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河南沿黄行大型融媒系列报道】走进三门峡
开栏的话
“黄河宁,天下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沿黄省区,于2019年9月18日视察黄河郑州段并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将正式实施。三月轻风麦浪生,黄河岸上晚波平。值此,省委政法委宣传处、河南法制报社联合策划组织了“平安河南沿黄行”大型融媒系列报道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及黄河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河南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黄河河南段沿岸市县政法、行政执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护航平安黄河、法治黄河、美丽黄河、发展黄河的典型做法。
灵宝市:
大河之美 青山之美 人文之美
上下滑动查看▼
3月16日,大雪纷飞,古城灵宝银装素裹。
黄河由陕晋入豫处,天地上下一白,茫茫无垠唯余长堤一痕。
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塑原驰蜡象,雕玉树琼枝。
风雪见证。见证风雪。
“平安河南沿黄行”大型融媒采访团披风戴雪走进灵宝市,深读这个文化积淀古老丰厚又焕发蓬勃活力的豫西重镇。
上善若水。
万里黄河从灵宝市进入河南,涵养中原大地。
作为中华圣贤、道家鼻祖老子的著经之地,灵宝对《道德经》所云“上善若水”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也以上善之念、上善之策、上善之力把“黄河文章”做得十分出彩。
尽管是风雪中,记者行走在长达52公里的灵宝段黄河生态廊道上,依然感到心旷神怡。两岸滩涂树木葱茏,开阔平坦。在黄河入豫向东30余公里处,刻着“黄河安澜”的石牌格外醒目。
黄河湿地灵宝段东西长57.9公里,湿地总面积18.2万亩。灵宝市的“黄河文章”首篇是全域河流污染治理,6条黄河一级支流水质全部达标。第二篇则是湿地的全面保护和科学修复,不断丰富生物多样性。大批从西伯利亚前来越冬的天鹅竟然“赖在此地”不走了,成就“天鹅之城”的美誉。
在“黄河文章”的书写中,灵宝市政法系统一直是高分的答题人:市法院成立环境资源法庭,集中管辖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类第一审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案件;市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联合行政机关携手集中整治黄河流域“四乱”突出问题;市公安机关开展“黄河行动”打击防范涉及黄河的违法行为;市司法局积极组织普法活动,助推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建设……
灵宝市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义。
位于灵宝的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5条黄河一级支流,流域面积780平方公里,是黄河水源的重要涵养地。这里曾是全国第二大黄金产地,历史上粗放型开采也付出了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代价。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我省2018年出台《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使小秦岭生态保护迈上了规范化、法治化轨道。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今已成为黄河中游特有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文旅业、特色种植业等绿色产业勃兴发展,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这期间,政法机关担当了绿水青山依法守护者的角色。
裹着风雪,“平安河南沿黄行”记者16日上午跟随灵宝市公安民警深入黄河南岸的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巡查——为保障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三门峡市公安机关制定了定期巡查制度。
在海拔1175米处,灵宝市公安局故县派出所指导员石磊和4名同事踩进20多厘米深的积雪,小心翼翼穿越溪流,来到一处废弃矿口开展例行巡查。民警对这里的每一个山头,甚至每一棵树都十分熟悉。这样的巡查,他们每周至少进行一次,背着干粮,徒步行进,来回一趟8小时左右。
这只是灵宝市政法系统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帧图景。
深根固柢。
灵宝市把准了自己的根柢,由此探索出立足优势着眼长远的长生久视的发展之道,围绕打造沿黄乡村振兴、农旅、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依托函谷雄关、黄金之城、苹果之乡、道家之源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旅资源系统谋划,不断擦亮叫响函谷论道、中原之巅、金城果会、拜祖大典等文旅名片,全面提升灵宝文旅品牌影响力和引领力。灵宝正走进新的“黄金时代”。
采访的行进间,记者恍惚看到,大河,青山,古城,三者无中蕴有,有中涵无,负阴抱阳,和谐互生,弥散着特有的水之美、山之美、人文之美。
延伸阅读:灵宝市简介
