放缓下半年有望企稳

在跨周期调控的导向之下,2021年四季度政策已经开始预调微调,特别是地产政策逐步地、适当边际改善、防风险。2021年3季度后期开始,房地产信贷政策环境开始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2021年四季度政府专项债发行节奏比上半年提速,有利于2022年政策将围绕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发力。预计稳增长的政策将把短期刺激经济的方向将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相结合,“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发展方向、新基建及科创相关的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坚决保证煤炭和电力的供给,抑制动力煤的炒作,有利于恢复工业企业信心。

2.3通胀反弹的压力年初将结束

通胀反弹的扰动压力将结束。PPI难向CPI传导,需求因素导致本轮上游涨价向下游传导不畅;CPI整体可控,根据兴证宏观团队的预测,CPI同比2022年上半年中枢为1.7%。

2021年四季度,随着煤炭保供的进行,国内能源价格回落,后续政策的积极调整也有望推动 能源、原材料的供应,缓解供应端紧张引发的能源、原材料涨价压力,从而PPI有望在岁末年 初就将开始逐步回落。

2021年底,中短期弱需求、猪价维持低迷继续拖累CPI,猪周期启动或要等待2022年下半年。考虑到中国坚定实施“双碳”战略,叠加新一轮朱格拉周期已经启动,所以,此轮PPI回落之后的情形,中枢有望较往年抬升,类似2004-2006 年。

2.4中国2022年政策环境是宽货币、结构性宽信用

首先,2022年货币环境偏松,至少不会太紧,长债利率上行空间不大,将跟随经济转型降速下行。事实上,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更加关注中国自身的经济基本面,而不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节奏。高债务率背景下,中性偏宽松的货币环境有利于化解存量风险,支持经济增长、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其次,2022年不会全面地“宽货币、宽信用”,值得期待的是结构性宽信用,因为,“双碳”时代中国经济向中长期可持续、中低增速的中枢回归,是主动的选择。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处于“双碳”战略时代,将更积极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相反,不会轻易地重启刺激房地产、高能耗产业、传统基建的老路。

2.5“双碳”时代中国经济向中长期可持续、中低增速的中枢回归

未来数年全球将持续面临减碳约束。2021年10月底的G20峰会达成的《罗马宣言》表示:“我们仍然致力于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即将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远低于 2°C 的范围内,并努力将其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 1.5°C 的范围内,这也是实现 2030年议程的一种手段。”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根据联合国组织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Change (IPCC)的测算,到2030年, 全球煤炭排放相比2019年要下降4/5;此外,中国经济增长也面临自身的“碳达峰”约束,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以前,投资驱动型增长方式下,以煤炭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为增长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供给支持。展望未来,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将会面临持续的传统能源的供给约束,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降速是自然的现象。

2.6微观精彩,结构性政策刺激方向将是2022年中国经济的亮点

刺激方向一、立足“双碳”战略,拥抱能源革命

立足“双碳”战略,拥抱能源革命:风光核等新能源、新能源车、储能、新型电力系统、低碳技术的投资将持续高增长。

刺激方向二、新基建提速:数字经济、元宇宙产业链等为代表的万物智联

传统基建投资乏力,新基建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

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新基建将提速。

刺激方向三、鼓励自主可控、专精特新: 军工、半导体、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产业方向

一方面,传统基建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房地产投资下滑的背景下,政策将继续发力鼓励投资,发改委表示将积极支持先进制造业投资,不断完善和用好“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十四五规划制造强国战略中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材料、高端设备、新能源车等行业是重要方向。

另一方面,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缓解,增强中下游制造业企业投资动力。

刺激方向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农业现代化、保障房等是重点鼓励方向

2022年共同富裕有望“做加法”,构建超级都市圈的相关政策有望积极,十四五规划的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有望协同发展。

 

2.7中长期展望:“双碳”新时代,中国新一轮朱格拉周期已经启动,五大赛道有望穿越波动,维持多年的高光行情

重申我们2019年底“中国新一轮朱格拉周期已经启动”的判断。2019年底我们率先发布深度报告《先进制造业的核心资产崛起》,并在2020年中期提出新型朱格拉周期已经开始。

 “五大赛道”——低碳科技产业链、万物智联、泛军工产业链、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生命科技。五大赛道尤其是半导体、军工研发强度近年来持续提升,驱动先进制造资本开支持续加大。

本轮朱格拉周期的“五大赛道”媲美当年“5朵金花行情”

类似2002-2007年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时期的“5朵金花”行情,五大赛道将成为本轮朱格拉周期中国股票行情的主角。2019年以来,五大赛道里市值占比不断提升,市值占比实现翻倍,但绝对水平并不高。截至2021年9月仅占12%;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和半导体是市值扩张的主力军,但是计算机通讯、军工的市值扩张相对落后。

 

 

第三部分、行情展望——找寻自信的力量

3.1美股行情展望:2022年不是大牛大熊的指数大年,而是震荡市、跌出来的机会,美股震荡导致中国股市的“假摔”是布局良机

首先,美股2022年不太可能成为指数大年,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美股整体性的盈利改善动能弱化,制约指数表现;另一方面,美股2022年出现指数大熊市的概率也不大,因为美国无风险收益率在低位,整体流动性环境不算差。

美国加息对于中国A股——不构成系统性风险。2022年我国投资时钟从衰退期逐步走向弱复苏,政策环境进入稳经济的宽松期,所以,人民币兑美元将保持稳定,随着中国经济企稳的预期将增强,不排除人民币对美元也保持一定强势。

美国加息对于中国港股——有短期扰动,中期港股有望迎来海外资金从其他新兴市场回归。联系汇率制度下,美元兑港币只是在7.75-7.85的窄幅区间波动,强美元约等于强港币。随着香港与内地“通关”以及中国经济企稳,港股的基本面更好,对于海外资金更有配置价值。

 

3.2 A股行情展望:A股是科创长牛的主战场,结构精彩——找寻自信的力量

行情展望:2022年A股市场的投资时钟将在“小衰退”和“弱复苏”之间摇摆,综合指数依然不是大年,结构性行情依然热闹——两条行情主线交织,都将“找寻自信的力量”。

次要主线——“均值回归”行情,适合防守反击、波段操作

关注房地产、金融等低估值“不死鸟”,2022年可能有阶段性反弹行情,需要左侧布局,注意止盈。

行情主旋律——科创长牛、精选“未来的核心资产”, 深挖“小高新” 小巨人、高成长、新热点次新股

美国科技股无论是软科技还是硬科技板块,在不同的经济环境都体现出了高度韧性,穿越周期。1)软科技(互联网与零售,娱乐、软件、互联网与服务)、硬科技(计算机与周边、半导体与半导体设备)ROE水平在2010年以后均维持稳定在20%上下;2)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代,软件、互联媒体与服务ROE提升,即便是硬件板块,比如半导体与半导体设备的ROE也没有明显受损、计算机与周边ROE大幅上涨。

3.2.1五大赛道之一:低碳科技产业链

风电:风电经济性凸显使其迈入平价时代后仍具备投资吸引力。风光大基地项目预计推动十四五新增集中式基地项目,确保行业由政策驱动转向政策保底、投资驱动,迈入稳增长时代。

光伏:2021年光伏产业链价格波动造成各环节博弈激烈,中短期内将重回理性,继续分享行业景气度提升的红利。

新型电力系统:双碳目标呼唤灵活性和智能化的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相关的设备、材料等。

新能源车产业链:除了长期需求空间,2022年新能源车整车产品选项的多样化,可以期待销量有望继续保持高增

汽车电子:充分受益于国产化+电动汽车推广的景气共振

 

3.2.2五大赛道之二:“万物智联”产业链

元宇宙:国内外互联网红利均见顶,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寻找下一平台入口迫切程度提高,元宇宙或成为下一世代的重要形态。元宇宙等概念落地需要长期验证,我们预期相关的技术与场景,如区块链产品服务、ARVR、云游戏云计算等,也具备长期赛道的投资价值。

物联网:万物互联趋势不可逆转,物联网产业持续高景气

 

3.2.3五大赛道之三:泛军工产业链

军工行业的主逻辑是自主可控战略,以及推动制造业更高水平的发展。一方面,中国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海洋权益等面临严峻挑战。根据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预计未来5-10年军工将保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军工横跨电子、计算机、通信、机械、航空航天、船舶等多行业,是先进制造业的代表。

