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 视频微课+知识点+导学训练
初中微课资源推荐 新学期预习必备:
语文微课+各科资源!英语微课+各科资源!数学微课+各科资源!
新学期预习必备:
语文微课+各科资源!英语微课+各科资源!数学微课+各科资源!亲爱的朋友,微信公号最近改版,通过大数据分析,长期没有互动的,机器即不再定点推送。请拉到文章末尾,顺手点个赞、点个“在看”。关注初中微课资源,就能每日获取最新学习资源啦。点击文章顶部公众号名称,然后右上角设为星标,精彩不会错过!
课文朗读
微课视频
微课视频1:(虽有嘉肴)
更的多精彩视频,同学们可以选择观看哦!
微课视频2:(大道之行也)
名师课堂3:
虽有佳肴
大道之行也
温馨提示:同学们可以选择性观看微课视频,各视频微课中知识点是相通的
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
大道之行也
一、课文翻译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注释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
修:培养。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注释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原文: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外户:大门。
闭:关(门)。
谓:叫作、称作。
大同:指理想社会。
译文: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关。这叫作理想社会。
二、问题归纳
1.谈谈你对“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理解。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三个分句是对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道”的分述。“天下为公”是说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的人和有才干的人担任,“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谈谈你对“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理解。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子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对各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 特别要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实行生活保障。这句话点出了大同社会一个方面的特征: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在形式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形成整齐划一的句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3. “有分”“有归”点出大同社会的什么特征?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这是大同社会另一个方面的特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4.写人们对财物、劳动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通过人们在对待财物和劳动上毫无私心的表现,点出大同社会又一方面的特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5.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大同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的反映,其中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这正是人们迫切追求理想社会的原因。
6.“大同”社会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世外桃源”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二者都描绘了理想的社会蓝图,“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受到关爱的基本特征,在“世外桃源”中有具体的体现,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体现。
三、课文主题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社会的特征的描述,阐述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虽有嘉肴
一、相关资料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二、课文翻译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注释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肴。
旨:味美。
至:到达了极点。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原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注释
是故:因此。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自己督促自己。
译文: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欠缺,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己督促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问题归纳
1.开头写嘉肴的作用是什么?
以嘉肴喻至道,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说明“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学”“教”之后的结果,为下面的观点作铺垫。
3.“教学相长”该如何理解?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教使学有所增长,教人学习又反过来促进教人者知识的积累。
4.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言论有什么作用?
引用《兑命》中的言论,证明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使论证更有权威性。
5.试分析《虽有嘉肴》一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论证,最后得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四、课文主题
《虽有嘉肴》论述了教和学的关系,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课后思考探究
一、背诵略。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文章主要运用了反面论证的方法,在开头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再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观点,最后又引用“学学半”来深化强调论点。
二、背诵略。
大同社会理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社会充满关爱;2.人人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示例:《虽有嘉肴》中“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一句,运用对偶句式,将“学”和“教”的作用展示出来,朗朗上口,让人易于接受。《大道之行也》中“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一句运用对偶,写出了大同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淳朴民风,句子读起来节奏感强,富于文采和气势。
四、1.教与学。2.子女。3.归宿。
4.财货。5.害人的事。
五、1.这句话启示我们,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炼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讲时效的,错过了最佳时间,事倍而功半,所以我们要及时发挥年龄优势,珍惜年少时光,刻苦学习。
3.这句话启示我们,只有与朋友共同学习,互相交流,才能弥补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知识。
4.这句话告诉我们探讨学问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像木工砍硬木先从易进斧的地方下手一样。
图文解读
温馨提示:课件篇幅较长,只展示部分,完整课件请拉至文章末尾,
点击连接进入下载页面!
