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文朗读+微课视频+知识点

更多微课点关注→ 初中微课资源 2023-02-27


初中微课资源推荐  

新学期预习必备:

语文微课+各科资源!英语微课+各科资源!数学微课+各科资源!


友情提醒

亲爱的朋友,微信公号最近改版,通过大数据分析,长期没有互动的,机器即不再定点推送。请拉到文章末尾,顺手点个赞、点个“在看”。关注初中微课资源,就能每日获取最新学习资源啦。点击文章顶部公众号名称,然后右上角设为星标精彩不会错过!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听课文朗读-初中微课资源

微课视频





微课视频1:

的多精彩视频,同学们可以选择观看哦!

微课视频2:

名师课堂3:

温馨提示:同学们可以选择性观看微课视频,各视频微课中知识点是相通的。





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 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二、朗读节奏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内容理解

1.中心论点:人应当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内容结构

(1)第一段:人应当舍生取义

①论证过程:先通过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证明义比生命更重要。然后得出结论“所欲有甚至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最后进一步论证,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②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2)第二段  人应保有本心,不要见利忘义。

①论证过程:先从正面举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实例,证明保有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其次从反面举贪求“万钟”的例子,论证丧失本心会见利忘义。最后通过反问,强调人应当保有本心。

②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③反例所用修辞和论证方法,所起作用?

排比:强有力的批判了这种丧失本心、见利忘义的行为。

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人应保有本心,不能见利忘义,要舍生取义的论点,鲜明有力。

四、重点问题

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论点;  ③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 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2.文中出现的成语: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舍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慷慨赴难,为国捐躯。

4.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⑵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⑴句意思相反,第⑵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5.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2)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6.补充道理和事实论据

(1)道理论据

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②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 裴多菲)  

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④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2)事实论据(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

①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

②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泰然赴死,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 。

③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④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发表最后一次演讲

7.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的?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更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8.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义:道义、大义。言行合乎道德规范,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五、理解性默写

1.哪句话体现了全文的大意: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不辩礼仪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图文解读

第二课时

温馨提示:课件篇幅较长,只展示部分,完整课件请拉至文章末尾,

点击连接进入下载页面!







学案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人生常常面临种种选择,在生与死、义与利面前,是舍生取义,还是见利忘义?文天祥的选择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康有为的选择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革命烈士夏明翰的选择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裴多菲的选择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们的选择光照人寰;他们的精神,烛照千古。面对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诱惑,我们是否应当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正确选择呢?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2.强化朗读训练,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理思路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时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那么,在关键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1)不为(     )苟得也

(2)为(      )宫室之美为(     )之

(3)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1)通假字

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2)一词多义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而:蹴尔而与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为:故不为苟得也:

为宫室之美:

乡为身死而不受:

不足为外人道也:

由是:由是感激:

由是则生:

由是先主遂诣亮:

苟:苟富贵,无相忘:

   故不为苟得也:

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人皆有之:

   宫室之美:

3.翻译下列句子。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此之谓失其本心。

 

4.朗读指导。

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读通文意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下来,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教师点拨并用多媒体显示归类)

(二)整体感知

1.课文第一段可分为几个层次?简要概括大意。

 

 

2.课文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四、拓展延伸

1.嗟来之食

语出《礼记·檀弓上》: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2.美味“鱼”

鱼是古代的佳肴之一。古代的北方人,鱼是上等佳肴,所以孟子把“鱼”和“熊掌”相提并论。北方少河流,当然鱼也不多,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食有鱼是富贵人家的生活。《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不满意在孟尝君门下吃粗劣的食物,就唱道:“长铗归来兮,食无鱼!”

3.钟

钟,古代的容量单位。古代计容量的单位由小到大排列:最小的是“勺”,相当于今天的一小汤匙;10勺为一合(gě),10合为一升,10升为一斗,10斗为一斛,6斛4斗为一钟。按此计算,“万钟”是6.4万斗,这个年俸是相当大的。当然,在本文中,孟子仅仅是用“万钟”来表示优厚的俸禄而已。

第二课时   深入鉴赏悟内涵

一、新课导入

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新时代的“舍生取义”是指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不为苟得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

(3)为宫室之美

(4)一箪(dān)食

(5)蹴(cù)尔而与之

(6)乞人不屑(xìe)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为宫室之美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B.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非独贤者有是心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3.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2)“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3)“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4)“非独贤者有是乙“是心”指什么?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文本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3.在论证论点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二)思路探究

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

 

 

 

(三)语言品析

在说理的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四)主旨探究

孟子的舍生取义和孔子的杀身成仁观点是一致的,请结合历史事实谈谈孔孟的观点对后世仁人志士的影响。

 


五、拓展延伸

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学习了《〈孟子〉两章》和《鱼我所欲也》之后,你对孟子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请围绕“我心目中的孟子”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导学参考答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1)不为(wéi)苟得也

(2)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1)通假字

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辟”通“避”,躲避

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得”通“德”,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吗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2)一词多义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给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

乡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接。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

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在句首,连接句子,那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就。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却。

为:故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

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对,向。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由是:由是感激:因此。

由是则生:采用这些手段。

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

苟:苟富贵,无相忘:如果。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人皆有之:代词。

   宫室之美:的。

3.翻译下列句子。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此之谓失其本心。

【交流点拨】(1)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2)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3)(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4)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4.朗读指导。

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读通文意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下来,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教师点拨并用多媒体显示归类)

(二)整体感知

1.课文第一段可分为几个层次?简要概括大意。

【交流点拨】文章第一段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先从正面来讲,又从反面来申述。

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2.课文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先举正面事例,再举反面事例,告诉人们“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第二课时   深入鉴赏悟内涵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干。

(2)所恶有甚于死者wù,动词,厌恶。

(3)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

(4)一箪(dān)食 dān  名词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

(5)蹴(cù)尔而与之cù  动词  用脚踢。

(6)乞人不屑(xìe)也xiè   动词   认为值得,这里是接受的意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A.为宫室之美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B.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非独贤者有是心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3.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2)“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

(3)“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4)“非独贤者有是乙“是心”指什么?