军工将从主题投资转向成长驱动。军工主流标的“蓝筹化”是大势所趋,“游击”式的投资属性和波动性将显著减弱。展望未来五年,行业需求饱满、产能落地有序,在行业需求结构性加速的大背景下,一批军工标的有望实现30%以上复合业绩增速,向上趋势不变。2021年中报是对军工行业“十四五”需求研判里程碑式的兑现。

 

3.2.4五大赛道之四:半导体行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国产替代主线

高端制造立足新增长点,中期看下游产能扩建,长期看国产替代;新材料多点开花,关注国产化新格局与各产业发展新机遇。

 

3.2.5五大赛道之五:立足于自主可控的生命科技

种植链:粮价高位震荡,种子板块兼有转基因催化

创新药:差异化、国际化的风险和调整,行业大浪淘沙

 

3.3.1港股行情回顾:2021年政策风险超预期冲击,牛头、熊身

2021年港股行情一波三折,1季度是典型的牛市,气势如虹,特别是恒生科技指数年初至最高点上涨31.34%;2季度是震荡市,有结构性机会;但是,下半年港股受到各种超预期政策利空因素的充分打击,出现较为罕见的大熊市。

3.3.2港股行情展望:底部重生, 有望出现跌深反弹20%的“技术性小牛市”

2022年港股投资的核心思路是跌深反弹、均值回归,苦菜花也有春天。但中长期,港股2021年开始的未来数年,可能将重演2011-2015年的震荡、迷失并逐步寻找基本面的自信心,重塑指数的主心骨、中流砥柱。

3.3.3中长期展望:在失望之地,港股找寻自信的力量

科创成长,将主导中长期中国权益资产的大趋势。低碳科技、“万物智联”、高端制造、新兴消费和生命科技等相关的领域,港股行情将紧跟A股潮流,其中,在港股有独特性、稀缺性的优质公司将长期受全球资金青睐。

主线一:新兴领域紧跟A股和美股的科创潮流,找港股特色品种

主线二:精选能够顺应共同富裕大时代的“消费+”

 

 

 

 

C董广阳 华创所长 食品15-17.19.21第一@上海

 

主题:困境与重生——2022年食品饮料行业投资策略

 

核心观点:2022年投资主线——食品触底回升,白酒转向稳健。板块主线看:一是大众品纷纷提价后,经营最差的阶段已经过去,投资机会贯穿全年。虽然短期成本及需求仍有压力,但明年成本高位下降、需求底部回升预期,将有望带动双击机会;二是白酒明年稳健降速的背景下,需求韧劲不可低估。全年看,一线龙头确定性凸显,而边际加速标的更显得稀缺;年内节奏看,开门红确定性高,有望催化一季度行情。

一、白酒板块:需求韧劲不可低估,报表确定性更足

1.1白酒板块:稳健降速,需求仍有韧性

行业稳健降速,回归平稳增长,但白酒需求仍有韧性,报表端确定性更高。

年内节奏:Q1开门红仍可期,关注节后需求变化

库存位于全年底位。Q1春节开门红大概率仍可实现;Q2或是需求考验时点,但也或带来布局良机;

三四季度预计稳健增长。

1.2高端酒:明年茅台加速,普五价格为睛雨表

高端酒:茅台加速是最大的亮点,普五价格成行业晴雨表。

茅台加速确定性较高,量增为最大保障。普五成行业真实需求晴雨表,来年挺价为重。

千元价格带持续扩容,品牌特色化是立足关键。

1.3次高端:真实动销将决定增长延续性

扩张型次高端:从招商扩张到精细化沉淀,真实需求决定消费延续性。舍得停货挺价梳理渠道,酒鬼酒严格控量,水井坊有条不紊地推进高端化建设。

600+价格带或孕育升级良机,或是明年次高端最大机会。酱酒从无序扩张走向有序渗透,品牌酱酒仍在稳步壮大。

1.4区域龙头:升级主线延续,关注来年改革预期兑现

区域升级主线持续推进,龙头领衔充分受益。

苏酒:洋河战略大单品梦6+扎实放量,今世缘省内核心单品升级顺畅。

徽酒:龙头古井贡酒最为受益,中高端以上价格带产品加速良性循环,夯实省内升级。

内外兼修强化管理,改革预期下具备加速潜力。

内部:龙头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推进回购、定增,激发势能。

外部:推进价格体系、渠道精细化管控、团购渠道建设等工作。

1.5重要议题:消费税改革若落地,影响几何?

结论:税制改革短期影响有限,而长期有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

情景主线一:提高从价征收税率,征收环节仍在生产端。品牌力强势的企业可通过涨价传导。

情景主线二:新增税负征税环节后移,但推进过程可能较慢。强势品牌可置身事外。

 

二、大众品板块:从溃退到反攻,战略布局正当时

2.1大众品板块:经营节奏为“溃退-驻守-反攻”

结合需求与成本变化,我们将大众品经营节奏分为“溃退-驻守-反攻”三个阶段。

通过复盘12-13年和16-17年,通常成本高位且需求低迷阶段,均是大众品布局的战略机遇期。

2.2从全线溃退走向防守反击,守望战略反攻

当下节奏:大众品企业迎来全面提价,战略由全线溃退走向防守反击,行业谷底已现;

展望来年:企业报表在未来1-2个季度或难以大幅好转,但成本下降预期升温,将迎来盈利弹性释放,而需求回升之时,则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击,开启全面反攻。

2.3啤酒:高端化逻辑不变,盈利弹性望超预期

即便需求承压、成本压力全面体现,21年盈利提升在高端化趋势下继续兑现。

展望来年,随着需求逐步恢复,成本下行拐点带来的盈利弹性释放,将是板块性大机会。

09年啤酒板块性行情即来自于提价落地后的成本下行;

中性预计行业盈利弹性于22Q2后开始释放,成本回落预期时点值得重点关注。

2.4乳业:原奶价格提前回落,伊利奶粉战略发力

原奶价格:Q3奶价提前回落,预计22年高位震荡为主。龙头企业加快细分赛道布局,孕育高盈利增长点。

当前伊利、蒙牛战略目标积极,收入和利润诉求更加均衡,并加快奶粉、奶酪、低温等细分赛道布局,孕育高盈利增长点,正面恶性竞争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龙头伊利:奶粉业务内生外延并举,高增有望延续,成为盈利上行新驱动点

内生:对团队、渠道及配方进行全方位调整,当前成效逐步显现,21Q3份额提升2pct。

外延:拟收购澳优34.33%的股权,二者在品类/供应链/渠道充分互补,有力护航中期战略

2.5软饮料:需求相对景气,成本压力下龙头更从容

高消费频率支撑需求相对景气,而随前期锁价影响收敛,成本压力或将逐步显现

PET、白砂糖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前期龙头通过锁价等方式积极应对;

预计随锁价影响逐步收敛,来年成本压力将进一步体现,强供应链管理的龙头企业应对或更为从容。

建议把握景气细分赛道中的个股势能释放机会

21年饮料各细分赛道看,植物基、能量饮料、碳酸、包装水、RTD咖啡景气度相对较高;

农夫山泉今年增长超预期,东鹏饮料全国化扩张量质兼具、省内市场深度挖潜,承德露露新管理层上任后带来销售新变化,建议关注改革持续性。

2.6调味品:份额逆势集中,把握盈利修复

逆境下格局往往加速集中,回暖后助推龙头增长

复盘历史上12-13年、15-16年行业承压阶段,均推动行业份额加速向龙头集中,其中海天依托极致的经营效率,持续实现对中小品牌份额挤占,且待后续周期成功穿越后,均是推动企业加速增长的动力。

展望未来,提价提供盈利改善契机,核心需紧盯需求承接、渠道价盘等情况,具体来看仍有积极因素:

收入:今年压制因素有所减弱,龙头公司加强品类深挖、渠道开发等综合布局;

利润:提价能否顺利传导是关键,关注成本下行后业绩弹性。

2.7其他食品:酵母提价短保改善,连锁同店恢复

烘焙食品:酵母提价短保改善,低温烘焙持续放量。安琪兑现定价权,关注成本回落后的业绩弹性;

桃李经营有望改善,低温烘焙渗透率提升,立高作为细分龙头持续受益。

连锁业态:21年龙头开店驱动,22年更重同店恢复

速冻食品:产业逻辑清晰,寻找盈利底部。需求仍在渗透期,速冻和预制食品长期逻辑清晰,年内疫情红利后景气有所回落,企业积极应对盈利压力。

 

 

D李强 东北食品水晶球2020第一@上海

 

