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微课视频|知识点讲解|练习

点击蓝字关注我→ 初中微课资源 2021-08-08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视频






知识点归纳





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程标准: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人口增长:①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人口迅速增长。

②影响:工人阶级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大众教育:

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的发展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②表现:法国和德国最早践离国家教育体系;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③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二、城市化:工业革命促进工业和商业发展,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

三、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





同步练习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 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 800万。造成这一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B.文艺复兴的推动

C.新航路开辟的推动    D.工业革命的推动

2.下列有关20世纪初英国劳动力结构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农业劳动力人数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

B.农业劳动力人数与工业劳动力人数相当

C.农业劳动力人数大大少于工业劳动力人数

D.不再划分农业劳动力与工业劳动力

3.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原因是(   )

A.工业革命      B.“光荣革命”

C.文艺复兴      D.新航路开辟

4.大众教育开始兴起是为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它最早开始于(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美洲

5.下列有关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化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城市卫生条件得到改善[B.城市缺乏统一规划  C.城市供排水设施开始建设  D.大部分英国人已生活在城市

6.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  )

①出现垄断组织   ②社会矛盾激化   ③殖民掠夺    ④环境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对工业化社会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工业化使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

B.工业化导致人民教育水平下降

C.工业化带来了环境的恶化  

D.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8.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的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

A.煤炭已经成为当时主要的动力能源  

B.城市日益喧嚣和拥挤

C.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D.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之风

9.阿萨·勃里格斯在《英国社会史》中写到:“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的理解认识,正确的是( )

①工业革命改变了全球的贫困面貌

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③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④工业革命加深了西方的殖民掠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

材料二 煤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虽然人口平均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的大于穷人……拿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早期年代境况不错,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

(1)材料一说明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劳动力结构方面来说明这一变化。


(2)材料二表明,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可为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1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挤垮。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  地位!”

材料二 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后果就是无产阶级的形成。因为破产的独立手工业者都加入无产阶级队伍。于是社会日益分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不但产生了工人阶级,而且也给工人阶级带来苦难。在工厂里,工人变成机器的简单附属品,他们跟随机器运转,而且失去了劳动上的主动性、创造性。因为工作单调乏味,很不利于工人的身心健康。

——吴于虞、齐世荣《近代史》下卷

材料三 18世纪末,英国也像其他国家一样,工业很少,城市很小,而且多半是农业人口。1870年以后已是工厂林立,新兴大城市像魔术般拔地而起。就整个欧洲来说,1800年超过10万人的城市有21座,1850年则增加到31座,而且不少大城市的人口增加了1倍以上,甚至增加了3倍到4倍。1800年美国5万人口的城市只有费城,1850年增加到10座,并且有了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上卷

(1)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3)材料三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的哪一现象?它是怎样出现的?





参考答案:

1-5 DCACB

6-9 CBCD

10、答案:(1)变化: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劳动力结构:农业劳动力人数大幅度少于工业劳动力人数。

(2)环境污染和贫富悬殊的问题。

(3)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要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关注民生。 

11、

答案:(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从而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使得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并壮大。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无产阶级不断进行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

(3)城市化。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微课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