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进展,信息量很大!

有很多人咨询基于地理信息的在线社交网络模型矩阵内容新媒体,定位是“有技术、有经验、有项目、有学术、有人才、有资金、有交流、有合作”的服务型平台。

2022年9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介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进展情况专题新闻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孟玮: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专题新闻发布会。

2018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的重要文件。今年是《规划》的收官之年,为了让社会各方面更好了解五年来《规划》实施进展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先生,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先有请吴晓司长作介绍。

2022-09-28 10:05:04

  • 吴晓: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先就《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进展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2018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目标和重点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落实落细《规划》,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重大成就。

    五年来,乡村振兴形成新格局。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协同发展,城乡布局结构不断完善,城镇对乡村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不同类型村庄协调有序发展,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加快形成。

    五年来,乡村产业实现新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棉油糖、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日益完善,农业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2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分别比2017年提高3.5个、6个百分点。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协调发展。2021年,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6%,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创新创业活力不断迸发。

    五年来,乡村生态展现新气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初步形成。化肥农药施用量多年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生态保护制度不断健全。

    五年来,乡村文化蕴育新风貌。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广泛培育,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不断涌现。全国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乡镇占比分别超过65%、80%。连续5年举办农民丰收节,乡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累计认定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农民精气神得到有效提振。

    五年来,乡村治理开创新局面。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加快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比例达到95.6%。农村移风易俗进一步深化,村规民约实现全覆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重大改革持续深化,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农村民生跃上新水平。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速建设、提档升级。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84%。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不断提高。2017—202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8.9%,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2.71缩小到2.5。

    五年砥砺奋进,乡村振兴未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乡村振兴战略制度框架不断健全,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机制不断完善,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领域硕果累累,乡村振兴开局好、起步稳、基础牢。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锚定目标、把牢方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乡村振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时代乡村画卷异彩纷呈,业兴村强、民富人和、美丽宜居、稳定繁荣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中华大地上渐次展开。展望不远将来,大美乡村可期。《规划》实施斐然成就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始终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振兴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现代化目标必将实现。我就介绍这些。下面,我和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同志愿意回答大家提问。

    2022-09-28 10:10:23

  • 新华社记者:

    今年是《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请问《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重点工程完成情况如何?《规划》实施完成后,后续工作有什么考虑?

    2022-09-28 10:18:46

  • 吴晓:

    谢谢你的提问。

    为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细,细化实化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规划》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提出了22项重点指标,明确了7个方面59项重点任务,部署了82项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近期,我们正在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总结评估,初步来看,《规划》实施情况良好,成效显著。22项指标中,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3项约束性指标实现规划目标;其他预期性指标,比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建有综合服务站的村占比等,进展顺利、符合预期。59项重点任务,比如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等,均已稳步落实、落地见效。82项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比如数字农业农村工程、乡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农村就业岗位开发行动等扎实推进、效果明显,有力地支撑了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保持定力和韧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规划》的顺利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的日益完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在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任务。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谢谢。

    2022-09-28 10:22:08

  •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发布实施五年来,引领带动各地各部门有序推进乡村振兴。请问农业农村部在《规划》实施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022-09-28 10:25:26

  • 曾衍德: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实施五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突出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粮食产能稳步提升,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人自己的饭碗端得越来越牢。二是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产业就业帮扶力度不断加大,脱贫地区的发展动力越来越强。三是富民乡村产业持续壮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渐成趋势,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四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越来越美。五是乡村治理效能稳步提升,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移风易俗深入推进,农民精气神越来越足。

    实施好《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多个层级,需要统筹协调、合力推进。2018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有序推进规划落地见效。概括起来讲就是“五个推进”。

    第一,健全实施机制协同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29个部门共同建立规划实施协调推进机制,每年年初制定全年工作要点,每半年调度一次进展,年底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年度实施情况。有关部门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压实工作责任,逐年推进、逐项落实。

    第二,加强规划衔接联动推进。配套专项规划,对标对表国家规划,有关部门编制了质量兴农、高标准农田、乡村产业发展等规划,分行业分领域细化落实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出台地方规划,31个省份全部编制了本地区乡村振兴地方规划,80%以上的市、县制定了地方规划或实施方案,分类有序、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落实村庄规划,结合编制县乡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引导有需求的村庄逐步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

