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望2022奋斗路】全省政法工作回眸之平安建设篇

中原盾 2023-05-22



基层治理开“新”篇平安春风满中原全省政法工作回眸之平安建设篇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需求。


进入新时代,“平安”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发展。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不仅是安宁的居所、安全的环境,已经拓展到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各方面。


2022年以来,我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三零”创建为总牵引,将“四治”融入其中,最大限度把各类风险和矛盾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平安河南建设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


联动群众

释放社会治理“新活力”



“俺家楼上的张大爷,最近每天在微信群里推送保健品广告,他可能被骗子骗了。”2022年9月的一天,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南阳路派出所辖区的一名网格楼栋长付大姐向该所民警反映情况。


民警当即赶到张大爷家,果然如付大姐所料,年逾七旬的张大爷已经在商家的诱导下购买了2万元保健品。直到民警上门,老人才意识到被骗。民警与保健品销售方进行沟通,阐明利害关系,最终帮助老人挽回了全部损失。


“我们的网格员、楼栋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报告跟进,发挥了很大作用。”南阳路派出所所长曾维田介绍,在日常工作中,他们融合辖区的社区网格员、楼栋长、协管员、保安、志愿者等多支队伍,做到人员、信息、机制等多方联动,打造社区警务工作小团队。


在治安方面,南阳路派出所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治理,一方面科学部署警力,最大限度动员群众力量,织密辖区治安防控网,另一方面依托视频资源,构建视频打防网,全面提升网上巡查能力和打击能力。2022年实现辖区刑事和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队伍活力和战斗力也大幅提升。


人民是社会基层治理的主体。各地各部门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各项机制,让人民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


“自行车放在村头,几天都不会丢。”邓州市张楼乡大丁村村民张才顺说,这几年没听说谁家丢过东西。


以前的大丁村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治安案件不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丁生红介绍,刚开始组建村巡防队,谁家出几个人、巡逻几次等这些问题都无法形成一致意见。


丁生红说:“村干部坚持走访群众,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俯身为民办实事,逐步赢得了村民信任。如今,不管是平安建设,还是村里的大小事,我们都提前征求群众的意见,遇到意见不一致时,就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群众来决策,村里实现了由乱到治、由治到稳。”


“‘百姓声,声声入耳;百姓事,事事关心。’对在平安建设中群众遇到的社会治安、矛盾纠纷等难题,我们坚持在群众中找答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邓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绳应勇说。


“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大事讲程序、小事讲理念”“有事好商量、好事大家办”,已成为邓州市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多元共建

打造共治共享“新格局”



“顺河这边老旧小区多,基础设施差,社区治理难,干群之间、群众之间意见分歧也大,一些问题长年得不到解决,群众心气越发不顺,治理也变得难上加难。”在开封市顺河区文华北街8号院,小区道路泥泞不堪,硬件设施年久失修,安全隐患问题频发,引得居民们频繁“吐槽”。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建好城市人民享”,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把“党建共治”作为解锁基层治理“阻隔门”的“金钥匙”,推动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共建联席会,汇聚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组成“党建联盟”,开展“红色管家”服务,带动群众共商议事,参与小区治理。


“为民想,意统达,老区已改仪容佳”。共治共管、党群同心,让小区“旧貌换新颜”,如今,在小区居民心中,家里、楼院遇到急事、难事,首先想到的就是“红色管家”。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各地各部门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让党员干部成为推进社会治理的“领头羊”,引领各界力量成为参与公共治理的“生力军”。


郑州市打造城区“十店联创、物业主创、党群共创、行业助创、网格领创”和农村“村组同创、党员争创、代表领创、家族共创、邻里互创”“5+5”创建模式;开封市依托“一中心四平台”,整合12345民生热线、信访、公安等35个部门资源力量,推动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安阳市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孝善理事会等“五会”组织,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鹤壁市精心打造“郭大姐调解室”“向阳花工作室”等16个金牌调解室,组建“暖阳”“金标”等10支特色服务队伍……


激活基层治理“微细胞”,释放平安建设“大能量”,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良性互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


探索创新

激发基层善治“新动能”



新时代为“枫桥经验”赋予了新的内涵,使之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等工作中发挥出更大效能、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


“防情感纠纷,促人际和悦;防家庭纠纷,促家人和睦;防邻里纠纷,促社会和谐;防债务纠纷,促经营和顺;防物业纠纷,促小区和美;防疫灾纠纷,促群众安全和康。”2022年初,一场查隐患、防风险、促和谐的“民心行动”迅速在全省基层扎实展开,各地各部门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出更多依靠基层、发动群众、就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实现预防化解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兄弟和睦为义,为这3000块钱伤了亲情,多不值。”“三田留余”调解员张金全用“三田哭紫荆”的故事劝慰刘家兄弟,成功化解二人矛盾。


在巩义市,当地从汉朝流传至今的“三田哭紫荆”的故事,形象地演绎了“孝”“义”的真谛;豫商典范康百万“留余”治家十三代,以德兴商四百年,这些都是巩义人妇孺皆知的典故。


地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不仅要重点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还要充分挖掘好、利用好。


巩义市法院将本地“三田文化”“留余文化”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相结合,设立“三田留余”诉调对接平台,与交警、妇联等部门联合成立专事调解工作站,聘请“中国好人”、乡镇道德典范等担任特邀调解员,利用“孝义文化”指导家事纠纷的调解,“留余文化”指导商事纠纷的调解,切实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多元共治。


基层创新是平安建设的活力之源。


“村里的游园建得美是表象,关键是村里的大事小情有人管,涧东村从里到外都美得让人心情舒畅。”在涧东村游园散步的老党员常荣昌言语中透着自豪。


林州市人大代表、涧东村支部书记递给记者一本印有涧东村村规民约的小册子,自信地说:“这就是我们村的治村‘法宝’。”


两户村民因宅基地发生纠纷。村规民约实行后,村干部摆出村规民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两家人互相让步,握手言和;因街道改造,村民老常家的院子受到影响。村干部做工作后,邻居让出了1.5米的地方……


“小村约”撬动“大治理”。近日,林州市人民法院老白调解工作室、采桑人民法庭与采桑镇涧东村联合,在涧东村成立了林州首家“村规民约联合创新实践基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采桑人民法庭庭长李哲青说,“成立‘村规民约联合创新实践基地’,是人民法庭与辖区基层组织对接,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我们将充分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涧东村首创并在实践中运行取得良好效果的村规民约为范本,共同推动林州市各村村规民约的制定、完善和实施,不断激发基层善治的‘新动能’,努力为平安建设和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河南法制报 记者 孙梦飞)


(声明:“中原盾”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2022年度河南“十大政法新闻”◆2022年度河南“十大法治事件”◆法治日报头版头条刊文 | 河南“三零”创建提升平安建设成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