灵宝市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是河南省的西大门。公元741年,唐玄宗在函谷关掘得“灵符”,易年号为“天宝”,赐桃林县为灵宝县,寓“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意。
灵宝是黄金之城。灵宝黄金产量连续38年位居全国县级第二,被中国黄金协会授予“中国金城”称号。
灵宝是苹果之乡。灵宝的苹果种植已有百年的历史,灵宝苹果品牌价值196.52亿元,位居全国县级第一,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港澳台等31个国家和地区。
灵宝是道家之源。据《史记》记载,老子在函谷关写下了被后世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2002年,中国道教协会将函谷关命名为“道家之源”。
灵宝是宜居之地。灵宝三面环山,森林覆盖率49.3%,现有开放旅游景区9家,其中国家4A级景区4家。
记者手记
泥土含量决定新闻分量
脚印深度成就传播高度
风雪峥嵘,逾见精神。
“平安河南沿黄行”采访中,身披风雪,脚踩泥水,入深山,过溪涧,切身体会政法干警责任担当的分量。
他们在崎岖的山道上快步行进中衣里汗水、衣外雪水的一个个画面,嵌入镜头,更嵌入心头。
政法系统协作联动共同守护小秦岭生态,基层干警走进农家排查问题隐患,非法捕鱼者如何转变为禁渔巡查员……结束采访的奔波,整理思绪,对“新闻的源头活水”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泥土的含量决定新闻的分量,脚印的深度成就传播的高度。
记者需要泥土。
只有把身体俯在田垄上,把脚踩在泥土里,才能发现更多、感受更多、汲取更多,才能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才能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
泥土需要记者。
很多角色平凡却有着不凡担当作为的人,很多被岁月忽视却在法治进程中释放了些许力量的事,常常在深山、在田垄、在角落,在人们的视线之外,若是被记者记录,被新闻定格,被传播放大,就能折射时代并成为时代构成最生动的一部分。比如,这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默默无闻的建设者、守卫者和注视者。
三门峡市陕州区:
“心桥”下流淌幸福河
春和景明。绵延的黄河三门峡市陕州区沿岸,天光水色潋滟,绿树碧草婆娑,到处生机盎然,时有笑声飘曳……一幅壮阔大美的丹青轴卷徐徐展开。
3月17日,“平安河南沿黄行”大型融媒采访团循着沿黄生态廊道一路向东进入陕州区,如在画中。
近年来,陕州区实施“心桥工程”,在全区架起党建引领的“先锋桥”、经济跨越的“发展桥”、消弭隐患的“安全桥”、服务群众的“便民桥”、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桥”、缔造群众幸福的“连心桥”,推动平安建设出新成效、城市治理创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题目被融入其中并作为重要篇章,“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美好愿景逐步成为现实。
在金水河入黄河口,来此进行水质安全跟进调查的陕州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胡爱国,望着一泓清水穿越城市,在落日余晖映照中缓缓汇入黄河,笑容里透着自豪。
陕州区境内有淄阳河、金水河、五里河、苍龙涧河、七里河、青龙涧河等6条一级支流汇入黄河。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曾有大量农业废水、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被直排入河,导致水质破坏、河道阻塞、河水断流,既对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困扰,也给黄河水质标准和安全埋下隐患。
“水污染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检察机关发挥职能优势、贡献自身力量,义不容辞。”陕州区检察院检察长李海勇说。
金水河的问题明朗了,其他5条支流会不会有类似问题?随即,检察机关牵头与其他政法部门协同行政部门,对其他5条一级支流进行全面“体检”,开启“六河同治”的系统化治理,共同谱写了陕州区的治水安民乐章。
黄河是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陕州区大营镇城村的村民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
黄河进入陕州区流经的第一个村庄便是城村,在黄河生态廊道城村段,城村党支部书记、“河长”张茹仙正开展每周的例行巡河。她还有一个“网红主播”身份,宣传黄河生态廊道带给城村的新变化,为村民的葡萄、西红杮等特色农产品“带货”是她抖音号的主调。
近年来,城村以“心桥工程”、“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连心桥,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全村种植葡萄2000余亩,年产葡萄350吨,年产值500余万元。在“网红”书记的带动下,产品不愁销路。村民人均收入、村集体收益持续增长。随着黄河沿岸的治理不断升级,村子成了周边市民休闲游的“打卡地”,漂亮的生态廊道给城村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正在城村巡查基层治理工作的陕州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王伟东说,“心桥工程”在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推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是当地政法机关推动平安建设、基层治理工作的有力载体,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成为架设在老百姓心中的幸福桥。