学案
第22课《礼记》二则
第1课时《虽有佳肴》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20课
学习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过程:
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jiá) (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 虽有嘉肴 即使 ② 弗食 不
③不知其旨也 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 好,妙
⑤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⑥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⑦教学相长 增长 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因此
⑨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⑩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
⑾然后能自强 勉励 ⑿学学半 教
⒀ 其此之谓乎 大概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主旨 今义:甘美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
5、翻译下列句子。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不亲自品尝,就永远不会知道滋味如何;即使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永远不知道它的好处。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6、(1)《虽有嘉肴》节选自 ,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论著的选集,共 篇。《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教学相长 。
合作探究:
1、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作铺垫。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反馈检测】
1.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儒家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周礼》《 仪礼 》合称“三礼”。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礼制、礼仪,解释礼仪、孔子及其弟子 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2、《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说明了教学相长。
的道理。
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主旨 今义:甘美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
【教后反思】
大道之行也
【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
【学习重点】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
【学习难点】
1.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相关资料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2.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3、词类活用
不独亲其亲:①亲: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亲人。
不独子其子:①子: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子:孩子,儿女;
4、理解重点句子: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5、出自本文的成语
【合作探究】
6、“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7、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8、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9、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来源:学科网ZXXK]
10、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 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精练精读】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 选贤与能 ( )② 故人不独亲其亲 ( )
③ 男有分( ) ④ 是故谋闭而不兴 ( )
⑤ 是故谋闭而不兴 ( ) ⑥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天下为公”的。
4、“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
【 主题阅读】
(一)挟泰山以超北海,语①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②,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③? (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
注:①语(yù):告诉。 ② 王(wàng):统一天下。 ③ 与:语气助词,无义。
1、翻译下列句子。
①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来源:学&科&网]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2、请摘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一语意思相同的一句。
3、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文中运用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4、与课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二)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礼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学记》)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曲礼》)
1.给下列字注音。
弗( ) 琢( ) 兑( ) 尚(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弗学而能 弗:
(2)其次务施报 施:
(3)玉不琢,不成器 琢:
(4)人有礼则安 安:
3.《礼运》中“然后能为之”中的“之”是指文中的 (原句)。
4.平常所说的“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是指 。
4.翻译下列句子。[来源:学#科#网Z#X#X#K]
(1)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译文: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
(3)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来源:学&科&网]
译文:[来源:Z,xx,k.Com]
5.熟读《曲礼》中的选文,结合实际浅谈你对礼的见解。
【拓展提升】
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教(学)后记】
本公众号收集整理了PDF打印版电子课本,关注初中微课资源,发消息回复下面关键字可获取下载链接。
7-9年级语文上下册 全册PPT课件、课文朗读MP3、导学案资源下载:(点击以下链接即可进入下载页面!)
7-9年级语文各单元试卷、期中期末
资料预览
上册资料
下册资料
下载电子版,请看下方步骤,关注公众号后下载!
下载电子版,请看下方步骤,关注公众号后下载!
下载电子版,请看下方步骤,关注公众号后下载!
7-9年级语文各单元试卷、期中期末
资料预览
下册资料
下载电子版,请看下方步骤,关注公众号后下载!
下载电子版,请看下方步骤,关注公众号后下载!
下载电子版,请看下方步骤,关注公众号后下载!
第二步:回复关键词:6501
(温馨提示:公众号底部回复“6501”,口号一定不要错哦!)
(回复关键词位置如下图所示)
若喜欢本文,敬请转发
若喜欢本文,敬请转发
曾经的曾经,我在出去登山玩的时候,碰到了一位手艺人制作的竹筒,样式很漂亮,可是又想到我是在登山,背着太沉,反正下山买是一样的,于是就没买。可是下山的时候却又不经过了那里,有些时候我们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请不要再错过每日的阳光,不要忽略身边的精彩,赶快关注公众号,这里有我们也有你。初中微课资源,我们每天都在!
●●● END ●●●
1-9年级各科目资料汇总
部编版7-9年级历史下册全套微课视频人教版8—9年级上下册物理微课视频中小学各学科全册电子课本汇总目录7—9年级各学科辅导视频资料链接中小学生作文写作方法共72集
课外综合知识积累:别忘了文末【点赞】 和【在看】 哟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获取更多资料!
别忘了文末【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