  • 合集丨可能是最全的村庄规划汇总

  • 第三,协调政策落实高效推进。推进规划实施,集聚要素非常重要。强化多元投入,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农林水利领域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扩大到3671亿元,全国涉农贷款余额增加到47.1万亿元,18个省份设立了政府投资的乡村振兴基金。强化用地保障,制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完善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明确每年安排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乡村产业发展。强化人才引育,大规模培育高素质农民,引导教师、医生等城市人才服务乡村。

    第四,动员社会力量合力推进。重点是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乡村振兴参与机制。注重平台引领,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青春建功行动,发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广泛参与。注重宣传引导,发布规划实施年度报告,遴选地方典型范例,讲好乡村振兴中国故事。注重典型引路,组织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分区分类探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第五,强化评估考核激励推进。坚持结果导向,注重实施效果。一方面,加强评估,定期开展规划年度评估、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研究建立乡村振兴指标和统计体系,客观反映全国乡村振兴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加强考核,将规划实施成效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有力推动乡村振兴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谢谢。

    2022-09-28 10:27:45

  • 中国日报社记者:

    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粮荒及地缘冲突升温的当下,如何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主要措施和成效如何?今年粮食生产形势如何?

    2022-09-28 10:29:09

  • 吴晓:

    谢谢你的提问。我先回答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解决好14亿人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在《规划》实施中,我们始终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对全球粮食供应链带来的严重冲击,我们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和忧患意识,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着力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以国内稳产保供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一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始终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确保需要时产得出、供得上。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加快种业振兴,开展核心种源技术攻关,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过95%,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小麦、玉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

    二是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推动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对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近两年,中央财政累计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农资补贴600亿元,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推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发展粮食生产。

    三是统筹调控粮食市场,稳定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健全粮食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市场调控和应急保障。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储备规模,优化储备品种和布局。完善粮食加工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畅通“北粮南运”物流通道,健全成品粮油加工、运输和销售网络,提升粮食调拨集散能力和应急保供能力。加强全环节粮食节约减损,反对食物浪费。

    当前,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供应充裕、市场稳定,与国际粮食市场大起大落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下大气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扩种大豆和油料,今年粮食丰收在望。这充分表明,我们牢牢把住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当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粮食产需中长期仍将是紧平衡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在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方面,我们还要持续努力。

    关于今年粮食生产形势和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问题,请农业农村部曾总师回答。谢谢。

    2022-09-28 10:34:37

  • 曾衍德:

    刚才,吴晓司长向大家介绍了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总体考虑。对于粮食安全这个问题,我再作一点补充。这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已经形成了一套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归纳起来就是“三个两”。第一个,就是“两藏”,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夯实粮食产能基础。第二个,就是“两辅”,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保障机制,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两个积极性。第三个,就是“两化”,推进服务社会化和生产机械化,促进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这“三个两”是粮食生产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的“四梁八柱”,也是粮食连年丰收的原因所在。

    今年的粮食生产经历了多重考验,成绩来之不易。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实现1.3万亿斤以上目标有把握。一是经受了严重自然灾害考验,克服去年罕见秋雨秋汛、今夏长江流域局部严重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影响,积极抗灾夺丰收。二是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及时打通堵点卡点,不误农时抓好粮食生产。三是经受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有效应对价格传导效应,保障国内农资供应,稳定种粮农民收益。

    目前,夏粮早稻已经丰收到手,秋粮即将大面积收获,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产量继续增加。夏粮产量2948亿斤、比上年增加28.7亿斤。早稻产量562.5亿斤、比上年增加2.1亿斤。秋粮面积稳中有增,主产区特别是北方地区长势较好,丰收有希望。二是结构持续优化。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大豆面积增加较多,夏收油菜籽产量连续6年增加,优质专用小麦占比提高到38.5%,提高1.2个百分点。三是效益稳步提升。价格支持有力,今年粮食价格总体稳定。政策支持有力,国家先后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400亿元。综合服务保收益,通过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提升粮食生产规模经营水平,让农民省工省力、能获利多得利。

