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目录及文章摘要

2023年第5期目录


文章摘要

专题栏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梳理与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阐释


延明

(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当前,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研究在走向深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亟须阐明的问题,亟待进一步梳理和厘清。首先,厘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中国的现代化”等概念是开展研究与阐释工作的前提;其次,辩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中国式”与“新道路”何为侧重点的争论,有利于更完整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再次,梳理学界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发展历程的划分中产生的“两阶段论”“三阶段论”和“四阶段论”等多种方案;同时,对学界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应归集于为早发(内生型)现代化抑或晚发(外生型)现代化,串联式现代化抑或并联式现代化,资本主义、苏联传统社会主义抑或混合式现代化进行争论的梳理,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丰富参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独特内涵的丰富论述,并对其世界意蕴进行凝练提升。最后,展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研究的未来图景。

关键词: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四重逻辑


孟燕,张蓉

(西安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伟大精神需要弘扬,精神血脉理应赓续,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从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走向民康物阜的盛世强国的不懈奋斗史,也是一部不断培育精神个体、赓续精神血脉的传承录。新时代背景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时代的主旋律、社会的正能量。因此,赓续与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与现实意义。基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结构逻辑和实践逻辑,研究精神谱系的发轫之始、发展脉络、体系结构、践行路径,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发展与弘扬,有助于推动精神谱系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促进精神谱系能够更好地在历史中赓续、在实践中弘扬,更好发挥其在新时代的精神鼓舞作用和精神凝聚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专题栏目:共同富裕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现代化的价值超越性

——基于共同富裕和优绩主义的比较研究


张瑾,燕连福

(西安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充分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优绩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社会思潮,与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相适应,这种现代化在资本主义制度困境和内在矛盾的制约下,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作用下,必然加剧贫富两极分化。共同富裕和优绩主义有相同点,二者均奖励优绩,充分肯定效率和增长的重要性,尊重公平竞争和市场择优的结果。但优绩主义把获得优绩的原因绝对化,完全归功于个人努力和自我创造,无视自然差异和人为因素对机会公平的制约,个人对社群的依赖性,使优绩主义成为贫富两极分化的辩护利器,其中的不健康成功文化和政治情绪,成为诱发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与优绩主义相比,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立足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人民至上,既发挥资本和市场的积极作用,做大“蛋糕”,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夯实物质基础,又通过构建“三次分配”的制度安排,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兼顾效率和公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公平公正地分好“蛋糕”,具有摒弃资本的社会分化逻辑,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摒弃物质主义膨胀,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摒弃“公平陷阱”,切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摒弃社会动荡,有效助推社会和谐稳定的特点。

关键词:共同富裕;优绩主义;中国式现代化;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

共同富裕视域下数字文明共享的基本意涵、主要挑战与推进路径


魏崇辉

(上海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在数字技术发展中具体化为数字文明共享。数字文明共享主要包含数字领域的技术文明共享、物质文明共享、治理文明共享和精神文明共享四个主要内容,这是社会主义语境下数字技术发展的应然状态。现实数字世界中,以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为表征的技术异化、以资本无序扩张为趋势的数字与资本共谋、以形式化明显与回应性弱化为表现的数字治理流弊、以价值观迷离为特点的精神失落等,造成了数字文明共享与数字技术发展之间的割裂,进而出现了数字鸿沟。借助于价值理性实现数字技术文明共享、借助于人本逻辑实现数字物质文明共享、借助于数字革命实现数字治理文明共享、借助于共同理想实现数字精神文明共享,弥合数字鸿沟,进而促进数字领域的共同富裕。

关键词:共同富裕;数字鸿沟;数字文明共享

【审计研究】


区块链重塑集团内部审计师对源数据的信任机制


潘小春,肖懿

(云南大学 经济学院)


摘要:从理论上说,区块链审计技术能够提高集团企业的内部审计效率和效果,但实践中如何引援区块链技术保障审计师所获取数据的可靠性?通过分析传统集团企业内部审计的流程后,发现源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篡改或影响数据安全的可能,导致内部审计师存在源数据的信任危机。基于区块链DAO(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和混合链技术的审计源数据追溯机理,通过在集团内部按两个层级分别创建DAO系统,并采用双层级下的“半中心化”模式,能切断集团内部不同层级利益输送环节,强化远程审计的数据可靠性;同时,构建混合链以增加不同审计业务场景下的独立权限职能,能应对不同项目场景下的源数据处理,覆盖集团内部的源数据处理过程,提升内部审计效能,降低源数据错误产生的审计风险。同时,从集团区块链系统的顶层设计、制度创新、适配资源和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实现DAO和混合链联合运行的战略举措,为集团内部审计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强化内部审计师对于源数据的信任程度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区块链;源数据;集团内部审计;DAO;数字经济

