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文丨跨层的被调节的中介模型

萜妹 萜心话 2022-09-14

其实萜妹自己不怎么做QCA,所以写QCA的范文格外费劲,于是这次还是回到老本行,来和小可爱们分享分享SEM的范文模板吧。


这次分享的范文,它的假设检验使用了问卷和实验两种方法,一次可以给大家介绍两种处理范式,所以萜妹选择了它。


那我们开始吧~


整体介绍

Paterson, T. A., & Huang, L.. (2019). Am I Expected to Be Ethical? A Role-Definition Perspective of Ethical Leadership and Unethical Behavior. Journal of Management, 45(7), 2837-2860.

摘要:

以往研究表明领导者的道德行为会对下属非伦理行为产生影响,但二者关系的解释机制尚未被充分探讨。为进一步解释道德领导与员工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角色基础(role-based)视角并引入了角色道德性(role ethicality)的概念。换言之,本文解释了领导者的行为与建言(尤其是道德建言)对角色道德性的影响,以及这些感知对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在一项涉及394名员工和68名管理者的实地研究和一项涉及121名在职人员的实验中,本文发现如假设所言,领导者的行为与道德建言(ethical voice)对角色道德性具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非伦理行为。基于该研究发现,本文描述了本研究相关的意义、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Prior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leaders’ ethical behaviors have an impact on followers’ unethical behaviors, and yet the explanatory mechanisms in this relationship have not been fully explored. To further explic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ical leadership and unethical employee behavior , we adopted a role-based perspective and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role ethicality. That is, we explored the impact that leaders’ actions and voice behaviors, particularly regarding ethical issues, have on perceptions of ethical role requirements and in turn the effect such perceptions have on unethical behavior . In a field study involving 394 employees and 68 supervisors and a randomized experiment conducted with 121 working professionals, we find that as predicted, leaders’ behaviors and ethical voice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role ethicality, which in turn impacts unethical behavior . Based on our empirical findings, we describe the implications, limit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relevant to this study.

理论模型:

模型假设:

  • H1:道德领导与下属的角色道德性正相关;

  • H2:下属的角色道德性与下属非伦理行为负相关;

  • H3:下属的角色道德性中介了道德领导与下属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

  • H4:领导道德建言调节了道德领导和下属角色道德性之间的关系,当领导道德建言得分更高,二者之间关系更强烈;

  • H5:领导道德建言通过角色道德性调节了道德领导对下属非伦理行为的间接影响,当领导道德建言得分更高,间接影响更强烈。


研究1

样本及程序:

问卷来源:两时点、两来源。

各变量与来源对应关系如下:

  • T1:由员工汇报领导的道德领导与道德建言;

  • T2(间隔4周):由员工汇报自身的角色道德性和人口统计学信息;

  • T3(随后):由领导汇报员工的非伦理行为。

后续是对于被试情况的描述。

测量:

测量部分就是正正常常的问卷测量描述。

数据聚合:

因为是团队层研究,所以需要报告ICC、Rwg等相关指数。

分析策略:

主要交代了本文使用的软件和程序。

结果:

首先是利用Mplus6.1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结果显示四因子拟合良好。

接下来是相关性的描述,需要用文字对上述表格显著的部分进行叙述哦。

之后是中介部分的检验,H1、H2的结果在表格中如何查看已进行标明,文字部分就是对这些系数是否显著的描述。H3是中介效应检验,涉及效应量和置信区间,本文是用prodclin检验的。萜妹对这个程序不太了解,我们用的多的一般是Bootstrap检验。

H4是检验对前半段的调节效应,本文先是描述了交互项对中介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性(萜妹也已在表格中标明),然后做简单斜率分析,并按调节变量分为高低两组描述了各自的斜率与显著性。

H5则是检验被调节的中介,也是汇报的系数与置信区间。本文的结果表明,领导道德建言水平高的时候,中介效应成立,而领导道德水平低时,中介效应不成立。

讨论:

由于问卷无法明确变量间的因果方向,所以作者通过一项实验研究进行补充检验。


研究2

样本及程序:

来自中国东部领导力培训研讨会的多家公司的121名工作人员参与了这个实验研究,其中46名女性(38.0%)。参与者年龄分布于22至41岁,平均年龄为30.8。每个参与者都是全职工作者,平均工作任职年限为8.2岁。大部分参与者(92.6%)拥有大学或以上学历。

所有参与者首先需要完成一项简单的人口统计学调查。在这项调查中,他们也需要完成道德身份内部化的问卷。道德身份内部化被定义为“围绕一系列道德特征的自我概念”的内化,它被发现是影响个体倾向于避免参与非伦理行为的重要因素。随后,参与者被要求阅读一个改编自“账单盲区(A Billing Blind)”的简短案例,该案例可在Giving Voice to Values网站上找到。这个案例也曾被改编用于道德研究,它描述了一群在中型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将客户档案数字化的暑期实习生,他们被要求向客户收取比实际工作更多的费用,而且即使工作是由实习生完成,也要按照合作伙伴的计费率进行收费。

