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王不二 王不二 2020-11-03


年纪越大,越爱喝茶。


年少时,爱喝第一口。在乎第一口的茗香浓烈。茶越喝越浓,便慢慢失去了味蕾的感知。喝着喝着,是人和茶的较量。


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喝起茶来也粗暴鲁莽,稍微经历点事后,喝茶,在乎的是淡,看似无的“无中生有”,看似平淡无味,最后却是越品越有的“回甘”。也逐步知晓,但凡高级之事,妙趣必在尾声,一如人间琐事,晃过神来,方知当初的“命局”。


茶是一种“超我”的饮品,正所谓:


意中有溪流,一滴水感知江河。

境中有天地,一片叶彻悟山川。


没有酒烈,但却能让你在品茗中感受雨水与潮汐,山涧与柴火,呼吸与吐纳。这让我想起《遗教经》里有一句话叫:制心一处,无往不利!因此,活在当下,执念一处!


于是有人说:喝茶,喝的无非是,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至于众人,便是得慧。


喝茶是一件乐事。古人讲: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意思是说,把别人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别人也会把你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这样,快乐就在人群之间传递着。可惜中国人功利心太盛,已经忘了快乐这件事。


说到底,就是人要学会知足。


人性是一个很脆弱的东西,尤其是嫉妒心,攀比心,保持善良的人都会幸福。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喜欢喝茶。每一次喝茶,都会想起世间冷暖,在茶茗中放空大脑,眺望整个生死之河,那些可叹可泣的往事最后都握手言和。



说起“人走茶凉”什么的,是人间百态。而谈及“茶道,则是为人之道”之类的

也无非是十方一念,感同身受。


《大学》里有云: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不修身则不能成其人,人不成则万事不立。


其实我们的老祖先早就立下警示名言,把做人排在第一位,只要把人做好了,幸福自然而至。可现在的社会呢,处处把功利放在第一位,真是愧对祖先的教诲。


说到茶,有一典故叫《三杯茶》它源于日本。


一天,丰臣秀吉猎鹰归来路过江伊吹山边的一座观音庙,观音庙里有个小童,秀吉向小童讨茶喝。小童一开始,拿出盛有温水的大茶碗,秀吉囫囵吞枣匆匆喝罢,小童又递给他一杯有点烫的茶,让秀吉缓缓喝下,随后小童递给他一杯新泡出的滚烫热茶。


这便是三杯茶的故事。其中可把玩的妙趣是,一开始,小童觉得秀吉一定口渴,所以拿出刚刚好的茶水,第一杯茶,是为了救当下之渴;当秀吉不那么渴后,小童希望他稍微休息一下,于是,给他准备了温度稍微高点的茶,是希望秀吉能不那么匆忙,稍作休息;最后,是用热水冲泡新鲜热茶,是为让秀吉充分享受茶的幽香。


解渴是喝茶的起点,并非全部,

品茗是喝茶的立意,才知始终。


后来,小童成为秀吉家臣。这小童,便是凭关原之战一战成名的石田三成。我喜欢把这个《三杯茶》的故事,命名为《三杯好茶》。“好”这个词,很重要。什么叫“好”?“好”有标准吗?如何是“好”?我认为:


第一层面的“好”,其实是感同身受;

第二层面的“好”,是调理心绪;

第三层面的“好”,是定义“品级”和“标准”。


总之,茶道是一门生活的艺术,是一门充满哲学内涵的活动。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通过对茶的了解,也对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追求。对于社会,我有的只有呼唤和身体力行。对于自己,只有努力追求了。


我始终记着《三杯好茶》的事。一如,我始终坚信:凡事均可更好。而所谓“卓越”无非是你做到了超越他人的标准。所以,从现在起,想想你的三杯好茶。


人生本是一杯清茶,苦也溢香,香中蕴苦。


找一处幽静的之处,慢慢品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和情感的释放,让蘸满智慧的茶香慢慢浸入我们的生命之中。或许,我们体会到的茶道精神并没有茶文化学者研究的那么透彻,但有一杯清茶在手,品人生之味,修身养性,便是再好不过了。


人生还有比三俩好友一起品茶闲聊更惬意的事么?


洗洗睡吧,晚安。


好奇 | 故事 | 电影 | 生活


—————END—————

晚安

世界与你


《饮湖上初晴后雨》

猜你喜欢,点击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