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聿凡·微影展】|| 西藏墨脱的两栖动物

山地君 西南山地 2020-02-24

编者按:墨脱县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属喜马拉雅山东侧南坡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并分布有热带雨林。墨脱县境内四季如春,雨量充沛,气候条件优良,这里分布有40余种蛙类和50多种爬行类。他们多次进入墨脱进行考察,在那里遇到了这些乖巧的精灵们。

注:文中展示的17种两栖动物,均根据王聿凡山地课 || 西藏两爬动物分享会」



1.

斑腿泛树蛙,墨脱县分布最为广泛的树蛙,在农田、竹林及低矮灌木等地方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因地处热带区域,加上地形比较复杂,许多树蛙都选择在树上生活。它们的指、趾端均有吸盘,用于攀爬。



2.

白颌大树蛙,是目前在墨脱县发现的最大树蛙,约有成人拳头那么大。



3.

横纹树蛙,因背部及四肢上的横纹得名。聪明的它会选择在湖面上方的叶尖上产卵。

横纹树蛙的发现地。

横纹树蛙为什么会把卵产在叶尖上?是因为叶尖会接触和保存更多的水份,为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孵化后,小蝌蚪可以顺利掉入湖中,同时也能防止卵被鱼吃掉。左侧是几乎刚产的卵,右侧是即将孵化出的卵,而那一坨胶状透明的物体是一种软胶囊,主要起到保湿的作用。横纹树蛙同其它树蛙的许多习性不同,体现在:分批产卵,每次约七八颗(其它树蛙一次产卵百颗);孵化时间短,约5天(其它树蛙约10至20天);将卵直接产在叶子上(其它树蛙产在自己做的泡沫里)。



4.

双斑树蛙,体侧腋部有大小黑斑各一个,其后常常有一个较小的黑斑

双斑树蛙的背面颜色和斑纹变异颇大,常有变色,多为绿色、蓝色、灰蓝色或灰紫色等。



5.

缅甸树蛙,生常栖于阔叶树、竹丛上或水塘、水坑附近的灌丛和瓜棚上以及稻田区。



6.

正在抱对的突吻原指树蛙,下方的为雌性,其体型较大,突吻原指树蛙因雌性嘴尖有一个凸起而得名。



7.

背崩棱皮树蛙,其皮肤粗糙而被称作棱皮,常生活中竹子中,会发出微弱叫声。

当遇到危险时,它会闭上眼睛,收起四肢模仿成一坨鸟屎,来逃避捕杀。虽然生活在竹叶上的它显得十分突兀,但选择这种拟态伪装的确是个聪明之举。



8.

棘棱皮树蛙,会伪装成枯掉的苔藓,而不宜被发现。

棘棱皮树蛙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树蛙,自1912年被发现报道后,消失了104年,去年在墨脱再次被我们发现。



9.

疣足树蛙,体小扁平,有很多色形,像这个就有马蹄形的绿斑,而下面那只就没有什么斑纹。

疣足树蛙的繁殖很有意思,会通过虫孔进入竹节内产卵。

向导带领我们在有虫孔的毛竹中寻找疣足树蛙。

疣足树蛙并不是将卵直接产在水中,而是产在竹子内壁上。

在几乎密闭的环境里,雌蛙通过产一些未受精的卵来喂食蝌蚪。



10.

墨脱棱鼻树蛙,和疣足树蛙生活习性相似,有所不同的是它选择在树洞中产卵。

这是墨脱棱鼻树蛙从树洞中出来的样子,它有个很明显的十字样的眼睛。



11.

波普拟髭蟾,是我们发现的一个中国新纪录,其声音低沉宏厚,类似牛蛙。

波普拟髭蟾有着非常漂亮的蓝色虹膜,其实它的两只眼睛并不是如你所看到的那样,左边的眼睛可能是发生了病变。



12.

北小跳蛙,大小如大拇指甲盖一般,腿部发达,弹跳力较好。生活在溪边的乱石堆中,平时不易被发现,但它生性胆小,当你靠近时会跳跃,从而暴露了它自己。



13.

疣灌树蛙,体型比北小树蛙更小。有天晚上在野外,本不对遇见它报有希望,然而在行走时一个不经意的低头,却在一片叶子上发现了它的身影。

只有小拇指甲盖一般大小的疣灌树蛙。



14.

西藏舌突蛙,它们没有声囊,但无论雄性、雌性或亚成体都会叫,而蛙类通常只有雄蛙会叫,这可能是它们的一种社会行为。



15.

吴氏齿突蟾,其叫声可以形象得用屁声来比拟,虽然这个比喻有些不雅。夜间你同队友在野外一起找蛙的时候,当你忽然听到一声屁响,这个可能不是你的同伴发出的声音,而是你们遇到了吴氏齿突蟾。在它鸣叫的时候,一般会躲在石头或树木的下面。



16.

在繁殖期,隆枕蟾蜍的雄性会变成这样的金黄色。



17.

察隅棘蛙,为什么会称它为棘蛙那?那是因为在繁殖季节,雄性的胸口和指会长出颗粒状的棘刺,长出的棘刺在抱对时起到增加摩擦力的作用,这样雄蛙可以更好的固定在雌蛙的背部,而粗壮的前肢也利于抱对。




调查背后



他们每次去野外调查,就像唐僧取经一样,有收获,也会经历种种困难。



徒步进墨脱的第一个障碍,翻越海拔4500米的多雄拉山。


在雪线附近,可以看到积雪,还有绵绵潺潺的溪水。上面的风景还是很漂亮,有的地方雪是空的,一不小心脚就会陷下去。


蚂蟥,真的是无孔不入,去过墨脱的人对它的印象应该是深刻的。蚂蟥平时吸在草叶上,当有人或动物经过时,会感受到热量的变化,头部便不停的摆动,一旦触碰到,便被吸在身上。


地上有旱蚂蟥,湖里有水蛭。到湖中心的小岛上找蛙,上岸后身上被水蛭叮得惨不忍睹。


晚上在睡觉的时候,在兜里弹到喜马拉雅大黑蜂,本以为是只苍蝇,手指就这样肿了五六天。


为了减少行李重量,能不带的都不带,往往就地取材,我们正在用啤酒瓶煮粥,而这些啤酒瓶也是捡到的。


芭蕉叶做成的碗,其实味道还是挺不错,可能是比较饿的原因吧!


就地取材,临时搭建的居住棚,茅草、芭蕉叶和雨披用来防水,但还是抵挡不住雨季频繁的雨水,在这里居住了三个晚上。早上被叫醒的不是闹铃,而是被泡湿的睡袋!


当然也看到许多人没有看到过的美景。



而他们在墨脱又发现了那些神秘的爬行动物,下篇《【王聿凡·微影展】||西藏墨脱的爬行动物》继续讲述,敬请期待。报名参加「山地课 || Treker的自然笔记」的小伙伴,周五晚上见



注: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拍摄,如进行商用或收藏,请登录西南山地自然影像库www.swild.cn进行购买,请尊重他们的版权。


-End-

欢迎给常被蚂蟥叮咬的他们     补(da)血(shang)

总有些人在山里默默的保护着它们


米仓山攀蜥

Japalura micangshanensis

刘思阳拍摄于陕西汉中佛坪


欢迎投稿:info@swild.cn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宣传纪录片录制、自然书籍设计与出版、自然艺术创作、生态摄影培训与影展是我们致力发展的方向。


点击原文阅读,查看西南山地自然影像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