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测试+实验活动5《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微课视频|知识点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视频
溶液知识点归纳
第九单元练习
检测·知能升级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硝酸钾 C.植物油 D.高锰酸钾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D.在提到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温度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的结果
D.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氧气的溶解度
4.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
C.硝酸铵固体 D.食盐
5.t ℃时,向10 g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至饱和,则此过程中该溶液满足如图a、b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a -溶解度,b-溶质质量
B.a -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质量
C.a -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
D.a -溶解度,b-溶剂质量
6.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7.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2倍的方法,最可行的是( )
A.将20 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
B.将20 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
C.在10 g 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 g 40%的硝酸钾溶液
D.在10 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 g硝酸钾固体
8.如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X物质的溶解度大于Y物质的溶解度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X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 ℃时,X物质的溶解度等于Y物质的溶解度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
9.用下列化学用语填空:
溶解 乳化 过滤 煮沸 缓慢氧化 结晶 吸附
(1)降低水硬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粗盐中泥沙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活性炭除去毒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 ℃时,34 g KCl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_________g。
(2)相同条件下,碘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有关;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有关。此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的_________条件有关。
(3)在试管中加入NaOH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_____
____,你会感觉到试管外壁;用X固体代替NaOH重复上述操作,若试管外壁变冷,则加入的X固体可能是_________。
11.下表列出了固体物质A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70 ℃时,向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加入30 g固体A,充分溶解形成的是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20 ℃,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应是图中的_______(填“甲”或“乙”);
(3)80 ℃时,配制一定量甲物质的溶液,将其降温到60 ℃,是否有固体析出? _______(填“有”、 “没有”或“不确定”)。
1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2)3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
(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______________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
1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
氯化钠__________g,水__________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____。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实验室中,将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0 g 20%的稀硫酸。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仪器有胶头滴管、量筒、细口瓶、玻璃棒和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____________、溶解配制、装瓶并贴标签。请填写如图的标签。
(3)为了实验安全,溶解时应将____________沿容器壁慢慢地倒入中________,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用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2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
15.如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的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1)欲配制14.6%的稀盐酸1 000 g,需用这种盐酸多少毫升(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小强在家庭装修的废料中看到一些大理石碎料,他想探究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于是他取部分大理石带到实验室,砸碎后称取25 g,加入100 g上述新配制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求:①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②反应生成CO2的质量是多少?
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解析】选C。植物油不能溶解于水,故与水不能形成溶液。
2.【解析】选A。溶液的饱和与否取决于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能否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而溶液的浓与稀是指在一定量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多少,因而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3.【解析】选A。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因而一种溶剂可以同时溶解多种溶质;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条件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汽油洗涤油渍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渍,而非乳化的结果;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与物质的接触面积无关。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物质溶解时热现象的认识,题给物质中,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食盐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故选D。
5.【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溶液中各量之间关系的认识;因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而与溶质、溶剂的质量无关,因而在温度不变、溶质质量增加的情况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故A正确;B中当溶液不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随溶质质量的增大而增大,故B不正确;C中,因题目是向一定量水中加入硝酸钾,因而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增加,故C不正确;D中,因溶剂质量是固定的(10 g),因而b不能表示溶剂质量,故D不正确。
6.【解析】选D。引起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因素有:一是溶剂多于计算的理论值;二是溶质少于计算的理论值。A中仰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的量偏多,B中烧杯中原来就有少量水,也会使溶剂量增多,而C中NaCl不纯,则会使NaCl的量少于理论值。故A、B、C均能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已配好的溶液,即使有少量溶液溅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会改变。
7.【解析】选C。A中,若温度不变,给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中,因原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知,若蒸发掉10 g水后有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小于原来的2倍;C中,变化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 g×10%+5 g×40%)/(10 g+5 g)×100%=20%,为原来的2倍;D中,因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知,且加入10 g同种溶质后,能否完全溶解不能确定,故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符合要求。
8.【解析】选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温度高于t ℃时,X物质的溶解度大于Y物质的溶解度,温度小于t ℃时,则相反,故B错。
9.【解析】降低水硬度可用煮沸的方法;除去粗盐中泥沙可用过滤的方法;因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故可用来除去毒气;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答案:(1)煮沸 (2)过滤 (3)吸附 (4)乳化
10.【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溶解现象;溶液的应用;常用作溶剂的物质;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及简单计算等。
(1)固体的溶解度表示的是:一定温度下,100 g溶剂中溶解溶质的最大值。因此,由题中信息可以确定,在20 ℃时,KCl的溶解度是34 g;(2)由“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这一信息知,所选溶质相同,溶剂不同,溶解能力不同,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溶剂性质有关,另外还与温度有关。
答案:(1)34 (2)溶剂的性质 温度
(3)变热(或发烫等) NH4NO3(或硝酸铵)
11.【解析】(1)由A物质的溶解度知,70 ℃时A的溶解度为29 g,即7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29 g A固体,当向100 g水中加入30 g A时,形成饱和溶液,并有固体不能完全溶解;因A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至20 ℃时,溶解度为34 g,所以,将原溶液降温至20 ℃时,原30 g溶质会完全溶解,且形成不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为30 g,溶剂质量为100 g,其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0 g∶100 g=3∶10;(2)由图示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选乙;(3)因配制的甲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则降温时,虽溶解度减小,但不一定析出晶体。
答案:(1)饱和 3∶10 (2)乙 (3)不确定
12.【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在50 ℃时的溶解度是40 g;
(2)3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3)因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浓硫酸溶于水时使溶液温度升高,所以试管中甲物质固体的质量会减少,乙物质固体的质量会增加;凡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如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等。
答案:(1)40 g (2)甲>乙 (3)甲减少,乙增多 NaOH固体(或CaO)
13.【解析】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0 g×5%=5 g;水的质量为100 g-5 g=95 g;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左盘所加氯化钠固体偏多,因此应适量减少氯化钠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可加快食盐的溶解速率。
答案:(1)5 95 (2)B (3)加速溶解
14.【解析】本题是用液体跟液体配制溶液,因此,除题中仪器外,还应有烧杯。其操作步骤应为计算、量取等。本题是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因此,实为浓硫酸的稀释,应注意“注酸入水”。量取水时,若仰视刻度,会使量取的水偏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答案:(1)烧杯 (2)量取
(3)浓硫酸 水 (4)小于
15.【解析】本题属于标签信息分析题。
(1)设需用稀盐酸的体积为x
1 000 g×14.6%=x·1.18 g/cm3×36%
x≈343.7 cm3=343.7 mL
(2)设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为x,生成CO2的质量为y,生成CaCl2的质量为z
CaCO3 + 2HCl ==== CaCl2 + H2O+CO2↑
100 73 111 44
x 100 g×14.6% z y
100∶73=x∶(100 g×14.6%) x=20 g
73∶44=(100 g×14.6%)∶y y=8.8 g
73∶111=(100 g×14.6%)∶z z=22.2 g
则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100%=80%
所得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100%≈20%
答案:(1)343.7 mL (2)①80% ②8.8 g ③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