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农业数字化 Author 钱晓栋
我是钱晓栋,期待能够用新视角更多赋能中国农业数字化。我是一名架构师,三十而立,会分享农业资料、组建交流群,专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下的业态、商业模式等,涵盖产销对接、生鲜电商、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三产融合、产业金融、美丽乡村、扶贫、自动生产等。
很多朋友都跟我说,想做农业全产业链,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入手。
我的建议一般都是从渠道销售侧入手,要么做2B批发,要么做2C直播,要么做食材供应。然后慢慢往供应链的上游做!
但是这个的速度会很慢。虽然农业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行业,但是资本方和领导们,往往是希望有快的回报的,包括当前的国有资本,出政绩也就那么几年的时间。
所以如果时间允许、条件允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加速区域农业产业链的升级。切记是区域性质的,全国的农业产业链和主粮农产品一盘棋的时间还更远。
大方针上,有以下三个方向;具体破局路径上,请看详文。
01.产业龙头之间的合作
在这个方面,一般是流通领域的产业龙头,去合并/参控股上游种植的产业龙头,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地方政府也会主导和牵引以上的行为,逐步提升当地产业的集聚效益。
除去直接的股权变动,产业龙头之间还有的合作,就是产销订单的合作,如饲草与乳业合作,玉米种植与饲料企业合作,养猪企业与有机肥企业合作等。
我个人认为产业龙头之间的合作,是三种方式中,最良性,最平稳的合作方式。也有想象空间局限、没办法发挥更多数据价值和1+1<2的问题。
由于大家都是农业产业链条上的,都懂农业、理解农业。最多是供应链打击,不会有降维打击,内耗会重一些。
产业合作,对政府,对协会等的要求很好,需要大家对外来企业包容和扶持。
02.传统农企与互联网大厂的合作
近几年,传统农企与互联网大厂的合作也越来越多。希望依托互联网大厂的流量、电商、运营和科技,提升自身影响力和营收。
案例有:地利和京东合作,多个农垦和阿里合作,中粮和阿里合作各种云上展厅,腾讯之前和新希望AI养猪...
在与大厂合作降维打击竞对的同时,咱们的传统农企也害怕大厂新增业态来成为竞争对手,如盒马、从前的7frush、超级物种等。
同时问题有:
(1)大厂的流量越来越贵。
(2)科技对农业的帮助短时间尚未明显见效。
(3)电商全去生鲜电商压榨供应链上游了。
(4)地方性农牧企业难有运营人才、难留住运营人才。
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是:多借助外脑,做有效规划;产业链外移,将运营和电商业务放其他城市;尝试贴牌,一本万利;尝试使用些互联网大厂的工具和思维方式。
03.国有企业的农业担当
国有资金一直都是诸多民生行业的压舱石。
比如中化收购先正达,中化MAP的跨时代打法成型。比如大北农的转基因玉米。比如北大荒的粮食生产与育种。
前几年,很多人觉得麦德龙的质量追溯和飞行检查很牛。早几年,觉得社区团购和生鲜电商很牛。这几年觉得预制菜很牛、育种和托管农业很牛。
然而只有质量追溯、预制菜、育种和托管农业,必有国企参与。国企也一直在这些方面,帮助区域农业产业链升级完善。
这是为什么?
无外乎,这些领域与经销渠道比较近,与2B比较近,与大民生比较近!这里国有资本必须起到压舱石的作用。
当然你会问笔者:国有企业合作的弊端有哪些?这类疑问,请自行思考,不便解答。我的回答只能是:利大于弊。
内容来源:农业数字化 作者:钱晓栋,农业行业观察万万推荐
(扫码申请进群、供需对接)
点击图片,看往期精彩原创及创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