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鹿茸

药用植物图鉴 药用植物图鉴
2024-11-20

鹿 茸

Lurong

CERVI CORNU PANTOTRICHUM

【来源】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性味与归经】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能与主治】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
【用法与用量】 1~2g,研末冲服。
【药材产地】现鹿茸来源均为人工饲养。梅花鹿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区。马鹿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习称“东马鹿茸”;主产于新疆、青海、甘肃、四川等省区,习称“西马鹿茸”。
【质量评价】花鹿茸以粗壮挺圆、嘴头饱满、绒毛柔软、棕黄色、皮色红色或黑棕色、有油润光泽者为佳。马鹿茸以饱满、体轻、茸毛灰白、柔顺而不乱、下部无棱线和骨豆者为佳。


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



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



鹿茸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 花鹿茸  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cm,锯口直径4~5cm,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cm,直径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体轻。气微腥,味微咸。

二茬茸与头茬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皮灰黄色,茸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较重。无腥气。


 花鹿茸药材——“二杠”


 花鹿茸药材——“三岔


马鹿茸   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者习称“莲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按产地分为“东马鹿茸”和“西马鹿茸”。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

西马鹿茸 大挺多不圆,顶 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臭,味咸

马鹿茸药材——“三岔”

【饮片性状】鹿茸片 取鹿茸,燎去茸毛,刮净,以布带缠绕茸体,自锯口面小孔灌入热白酒,并不断添酒,至润透或灌酒稍蒸,横切薄片,压平,干燥。

鹿茸片(血片)
鹿茸粉  取鹿茸,燎去茸毛,刮净,劈成碎块,研成细粉。

鹿茸粉饮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药用植物图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