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丨2021年全国地质勘查通报

有很多人咨询基于地理信息的在线社交网络模型矩阵内容新媒体,定位是“有技术、有经验、有项目、有学术、有人才、有资金、有交流、有合作”的服务型平台。

一、地质勘查投入
2021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173.81亿元,同比增长7.5%,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1.0%,自2013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图1  2006—2021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对比图
资金来源:中央财政42.06亿元,占总量的24.2%,同比减少9.1%;地方财政76.44亿元,占总量的44.0%,同比增长19.7%;社会资金55.31亿元,占总量的31.8%,同比增长7.4%。
资金投向:矿产勘查85.85亿元,占总量的49.4%,同比增长4.1%;基础地质调查13.32亿元,占总量的7.7%,同比减少33.2%;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45.91亿元,占总量的26.4%,同比增长33.0%;地质科技与综合研究25.58亿元,占总量的14.6%,同比增长16.4%;地质资料服务与信息化3.15亿元,占总量的1.8%,同比增长15.4%。
资金投入前5位省(区)分别是内蒙古(17.38亿元)、新疆(13.80亿元)、山西(8.93亿元)、河北(8.33亿元)、青海(7.58亿元)。
图2  2021年各省(区、市)地质勘查投入示意图
(一)矿产勘查
2021年矿产勘查投入资金85.85亿元,同比增长4.1%,较2019年减少2.5%。
资金来源:中央财政11.36亿元,占13.2%,同比减少28.0%;地方财政32.81亿元,占38.2%,同比增长17.8%;社会资金41.68亿元,占48.6%,同比增长7.3%。
资金投向:以煤炭(13.49亿元)、金(10.90亿元)、铀(7.14亿元)、铜(6.55亿元)、铅锌(5.95亿元)为主,占矿产勘查总投入的51.2%。与2020年相比,投入增长的矿种主要有稀土、铁、钾盐、磷、石墨,投入减少的矿种主要有锡、锰、银等。
资金投入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内蒙古(14.44亿元)、新疆(9.63亿元)、黑龙江(5.05亿元)、贵州(4.79亿元)、陕西(4.13亿元)。
图3  2021年各省(区、市)矿产勘查投入示意图
实施项目3419项次,同比增加1.5%。其中,新开1790项次,续作1629项次。完成钻探工作量637万米,同比增长20.6%。完成钻探工作量排名前5位的省(区)分别是:内蒙古(112.3万米)、新疆(72.3万米)、江西(41.0万米)、黑龙江(39.4万米)、贵州(37.0万米)。
图4  2021年各省(区、市)钻探工作量示意图
(二)基础地质调查
投入资金13.32亿元,同比减少33.2%,较2019年减少48.1%。
资金来源:中央财政6.17亿元,占46.3%,同比减少39.3%;地方财政6.03亿元,占45.3%,同比减少29.9%;社会资金1.12亿元,占9.4%,同比减少5.1%。
资金投向:区域地质调查2.60亿元,区域地球物理调查1.35亿元,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59亿元,遥感地质调查0.71亿元,矿产地质调查2.02亿元,海洋地质调查2.85亿元,其他1.82亿元。
资金投入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山东(1.12亿元)、甘肃(0.83亿元)、内蒙古(0.75亿元)、海南(0.72亿元)、西藏(0.71亿元)。
实施项目580项次,同比减少25.8%。其中,新开347项次,续作233项次。
(三)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投入资金45.91亿元,同比增长33.0%,较2019年增长32.6%。
资金来源:中央财政19.30亿元,占42.0%,同比增长35.2%;地方财政23.84亿元,占51.9%,同比增长33.1%;社会资金2.77亿元,占6.1%,同比增长19.4%。
资金投向:水文地质调查10.02亿元,环境地质调查6.26亿元,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22.24亿元,工程地质调查2.13亿元,地热调查等5.25亿元。
资金投入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河北(2.87亿元)、浙江(2.86亿元)、山西(2.69亿元)、新疆(2.68亿元)、青海(2.45亿元)。
实施项目2352项次,同比增加51.4%。其中,新开2004项次,续作348项次。
(四)地质科技与综合研究
投入资金25.58亿元,同比增长16.4%,较2019年增长29.6%。
资金来源:中央财政3.26亿元,占12.7%,同比减少1.9%;地方财政13.09亿元,占51.2%,同比增长37.5%;社会资金9.23亿元,占36.1%,同比增长1.1%。
资金投向:地质科学研究6.36亿元,技术方法创新3.21亿元,各类报告编写16.01亿元。
实施项目4027项次,同比增加35.7%。其中,新开3445项次,续作582项次。
(五)地质资料服务与信息化。
投入资金3.15亿元,同比增长15.4%,较2019年减少22.8%。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97亿元,同比减少27.8%。
二、地质勘查主要进展
(一)探矿权设置情况
截至2021年底,全国有效期内非油气探矿权共计9426个,较2020年末减少1.4%;登记勘查面积10.66万平方千米,较2020年末减少6.3%。
——从地区分布看: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探矿权数量最多的5个省(区)分别是:新疆(1880个)、内蒙古(1356个)、江西(1044个)、云南(615个)和河南(414个), 5省(区)探矿权总数占全国的53.5%。
