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句发人深省的人性心理学解读
1.成熟的爱是爱人,而不是被爱。一个人把爱付出给另一个人,而不是“陷入”对对方的迷恋中。
2.爱不能带走孤独感,孤独只能被面对而永远不能被抹杀。爱是我们应对孤独的最佳模式。
3.人的存在独立于所有的“包装”。剥离角色会促使人体验到存在性孤独。
4.不分离意味着不成长,而分离和成长的代价是孤独。
5.没有一种关系可以消除孤独感。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存在的。但是孤独感可以被共享,爱能够弥补孤独感带来的孤独。布伯说:“伟大的关系可以突破孤独的障碍,压制它的严厉规则,在不同个体的自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跨越对世界的恐惧深渊。”
6.最好的关系是个体以彼此无所求的方式建立关联。
7.关爱另一个人的意思是关心对方的存有与成长。通过真实的倾听得以全面了解另一个人,努力帮助对方在和自己建立关联的时刻充满生机。
8.我并不害怕,那群星间的虚无,没有人居住的星际。它就在我心里,恐吓我的,是我自身的荒原。——罗伯特.弗罗斯特
9.弗洛姆认为爱是一个主动而非被动的过程。……爱是一个积极的行为,而不是消极的情感,它是给予,而不是接受,是“立于其中”而非“坠入其中”。
10.某种全然神秘的东西,出现在他和他在世界上熟悉的物品中间,在他和其他人类之间,在他和所有的价值观之间。所有原本被他视为属于自己的东西,都变得暗淡并消逝了,没有剩下任何他可以依恃的东西。令人害怕的是“空无”,他发现自己孤独地失落在虚空中。——柯特.莱因哈特
11.相对应于匮乏和成长这两种动机,马斯洛描述了两种类型的爱。匮乏之爱是一种“自私的爱”或者“爱的需求”。存有之爱是非占有性的,是欣赏而非需求,这种爱更丰富、更高阶,是更珍贵的主观体验。
12.和别人一样,采用一致的穿着、言语、习俗,放弃不同的想法或感受,这能使人摆脱自我的孤独感。当然“我”被丧失了,但是对孤独的恐惧也得以消失。
13.人在自我表达和融合带来的安全感之间的挣扎由来已久。通常为了逃避孤独,自我不得不妥协。团体的诱惑是非常强大的。对团体的认同赋予了成员逃避孤独恐惧的避难所。
14.没有“解决”孤独的办法,孤独是存在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面对孤独,找到容纳孤独的办法。与他人的交流是主要的减轻孤独恐惧的办法。
15.关系能够丰富人的内心世界。能够在孤独的深渊上架起桥梁。人通过与另一个人的相会而被改变,即使只是一个短暂的相会。人会内化这个相会,它会成为内在的参考点,不时提醒我们建立真正的关系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有益的。
16.我们都是黑暗海洋上行驶的孤独船只。我们可以看到其他船上的灯光,虽然我们无法触碰到这些船,但是它们的存在以及处境的相似给我们提供了莫大的安慰。
17.一个人必须面对和忍受孤独,才能够运用这些资源更好地应对自身的存在处境。在《爱的艺术中》,弗洛姆写道:“独处的能力是爱的能力的先决条件。”
18.弗洛姆、马斯洛、布伯都强调对另一个人的真正关爱意味着关心对方的成长,并把某种东西带入对方的生命中。
19.荣格认为,人类完成了创造的工作,并“为之盖上完美的印章”,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其他人的响应。在荣格之前,黑格尔就曾写道:“没有这世界,上帝就不是上帝……上帝之所以为上帝,只有在他认识自己的时候,而他的自我认知,是他所知的人类观念中的上帝。”
20.我一再发现,体验到深刻意义的人生活得更为充实,面对死亡时候比缺少意义的人更少绝望。荣格说:“意义使人能够忍受许多事情,也许是所有事情。”
21.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涟漪效应,让许多生活在这个人周围的、与这个人的生活有接触的其他人获益。
22.生命的意义在于有机会去产生或者奉献给超越我们自身的东西。它未必是家庭(虽然可能是最直接和宽广的道路,即使是最天真的人们,也能了解这条道路的意义)。它可能是某个唤起个人潜在崇高性的群体,这个群体赋予个体一个值得努力的、不因死亡而泯灭的理想。
23.以创造性的方式去教学、烹饪、游戏、学习、管理图书、从事园艺,给生命增添价值。那些扼杀创造力的工作让人变得机械,不管其薪水有多高,都无法使人满足。
24.生命的意义在于完全地品尝生活,对生命的奇迹保持惊奇,把自己投入生命的自然韵律之中,在最深的感触中寻找快乐。最近有一本人本主义心理学教材将之归总如下:生命是一个礼物,接受它,打开它,赞美它,使用它,享受它。
25.利他和自我超越性的行为伴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四十五岁的个体比三十岁的自己“更有同情心、更愿意给予、更有能力助人、更可依靠”。
26.弗兰克尔指出从这种还原论的观点来看,“人类所有的文化产物其实只是满足个人驱力的副产品。”心理学逐步走向还原论,认为人类行为通常被其背后的无意识力量所驱动,这对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治疗师的任务成了揭露病人无意识的心理动力。但是弗兰克尔认为(我认为他非常正确),有时必须终止这种揭露的做法。
27.萨尔瓦多.马蒂提出当前心理症状的很大部分来自一种无意义感。他描述了三种“存在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形式:十字军主义、虚无主义和无所谓。
28.无所谓是最极端程度的缺乏目的。人既不强迫性地从理想中寻求意义,也不愤怒地抨击别人的人生意义。实际上,人陷入了严重的无目标和冷漠的状态。
29.缺乏生命意义感和心理病理大致有一个线性关系,也就是说,意义感越缺失,心理病理就越严重。
30.生命意义感必须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持有哪种生命意义随着一生的发展会变化,在意义发展之前必须完成其他发展性任务。
31.当然会有一些事情本身就是目标,无需我们无休止地从外部加以证明。正如休谟在18世纪时所说:“不可能有永无止境的进步,对某件事的愿望也不可能总需要理由,有些事情本身就是愿望的理由,因为它符合人的情感。”
32.没有满足目标的生命并不一定是悲剧,认为这样的生命就不完整只是西方思想和文化的产物。东方世界就从来没有假设生命存在一个“目的”,或者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相反,生命是需要被体验的神秘。
33.去除反思的技术据弗兰克尔说很简单,就是告诉病人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而是在自身之外需求意义。
34.当下的怀疑(或者采纳新的意义架构)无损于过去重要之事的真实性。
35.休谟以参与生活消解来自宇宙观点固有的无意义感,参与生活也是萨特和加缪的解决办法,即所谓的跃入承诺和行动之中。托尔斯泰也采用这个解决办法。他曾经说过:“只有沉醉在生活之中,才能继续活下去。”参与生活也是治疗师处理无意义感的最有效的方法。
36.人生问题的解决之道,是让这个问题消失。
37.不管是什么带来了无意义感,治疗的答案就是参与。全身心地参与生活不仅可以消除宇宙观点带来的无意义感,还可以提高个体以某种和谐的方式完成生活的可能性组建家庭,照顾他人,构思和参与项目,我发现、创造、建设,所有这些以及所有其他形式的参与都能够带来双重回报:它们能够丰富个体,并且可以缓解由存在的残酷现实直接造成的强烈不安。
38.正如佛陀所教导的,追问生命的意义并无教益。人必须让自己沉浸在生活的洪流之中,让疑问随水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