源浚者流长。
村民广场上,儿童三五成群地嬉戏玩耍,几位老人围坐在棋盘前“拼杀”正酣,两三个在一起扯生意经的年轻人不时发出阵阵笑声。不远处,大河汤汤,波澜不惊,落日如橘,浮光跃金,勾勒出一幅河安、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业兴的幸福画卷。
三门峡市陕州区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因西周时周公、召公以陕原为界“分陕而治”得名,东与渑池县交界,西与灵宝市接壤,南依甘山与洛宁县毗邻,北临黄河与山西省平陆县隔岸相望。
陕州区河流属黄河水系,有大小河流33条,西部和北部流域面积1039平方公里,内有大小河流20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3条(苍龙涧、青龙涧、清水河),由南向北注入黄河。
陕州区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黄金、铝矾土、煤炭、矿泉水并称“黄、白、黑、水”四大资源,境内地热矿泉水分布区域面积约4.1平方公里,富含钾、钠、钙、镁等对人体有益的宏量和微量元素。
陕州区文化底蕴深厚。有达摩圆寂之地空相寺,有堪称“人类穴居活化石”的豫西天井窑院,有国家AAA级景区甘山森林公园,有“豫西第一漂”雪花谷漂流、黄河白天鹅观赏苑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
声音:
陕州区观音堂镇是“心桥工程”最早试点地,通过实施“心桥工程”,围绕“矛盾早发现、问题早解决、经济能发展、社会能稳定”,通过党建引领、文化育人、服务发展等举措,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依托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等平台,依靠矛盾纠纷调解员、网格员等队伍,逐步取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就地解决好”的成效,推动了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完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三门峡市检察院驻陕州区观音堂镇韩岩村第一书记 郝军
“心桥工程”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创新,是“枫桥经验”的陕州范本。“心桥工程”始终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为群众造福、以群众满意为检验标尺,在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推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新时期陕州区平安建设工作的有力载体。通过实施“心桥工程”,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增强,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谋幸福的路子越走越宽,老百姓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也更有保障。
——三门峡市政协委员、三门峡律师协会名誉会长、甘棠律师事务所主任 郭胜利
渑池县:
仰韶大地 政通民安
4500万年前,人类远祖在这里繁衍生息;7000年前,仰韶文化在这里氤氲积淀……3月20日,“平安河南沿黄行”大型融媒采访团来到了三门峡市渑池县。
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革新。近年来,渑池县确立高质量建设“文化渑池、生态渑池、活力渑池、平安渑池、幸福渑池”的发展目标,将平安建设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支撑,在全县各行业各领域常态化开展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主题的专项行动,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古人“因水而聚”,水更是生命活力的象征。渑池县水资源匮乏且时空分布不均,西段村水库作为槐扒黄河提水工程的中型调节水库,属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建成蓄水后有效缓解了周边地区工业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和生态补水的难题。
“可以说,西段村水库是渑池、义马两县(市)50多万百姓的‘大水缸’。”渑池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彭江波介绍,2018年7月,他们接到群众反映线索称,西段村水库时常有人游泳、钓鱼,垃圾随地乱扔,水库旁还有6座烟炕,生产废弃物堆放在岸边,直接影响到水质安全。
由此,一场忠实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实施源头深度治理,“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为民战役从此铺开。
渑池县检察院不断强化“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前后历时三年,发出8份检察建议,监督拆除保护区内的违法建筑,推动管理部门开展水源地综合整治,净化水源地周边环境,确保了群众的饮水安全。
炕烟是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烟炕拆除了,村民的收入咋办?