图5  2006—2021年全国非油气探矿权数量对比图
——从矿种分布看:主要集中在34个重要矿种,其探矿权共计7680个,占总数的81.5%。探矿权数量最多的5个矿种分别是:金矿(1885个)、铜矿(1576个)、铅矿(955个)、煤炭(860个)、铁矿(796个),5个矿种探矿权数量占全国的64.3%。
——从矿类分布看:主要集中在金属矿,其中有色金属探矿权数量3443,占全国总数的36.5%;贵金属探矿权2139个,占全国总数的22.7%;黑色金属探矿权1030个,占全国总数的10.9%。能源矿产探矿权1333个,占全国总数的14.1%;非金属矿产探矿权1395个,占全国总数的14.8%。
2021年全国共新立非油气探矿权445个;出让面积2845.2平方千米;出让合同163.88亿元。从出让方式看,协议方式211个,招拍挂方式234个。
(二)矿产勘查
全国新发现矿产地95处,其中,大型38处,中型34处,小型23处。新发现矿产地数量排名前5位的矿种依次是:地热(7处)、饰面用花岗岩(7处)、水泥用灰岩(6处)、建筑用花岗岩(5处)、陶瓷用砂岩(5处)。
全国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338处,其中普查103处、详查174处、勘探61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矿产地数量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煤炭(23处)、建筑用灰岩(20处)、水泥用灰岩(19处)、铁(17处)、金(12处)。
1. 煤炭
新发现矿产地4处(大型2处、中型1处、小型1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23处(普查5处、详查5处、勘探13处)。
2. 锰矿
新发现矿产地1处(中型1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3处(普查2处、详查1处)。
3 铜矿
新发现矿产地2处(中型1处、小型1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6处(普查3处、详查2处、勘探1处)。
4. 铅锌矿
新发现矿产地1处(中型1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18处(普查7处、详查4处、勘探7处)。
5. 铝土矿
新发现矿产地1处(小型1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9处(普查5处、详查3处、勘探1处)。
6. 钨矿
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6处(普查2处、详查3处、勘探1处)。
7. 金矿
新发现矿产地2处(大型1处、小型1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12处(普查5处、详查5处、勘探2处)。
8. 稀有、稀土、稀散矿产
新发现矿产地6处(大型1处,中型4处、小型1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19处(普查5处、详查5处、勘探9处)。
9. 磷矿
新发现矿产地2处(大型2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6处(普查2处、勘探4处)。
10. 石墨
新发现矿产地4处(大型1处、中型2处、小型1处)。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9处(普查9处)。
(三)基础地质调查
区域地质调查。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3.9万平方千米,工作程度提高到45.5%。
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完成1:5万重力测量0.2万平方千米,1:25万区域重力测量5.2万平方千米,航空物探8.5万测线千米。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完成1:5万地球化学调查2.8万平方千米,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2.1万平方千米,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1.8万平方千米。圈定清洁土壤面积1.2亿亩,圈定富硒(锌)土地913万亩,有力支撑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和土地资源管理。
矿产地质调查。完成1:5万矿产地质调查(含矿产远景调查等)2.7万平方千米,圈定物探化探异常901处,圈定矿致物探化探异常32处。
海洋地质调查。深化1:100万海洋区调成果,出版地质图、构造图、地形图、地貌图、环境地质因素图、表层沉积物类型图、新时代盆地分布图和《中国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系列志书性专著。推进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推进黄海长岛、南海永兴岛等海域1: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编制《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地形地貌调查报告》。
(四)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水文地质调查。
完成1:5万水文地质调查2.5万平方千米。实施全国地下水年度统测,形成全国首套地下水储量数据,查清地下水资源的存量家底。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高效运行,完成10171个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运行维护,获取水位数据8900余万条。长江、黄河、松辽等重点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持续推进,分析黄河流域近20年水资源及水资源开发量变化趋势,提出三江平原建三江地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控对策建议,开展海河流域重点地区水平衡研究。