我们通过操纵两个变量:道德领导和领导道德建言,可构建出关于这个案例的四个不同情境。为了操纵道德领导,案例描述了一个领导者,他要么符合ELS量表中的每一项描述(道德),要么完全不符合(不道德)。为了操纵领导道德建言,案例描述了一个领导者,他要么提出了向顾客不合理收费的担忧(道德建言),要么没有发表任何担忧的意见,而是迅速的同意并监督这一进程,确保将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无道德建言)。参与者随机的被分在四个情境中,每个情境30名被试,其中道德领导×领导建言组31名被试。

在阅读案例后,参与者需要回答关于道德领导与领导道德建言的操作性检验问题。下一步,参与者被要求花一点时间来反思他们所读到的案例,并思考当他们是案例中面对道德困境的实习生时,他们会多大程度上把道德视为工作的一部分。然后他们需要完成角色道德性的测量。最后,参与者被要求完成关于他们在案例中描述的特定环境中工作时,犯下非伦理行为的可能性的问题。

测量:

我们遵循研究1中相同的标准的翻译及回译程序。

最后我们也控制了参与者的年龄、性别、工作年限、教育程度和道德身份内部化。

参与者还需要列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所具备的一系列特征或品质(例如:富有同情心、公平、诚实),然后评价他们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所提供的陈述。其中样本条目:拥有这些特质是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果:

首先是操纵检验。

我们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我们关于道理领导和领导道德建言的操纵有效性。首先,道德领导组参与者的得分显著不道德组的参与者:F(1, 119) = 426.253, p < .001 (ethical M = 6.15, SD = .62; unethical M = 2.94, SD = 1.04)。其次,领导伦理检验组参与者的得分显著高于无领导伦理检验组的参与者:F(1, 119) = 275.199, p < .001 (ethicalvoice M = 4.81, SD = 1.22; nonethical voice M = 1.96, SD = .54)。这个结果表明本研究实验操作的成功。

接下来又是相关性的描述。相关性结果显示,控制变量中只有道德身份内部化与我们的主要变量有关,因此后续检验过程中仅控制此变量。

我们首先进行一元方差分析来检验道德领导对参与者角色道德性的主效应。结果显示道德领导对参与者的角色道德性具有正向显著作用:F(1, 119) = 34.156, p < .001 (ethical M = 4.66, SD = 1.04; unethical M = 3.56, SD = 1.03)。假设1得到支持。之后我们用回归分析检验在控制了道德身份内部化后的角色道德性对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者角色道德性与执行非伦理行为的可能性负相关(β = −.38, p < .01),因此假设2得到支持。运用PRODCLIN程序,我们发现道德领导通过角色道德性印象非伦理行为的间接效应成立(ρ = −.17, 95% CI [−.303, −.080])。假设3得到验证。

为了检验道德领导对领导道德建言的交互效应,我们运用单变量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数据。研究结果显示交互效应显著:F(1, 117) = 62.836, p < .001。具体而言,在有道德建言的环境中,道德领导组参与者(M = 5.45, SD = .68)的角色道德性得分水平显著高于不道德领导组(M = 3.17, SD = .98):F(1, 59) = 110.234, p < .001。然而,在无道德建言的环境中,道德领导组参与者(M = 3.84, SD = .63)的角色道德性得分水平与不道德领导组(M = 3.94, SD = .94)无显著差异:F(1, 58) = .235, ns。图3中我们进一步绘制了这种交互作用。结果与研究1相似,假设4部分得到支持。

在最后一步中,我们使用Edwards和Lambert(2007)开发的被调节的路径分析方法检验整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在无领导建言组中,领导道德建言的前半段调节作用不显著(β = .086, ns);而在有领导建言组中,领导道德建言的前半段调节作用显著(β = .512, p < .01)。并且针对二者领导道德建言的效应量的差异也显著(Δβ = .426, p < .01)。这说明领导道德建言在道德领导与角色道德性的前半段效应中具有调节作用。此外,道德领导通过角色道德性影响非伦理行为的间接效应,在无领导建言组中不显著(β = −.034, ns),而在有领导建言组中显著(β = −.162, p < .01)。二者的效应的差异也同样显著(Δβ = −.128, p < .01)。基于我们的发现,假设5得到部分支持。

啦啦啦,这篇文献的介绍就到这里啦。其实SEM在实验设计与结果论述的写作上并没有太多的技巧,只要遵照着模板把关键指标描述出来即可。


再说说这篇文章和范文这个系列。这其实并不是萜妹这周新看的文章,而是一篇我以前在实验室进行过全文分享的文章。我这周原本打算分享的是一篇QCA的量表论文,但也许是我找到的那篇文章范式和常见的不太一样,又或许是想着我要靠它写推送而无法静心,总之进展十分缓慢,心情也偶尔焦躁,因此还是选了从前的积累。


这周的经历让我有了新的思考。范文系列肯定不会停,但是会在我准备好的时候再继续,为了写推送而写推送也挺没意思的,对吧。


最后说说接下来打算。昨天萜妹进行了LME元分析项目组的培训,里头介绍了一些元分析的经典文章,萜妹准备去看看那些,能看下来的话就会陆陆续续给小可爱们分享呀~


那小可爱们,明天见~


往期推送

➪干货丨数据分析之跨层模型检验

➪干货丨假设分析之跨层模型

➪笔记丨Cross-level MoMe

➪干货丨外文文献下载方法

➪合集丨保姆级毕业论文实操教程(内含福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