    关于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这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硬任务,也是规划实施的一项重点任务。各地各部门集中资源、聚合力量,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衔接扶持政策,优化帮扶强支撑。围绕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出台系列衔接政策,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增加到1650亿元。优化东西部协作帮扶,稳定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东部省份财政援助资金超过220亿元,选派挂职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1.4万人。

    二是聚焦重点群体,健全机制防返贫。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明确认定标准,优化认定程序,缩短认定时间,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户识别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坚持精准施策,加强开发式帮扶措施,推动有关省份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强化社会保障兜底。截至8月底,超过65%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

    三是突出重点帮扶,倾斜支持增后劲。在西部10个省份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出台14个方面政策予以倾斜支持,整体支持西藏、新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基本实现有劳动力的搬迁脱贫家庭至少1人就业。

    四是抓实产业就业,拓展渠道促增收。832个脱贫县全部编制完成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逐年提高中央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今年力争达到55%。引导小额信贷支持产业发展,今年新增发放570多亿元、惠及130多万户。加大劳务输出和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做好脱贫人口稳岗、拓岗、转岗工作。截至8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257.7万人,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谢谢。

    2022-09-28 10:42:07

  •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农民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主要目标要求,也是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之一。请问国家发改委在着力推动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方面做了哪些重点工作?

    2022-09-28 10:48:03

  • 吴晓: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总要求中,生活富裕是其中一项。《规划》明确提出,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近年来,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着力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是做大做强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二是大力开展农民工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拓展农民就业创业途径,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2021年,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已超过42%,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三是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2021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3937元,比2017年增加1300多元。四是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稳步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红获利。2017—202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432元增至18931元,年均实际增长6.6%,高于城镇居民近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城镇居民2.3个百分点。

    第二,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广大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推进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巩固提升,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46万公里,农村电网提前完成改造升级,农村平均供电可靠率达到99%,94.2%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农村生产生活更加方便便捷。

    第三,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国农村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6%,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72.23%。农村社会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比2017年提高40多个百分点。有卫生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超过90%,平均每个村拥有至少1个卫生室;农村敬老院超过1.7万家,互助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到13万多个,基本实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广大农村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阔步向前。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将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努力。谢谢。

    2022-09-28 10:48:38

  • 人民网记者: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请问《规划》实施五年来,我国乡村产业发展有哪些亮点成效,农业农村部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

    2022-09-28 10:49:48

  • 曾衍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规划》把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摆在重要位置,突出用发展的办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五年来,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四个突出的亮点。一是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加工转化率达到70.6%,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提高到2.5。新增5万多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二是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0多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三是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2万亿元,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四是乡村特色产业传承发展。累计认定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673个,遴选推介乡村特色产品2438个、乡村工匠662个,创响了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品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概括为“四个持续”。

    第一,持续激发乡村资源要素活力。突出规划引资源。编制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每个脱贫县确定2—3个优势主导产业,中央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超过50%。完善政策聚要素。制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等政策,推动资金、土地、人才向乡村集聚、向主导产业集中,2021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43万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强化改革激活力。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不断为乡村产业注入新动能。

    第二,持续培育乡村产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累计认定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万多家。规范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累计培育家庭农场390万个、农民合作社222万家,引导小农户合作共赢、抱团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健全订单农业、利益分红、股权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

    第三,持续提升农村就业创业质量。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在农产品加工、农田水利、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更多就业,2021年本地农民工超过1.2亿人。支持创业带动就业,推介了2210个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落实创业补贴、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累计吸引1120万人返乡入乡创业创新,平均每个主体带动6—7人稳定就业。

    第四,持续建设集聚融合发展平台。建设产业融合高地,累计创建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309个农业产业强镇、300个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形成一批特色主导产业集聚区。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引导各类园区与科研院校合作,组建2600多个主导产业专家团队,带动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建设品牌引领高地,突出特色创品牌、标准创品牌、营销创品牌,打造了一批知名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谢谢。

    2022-09-28 10:50:11

  • 新黄河记者:

    《规划》专门提出了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大任务,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请问这方面工作进展怎样?