主题:白酒景气回暖,关注大众品提价周期利润弹性——食品饮料行业2022年度策略报告

 

核心观点:白酒:景气度持续回暖,高端确定性强,次高端潜力依旧;啤酒:高端化仍是2022年主线,提价叠加成本下行,盈利有望加速释放;调味品:需求边际向好,静待困境反转;速冻品:B端需求向好,关注龙头企业产能投放;乳制品:行业仍景气复苏,关注格局改善下利润弹性释放;其他大众品:关注提价周期下的盈利改善。

一、2022年度投资策略

1.1白酒景气延续,龙头提价提振板块

高端酒整体表现稳健,展望2022年较为乐观并存在提价催化。随着2022年目标逐渐明晰,首选高增长兼备确定性以及存在预期差低估值改善的品种。次高端方面,全国性扩张的酒企势头较猛。地产酒方面,今年表现存在分化,建议关注低估值和边际改善的地产酒。

1.2大众品关注提价周期下的盈利改善

今年大众品板块主线是消费复苏和通胀传导下的提价,前三季度大众品板块面临较大压力,主要系渠道分流、消费疲软、成本上涨等因素。随着海天引领板块提价潮后,成本端压力逐步缓解。随着社区团购热度下降以及消费力修复,四季度动销、库存正逐步回稳。复盘历史三次通胀周期,食品饮料行业普遍获得超额收益,板块性盈利能力在提价周期后迎来一个上行阶段。明年看好三个方向,1)提价后顺利传导带来报表端收入加速和盈利改善的标的;2)受益于餐饮端逐步恢复或海外市场回暖的B端和连锁开店模式的标的;3)消费力恢复带来销售回暖和估值逐步修复的标的。

1.3高景气度细分子领域

冷冻烘焙食品:立高 ;速冻食品:安井;奶酪:妙可蓝多

1.4低估值边际改善

管理变革边际改善:中炬高新、口子窖

 

二、2021年度市场回顾

2.1板块回顾:食品板块涨幅排名第20

截止2021年12月6日,食品饮料板块表现彰显韧性。年初至今涨幅为-0.07%,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0.17%。在申万28个行业板块中,食品饮料涨幅排名第20。

食品饮料大部分子板块下跌。软饮料、啤酒、肉制品板块涨幅位居前三,分别为8.31%、4.29%、-0.33%,立高食品、东鹏饮料、千味央厨、欢乐家、舍得酒业、知味香、海南椰岛、李子园、迎驾贡酒、南侨食品为年内涨幅前十名的个股。葡萄酒/白酒/其他酒类/乳品/食品综合/调味发酵品/黄酒板块涨幅分别为-2.47%/-4.80%/-13.01%/-14.61%/-14.78%/-32.31%/-36.55%。

2.2板块回顾:板块整体估值经历回调,仍处于历史较高分位

食品饮料板块估值水平位于历史80%分位。从行业估值水平看,食品行业整体估值水平为43.99X,过去五年历史平均估值水平为34.51X,目前处于历史80%分位,估值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第6位。

各子行业估值水平分别为其他酒类153.96X、调味发酵品63.40X、啤酒87.49X、白酒59.48X、葡萄酒67.15X、黄酒85.24X、软饮料32.46X、食品综合31.52X、乳品40.42X、肉制品26.59X。

2.3板块回顾:机构持仓比例位居首位,环比略有下降

2021Q3食品饮料板块机构持仓比例位居首位,环比略有下降。2021年Q3食品饮料基金重仓持股比例为14.61%,环比小幅下降1.33%,仍领先医药和电子板块,位居所有行业首位。其中白酒板块2021Q3持仓比例走低,环比下降1.16%至12.46%。2021Q3大众品持仓比例2.16%,环比下滑0.17%。

前五大基金重仓股排名稳定。2021年Q3基金重仓排名前五分别是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洋河股份。茅、五、泸持仓均环比有所下滑;山西汾酒与洋河股份持仓环比增加,前五名次序环比Q2保持一致。5-10名中,古井贡酒、酒鬼酒、伊利股份重仓比例上升,重庆啤酒重仓比例略有下降。

2.4板块回顾:北上资金波动较大,Q3白酒龙头外资占比启稳

年初至今北上流动性波动大,Q3白酒龙头外资占比启稳。整体北上资金波动较大,从个股表现来看,白酒板块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外资持续流出后企稳,泸州老窖外资占比较为平稳。大众品板块,Q3外资增配伊利股份,海天味业外资持股比例相对稳定

 

三、细分板块投资机会

3.1白酒:景气度持续回暖,高端确定性强,次高端潜力依旧

2021年白酒板块稳中有进,韧性仍强:2021 年白酒板块景气度回暖,板块整体营收同比增速 15%+。2020 年白酒板块受疫情影响而增速下滑,随着疫情得到较好控制,白酒板块表现出较强韧性。具体来看,2021Q1 由于春节消费回暖及宴席市场恢复拉动,较 2020 年低基数情况而言,营收表现良好,大部分酒企整体业绩良好。营业收入 952.35 亿元,同比增长22.54%,净利润 365.47 亿元,同比增长 17.55%。由于疫情反复,2021Q2 营收有所回落,2021Q3 由于国庆中秋双节需求驱动及秋糖会氛围拉动出现一定回升,但整体表现相对疲软。

 高端白酒依旧稳健,次高端白酒受益于升级扩容红利,营收利润双双高增。茅五稳健放量,价格平稳。茅台维持10%营收增速,五粮液        平均营收增速15%左右。泸州老窖在高端中波动最大,前三季度整体保持20%以上营收增速,Q2由于结构升级、费用率下降,盈利能力亮眼。次高端方面,受益于价格带升级扩容红利叠加20年疫情影响基数较低,次高端酒企营收利润实现高速增长,其中汾酒营收增速50%,产品高端化成效显现推动Q2利润高增。内参、酒鬼双轮驱动酒鬼酒营收表现亮眼。水井坊因高端化布局及渠道建设投入、费用率高,Q2出现高营收、负利润。Q3开始,迎驾、口子窖等几家地产酒深耕省内,有所提速。

3.2啤酒:高端化仍是2022年主线,提价叠加成本下行,盈利有望加速释放

行业产量:2021年1-10月啤酒产量恢复不及预期,难回归疫情前水平。2021年前4月受2020年低基数影响,同比增速较高。但5-9月产量较2020年同期出现较明显负增长,同比负增长5%-10%。一方面与2020年同期疫情解封报复性消费导致的高基数有关,另一方面也受2021年多雨水天气及疫情反复因素影响。总体来看,截至2021年10月,全年累计啤酒产量相较去年同期增长4.80%,11-12月通常为啤酒消费淡季,预计2021全年产量难以回到疫情前水平。

盈利能力:2018年以来啤酒A股上市公司利润迅速提升,行业竞争格局改善。从A股啤酒上市公司表现来看,7家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表现较好,其中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95%,净利润同比增长16.86%,毛利率及净利率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1.44ptcs/0.57ptcs至45.44%/11.26%。另一方面,行业销售费用率为16%,与去年同期持平。

3.3调味品:需求边际向好,静待困境反转

2021前三季度调味品行业总营收553亿元,同比增长12.14%,其中Q2和Q3受2020年高基数影响出现小幅下滑。对比2019年同期,2021Q2/2021Q3的CAGR分别为3.68%/5.09%,低于2019年同期增速,主要系调味品需求疲软。2020年时我国调味品消费中餐饮渠道占比约56%,2021年7-8月的疫情复发导致餐饮行业复苏受到影响,因此减少了调味品使用量。2021年三季度以来餐饮行业复苏恢复正轨,预计2022年所受影响将进一步减弱。

龙头市占率提升,跨界经营或带来新格局。2021年调味品市场陷入短期存量调整期,海天凭借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更扎实的渠道基础和更高的经销商忠诚度,市占率进一步提高,2021年海天/CR3/CR5市占率分别提升0.2/0.2/0.7pct。以金龙鱼为代表的粮油企业凭借渠道高重合度和产业整合能力,跨界布局高毛利的调味品行业,或将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格局。

社区团购扰动基本结束,渠道库存恢复常态。2021年年初社区团购在疫情推动下发展势头猛,对调味品渠道造成冲击。一方面部分平台的优惠政策导致产品价格低于进货价,扰乱价盘影响发货;另一方面,电商平台流量策略和低廉价格拉低价格带并分流了商超需求,造成渠道高库存。经过近2个季度的调整,目前主要调味品企业渠道库存已恢复至正常水平。