环境地质调查。
完成1:5万环境地质调查3.0万平方千米。继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区、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区或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评估长江中游湖泊形成演化、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中下游的生态影响,支撑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转向规划编制。完成粤港澳大湾区活动断裂、水资源承载能力等10余份规划建议报告。强化京津冀三省(市)联动,深化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研究。完成雅下水电工程地质安全风险初步评价,提出应防范的重大地质安全风险。
地质灾害调查。
完成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24.7万平方千米,1:5万地质灾害调查0.4万平方千米。支撑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大力推进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的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形成浙江临安、四川喜德、云南泸水等38个县、镇级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示范样板。完成121万平方千米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综合遥感识别,新发现疑似隐患点11482处。完成I代滑坡仪定型量产,实现从“群测群防”向“人防+技防”转变,完成17个重点省份2.2万余处滑坡仪安装并网,汛期成功预报43起灾情,有效预警226起险情。
地热调查。
青海共和干热岩试采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干热岩“注采-换热-发电”全流程技术体系,攻克循环连通采热五大技术,成功实现试验发电与稳定并网,迈出干热岩开发关键一步。在冀中坳陷南部凸起区钻获碳酸盐岩热储4000米深温度最高地热井,孔底温度135℃,单井可供暖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
(五)地质科技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获得最年轻火山活动年龄刷新月球演化认知。研究证明了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确认了嫦娥五号玄武岩起源自月球深部,修正了国际通用的太阳系岩石质天体表面研究的“遥感陨石坑统计定年曲线”,填补了月球演化历史中30亿—20亿年间岩浆活动记录的空白,将月球“已知”地质寿命延长约10亿年。
我国首套大深度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勘查系统成功研发并应用。聚焦实用化、大深度需求,突破瞬时千安级多波脉冲发射、动态强干扰下微弱信号提取、复杂气动外形飞行器改装与试飞、数据精细化处理及三维正反演等技术难题,成功研发了全自主技术iFTEM-II型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勘查系统,关键性能指标超过国外同类型系统。
深海近海底精密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成功并形成生产性应用。研发了深海高精度探测关键技术。近海底地震、重磁等探测技术取得零的突破,自主创新形成了深水双船拖曳式海洋电磁探测技术;突破了“深潜、深钻和深海长期观测”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海底大孔深保压钻机,“海马”号深潜器创我国深海遥控深潜器多项作业纪录;构建了自主研发的“三位一体”深海立体探测体系和深海公共试验平台体系。
深部矿产资源智能预测理论方法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提出了“三位一体”深部预测方法体系并研制了首套深部三维可视化综合信息预测评价平台系统。实现了深部成矿地质构造重建理论与方法创新,研发了深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结构分析等深层次异常信息提取新技术。成果应用于不同国家重点整装勘查区,取得多处深部(2000米以下)找矿突破。
5000米智能地质钻探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成功并应用。从小直径绳索取心钻进口径系列、钻柱方案、套管程序、装备配套、关键技术研发、软件研发、平台建立、标准规范、实践应用等方面形成了我国较为完整的、以绳索取心工艺为主体的5000米特深孔地质岩心钻探技术体系。
岩心多参数数字化技术设备研发成功。持续攻关岩心扫描、数据处理与解译分析等数字化技术,将岩心数字化参数由图像拓展至矿物、元素、磁化率、电阻率、密度、P波速度等各类物化参数。持续攻关量化识别技术,在岩心颜色及矿物量化解译识别方面获得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组织编制了岩心数字化系列标准规范。
滇黔相邻区沉积型稀土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查明新类型沉积型稀土的赋存状态主要以纳米级矿物形式“束缚”于黏土矿物层间;形成了4项综合利用技术,建立了“纳米晶型转变-稀土靶向分离”冶金一体化技术。完成沉积型稀土扩大试验,初步确定沉积型稀土盈亏平衡品位为0.29%。建立了ELIP岩石系统控源、古地貌古环境控相、黏土矿物重结晶捕集纳米稀土矿物成矿的沉积成矿模式。