    2022-09-28 10:50:29

  • 曾衍德: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规划》对此作出具体部署,提出要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五年来,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政策措施,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有几个显著标志。一是农产品绿色供给能力稳步提升。专用小麦、高油高蛋白大豆占比逐年提升,优质畜产品、水产品供给增加。二是农业资源保育能力稳步增强。耕地质量平均等级达到4.7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7。三是农业产地环境保护能力稳步加强。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六年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四是城乡居民绿色生活质量稳步提高。认证了一批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

    五年来,各地各部门聚焦《规划》部署,加快推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主要体现在“提、控、优、增”四个字上。

    第一,节约资源提效率。耕地、水和生物资源是农业赖以发展的根本所在,必须倍加珍惜、节约集约利用。加强耕地保护利用,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综合运用工程、农艺、品种、管理等措施,有效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生物资源保护开发,开展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建设种质资源库,推进内陆七大重点流域和主要江河湖海休禁渔制度实现全覆盖。

    第二,源头减量控污染。重点是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投入品减量化,通过替代减量、技术减量、社会化服务减量,综合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推进生产清洁化,制修订农业行业标准5800多项,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作用,带动农业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建立健全农膜回收利用机制,提升秸秆产业化利用能力。

    第三,系统治理优生态。农业是个生态产业,农村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加强治理保护非常重要。加强农田生态建设,选择274个县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推广稻渔生态种养等模式,建设田园生态系统。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重点流域治理,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推动水生生物恢复性增长,因地制宜调整黄河流域种植结构,推进农业深度节水控水。

    第四,全链提质增效益。重点是全链条拓展农业绿色发展空间。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绿色转型,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加工利用,促进加工减损、梯次利用、循环发展。推进农产品绿色流通体系建设,新增一批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推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加快覆盖农业主产区和消费地,逐步降低流通成本和资源损耗。推进绿色农产品消费,在批发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等设立绿色农产品销售专区,引导绿色农产品消费,城乡居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形成。谢谢。

    2022-09-28 10:56:07

  • 中国城市报记者: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规划》一项重点任务,请问五年来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方面有哪些工作进展?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重点突破?

    2022-09-28 10:58:28

  • 吴晓: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保障。《规划》实施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不断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市人才入乡发展机制不断健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城镇落户门槛不断降低,大量在城镇稳定就业居住的农民工及随迁家属落户城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显著扩大、质量明显提升。城市人才入乡发展机制初步建立,外出农民工及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兴业蔚然成风。

    二是城市反哺农村的投入机制持续完善。国家不断加大农林水利领域的资金投入,2018—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累计达到11.4万亿元以上。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将农业农村作为支持重点。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稳步提高。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截至今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47.1万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52.2%,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9.91万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94.5%。

    三是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重要进展。城乡基础设施联通化、一体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乡污水垃圾统筹收集处理、城乡供水和客运一体化、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化。截至2021年底,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达到89%;全国建制村“村村通邮”任务提前完成,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8%;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机制进一步健全,向着制度接轨、质量均衡、水平均等的方向迈进。

    四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持续完善,成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重大制度创新。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给农民吃下了长效“定心丸”,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更加稳定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有序开展。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持续激发,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五是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县城产业配套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基础设施加快提档升级,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对农民就近城镇化和城市要素下乡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较好地满足了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谢谢。

    2022-09-28 11:01:57

  • 三沙卫视记者:

    近年来,在城镇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有关部门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2022-09-28 11:04:15

  • 曾衍德:

    谢谢你的提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是关键。《规划》围绕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作出专门部署,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制定《“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促进人才返乡、下乡、兴乡,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概括起来讲,主要是四个方面。

    第一,健全人才入乡机制引才。从体制机制入手,打破人才入乡返乡的束缚。建立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将农业科技人员服务一线的实际表现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明确医生、教师晋升高级职称至少有1年以上乡村服务经历,引导城市人才定期下乡服务。有计划地选派县级以上机关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挂职。完善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出台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适当放宽职称评审条件,4万名援藏援疆援青专业技术人才取得高级职称。实行乡村人才定向培养机制,免费定向培养了一批源于本乡本土的大学生乡村医生、农村公费师范生,广泛开展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