龙头引领行业提价潮,2022年利润弹性或将显现。2021年9月末海天率先宣布提价,随后调味品企业纷纷跟随,提价幅度在5%-15%不等。渠道反馈显示,目前多数企业渠道库存已恢复健康,但终端需求疲软尚未展现拐点,当前提价公告距离具体落地仍需一段时间。进入四季度后,冬季调味品需求量提高和春节等节假日的邻近相叠加,将有利于终端动销并带来补库预期。

3.4速冻品:B端需求向好,关注龙头企业产能投放

疫情带动消费习惯延续,多重因素推动B端速冻高成长

2021前三季度/2021Q3速冻食品行业总营收分别同增18.39%/15.83%,疫情推动下速冻食品BC两端渗透率均不断提高。受疫情推动2020年速冻食品行业规模同增约15%至1600多亿元,预计未来5年仍可保持约9%的增速,至2026年行业规模将近2700亿元,速冻食品行业整体增长趋势不变。

多重因素带来餐饮需求侧变革,速冻食品随餐饮供应链迎契机。经济层面,2019年我国人均GDP破万美元,城镇化率达64%,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层面,老龄人口占比突破10%,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家务效益的降低带来外食餐饮增加。同时餐饮端成本上升推动连锁化和供应链替代,2020年一线城市餐饮连锁化率首次突破20%。多重因素加持下标准化食材成为最佳选择,B端速冻食品随餐饮供应链之风迎来发展发展契机。

速冻B端渗透速度快于C端,我国速冻B端消费占比低提升空间大。IBIS数据显示,我国速冻消费量B端占比约38%,低于日本的56%。对比日本速冻行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速冻食品C端通过长期的消费者教育稳健提高渗透率,而在B端依靠降本提效的属性在短期内快速渗透。随着疫情推动的餐饮供应链发展,我国占比超80%的小B餐饮蕴含巨大的速冻食品替代空间,有望成为速冻食品行业新增长极。

盈利能力短期承压,提价后有望回升

需求侧和渠道侧短期扰动,盈利能力长期有望回升。2021Q2-Q3期间速冻品行业整体毛利率持续下降,成本压力主要来自于青菜、蛋白等辅料和包材的价格上涨。2021前三季度费用率较为平稳,归母净利率在三季度时有所下滑,消除会计调整影响后的毛销差指标也出现下降,主要系速冻食品企业在C端同样面临需求低迷和渠道高库存压力,盈利能力短期下降。

 

四季度提价有望年内落地,减促降费手段多样。11月以来速冻食品企业相继发布提价公告,提价幅度在3%-10%不等,预计具体发货价提升将于今年12月左右落地,伴随春节元宵等家假日带来的补库需求促进提价传导。同时,2021Q3期间部分速冻食品企业在C端加大促销力度消纳库存,预计也可通过减少促销活动达到提价效果。

3.5乳制品:行业仍景气复苏,关注格局改善下利润弹性释放

21H2原奶涨幅降至中位数,22年原奶继续上行空间有限。本轮原奶上行周期来看,21Q2涨幅达到峰值(市场奶价涨幅高点19%),随着供给增加, 21Q3涨幅趋于收窄,展望来看,随着牧场新增牛群释放供给,结合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关系,考虑疫情后白奶需求韧性,我们预计22年原奶价格或高位震荡,但继续上行空间有限, 22年乳企成本端压力有望缓和。

伊利盈利能力稳健,报表彰显成本平抑能力。与上轮类似,本轮成本上涨初期及提价窗口期,毛销差小幅受损,但随后三个季度,毛销差改善显著,盈利持续向好。结合成本涨幅,原奶上涨压力对毛利率的影响大概3pct,但21Q1-Q3,公司毛利率基本持平于20年,较19年同期下滑0.9pct,盈利能力较19、20年同期改善1.2pct,兑现了竞争格局优化,盈利改善的逻辑。

建议积极布局本轮成本周期利好竞争趋缓,叠加双龙头战略新篇章下,乳业戴维斯双击机会。我们看好并推荐伊利的投资逻辑有二:1)原奶上行周期渐近尾声及拐点,在直接提价、终端减促的一系列终端传导后,利润弹性拐点有望逐季体现在报表端;2)推动竞争格局改善的外部催化是原奶成本的上行,伊利、蒙牛以及中小乳企的促销力度均不大,目前市场上核心担忧在于,成本若步入下行通道,各乳企是否将重回无序激烈竞争。我们认为,驱动行业价格竞争的底层逻辑发生了实质性转变(下文具体展开)。首先,复盘上轮原奶周期,以伊利为例,成本上涨及提价后,公司毛销差仍小幅承压(2个季度),但后续连续6个季度毛销差同比改善,盈利能力在成本上涨的13-14年并未受损,甚至持续优化,并在成本下行期(15年)保持高盈利水平。

3.6其他大众品:关注提价周期下的盈利改善

大众品:消费复苏和通胀传导下的提价是主线,明年看好三大方向

1)卤制品:千亿休闲卤味赛道,竞争格局分散

休闲卤制品兼具成瘾性和高复购特征,2019年规模达1100亿元,2015-2019年CAGR达20.54%,经济增长推动消费升级、城镇化率持续提升、消费理念转变以及新零售业态迭代,将催化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预计2024年规模将达1500亿元。休闲卤制品市场格局分散,2020年CR5仅占19.23%,“鸭脖三巨头”绝味、周黑鸭和煌上煌份额分别为8.60%、3.32%和3.15%。

2020年疫情下龙头加速逆势开店,2020年绝味食品、煌上煌、周黑鸭门店数量分别达到12399、4627、1755家,分别净增1445、921、454家。2021H1绝味食品、煌上煌、周黑鸭的门店数量达到13136、5044、2270家,分别净增737、417、515家。2021年周黑鸭计划全年新增800-1000家门店,绝味预估新增1400-1500家,今年到目前为止开店进度符合预期。

2)烘焙品:行业规模超2000亿,量价齐升贡献稳定增长

烘焙行业规模超2000亿,近年来发展迅速。我国烘焙行业起步较晚,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快速成长于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烘焙市场,烘焙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512亿元增长至2021年(预计)的2657亿元,CAGR达9.85%。中国人均烘焙食品消费量从2015年的6千克增长至2020年的7.3千克,CAGR达4.00%。

量价齐升贡献稳定增长。从行业增长的量价拆分来看,2020年我国烘焙行业消费量为1071.63万吨,对应单价为22.01元/kg。过去5年整体烘焙行业销量、价格复合增速分别为4.51%、4.59%。受惠于消费升级及产品结构优化升级,2010年以来行业单价逐年稳步提升约4%-6%。

烘焙类食品人均消费量落后发达市场水平。2020年,德国、美国、日本、中国香港、新加披的人均消费量分别为我国的10.5倍、5.1倍、3.0倍、1.4倍及2.2倍。由于战后日本主食习惯的演变,导致日本人均消费量高于其他亚洲国家,若对标饮食习惯较相似的香港和新加披,我国烘焙人均消费量至少还有一倍以上增长空间。

烘焙食品渗透率有望提升。随着饮食结构多元化以及城镇化率的推进,烘焙食品正从一、二线城市逐渐向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渗透,消费群体持续扩大,行业渗透率及消费量有望稳步提升。同时,我国烘焙食品人均消费金额较香港、新加坡差距更大,预计行业增长将持续量价齐升,价增幅度预计略大于量增。

3)休闲零食:行业规模温和增长,风味零食成长性突出

行业规模温和扩张,风味零食引领增长。根据欧睿国际,2007-2020年间我休闲零食市场规模由1990.83亿元增长至4449.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6.38%。自2011年后行业整体增速逐步放缓,进入温和扩张状态。凭借丰富品类和多渠道适应能力,休闲零食消费在面对疫情影响时显示出较强韧性,并在疫情可控后实现快速反弹。预计2021年我国休闲零食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783.68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7.51%,同比2019年增长7.81%。欧睿国际统计口径下,休闲零食由甜食、冰淇淋及冷冻甜品、风味零食、甜味零食及果脯四大类产品构成。2014年至今,风味零食规模增速整体上领先其余品类。预计2021年风味零食市场规模达到2598.77亿元,同比增长8.79%,规模约占休闲零食市场的54.33%,风味零食成为行业增长的引领者。

