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分能用来做奖励么?

王不二 王不二 2021-07-06

从现学的历史书上可以看到,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是隋文帝杨坚创立。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正史中记载,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其实野史里也有记载,这种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秦朝,就是创造“指鹿为马”成语的秦二世。

从前朝留下的危害中,秦二世发现,由于那种爷爷传儿子,儿子传孙子的方式并不太好用,导致朝廷一滩大员全是些酒囊饭袋。

于是便决定打破先祖留下的世卿世禄制,准备大力改革,应试纳贤。

也正是秦二世的这一改革,因此得罪了皇亲国戚,望族大臣,才造成朝廷混乱,一举灭国的。

想想,动权贵阶层的蛋糕后果有多可怕。

正史上当然看不到这些,成者王败者寇,失败的人,哪有资格书写历史。

汉朝时期,汉高祖刘邦因为是草莽出身,开了一段时间的历史倒车后,发现这样下去根本不行,所以朝廷选用人才,开始施行察举制和征辟制。

所谓察举制,就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发现某人有才,便推荐给朝廷,但这种制度的弊病,造就了大量贪污,营私之弊病,最后发现考察的都是“自己人”。

至于征辟制,则是另一种进化,但局限性又特别小,其中的“征”,只有皇帝有权,看中某个人,想提拔,但是这种提拔还要过一关,就是贤臣们来“辟”,也就是复议。如果皇帝看走了眼,就会把这个鲜彩给“辟”掉。

这种制度看似很理想很科学,但在封建帝制的环境里,试问有几个大臣,敢于否定皇帝的眼光,所以,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真正的科举,让平民有希望翻身的,是唐朝。

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任命吏部员外郎申士宁举办了我国第一场科考,今河北南宫人氏孙伏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举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状元。

等到了唐太宗,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逐步完善,考试科目也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由此,朝廷人才不断,国力日渐雄厚,一举成为世界第一繁荣大国,百国来朝圣。

由此可见,公平的科举考试,对一个国家的兴旺至关重要,如果在教育应试上敢做手脚,那真的是把这个国家往沟里带。

支撑莘莘学子十年寒窗苦读的意志,也就是考场那几天的公平,二哥以为,如果把考场学分当作“特权”或者筹码来做奖励的话,是一种退步。

从大格局上,历史上已经证明,考试制度关乎国运,是公平之中,最不能动的一块蛋糕。

这种奖励,只会激化社会矛盾,受奖励的不仅得不到实惠,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

历史血淋淋的教训,都一一摆在那里,任何一个国人都要守护,因为这是根本,伤之,哀之,晚矣!

洗洗睡吧,晚安


关于爱情,点击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