西北地区构造—古地理重建取得重大进展。将罗圈冰碛岩时代限定为埃迪卡拉纪,提出华北与全吉地块在埃迪卡拉纪-寒武纪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史。识别出北山地区石炭-二叠系27个微相和14个相组合,建立了该阶段沉积岩的源-汇模型。获得了东天山晚石炭世的古地磁结果,重建了古亚洲洋晚石炭世的构造古地理格局与演化史。
深部热能原位开采与储层强化增产技术研发成功并应用。建成4200米超长重力热管采热试验系统,首次采用氨工质进行循环采热,在不抽取地下热水条件下完成单井高效采热。创新碳酸盐岩热储增产改造技术,实现深部低渗透性碳酸盐岩热储产能大幅提升。
(六)地质资料服务与信息化
地质资料服务进一步加强
地质资料资源积累持续丰富,全国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接收汇交成果地质资料4.12万档。截至2021年底,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成果地质资料馆藏总量69.48万档,同比增长6.3%;原始地质资料馆藏总量5.66万档,同比增长15.2%。地质资料基本服务提质增效,部省两级馆藏机构接待到馆用户1.77万人次,提供资料利用服务1322.05万件次;各级馆藏机构地质资料网络服务600.54万人次。部省两级馆藏机构深入推进社会化服务,积极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保障资源安全、各类规划编制、生态修复、抗震救灾等提供专题服务。
地质资料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门户网站上线运行,提供超过20万件馆藏地质资料和超过4700件各类国内、国际地质图的网络地图服务,发布22套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数据集。实物中心和省级馆藏机构推进岩心数字化与信息共享工作,已有25个省级馆藏机构开展岩心数字化工作,全国数字岩心系统实现上线运行,重要实物图像新增2万米岩心图像数据,全国实物目录数据更新33万条,新增重要钻孔数据5万个。
三、地质勘查行业情况
2021年,全国非油气地质勘查行业发展呈现“三增一减”的变化特征。“三增”为地勘队伍规模、收入和人均工资稳步增长,“一减”为地勘行业地勘专用仪器设备净值减少。
(一)地勘单位人员情况
截至2021年底,全国地勘单位在职人员42.83万人,同比增长5.6%。其中,地质勘查人员17.04万人,工程勘察与施工人员8.65万人,其他人员15.41万人,同比分别增长4.6%、16.1%和2.5%;矿产开发人员1.73万人,同比减少3.4%。
在地质勘查人员中,技术人员14.16万人,同比增长1.4%,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分别为4.65万人和6.73万人,同比分别增长6.7%和1.1%。
2021年,全国中央管理地勘单位在职人员4.48万人,属地化管理地勘单位在职人员21.17万人,同比分别减少5.5%和0.6%;其他地勘单位在职人员17.18万人,同比增长19.4%。
(二)地勘单位收入情况
2021年,全国地勘单位实现总收入4047.24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地质勘查收入574.17亿元,工程勘察与施工收入2128.51亿元,矿业权转让收入12.45亿元,其他收入886.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45.8%、28.5%和32.2%;矿产开发收入113.06亿元,财政拨款收入332.71亿元,同比分别减少9.4%和7.5%。
2021年,中央管理地勘单位实现总收入418.02亿元,属地化管理地勘单位实现总收入1449.69亿元,其他地勘单位实现总收入2179.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3.2%和36.2%。
(三)地质勘查单位资产负债情况
截至2021年底,全国地勘单位总资产7555.78亿元,总负债3970.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和28.8%。资产负债率52.6%,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
截至2021年底,中央管理地勘单位总资产1052.95亿元,总负债451.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和37.6%。资产负债率42.8%,同比增加5.3个百分点。属地化管理地勘单位总资产3206.52亿元,总负债1492.35亿元,同比增长18.3%和17.4%。资产负债率46.5%,同比减少0.1个百分点。其他地勘单位总资产3296.32亿元,总负债2026.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8.3%。资产负债率61.5%,同比减少0.5个百分点。
2021年,全国地勘单位地质勘查设备原值285.30亿元,同比增长10.2%;地质勘查设备净值123.13亿元,同比减少4.7%。
(四)地质勘查人员工资情况
2021年,全国地勘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人均工资实现稳步增长。2021年,全国地勘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491.40亿元,人均工资11.34万元/年,同比分别增长9.8%和5.9%。
2021年,中央管理地勘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60.23亿元,同比减少0.1%;人均工资12.67万元/年,同比增长5.1%。属地化管理地勘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44.20亿元,人均工资11.44万元/年,同比分别增长3.6%和5.2%。其他地勘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86.97亿元,人均工资10.86万元/年,同比分别增长24.8%和8.4%。
完整资料数据索取路径