风味零食行业集中度仍处于较低水平,赛道成长性高。欧睿口径下,风味零食由坚果炒货、薯片、膨化食品、米制品、饼干、爆米花、其他等品类构成。丰富的赛道选择为参与企业提供了错位发展空间,因此行业竞争格局相对松散,2021年市场占有率在0.50%以上的品牌共有17个,CR10仅为21.70%。充分竞争下,风味零食行业始终保持增长活力,根据欧睿国际,2007至2020年我国风味零食市场规模由927.28亿元增长至2388.71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7.55%,高于行业整体水平。高成长性为企业的业绩增长提供支撑。同时,消费升级趋势下,龙头企业在下沉市场的推进更为顺畅,有望加速尾部品牌出清,释放更多市场空间。 

 

 

 

E郭磊 广发首席经济学家 宏观17-21第一@上海

 

主题:固本,培元——2022年宏观环境展望

 

后疫情时代,经济进入一个没有地图的地带,很难完全参照以往规律。事后看,它一则存在固化的有效需求不足,即“天花板效应”;二则存在固化的供给缓慢释放,即“减震垫效应”。

上述特征给经济、政策和资产定价都带来深刻影响。首先,经济的周期性特征下降,如果我们把“周期”理解为围绕潜在增长率的波动,那么需求的“天花板”和供给的“减震垫”导致波动不易极致化。其次,政策的顺周期、逆周期性随之有所淡化。有效需求不足导致通胀高位的时候,小微企业仍存在结构性困难;供给表达的延迟导致内需放缓的同时,出口一直在高位,

就业的压力没有显性化。这些特征在一定意义上助推了“跨周期调节”。再次,资产定价的平滑性上升,2021年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波动性都不大。

 

2021年的下行力量实际上来自隐性债务收紧和地产主动调控之下建筑业产业链的放缓。2021

年外需偏强形成支撑,所以经济一直没有失速;下行力量主要来自建筑业GDP增速的快速下行。它在一季度尚在同比22.8%的高位,高于同期实际GDP增速的18.3%;二季度就回落到只有1.8%(同期实际GDP同比7.9%),三季进一步下降为-1.8%(同期实际GDP同比4.9%)。建筑产业链放缓的背后是延后的财政节奏和偏紧的金融政策,包括专项债的穿透式监管、地方隐性债务管控,以及主动的房地产调控。

 

2022年经济继续减速的风险来自偏高位的海外制造业库存与进口周期。为何我们在去年提出来2021年将出现“全球贸易共振”,并认为份额之类的逻辑可能都是“细枝末节”?对宏观现象来说,经验规律性重于逻辑。从经验上看,中国出口周期大致同步于PPI周期,其背后的逻辑过程也很简单:中国出口同步于海外进口、海外进口同步于海外制造业库存、海外制造业库存同步于CRB指数、CRB指数同步于中国PPI。从这一框架来看,当前的一个隐忧是海外制造业库存已在高位,作为先导或同步指标的CRB指数同比已开始回落。对于明年来说,海外制造业库存的下行可能会是其进口的一个压制因素。我们猜测2022年中国出口可能会是一个没

有强下行冲击的周期性放缓。

 

上述的两阶段放缓一个影响财政,一个影响就业,并对政策形成传递。目前两个指标影响都已初步显性化,在“六稳六保”的框架下,政策的短期逻辑就是稳增长。房地产影响财政,土地出让金增速和土地相关税收2021年8月起已开明显下滑;出口影响就业,由于出口目前还在高位,城镇调查失业率依然稳定,但值得注意的是四季度初新增就业人数边际上已下滑明显,10月单月环比只有88万(前值107万),同比只有-20.7%,2022年出口放缓将对应就业压力的进一步上升。2022年毕业生就业压力也比较大,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历史新高的1076万,同比增加达167万。财政和就业的趋势将影响“六稳六保”的目标,从而需要一定程度稳增长。

 

我们对于2022年的GDP增速做了一个粗略的、量级意义上的估算,一个总的印象是明年

增速压力在上半年,所以年底定调稳增长,明年初启动稳增长比较合适。我们估算了三种假设情形。情形一是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四个季度均按季节性环比下限,这样2022年四个季度GDP

增速分别为3.8%、5.1%、5.5%、5.5%,2022年全年GDP增速为5.0%。情形二是考虑到今年四季度环比基数低,限电限产等供给约束正在打开,适度上调今年四季度环比至中性,则2022年四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4.2%、5.5%、5.9%、5.5%,2022年全年GDP增速为5.3%。情形三是假设明年趋势性压力被高估,把2022年四个季度环比进一步上调为季节性中性水平,则2022年四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4.4%、5.9%、6.7%、6.5%,2022年全年GDP增速为5.9%。一个总的印象是无论如何,2022年上半年增长压力仍比较明显;所以年底定调稳增长,明年初启动稳增长节奏上是比较合适的。

 

短期的稳增长要稳什么?值得注意的是,投资率偏低可能是一个关键问题。近年FAI增速显著偏低的时候,经济都有失衡特征。2022年制造业投资受库存拖累,受“双碳”等支撑,可能处于“总量放缓,结构活跃”的特征之下;基建投资需再度回归均衡增速;地产政策亦需要边际企稳,在“房住不炒”、中期地产政策不变的大背景下,货币金融政策、微观执行环境存在一定边际改善空间。我们可以把实际GDP当作固定资产投资(FAI)的一个参照坐标,因为投资的价格平减在部分年份波动过大,我们就直接用FAI的名义增速。2016、2017、2020年的特点是FAI增速均高于GDP增速,而当年经济均不存在压力。以基建增速为例,2020年全年高于GDP增速,特别是5-12月,基建投资月均增速达7.0%;2018(金融去杠杆)、2019年(实体去杠杆)背景下投资失衡特征均比较明显,均存在一定稳增长压力。2021年专项债穿透式监管、财政后置、隐性债务化解,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6.1%,显著低于年度实际GDP

增速预计8%左右的水平。尤其是基建投资,1-10月增速只有0.7%。所以对于短期稳增长来说,稳住投资率是一个关键。从10月24日新华社权威人士专访《十问中国经济》,到11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专项债的相关问题,应该都已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政策维度不仅有短期,还有中长期。政策的一个中长期顶层设计是择机推动“双碳”,打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升级的增量空间。中国已经做出“30、60”的重要承诺,“双碳”相关“1+N”顶层设计文件也陆续发布。从经济内生趋势看,

制造强国”和“碳中和”顺应中国从人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转变的要素供给结构;而政策推动“双碳”也存在战略考量。政策一则希望“碳中和”承担后地产时代固定资产投资的空间,二则希望“碳中和”倒逼制造业升级。预计新能源产业链将拓展“新基建”的内涵及边界,“双碳投资”将是政策合意方向之一,2022年仍将政策红利密集。

 

所以本轮稳增长“有效性”的标志是固本培元:一则传统部门杠杆率要企稳,二则新兴部门投融资框架要形成。其中“存量”决定经济稳定,即财政(公共部门)、就业(居民部门)、信用(企业部门)都可持续;“增量”决定结构优化,即碳排放、要素匹配、长期资产回报率

都不恶化,二者缺一不可。目前“三新”的GDP占比为17%左右,规模尚低,但增速更快;对中国经济来说,“存量”决定经济稳定,“增量”决定结构优化。对存量经济来说,随着明年初金融政策的调整,地产领域的边际企稳、财政扩张性的上升、基建投资的修复,传统部门杠杆率有望企稳;对增量经济来说,2022年是布局的关键年份,尤其是“双碳”,在“1+N”

顶层设计之后政策红利将陆续浮出水面。本轮稳增长有效性的标志将是稳存量、拓增量,新旧结合,缺一不可。

 

一旦政策的有效性确认或者变为市场预期,资产价格将会灵敏做出反映,“投资时钟”将进入下一阶段。当前的一个有利之处是年内资产风格相对平滑,股票和债券似乎都未透支。前三季度规上工业企业盈利两年平均增长18.8%,Wind全A两年平均涨幅18.3%。名义GDP/10年期国债收益率2017-2019年波动区间2.2-3.6倍,均值2.8倍;2021年三季度末的3.4倍属正常略高,但后期名义GDP下降还会消化这一估值。我们曾经搭建过一个修正版的投资时钟框架:把经济划分为“衰退前期”、“衰退后期”、“复苏前期”、“复苏后期”等四个阶段,这一划分的核心精神类似于“美林时钟”,但我们倾向于它更简洁实用。很显然,目前处于投资时钟的“衰退前期”尾段,衰退前期的特点是经济逐渐放缓,企业盈利增速下行;但政策尚未开始稳增长。对于资产定价方程来说,这相当于分子在收缩,但分母尚未出现下降。所以衰退前期一般处于股票市场的调整期。在政策稳增长确认后,关于未来经济企稳和信用周期的预期将会形成,投资时钟将正式进入“衰退后期”。宏观面附加特征之一是疫情、疫苗信息交替带来的通缩交易、复苏交易脉冲。全球疫情对于原油价格的影响依然相对规律。2021年3月、7月、11月分别因为B.1.117、Delta、Omicron变种,原油价格大幅调整,事后证明这一过程并不影响原油中期走势,短期会带来通缩交易脉冲。全球疫情与美债收益率在2021