【企业管理】


税收优惠对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

——基于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

张完定1,崔承杰2

(1.西安财经大学 商学院;2.河北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采用2009—2020年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税收优惠对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讨公司治理机制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税收优惠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经过内生性检验后,这一研究结论依然有效。调节机制表明:股权制衡在税收优惠与企业双元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政治关联对税收优惠与策略式创新绩效的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股权激励的调节效应不显著。进一步分析中,税收优惠对非国有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要优于国有企业,为企业深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和激发内部创新活力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税收优惠;双元创新绩效;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治理机制

新《环保法》实施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研究


程志华,张珺

(西安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2015年颁布实施的新《环保法》开启了中国强制性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新阶段。文章使用2014—2019年沪市A股938家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新《环保法》实施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新《环保法》实施显著提升了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说明强制性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性;经过政策动态效应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之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新《环保法》实施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在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显著,在中央国有企业中不显著;在高、中市场化水平地区显著,在低市场化水平地区不显著,进一步解释了强制性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特点。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进一步讨论了中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演变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并提出完善强制性企业信息披露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环保法》;环境信息披露;产权性质;市场化水平

三农问题


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


李佼瑞,韩皙

(西安财经大学)


摘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村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回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总结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特点及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功能,然后以陕西蒲城为例采用实地调研和个案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主要面临领头人及农村居民集体意识欠缺、农村集体经济融资不畅、人才缺乏、发展方案粗略以及缺乏长期规划等困境,并据此提出推进相关法律落实、优化集体引培机制、灵活金融信贷服务以及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以期为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

“最初一公里”:农产品产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意愿及作用机理研究


宁泽逵,孙立

(西安财经大学)


摘要:加强农产品产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激发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弥补乡村发展短板的重要手段。作为建设项目,若在初期充分了解民众的个体需求和参与意愿,更有助于相关决策的科学化、未来建设效果的高质化。文章基于物流从业者访谈调研数据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梳理出37个影响农产品产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意愿的初始概念,将其概括为6大范畴。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关键因素作用于意愿形成的影响路径和内在机理,为破解农产品物流“最初一公里”、提升农产品对接现代物流服务成效提出对策。分析结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期望理论的行为模式,而且拓展了其在项目建设与管理领域的应用场景。研究发现,(1)顶层设计规划直接影响物流从业者的建设意愿;(2)建成投入成本与建成取得收益共同反映了物流建设的得失权衡,既直接影响建设意愿,也调节顶层设计规划与建设意愿的关系;(3)自我认知、重要环境、重要他人三因素构成意愿内外情境,既通过影响得失权衡间接作用于建设意愿,也调节顶层设计规划与建设意愿的关系。研究认为:从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多元合作、营造和谐情境三个方面推进农产品产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增强正向因子的作用强度,降低负向因子的影响范围,从而有效改善参与个体的价值评价和行动期望,提升项目建设运行的整体成效。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物流;物流基础设施;从业者建设意愿;扎根理论

会计与审计


风险视角下数字平台私权力的法律规制

贺溦1,张旖华2,邓沛东1

(1.西安交通大学;2.陕西师范大学)


摘要:数字技术极化使得大型数字平台创制出具有准公性质的私权力,未经妥当规制将引发微观个体、宏观国家等层面的风险,表现为个体进入孤立无援的风险关系,个人隐私被过度收集和使用,以数据跨境为代表的跨国经济行为放大国家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等。从规制理论来看,作为规制对象的数字平台私权力兼具人源性与物源性特征,其演变具有动态性与系统性特征,这对作为规制手段的法律系统提出统一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注重个体主体地位、优化规制工具的要求。在实践中,欧盟与美国分别建立起以公共利益和实质规制效果为逻辑起点的私权力规制模式,其经验可资借鉴。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数字平台角色的不同,提出对不同层面风险规制完善建议,包括探索依场景的数据分类监管,加重平台隐私保护责任,将用户协议、算法技术等纳入公法规制轨道,“因业制宜”地制定数字行业监管规则,引入正当程序权力约束规则等。

关键词:平台私权力风险;数字治理;风险规制理论;数字平台规制

秦文化与经济


秦汉时期汉中郡的政治地理特征


代剑磊

(咸阳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运用政治地理学的理念分析秦汉时期汉中郡的空间变迁,是历史政治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有效实践。秦汉中郡,置郡时间较早,初置于惠文王后十二年。秦汉时期汉中地区有着特殊的地理演变特征,南北郡界因秦巴山势而定,较为稳定;东西界则由于都城迁移及政治地理格局转变,为配合国家战略调整而出现了郡区行政管理变化。汉武帝时期,汉中郡治已由南郑迁至西城。昭帝元凤六年,郡、尉分治西城、褒城,是基于国家政治变化背景下,根据汉中城市地域分布与区域交通相互结合的空间结果。东汉初期郡治迁回南郑,都尉分治裁撤。至三国时期,汉中自子午道分界,东属曹魏,西归蜀汉,这也是不同时期政治活动在同一地域空间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秦汉时期;汉中郡;政治地理;地域控制

扫码浏览本期电子刊



扫码关注我们,查看更多信息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执行编辑|马红鸽

网络编辑|刘亚楠

内容审核|任   燕

欢迎关注

《统计与信息论坛》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