方式1:资料换资料,微信添加崔老师handsystem,提供一份主题相关的文件后获得文件(一天仅限一份)。

方式2:加入有很多人咨询的知识星球会员,在APP内搜索ID:98520046,或输入网页网址https://t.zsxq.com/03bemMzzj,微信扫码登录,可直接不限数量下载文件。


更多相关精彩内容推荐
地质专题

资料丨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关注丨哪13个单位没通过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甲级资质申请?
最新丨江西省地质局、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3月9日正式揭牌
最新丨15个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
最新丨2020年度 “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揭晓!
最新丨2021年第一批地质灾害防治单位甲级资质申请予以通过名单
最新丨2021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12条任务评价
通知丨2020年度地质科技和调查十大进展初选结果公示一览表
干货丨雷达卫星与地质灾害隐患识别InSAR技术应用
推荐丨电影《峰爆》,说明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最新丨2020年全国地质勘查成果通报(投入、进展和附表)
资料丨四川省地质勘查规划(2021—2030 年)
资讯丨四川省地质矿产行业大变革,三个单位集中揭牌
收藏丨一张图读懂《全国地质调查“十四五”规划》
收藏丨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和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成果信息化技术要求
资讯丨《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印发
资讯丨地质行业改革,河南、浙江、江苏、四川、湖南、宁夏,江西等地揭牌
资讯丨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
生态修复专题
汇总丨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 专题研究
推荐丨一张图读懂江西省“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附汇报PPT)
资料丨河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资料丨湖南省印发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资料丨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案例,值得参考

资料丨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

资料丨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试行)

资料丨江西省吉安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征求意见稿)

资料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试点应用2019

资料丨城镇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机制探讨

资料丨浅议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推荐丨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转型发展研究

专题丨长沙市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专题研究(征求意见稿)
推荐丨生态文明背景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政策解读
推荐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信息化探索
最新丨四川省发布全国首个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
资料丨浙江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2020年工作要点
收藏丨山西省晋阳湖、漳泽湖、云竹湖、盐湖、伍姓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
资料丨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指导意见和起草说明
推荐丨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2020-2035)
收藏丨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2020-2035年)解读
报告丨历年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专题汇总初步分析
资料丨内蒙古鄂托克前旗自然生态格局保护与环境修复治理专题研究
推荐丨北京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年-2035年)草案
资料丨《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出台
推荐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三批)
资料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
收藏丨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
资料丨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
资料丨湖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公众版)
资讯丨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 发布
资料丨重庆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公众版
最新丨河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编制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资料丨辽宁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公众征求意见版
收藏丨雅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2021—2035年) 征求意见稿
资料丨宜宾市叙州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
资料丨黑龙江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公众征求意见版
新闻丨中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历史性成就
收藏丨国家公园标准化规范资料
收藏丨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
最新丨首批国家公园名单公布,它们在哪个省份?
资料丨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草案
推荐丨一图读懂北京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年—2035年)
资料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等12项行业标准报批稿公示

加群提示


十大社群交流平台:GIS技术交流、地质生态交流、遥感技术交流、空间规划编制、新型智慧城市、无人机航测建模、地理信息大数据、测绘软硬件产品、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乡村振兴交流。入群请加多向选择崔老师微信handsystem


更多精彩资讯扫码关注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