面对烟农困境,渑池县检察院持续发力,做好服务乡村发展后半篇文章,协调烟草、生态环境等部门,帮助烟农申请相关资金160余万元,另选址新建起电气化烟炕8座。
“新烟炕都用上了自动控温系统,省心还没污染,真是好!”烟农孟学勤说,现在炕出的烟叶质量更好了,卖出的价钱也高,每年还能带动周边务工群众增收50余万元。
“以前电线是那种外头没皮儿的,有时候风大把电线刮断掉到地上,你说危险不危险……”在该县雍家院村,几名老人坐在家门前晒太阳,聊着村里电网改造新更换的电线杆。
3月1日,在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时,雍家院村党支部书记张建锋发现了该问题,随即通过全域数字化平台上报。3月5日,县电业局便开始对雍家院村的5个自然村进行农用电网改造。
“3月1日才反映的安全隐患问题,不到半个月就给咱彻底解决了。”张建锋感慨道,“如果还按过去用纸质报表的老路子,根本不可能这么快就实现。”
县平安办副主任王涛介绍,为全面提高风险隐患动态排查和协调管控治理能力,渑池县加快打造全域数字化平台,进一步提升全县“智治”现代化水平,实现基层问题直通一把手,问题交办监督更加快捷高效。
▲记者采访渑池县司法局仰韶司法所所长王芳
“姨,是诈骗。你可千万不敢信啊,要是再遇到拿不准的,随时给我打电话。”
今年是王芳扎根在基层司法所的第二十一个年头。正是许许多多的“王芳们”奔走在田间地头、社区校园,东风化雨润物无声,才让法治如黄河春水浸溉这片古老的红土地。
察众心以解民忧,施百务为筑平安。
如今的渑池,正奏响一曲曲政通人和的新时代发展乐章。平安,是这座古城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深沉底色,也是仰韶儿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最大底气。
渑池县位于河南省西部丘陵山区,是闻名遐迩的人类远祖起源地和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现地。黄河由渑池县陈村乡槐扒村入渑池境,在该县流程66.65公里。
渑池北濒黄河,南连熊耳,东裹义马,西界崤函,境内已探明矿藏30余种,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冶金、建材耐材、白酒生产基地。
渑池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引人入胜的自然风景在这里融为一体,以黄河丹峡为代表的自然山水游、以仰韶文化博物馆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刘少奇旧居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游、以柳庄为代表的乡村风情游、以仰韶酒业游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游在这里交相辉映。
为政者说:
不断刷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渑池县委书记 谢喜来
奔腾不息的黄河母亲孕育了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辉煌灿烂的仰韶文化滋养了勤劳智慧的渑池人民。认真做好黄河流域(渑池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既是一份严肃的政治责任,又是一种深切的感恩情怀。
渑池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确立了高质量建设“文化渑池、生态渑池、活力渑池、平安渑池、幸福渑池”的发展目标,将平安建设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支撑,紧扣“化存量、控增量、防变量、提质量”中心任务,创新开展工作,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县域治理稳定和谐,平安基础坚实巩固。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全县人民交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渑池答卷”。正是在绿色发展与共享发展中,渑池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刷新全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义马市:
煤城蝶变 法治赋能
上下滑动查看▼
春分时节。千枝含翠,万物吐新。
从陇海铁路义马段向西北眺望,千余亩层叠错落中郁郁葱葱的森林和遍地盛开的野花惊艳了这个春天。谁曾想,这里竟是黄河南岸最大的露天煤矿——义马北露天煤矿遗址。
3月21日,“平安河南沿黄行”大型融媒采访团刚走进煤城义马市,第一眼便震撼于这里的蝶变。
义马市“依煤而建、因煤而兴”,有着响当当的“百里煤城”称号,北露天煤矿在煤炭生产中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义马市长期以来以煤炭开采为主导的产业体系,造成了不少生态环境的“历史欠账”。
随着义马市大力推进废弃矿山整治和水源涵养生态修复,昔日脏乱差的露天煤矿涅槃为绿树成荫的生态园,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矿区由“黑”变“绿”,而绿色也已成为今天“丝路古驿”、生态义马的最美底色。
产业转型是这个资源型城市更深层次蝶变。
义马市为适应新的发展需求,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着力打造能源物流基地、纺丝和可降解材料基地、装备制造基地、新兴医药基地,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义马政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法赋能,依法护航,营造法治化营商“软环境”,提升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在河南天工膜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里的工人们紧盯屏幕仪表,生产如火如荼。
“预计年底前可以恢复全部生产线,这多亏了法院为我们保留了很多技术人才和核心技术。”河南天工膜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负责人毛红江说,“濒死”企业获得“新生”,得益于义马市法院创新提出的“破产清算+产业拯救”模式。