年初及下半年负相关性比较明显,只二季度有阶段性背离。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本土疫情走势负相关性同样比较明显。疫情对股市影响似乎较2020年减小,但从“原油-周期品”代表的分子端、利率代表的分母端看,复苏和通缩交易脉冲存在,且疫情变种、口服药等事件性冲击更为明显。2022年,新一代疫苗或者口服药带来加速走出疫情的可能性是一个框架外因素。

 

宏观面附加特征之二是工程师红利(低要素成本)+政策红利(低融资成本)对定价的影响。

从中期看,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仍是中国产业政策核心目标之一。对于科技产业来说,工程师红利是中国的要素优势,也是分子端的一个驱动。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政策红利所带来的低融资成本,它会形成定价在分母端的一个驱动。从以上两个因素看,新兴产业的定价特征之一是行业景气度决定定价方向,短周期加速期(t+1期营收或盈利增速高于t期的时段),会更容易有溢价。定价特征之二是长周期因素(未来空间的折现)、分母因素(对流动性和风险偏好的敏感度)决定资产弹性。前者由产业规划和行业前景决定,它会导致市场在政策红利阶段会有拉长久期的倾向;后者由资金成本决定,在流动性宽松环境中,新兴产业超额收益可能显著强于其基本面动能。

 

宏观面附加特征之三是全球碳中和背景下量价平衡难度加大,关注这一过程的长期影响。

从宏观角度讲,全球走向碳中和的过程包括四个线索:一是传统能源和高碳行业的减产

,如石油、煤电、钢铁等;二是新能源的替代,如清洁能源、新能源车;三是工业流程的优化,包括清洁生产、减排技术、脱碳技术和循环经济;四是制度框架的形成,包括碳税和碳排放交易体系。全球碳中和推进大概率会带来未来10年上游价格弹性扩大。本轮海外能源危机也显示大宗商品和能源量价平衡的难度比以往要大。对于利率定价来说,过去10年产能过剩

背景下名义增长走低是一个有利环境;而未来即使实际增长中枢走低,通胀弹性扩大仍可能

阶段性扩大名义增长的弹性。对于权益资产来说,过去10年长久期风格的强化与低利率有一定关系;在通胀中枢和弹性上升的背景下,单边长久期风格会有改变。

 

风险情形主要包括全球疫情超预期、美联储加息节奏超预期、全球能源失衡超预期。

对上述三种风险,只能边走边观察,应对重于预测。如果有传播性和破坏性超强的病毒变种出现,打破目前对于传播速度、重症率的理解,则全球防疫平衡态被打破,全球资产存在快速转为“通缩交易”的风险。相较于2020年的taper预期兑现过程,加息超预期的概率要大一些。一旦出现节奏过快的海外政策退出过程,美元和美债收益率都会有异动,将对全球资产带来一定冲击。从2021年海外主要经济体能源危机的背景来看,其出现还是有一定必然性的。

2022年上述基本面并未有实质性变化,仍不排除存在能源供求阶段性失衡的风险。一旦出现,则上游价格上涨将重复2021年,并加大全球资产“滞胀”的风险。疫情之后的宏观面比较复杂,上述三种风险都会存在,只能边走边观察,应对重于预测。

 

核心假设风险:

全球疫情超预期、美联储加息节奏超预期、全球能源失衡超预期

 

F Z-某公募机构总监

 

主题:看好军工和电动车汽车电子相关标的

板块方面,我比较看好军工和电动车汽车电子相关标的。军工是不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切换到23年还有很大空间。但是现阶段军工也不要追高,调整下来可能是比较好的机会。电动汽车电子方面,在政策及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有望保持高速发展,也将带动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

 

G Z-某公募机构总监/君晟主持

 

主题:市场没有大机会也没有大风险,以精选个股为主

我觉得在“六稳六保”的大背景下,市场可能既没有大机会,也没有大风险。

在这种市场环境中,就是以精选个股为主。

 

H T-某公募机构总监/君晟主持

 

主题:看好强主题、专精特新及困境反转型等公司

对于2022年市场,预计会有一次比较大的调整再涨回去,这次调整结构上去年涨的比较多的个股风险会比较大。

如果沿着这个逻辑出发,明年的市场会相对均衡,过去几年涨的相对比较少的行业和个股还是有机会的。结构性机会方面,比较看好1)强主题类,如元宇宙相关的传媒、国企改革、中药等,可以重点找一些目前股价及估值仍在底部的,逻辑又比较通顺的个股。2)困境反转型,比如疫情受损公司、快递龙头等。3)稳增长受益的,尤其是关注受益于明年政府支出力度加大的,典型如医疗信息化。4)新能源板块的延伸。5)专精特新有持续机会。现在整个经济也是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I 徐智麟 钧齐投资董事长/君晟专委

 

主题:K型经济背景下,市场永远是结构性行情,在赛道较长且与宏观经济关联性不强的细分行业中选股。

分享一下我今年选股的两个思路:

1)今年政府针对性的要拉动投资率,投资投在哪些方向?大家想到的可能都是新能源等方向,但是城市建设这块体量也是比较大的而且一直被大家忽视的一个方向。这里面我看好一个比较细分的城市建设的方向——煤气管道。相关标的中有一家,专门做天然气、煤气、水利等相关业务。

2)今年市场的博弈成分可能还是比较多,这样就需要更加关注政策。我认为未来对中国来说,经济是K型的,也就是以后任何一年,不管经济好还是经济不好,永远是结构性行情,总是有一批上涨的公司。对于我们就是尽量找一些赛道比较长一点,和宏观经济没有太大关联性的行业。比如我看好的一家健康保障服务行业的公司,它赛道非常长,它唯一有分歧的地方就是后面的竞争格局会如何演变,是不是行业中就永远一家独大,这个是很难回答的一件事。这家公司其实是完全对标美国的联合健康的,美国联合健康背后真正支撑它的业务是保险。公司的业务没问题,需求上也是刚需,未来成长空间也没问题。

 

 

J C-某公募机构领导/君晟主持

 

主题:没有跨年度行情,明年会重点在新能源绿电板块中寻找机会

我觉得今天嘉宾的一个观点我是很认同的就是没有跨年度行情,因为四季度业绩多数都很差,且业绩是呈逐季下滑的状态,低于预期的。所以如果大家拿着一些蓝筹股、热门股、赛道股指望跨年度行情带来惊喜我觉得不太现实。反而一些新赛道,涨幅不大的,预期不高的,且机构持有比较少的可能会存在一些机会。

如果一季度没有什么太大行情,二三季度也许会有行情,我今天也了解了一下稳增长究竟包含哪些举措。原来这些方向能花的钱大家是有预期的,新的方向不太多,包括为新源绿电的专项债1.7万亿额度已下达,因此在这个里面可能有些局部的机会,如海上风电、核电或者沙漠里的大型风光一体化等。

 

 

K 黄树军 永望资产董事长/君晟主持

 

主题:结构性行情将贯穿2022年

我们认为2022年的市场还是结构性行情为主。一般指数可能出现大冲击的风险可能来自于:1)外围市场美国加息导致美股出现比较大的动荡影响A股。但也不用太担心,历史经验看刚开始加息的时候可能影响大些,后续的话可能会逐步弱化,A股还是走自己的独立行情。2)严监管导致赚钱效应弱化导致下跌。对题材概念的妖股炒作进行严监管,在目前氛围下出现的概率不会大。因此2022年行情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出现系统性风险概率不大。市场将继续演绎结构性的行情。

目前市场上的资金是非常充裕的,特别在现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外面非常多的资金都在往股市里进。经过两年比较好的收益 ,大家对股票投资的收益回报认可度在提升。但明年行业分化还是会比较严重,赛道化的特征会演绎得比较极致。