    第二,加强农民教育培训育才。人才培养,基础在教育培训。一个是,大规模培育高素质农民。分类培养了一批种养加专业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治理骨干力量,五年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400万人次。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今年培育1.78万人。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五年累计培训11.1万人。另一个是,完善农民培育支持政策。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发展扶持、引导激励等配套政策,支持农民按需培训、应训尽训。实施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将8.6万名符合条件的高素质农民纳入高职扩招范围,畅通农民参加学历教育通道。

    第三,优化乡村营商环境留才。留住人才,是实现人才振兴的重要保障。一个是,提升设施“硬条件”。结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改善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逐步实现出行便捷、生活便利、服务可及、环境优美。另一个是,优化政策“软环境”。鼓励各地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创业扶持力度,在进修培训、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营造尊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环境。

    第四,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用才。培育人才,关键是用好人才。建立乡村产业发展平台。支持引导各类人才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集聚,完善科技研发、加工物流、营销管理等服务,打造乡村产业发展人才高地。建立农村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和实训孵化基地,建立创业导师制度,支持1120万人返乡下乡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建立农村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吸引就业社保、卫生健康、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人才入驻,为村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谢谢。

    2022-09-28 11:07:34

  •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

    请问《规划》实施以来,国家发改委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2022-09-28 11:13:54

  • 吴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规划》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要内容,提出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各地区各部门按照《规划》部署,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是科学统筹推进。编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区分不同类型地区实际情况,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因地制宜开展“厕所革命”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是持续加大投入。初步统计,《规划》实施以来,国家累计安排资金超过500亿元,同时鼓励和支持地方政府统筹安排土地出让收入、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等扩大投资渠道,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是狠抓工作落实。深入总结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先进经验,将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国务院大督查的重要内容,督促指导各地务实推进各项任务,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经过各方面努力,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乱排现象基本得到管控,绿化美化村庄14万个,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农村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绝大多数村庄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继续不懈努力。谢谢。

    2022-09-28 11:14:10

  • 孟玮:

    谢谢2位发布人!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会!

  • 完整资料数据索取路径

方式1:资料换资料,微信添加崔老师handsystem,提供一份主题相关的文件后获得文件(一天仅限一份)。

方式2:加入有很多人咨询的会员,在星球内搜关键词,或输入网页网址https://t.zsxq.com/063R33FMJ,微信扫码登录,可直接不限数量下载文件。

方式3:转发公众号有很多人咨询的文章,发朋友圈(可见,不删除);或发微信群(至少30人,行业相关),截图发送崔老师handsystem,并告知资料名称(一天仅限一份)。


更多相关精彩内容推荐
乡村振兴专题
干货丨2021乡村振兴政策补贴类型和项目实施流程
图解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资料丨江苏省盐城市盐东镇艳阳村 乡村振兴建设规划
资料丨巩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乡村振兴空间布局专题
推荐丨重庆市南岸区放牛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总体规划(终稿)
报告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报告(2018-2019)
推荐丨安徽省庐江县同大镇马河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观点丨乡村振兴法实施,29个省乡村振兴局成立,你怎么看?
推荐丨湖南省村庄规划综合服务团名单
推荐丨地图里的乡村振兴
收藏丨11个优秀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资讯丨乡村振兴局局长任职河北省代省长
干货丨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乡村振兴规划(2018-2035 年)文本和说明书
资料丨梅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观点丨温铁军:乡村振兴要做百业兴旺
资料丨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虾山村乡村振兴规划
收藏丨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推荐丨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规划送审稿
推荐丨乡村振兴和多规合一背景下的17篇村庄规划亮点
干货丨2018湖北省枝江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成果稿
资讯丨安徽推动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发布征求意见稿
推荐丨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排沙镇镇域乡村振兴规划(2021-2035 年)
资讯丨2022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发展论坛在广西桂林召开


加群提示


十大社群交流平台:GIS技术交流、地质生态交流、遥感技术交流、空间规划编制、新型智慧城市、无人机航测建模、地理信息大数据、测绘软硬件产品、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乡村振兴交流。入群请加多向选择崔老师微信handsystem


更多精彩资讯扫码关注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有很多人咨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