承办该案的义马市法院一级法官徐浩亮介绍,在破产清算期间,尽可能为企业保留技术团队,保存资产价值,为企业重生留下火种。同时,该院优先采取司法拍卖方式,统一打包变卖企业全部资产,通过招募产业拯救方,在为普通债权人预留公司股份的前提下整体接收企业资产及对外债权,以便受让方在接手企业后能尽快正常经营。
“生产线全部恢复后,每年产值可以达到6000万到8000万。”毛红江表示,老员工们对新公司的发展前景抱有很大希望。
老企业革新再造离不开法治赋能,新企业行稳致远也需要法治护航。
“我们一直坚持技术为王,品质为本,没想到在发展的关键时候,因为平时对法律方面不够重视,遭遇了当头一棒。”义马市煤化工产业集聚区的某高科技民营企业负责人唏嘘不已。
▲企业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生产车间生产线情况
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功夫在诗外”。经过深入分析评估,该企业符合适用企业合规改革条件,义马市检察院督促企业合规整改,努力让企业“活下来”“好起来”。
“企业上下最缺的是法律知识。”办理该案的义马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松丽一针见血,结合侵犯知识产权的具体典型案例,对该企业全体职工进行以案释法。同时督促该企业建立法务部门,既避免了对外合作中触及违法红线,又保障了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触动很大,多亏检察官及时提醒,帮我们把‘坏事’变成了‘好事’。”该企业负责人说。
不到3个月时间,该企业自上而下脱胎换骨,从理念、意识、机制、行动上都发生了转变,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依法合规经营之路。
“变则通,通则久。”
义马市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改革创新决胜未来,在法治的赋能护航下,如今的义马已由资源城市蝶变为生态城市、宜居城市、创新城市、科技城市,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义马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崤函古道,北仰韶峰,南眺洛伊,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优越,矿产丰富,已探明煤炭总储量达79亿吨,素有“百里煤城”之称。
义马钟灵毓秀,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义马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被列入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鸿庆寺石窟等古文化遗址8处。近年考古发现,义马银杏化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银杏化石,该化石图案已连续被确定为第六、七届国际古植物会议的会徽。
现场短新闻
传授防骗“秘籍”
“大爷,接到陌生电话叫你买这买那的都是诈骗。他说得再好,咱也不要相信啊。”
“你们民警经常教俺反诈骗,他们可骗不住我。”
3月21日,在义马市泰山路街道狂口社区同心苑小区,义马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关文博和同事们进行反诈宣传时,俯身蹲在79岁的张庆山老人跟前,用通俗的话语向其传授防骗“秘籍”。
这是义马市公安局以“三零”创建为抓手,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新思路,线上线下持续开展反诈宣传“扫街”行动的一个场景。
▲义马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向老人讲解防骗技巧
在社区广场运动休闲的居民们回忆,早些年他们经常接到诈骗电话,有的老人防范意识弱被骗了不少钱。之后,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经常在微信群里提醒,这两年基本没再听说过谁家被骗了。
狂口社区是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时搬迁安置至义马的移民社区,十数年来见证着政法干警在平安义马建设中的付出。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民警线上线下反诈宣传“扫街”,增强了群众的反诈意识和能力,居民不但法治意识增强了,而且还积极参与反诈活动。“发现线索就拍照举报,光咱社区的居民就发现了好几个线索,民警都及时成功劝阻。对有的案件,民警还抓到了骗子。”
三门峡市湖滨区:
绿色发展 水城共荣“四重奏”
上下滑动查看▼
九曲黄河,穿山越岭而来;两岸青山,葱郁苍翠相映;钢筋混凝土建构的高大坝体上,“黄河安澜国泰民安”朱红大字撼人心魄;湍波激流之间更有“中流砥柱”巍然屹立……这是“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壮观景象。
今年3月22日,是第31个“世界水日”,也是第36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
当日,“平安河南沿黄行”大型融媒采访团来到位于三门峡市湖滨区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防凌、灌溉、减淤、供水、发电等任务的大型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之后综合效益又延伸至生态、科技、文旅等方面,为黄河下游流域岁岁安澜和绿色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河湖滨区段沿线面积87.4平方公里,是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受益最直接的区域。
安,永远是黄河作品的第一声部。
实现黄河安澜之外,平安的环境尤为重要。
“我们把设立在黄河沿岸的黄河公园警务室作为联系群众的第一窗口,发挥保护生态、服务群众、打击违法犯罪等职能。”在位于三门峡市区北部的黄河公园,三门峡市公安局湖滨分局会兴派出所指导员仝源泉正带领民警辅警开展常态化巡逻防控,不时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近年来,当地公安机关在沿黄村镇、黄河堤坝、黄河滩区开展不间断巡逻,完善沿黄生态廊道视频网络覆盖,和其他平安建设责任单位形成了全时段、全方位的沿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由此营造出的安全发展环境,成为最好的城市名片。