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文本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交流点拨】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交流点拨】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教师小结】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3.在论证论点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生甲:运用了道理论证。“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是从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

乙:运用了事例论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用“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

丙:运用了比喻论证。鱼与熊掌的比方就是比喻论证;运用了对比论证。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比,论证的舍生取义的可贵、见利忘义的可耻。

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交流点拨】“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二)思路探究

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

【交流点拨】生甲:这个说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来说,贤者舍生取义,行道之人、乞者以义为先,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所以,“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乞人不屑也”应归入第一段。

生乙:这个说法没有道理。第一段提出论点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讲道理,论证了观点的正确性;第二段则从正反两个方面摆事实,论证了观点的正确性。先讲道理,再摆事实,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道理和事实分做两段,比较合适。

(三)语言品析

在说理的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交流点拨】生甲:运用了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生乙:运用了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生丙:运用了排比。课文通篇皆是排比,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四)主旨探究

孟子的舍生取义和孔子的杀身成仁观点是一致的,请结合历史事实谈谈孔孟的观点对后世仁人志士的影响。

【交流点拨】在面临生死考验时,在利益面前,要经受住考验,要舍生取义,要有羞恶廉耻之心,不要丧失了人的天性,本心。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慷慨就义;谭嗣同在变法维新失败后,不肯逃亡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也不肯泄露党的机密,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些民族英雄正是从孔孟的学说里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才为民族、为祖国、为人民而舍生取义的。


五、拓展延伸

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学习了《〈孟子〉两章》和《鱼我所欲也》之后,你对孟子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请围绕“我心目中的孟子”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交流点拨】甲生:孟子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炎附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官回家,断然拒绝了齐王“万钟”的诱惑,这些言行都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乙生: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约束一己之私欲,成就集体、民众的大利。孟子可谓高屋建瓴。

丙生:孟子是一个肩担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意识,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丁生: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论辩家。他义正辞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

本公众号收集整理了PDF打印版电子课本,关注初中微课资源,发消息回复下面关键字可获取下载链接。

七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回复 :8003
八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回复 :8004
九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回复 :8005

曾经的曾经,我在出去登山玩的时候,碰到了一位手艺人制作的竹筒,样式很漂亮,可是又想到我是在登山,背着太沉,反正下山买是一样的,于是就没买。可是下山的时候却又不经过了那里,有些时候我们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请不要再错过每日的阳光,不要忽略身边的精彩,赶快关注公众号,这里有我们也有你。初中微课资源,我们每天都在!

7-9年级语文上下册 全册PPT课件、课文朗读MP3、导学案资源下载:(点击以下链接即可进入下载页面!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朗读MP3、PPT、导学案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朗读MP3、PPT、导学案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朗读MP3、PPT、导学案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朗读MP3、PPT、导学案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朗读MP3、PPT、导学案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朗读MP3、PPT、导学案下载


写在最后: 
点亮“赞”“在看,学习必备,请收藏本公众号,转发到班级群!


7-9年级语文各单元试卷、期中期末

资料预览

上册资料

下册资料


下载电子版,请看下方步骤,关注公众号后下载!

下载电子版,请看下方步骤,关注公众号后下载!

下载电子版,请看下方步骤,关注公众号后下载!


领取方法

第一步:点击进入,关注“初中微课资源”

第二步:回复关键词:6501

(温馨提示:公众号底部回复“6501”,口号一定不要错哦!)

(回复关键词位置如下图所示)‍

若喜欢本文,敬请转发

曾经的曾经,我在出去登山玩的时候,碰到了一位手艺人制作的竹筒,样式很漂亮,可是又想到我是在登山,背着太沉,反正下山买是一样的,于是就没买。可是下山的时候却又不经过了那里,有些时候我们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请不要再错过每日的阳光,不要忽略身边的精彩,赶快关注公众号,这里有我们也有你。初中微课资源,我们每天都在!



●● END ●


1-9年级各科目资料汇总


中小学语、数、英等汇总目录资料

1—9年级语文上下册微课辅导视频

1—9年级数学上下册微课辅导视频

1—9年级英语上下册微课辅导视频

部编版1—9年级道德与法治微课视频

初中7-9年级英语语法名师在线辅导

教学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500篇文档

部编版7-9年级历史下册全套微课视频人教版8—9年级上下册物理微课视频中小学各学科全册电子课本汇总目录7—9年级各学科辅导视频资料链接中小学生作文写作方法共72集

学1—6年级奥数视频讲解微课

硬笔书法基础入门课(共16节课)

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视频及国际音标


课外综合知识积累:

中小学经典小古文动画视频全集80课

亲子动画之西游记的故事(共50集全)

四大名著动画视频之《水浒传》120集

看动画学国学之《成语故事》合集

中国经典传统文化故事动画(共75集)

国学经典动画片《论语》全集

英文动画版《小猪佩奇》第1-6季汇总

中小学生必读名著在线听书MP3合集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视频共60首含视频

别忘了文末【点赞】和【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获取更多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