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滴滴出行将新增无人车选项,无人车光明在即还是深陷泥淖

声小音 声动活泼 2020-08-24


2019 年 10 月 18 日,滴滴出行副总裁分享了滴滴自动驾驶项目的进展,表示在上海试运行结束后,将在乘车界面上添加「自动驾驶」选项。


上个月,世界最大无人车驾驶公司 Waymo 也宣布了将要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推出供居民使用的 Robo -Taxi 。


有人欢喜有人忧。2018 年美国机动车部门(DMV)发布的数据显示,Uber 研发的无人车表现得非常不理想。相当于在足球场上,Uber 的无人车每跑半圈就需要有人接管。 


MPD 数据(自动驾驶脱离,即每放手一次行驶的里程数),根据 2018年的数据,Waymo 表现最好,Apple 最差,Uber 未上榜。


那么,对于研发公司来说,无人车到底是个泥淖,还是马上就能看到曙光了?欢迎大家来收听本期「硅谷早知道」对国内外无人车现状的看法。


无人车起源竟跟伊拉克战争有关

是的,这要从之前的 DARPA 挑战赛说起,美国无人车的起源就是 DARPA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挑战赛。而 DARPA 挑战赛又跟伊拉克战争有关。军方认为,如果士兵肉身上前线,伤亡将很惨重,所以希望推动无人车技术的发展。


但自行研发几年后,无人驾驶技术并未取得进展。于是 DARPA 举办了研发无人车的比赛,通过比赛遴选出了很多人才。在 Google 开发无人驾驶的这批人以及许多在其它地方做无人驾驶的开发者,基本上都参加过 DARPA 的挑战赛。


美国无人车三大联盟

美国比较大的三家无人驾驶公司,Waymo 是第一名;第二名是通用投资的 Cruise ;第三名是 Argo AI ,属于福特旗下。


美国之前有三大汽车厂,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在无人驾驶领域,有谷歌和克莱斯勒的联盟,通用跟 Cruise 的联盟,还有福特跟 Argo AI 的联盟,是无人驾驶领域的三大联盟。 


中美无人车差距在哪

美国最早做无人车是 Google 内部孵化的 Waymo ,大约在 2007 年。当时他们内部在尝试街景地图,可以理解成是无人车的前身,因为无人车是一定需要街景地图跟高精地图的。正式开始做无人车约在 2010 年。


而中国最开始做无人驾驶的是百度,起步于 2015 年,正是硅谷无人车创业的热潮时期。


研发时长上的差距会影响到测试里程总数,而里程总数对无人车的算法迭代有很大影响。


另外,Waymo 的车队规模远高于国内的无人车公司。车辆多、测试里程长,测试场景也比较多,在解决 corner case (操作参数在正常范围以外的问题或是情形)方面的经验也越多,这时候就可以反馈给他的算法,然后快速迭代。而且谷歌是把无人车从无到有给实现了。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的无人车好坏

最核心的指标有两个,一是测试里程总数。不是在仿真器的测试里程,很多公司会以仿真器的测试里程作为公关的目标,但真正有效的是实际在路上积累的里程数。 


第二是实际的试乘体验。感受这个车能处理多复杂的路况,处理路况的时候,是可以在一个区域里面随机处理,还是只能走一个固定线路。还要考虑这个测试区域的面积、路线长度、车的行驶时间等等。这两大维度加起来基本上就可以看出无人驾驶公司的技术水平了。 


不用术语,轻松搞懂无人车等级

无人驾驶一共分五级。L3 是辅助驾驶,仍然需要司机。L4 的目标是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而 L5 实现得更加完全,不需要司机、不限路况、不限天气。


L4 还需要限定区域,也会限定一些天气状况。L4 跟 L5 的差别不如 L3 跟 L4 的区别大,但 L4 要“去司机”这个环节非常难,但这也是商业利益最大的一块。 


为何中国无人车更倾向于快速商业化

无人车是技术难度非常大的项目,难度甚至可以跟造火箭相比。从无到有,再到最终完全成熟。需要考验研发者的耐心、资本的耐心以及市场的耐心,挑战性极高。


美国无人车的目标基本上都是 L4,都在比较耐心地等待,而中国的情况可能不是这样。许多中国的无人车公司对外的旗号都是在研发 L4,但也同步研发 L3,并且在 L3 上有很多密集的商业化策略。跟美国相比,中国是更务实、更倾向于商业化的,而美国有“我要把这个技术攻克”的心态,真正以“去司机”为目标。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更激进地选择商业化 L3,美国反而更加愿意去长期坚持 L4 的技术路线?


这可能跟中国的政策有关。在中国,如果拿不到「牌照」就不能上路测试, 更别提 L4 了。国内能拿到牌照的公司也是非常少数,这确也跟国内复杂的路况有关。 


此外,美国无人车的研发体系和商业环境都跟国内有很大不同。美国无人车研发是自上(巨头)而下(小企业)的,谷歌是一个市值接近万亿的公司,背后有大量的资金能够支撑 Waymo 的无人驾驶技术研发,至少可以判断 Waymo 不会因为资金枯竭而“死”。


中国在无人车投入最大的公司是百度,目前百度市值只有 300 多亿,他们能投入多少资金和时间在无人车研发上,我们不得而知。


除了资金,美国还有相对包容的商业环境。比如 Waymo 的商业化无法落地,估值被摩根斯坦利“砍”,他们也会焦虑。但整个商业社会对需要长期高额投入的产业非常友好。


End

本期剪辑:迪卡普里鑫

本文编辑:阿曼达

在看」支持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