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WorkArt|打开理性之门,走进「绘造社伊甸园」

WeWork WeWork官方 2023-11-16



胡妍,绘造社创始合伙人之一

一个从小喜欢画画的北京女孩儿。


「我爸爸是位美术编辑,画儿童插图的,所以我打小就喜欢画画,后来高中就报考了美院附中,自然而然的就走上了艺术这条道路。」她云淡风轻的说完了这句话。


进入大学后,对绘画水平并不太自信的胡妍,最终选择学习当时炙手可热的「平面设计」专业。


「我觉得做设计相较于纯艺术更适合我,因为它跟绘画联系比较近,都是二维的,既可以满足我对绘画的热爱,又可以弥补我的缺点,同时我对平面设计也更感兴趣一些。」胡妍解释到。


一年后,她发现一些先进的设计理念大多都来源于国外,越来越多设计领域的人才都出国深造,于是她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出国。看似随波逐流的选择,却能感受到胡妍对艺术的追求和坚定。


回国后,胡妍并没有停下脚步,来到上海继续从事着平面设计类的工作。与「老同学」李涵的再次相逢,改变了胡妍的人生轨迹。「李涵是我的高中同学,现在是一名建筑师。」胡妍笑着说。




李涵和胡妍在工作之余共同创作了一本书


《一点儿北京》


恰巧被一家出版社发现,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出版。也是因为这个契机,他们看到了机会,决定一起创业,成立了属于他们的伊甸园—绘造社。


「我觉得我们的整个人生比较平稳吧,就是按部就班。虽然说我们选择了出来创业,但是没有特别大的起起伏伏,一切可以说都还比较稳稳当当、顺其自然吧。」胡妍说到。


在胡妍漫长的人生道路上,

一切看似都是那么刚刚好。




绘造社用建筑师画图的方式纪录城市景象:比如西直门、三里屯、798等等这些地方,同时以轴测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整个作品采用电脑绘图,相对于手绘,电脑画图可以将画面密度做到更加极致。绘造社希望通过画面本身的密度,在大尺度的墙面上可以达到视觉上的震撼。


「我们的作品里面是感受不到什么情绪的,不会以个人感受为出发点,而是会用一个非常理性的创作身份出发。」胡妍说到。


绘造社创作的过程是环环相扣的。构图—三维建模—倒入二维软件—细化—完成作品。


拿壁画《798》举例来说,先在园区里挑选比较有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和空间,紧接着根据确定下来创作的墙面做一个构图。「我们画出来的这些场景并不是说100%真实的,我们会做一些内容的拼接。既让大家通过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房子能认出这个地区,又会产生一些陌生感。」胡妍解释到。构图完成后进行三维建模,接下来再倒入二维软件进行线条的细化、上色和配景,最终完成整个创作。





对绘造社来说,在建筑里,会分裂出多个平行的小世界:一个是「造」的世界,在这里,图纸和模型是创作的手段,作为一个工具去实现建筑这个最终作品。另一个是「绘」的世界,在这里,图纸和模型是独立的作品,建筑不再是实际的建造,而是成为一个文化孵化器,既体现了建筑本身的历史价值,又得到了创新,这是他们始终坚持的理念——这就是绘造社。


WeWork与绘造社的缘分始于一座历史建筑


WeWork北京坊。


我们有幸将绘造社《什刹海八景图》中的《鼓楼西街》这幅作品放进了WeWork北京坊社区。






「什刹海八景图画了什刹海的八个场景,是与《AC建筑创作》合作的一套作品。选择《鼓楼西街》这幅画是因为北京坊所在的老城区的建筑风格与鼓楼相契合,都是北京特色传统建筑,整体氛围都渲染出了浓浓的老北京味道,却又不失现代感的繁华。」胡妍说到。






这正与WeWork想传达的理念不约而同。


不论是城市、地区或是街区,都凭借着其独特的身份和特质发挥着其本身的价值,它们需要创新,也需要呼应。


绘造社,将「理性」放进作品,用「现实」打造艺术空间。


与大多数创业者不同,绘造社是被动的,他们习惯「等待」「我们就是等,即便手里没有活,有人找到我们,经过商讨后觉得这个活不理想,我们也不会接。」李涵说到。


在这种空闲的间隙中,他们喜欢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积累更多的素材,耐心的等待下一个「缘分」。这,就是属于绘造社的态度。


「工作以外我就跟谈的来的朋友,聚一聚,聊聊天。」胡妍说到。

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是她的人生轨迹。不论是上学还是工作,胡妍最大的「乐趣」就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三五好友,温一壶茶,足矣。」这句话描述胡妍工作以外的生活,再合适不过了。


可以说,这就是胡妍的「任性」吧。



很多时候,我们在社会中免不了会随波逐流。有人被社会的浪推搡着流动,行色匆匆中成了生活的浮光掠影。而有的人身处洪流之中,仍有停堤听浪的从容胡妍便是后者。


下面,就带你走近绘造社的伊甸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