方向上,我们看好:1)硅料价格下来后,新能源里面的光伏调整后还是有比较大的机会。2)新能源车里面重点看好汽车电子以及在新能源车方向布局的汽车零配件公司。3)军工是明年重点看好的方向。4)元宇宙和数字货币是明年的重点主题机会。元宇宙这块最先能落地的,我觉得是NFT。


 

 

L 李蓉 伏明资产总经理 /君晟主持

 

主题:数字经济可能是22年一个持续的方向

21年市场最大的变化是政策逻辑优于商业逻辑,政策逻辑的重点是供给侧的管理优于需求端的管理。其中供给管理包括主动和被动,被动管理主要是疫情导致供应链的断续及应对,主动管理是双碳目标的层层加码下压到地方和企业。这种管理模式在21年的下半年触碰到了底线,至少是阶段性的边界,最典型的标志就是我们国家最不缺的煤在2021年就缺了,而且价格短期内时空。煤炭作为工业最基础的大宗原材料,它的价格和供应量应该是最稳定的才对。政策反应很快,把这件事情平抑下来,拉闸限电也没有持续发酵。但这个现象应该反思,供给侧改革的边界在哪里?除了煤炭,其他的上游原材料在21年都涨幅较大,涨幅的最大受益者其实不是生产企业而是流通企业,如果持续涨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经济如何实现?上游要向中下游让利,才能刺激投资,进而刺激消费,这样需求才能慢慢恢复。因此,22年如果要稳经济,特别是GDP要达到5%以上,就需要进行需求管理,或者说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要并重。反映在二级市场上,因为疫情的管理对供应链的影响是时断时续的是不可测的,供给调整的政策也没有一个稳定的模型去预测,导致市场的投资操作短期化,而且波动加大。2022年这种政策逻辑和商业逻辑的关系会不会发生变化?如果加强需求管理,变化的概率是比较大的。短期看,特别是两会之前,市场可能还是去追政策逻辑,而不是商业逻辑,追政策逻辑就是看两会前有啥热点。

我认同数字经济可能是两会后需求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因为接下来必须要找到能替代房地产的消费,而且这个消费一定是最大公约数,就像房地产消费支撑了中国二三十年,是因为大部分参与者是受益的。以前一讲数字经济就觉得太虚,这几年5G、云计算加区块链,这些底层的技术都起来之后,应用也慢慢出现了,数字投资和消费的乘数效应开始体现,新的商业模式也会被炒作,包括元宇宙的不断演化,包括各个行业在数字化过程中新出现的业态。只要能落地,就可以把政策逻辑和商业逻辑结合起来,甚至转变为可持续的企业业绩。所以我觉得数字经济可能是22年一个持续的方向,需要持续去研究挖掘运行演变的节奏,在不同的节点找到有代表性的公司和股票。

 


 

M 王维钢 常晟投资/君晟专委/君晟主持,

主题:稳!20222年是金融市场平稳年

 

一、2022年中美政治大年就是金融市场平稳年,中美政治大年不意味着中美博弈缓解,风平浪静下是暗潮汹涌。为了美国自身利益,未来半年内美国有可能与中国达成互相取消惩罚性关税的妥协,美国主动升级台海事态和挑唆东欧仆从国涉台挑衅的外交努力仍将继续凸现美国的软实力和拜登对中国与特朗普一样强硬,中美博弈将深化外交军事对峙与经贸趋稳的错综复杂格局。2022年全球多局政治博弈的中美角力诉求:德国、法国、韩国、澳大利亚、巴西、菲律宾、中国20大、美国中期选举,各国是执行美国控制下的选边跟随外交政策还是基于本国利益的自主外交战略?稳定执政有利于国家实施政治经济长期发展战略,政治稳定期间国力相对其他经济体更快持续增长,稳定执政体现了人民对领袖执政业绩与能力的认可。政治不稳定期国家长期发展战略难以持续,政策导向易纷争多变,期间国力相对其他强国减弱。中俄德法长期政治稳定有利于世界格局稳定和国际社会有规则运行,美国高龄老人轮替执政12年既定格局为美国国家治理稳定性和世界和平可预测性带来现实威胁。美国八次中期选举执政党在众议院七败一胜参议院五败三胜(战争和危机后胜),执政一年表现平庸的拜登所在民主党大概率众议院败选、甚至参众两院均失手,拜登提前成为跛脚鸭、2024年特朗普卷土重来的概率进一步提升。胜选预测:德国朔尔茨弱势分权、韩国李在明、法国马克龙、菲律宾小马科斯、澳大利亚阿尔巴内塞、巴西卢拉、中国共产党、美国共和党,拜登预计八局七败一和。

 

二、全球经济已渡过风高浪急的疫情冲击,主要经济体增速从2020年负值到2021年低基数高增长过渡到相对稳定的长期潜在增速,中国是率先进入稳定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宏观政策稳中趋暖、经济增速回归5.5%的潜在增速高质量中速运行。

 

三、中国通胀加剧还是回落?重点讨论油价和猪价:君晟预测能源涨幅收敛,猪周期第一年猪不会飞。全球通胀有加剧的风险,新兴经济体和美国、欧洲受输入通胀压力预计大于中国。中国是能源原材料通胀PPI的输入承受国和工业制成品消费品通胀CPI的输出国,中国的通胀耐受力强于绝大多数新兴经济体。欧美和中国的接种率显著优于大多数新兴经济体,2022年经济复苏的力度也是美中欧强于大多数新兴经济体。

 

三、1中国通胀分析之猪价:2022年猪价能上升推动CPI通胀吗?君晟预测2022年生猪价年末目标价15元年变幅-7%、波动区间14-18元、均值与标准差16.0±1.5元、年度态势是类似于2014年和2018年猪周期第一年的成本线附近波动。

 

三.2、中国通胀分析之油价:油价继续大幅上涨还是涨幅收敛?君晟预测2022年NYMEX油价从76美元上涨5%年末目标价80美元、波动区间65-95美元、年度态势类似于2009年大涨后继续小涨强势整理的2010年冲高回落态势。2022年主要经济体石油需求复苏还有待观察,油价还不宜看空,但全球原油供给按计划恢复性增长,因此2022年油价上涨幅度有限。

四、美国货币政策在选举年普遍偏松,近八次中期选举只有两次金融市场大幅下跌。但从历史惯例来看,执政一年表现平庸的拜登所在民主党大概率众议院败选、甚至参众两院均失手。美国总统大选是垄断资本圈层选定两个不同寡头利益代表让美国选民再行使投票权。共和党更代表军工、石油传统经济寡头利益,民主党更代表科技、医药、传媒等创新经济和金融寡头利益。共和党主张更保守更极端化,民主党主张更自由更多元化。美国金融市场对12月FMOC会议释放的美联储2022-2023年各加息三次的鹰派信息做出乐观反应表明,为支持执政党中期选举美联储存在当年实际加息次数低于年初加息次数预期的修正可能性,正如2016年和2018年实际情况一样。

 

五、中国货币政策:君晟预判2022年宏观基调是稳货币、结构性宽信用、稳增长。央行宣示2022年货币政策稳健灵活连续自主,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总量增速稳定,货币供应量和社融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汇率稳定。君晟预测上半年降准50bp和降息25bp,君晟预测人民币相对美元汇率稳定、从年初6.37升值2%到年末6.25元。

 

六、美元汇率变动分为相对人民币、欧元、新兴货币三个层面论述,笼统谈论美元升值贬值不全面。美元相对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美元相对欧元升值还是贬值?美元相对新兴经济体升值还是贬值?美元指数上涨还是下跌?2021年美国加息预期已经推动美元兑除人民币台币以外所有重要货币汇率升值约8-10%,2022年美国加息会继续推动美元升值和吸引跨国资本回流美国吗?央行表态: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君晟预测2022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稳定、从年初6.37贬值2%到年末6.25元、浮动区间6.2-6.5元,美元指数2022年波动区间92-98间,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2%、相对欧元升值4%、人民币相对新兴经济体货币平均升值5-10%,人民币有长期升值潜力但央行为维护贸易优势而遏制升值压力。新兴经济体从美元向人民币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是缓解美国剪羊毛收割新兴经济体国民财富战略压力的重要途径。美元因滥发货币而内在价值贬值,但因2021年美欧复苏差异而美元兑欧元升值7.5%、美元指数大涨6.3%到95.65。鉴于2013-2016年美国退出QE、加息、美元升值、跨境资本回流美国周期里中国人民币的表现优于绝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君晟预测2022年跨国资本回流美国预期对新兴经济体压力仍然较大、对中国压力不大,可以对冲人民币内在升值压力。