美,是湖滨区对生态黄河的生动诠释。
“2021年夏天,我们在通往黄河公园的一段沿黄路旁,发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大量混杂堆积,北边距离黄河不足50米,破坏了生态环境,直接威胁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水质安全。”湖滨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告诉记者,检察机关立即启动公益诉讼监督程序,依法及时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整改,对清理后的区域进行植绿处理。
如今,如茵绿地取代脏乱差的“垃圾山”,与紧邻的黄河沿岸景观道路形成了怡人的风景线。无论滩涂绿地,还是城市公园,随处可见“大美黄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
和,是文化和法治协奏的和谐音。
“孙庭长,我亲戚遇到个事儿,跟上次巡回法庭审理的案子情况很像……”湖滨区法院高庙法庭庭长孙卫卫被马坡村村民喊住咨询法律问题。
孙卫卫和同事按照全区政法系统开展诉源治理化解纠纷的部署,将巡回审判庭搬到群众家门口,并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良性互动,经常下沉基层参与各种“鸡毛蒜皮”事情的调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为讲好“黄河法治故事”,以文化人、以法育人,当地司法行政部门精心打造了黄河法治文化带,法治文化园、法治楹联步道、法治楹联小区、天鹅湖湿地公园法治广场、水利枢纽坝区法治公园等一批具有三门峡特色的法治教育示范基地,把法治文化与黄河文化、地方特色文化,融入美景,融入人心。
兴,是当地坚持绿色发展、水城共荣的高音。
万亩特色林果、万亩药木园、万亩花海……站在湖滨区高庙乡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观景台上极目远望,黄河沿岸壮美图景尽收眼底,描绘中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在湖滨区高庙乡规划建设三门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项目是示范区六大重点项目之一,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文化传承、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推进高质量发展。
在这个如诗的春天,我们见证,湖滨区建筑黄河生态“长城”,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水城共荣之路,是“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的最好体现,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最美旋律。
延伸阅读:湖滨区简介
湖滨区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是三门峡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商贸、金融、信息中心,下辖3个乡、7个街道,32.7万人,是一个城乡兼备的综合型城区。该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文化、虢国文化、郭氏之姓在此发源,“禹开三门”“假虞灭虢”等传说和典故在此流传,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虢国上阳城等古迹,还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拥有天鹅之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绿化模范区、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区、中国天然氧吧等多张“国字号”名片。
现场短新闻
母亲河畔的“生态卫士”
3月22日,午后的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里,微风将湖面吹起阵阵涟漪,阳光透过滴翠的叶子在地面投射出斑驳的光影,三五成群的游客或徜徉花海,或打卡拍照,恣意享受着春暖花开的美好。
▲记者采访三门峡市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局长严胜军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天鹅湖警务室值班民警,正对水鸟聚集地、景区人流量较大区域及沿黄生态廊道开展巡逻巡护。
为将警力下沉到生态保护最前沿,自2021年起,三门峡市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在黄河沿岸野生动物活动多、人流量大的区域创新设置6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警务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警务室建成不久,森林公安分局即侦破了一起破坏黄河生态资源非法捕捞案件,打响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第一枪。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警务室’最大限度地把警力守在点上、巡在线上、摆在面上,在服务群众、震慑犯罪、守护生态环境、提高群众安全感等方面发挥了十分明显的作用。”三门峡市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局长严胜军介绍,按照计划,各县(市、区)公安机关也将在辖区黄河沿线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警务室”。届时,连点成线,将给206公里的沿黄生态廊道三门峡段增添一抹璀璨“警色”。
(来源:河南法制报 记者 李葆童 孙梦飞 马建刚 吕曈 李亚/文图)
(声明:“中原盾”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