 

七、中美资本市场是振幅加大还是维持平稳?稳!2022年中美两国金融市场暂无系统性风险、难以大起大落,2022年美股肯定不会崩、美国经济增速2022年预计远高于潜在增速1.7%运行,中国宏观政策稳中趋暖、经济回归5.5%潜在增速高质量中速运行,中美政治大年就是金融市场平稳年。君晟预测中美主要股指2022年波动区间与年末目标:上证综指围绕年线3600点上下200点3400-3800点区间波动的目标3700点变幅2%的平衡市,沪深300围绕5000点上下400点4600-5400点区间向上宽幅震荡的目标5300点涨幅7%的弱小牛市,创业板指围绕3400点上下300点3100-3700点区间向上宽幅震荡的目标3500点涨幅8%的弱小牛市。美国道指是围绕37000点上下1000点38000-36000点区间向上宽幅震荡的强平衡市、年末目标38000点年变幅5%,美国标普是围绕5000点上下300点5300-4700点区间向上宽幅震荡的强平衡市、年末目标5000点年变幅5%,美国纳指是围绕16000点上下1000点17000-15000点区间向上宽幅震荡的小牛市、年末目标17000点年变幅9%。高盛《2022市场展望》2021年12月16日预测沪深300年末目标5500点年变幅13%,MSCI中国指数年变幅16%,预测离岸互联网指数目标升幅30%。瑞银《2022年度展望》2021年11月末预测MSCI中国指数年变幅大于10%。君晟预测沪深300变幅低于高盛与瑞银的预测目标。

 

八、近十年美中创新经济股指美元计价年收益表现大多年份领先于24个全球主要经济体32个主要股指的美元计价年收益表现、且均大概率优于本国传统经济和全景经济股指,显示科技创新是金融市场不可切换的长期主线。IMF预测中国2021年GDP16.9万亿美元、美国2021年GDP22.9万亿美元,君晟统计2021年末深沪两市4610家上市公司合计14.4万亿美元,中国总市值与当年GDP比值即证券化率为86%。2021年末纳纽两市5397家上市公司合计68.8万亿美元,美国总市值与当年GDP比值即证券化率为300%。24个经济体合计GDP102.5万亿美元、2021年末市值合计107.8万亿美元。202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7%,创业板连续第三年上涨美元变幅15%排名第13,在连续两年大涨后沪深300美元变幅-3%排名第23名高于日韩的-5%。发达经济体表现普遍较好,美国标普27%、纳指21%、道指19%分别高居第3、6、9名,美国整体表现在发达经济体中领先。由于欧元兑美元汇率贬值7%,法意美元变幅下调为20、15%,排名下7、12名。东亚小型经济体越南、台湾受益于美中进口需求而股指表现优异美元变幅36%和26%分别排名第1和第4。

 

九、稳!稳货币、结构性宽信用、稳增长是2022年中国宏观基调。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创新驱动这四大战略要点来构建君晟2022年预测框架。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信念,坚持在科技创新部门中兼顾可持续成长性和动态估值合理性的选股思路,制定行业配置策略。受地缘因素系统性风险影响,国际机构投资者和境内外流资本境外投资者的持股稳定性2022年可能会继续受到考验。为了抵消地缘因素的系统性风险,投资者需重视代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点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和ICT电子全产业链、军工行业等泛科技创新部门各细分行业。

 

十、风险与机遇:什么是政策纠偏?是纠正错误认识而非纠正政策本身:鼓励带头创新创业共同富裕、防范资本无序扩张不是打压互联网行业、粮食能源等国家安全资源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重大风险、双碳先立后破。2022年投资策略须重视高端制造硬科技、互联网软科技、军工国家安全、新能源等泛科技创新部门,重视地缘政治系统性风险和地产行业硬着陆风险。投资者可以认知互联网就是数字经济就是元宇宙,硬科技与软科技是科技创新的两翼,两翼都要硬。

 

N T-某公募机构领导/君晟主持

主题:国际机构比国内机构更乐观,认同互联网部门有修复空间,全球主要经济体股指表现要结合汇率变动评价更客观,看好绿电和元宇宙传媒行业

 

受地缘政治系统性风险和互联网行业监管政策本意误解的影响,香港市场机构投资者大量减持2020年涨幅巨大的中资大型科技股,恒生科技指数美元变幅-33%是全球主要经济体32个股指中表现最后一名。高盛《2022市场展望》2021年12月16日预测沪深300年末目标5500点变幅13%, MSCI中国指数 MXCN 市盈率从12.7倍上行到14.5倍、目标105、年变幅为16%,中国互联网指数从24.6倍上行目标32倍、年变幅为30%。瑞银《2022年度展望》2021年11月末预测MSCI中国指数年变幅大于10%。我发现国际机构如高盛、大摩、瑞银对沪深300和MSCI中国指数的2022年表现比国内主流的预期要乐观很多,我认同至少在离岸互联网部分2022年会有客观修复空间。

 

全球主要经济体股指年表现要结合汇率变动评价美元计价年变幅更客观。假设一家主权基金或美国全球配置机构投资者,在年初对 24个全球主要经济体32个股指做等额配置,在计算年收益率时应在被投资经济体股指本币变幅上叠加本币兑美元汇率年变幅才是可比较排名的美元计价股指年变幅。中国主要股指包括上证综指、沪深300、创业板指、深证综指四个股指,香港主要股指包括恒生科技、恒生指数、恒生综合指数HSCI.HI三个股指,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恒生综指是交易所全市场指数。美国主要股指包括道指、标普500、纳指、纽交所综合指数四个股指,其中纳指和纽交所综合指数是交易所全市场指数。

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7%,创业板指连续第三年上涨、本币变幅12%对应美元变幅15%排名第13名。在连续两年大涨后沪深300出现本币5%下跌、美元变幅-3%排名第23名仅高于日韩。中国市场中,创业板第三年大涨,创业板指连续三年取得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分别为8%、38%、17%,体现科技创新投资理念的深入人心。在蓝筹理念盛行的2016-2018年,创业板连续三年取得-16%、-32%、-3%的超额收益负值,2018年市场调整期间蓝筹和科创风格差异已经不大。均衡表征传统经济和相比沪深300更多代表中小盘风格的上证综指2021年取得了5%的平庸回报,但比主要代表中国全景经济大型蓝筹股风格的沪深300的年变幅-5%取得了10%的超额收益。在2010-2016年和2018年上证综指与沪深300的年变幅差额绝对值小于4%,表明2016年前大型蓝筹股与中小市值股年收益表现差异不大。2017年和2019、2020年三年是大型蓝筹股估指提升和业绩提升的三个年度,上证综指居然落后沪深300年变幅高达13-15%,2021年上证综指取得的10%超额收益是历史峰值。

行业方面,我比较看好元宇宙主题下的传媒蓝筹㕆和绿电运营行业的蓝筹股,还有较大上升空间,不看好元宇宙主题下的概念炒作。

 

 

 

 

O L-某公募机构领导/君晟主持

主题:2022年的经济和股市都不悲观

我们经常讲股票赚三种钱,第一种钱就是业绩增长的钱,第二种是流动性的钱,第三种就是政策红利的钱。那么再进一步问大家一个问题,估值钱赚好赚还是业绩钱好赚?我自己回答是估值的钱好赚,因为假如有个百分比的话,80%的时间我们不自觉的都是在赚估值的钱,而不是在赚业绩的钱。为什么?我认为几点原因:1)机构化之后大家都是充分研究。2)从经济或者产业本身来讲,有超预期的但不可能是突变的,都是渐变的,这就意味着业绩基本上已经反应在股价里面了。所以我认为市场是非常有效的,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赚估值的钱,那么赚估值的钱又可以有狭义流动性和广义流动性,但是我觉得广义流动性就决定狭义流动性不会太差。

那么,2022年2011年相比什么会比较差,业绩增长会比较差。而有什么会比大家预期的好的呢?是流动性。流动性好会带来的是什么?估值的提升。同时,现在市场在今年又涌现了一批市值比较小,但业绩增速很高的价值洼地,所以我判断在2022年整个全市场会出现一堆牛股。所以只要我们对2022年的流动性判断没错,那2022年我们就可以赚流动性的钱,所以我就会比较乐观。



 


 

为了让君晟头脑风暴约会的参会机构投资人能充分受益于君晟约会分享的干货对投资的指导意义和把握行业投资机会,并让全体发言嘉宾有时间修改自己的发言,会议纪要一般在会后两个交易日推送改定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