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夏送三伏,冬送三九,身心暖暖的

2017-12-08 汉古经方


冬天来临之际,天气越来越冷,人体的抗寒能力会下降,想要免受寒邪侵体,身体保暖不可忽视。赶快把你的抗寒计划提上日程吧!加秋裤喝热水都不是解决寒冷的根本,此时最浪漫的话是:我们一起来个暖暖的三九贴吧!


1

夏养三伏,冬补三九

最近随着天气的变冷,有好多朋友都问我:用过你家的三伏灸,那三九灸和三伏灸什么区别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说说什么是三九灸?为什么冬天一定要贴三九贴?三九贴都能缓解那些疼痛?


“三九灸”与“三伏灸”相配合,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其疗效相得益彰。那么三九灸和三伏灸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


1、三九灸疗法是三伏灸疗法的补充。因此在三伏天做过天灸的人,应该在三九天时再做一次天灸治疗。三九灸和三伏灸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从而使机体阴阳平衡,增强抗病能力和病后的自我康复能力。目前天气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又大,哮喘、慢支等特别容易急性发作,而在天气最寒冷时给予天灸,不但能预防疾病发作,还能加强和巩固三伏天灸的疗效,同时对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所谓“夏养三伏,冬补三九”。


2、有些人以为,三伏灸是“冬病夏治”,那么想当然地认为三九灸就是“夏病冬治”,事实上三九灸是进一步加强三伏天灸的疗效,称为“冬病冬防”更恰当。


2

三九贴全息

1、起源与原理


       冬病冬防依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子午流注适合开穴。和“《天人相应理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及病八钢辨症的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等理论为依据。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推理、判断、辨明其内在联系,以及各种病变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症候。从而认识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治。

       冬至后,就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此时自然界万物闭涉人体阳气敛藏、气血不畅、毛孔闭塞。免疫功能下降,可诱发许多慢性病的发作。因此在三九天用贴敷人体穴位可以达到刺激经络、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止咳平喘、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2、 三九贴配方原则


三九贴配方常用中药有细辛、麝香、白芥子、延胡索、甘遂,以上药物五等份,用研磨壶或者粉碎机研成粉,用打碎机打碎成粉,用10g姜研成汁与7g药粉混合成泥状,分成5个小药丸,贴在相应的穴位上,每次贴4小时,配合每年的冬病夏治三伏贴。《黄帝内经》认为"天人相应",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这时候自然界中的阴气最盛,阳气最弱。人体的阳气也相对比较弱。这时候及时的补充人体的阳气。能够很好的预防和治疗这一时节的疾病。达到“冬病冬防”的目的。其实天气寒冷的时候,自然界和人体的阳气都会变弱,这个时候就需要补充阳气,就可以用三九贴进行穴位贴敷。


3、三九贴的广泛运用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

♦消化系统疾病: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

♦妇产科疾病: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等。

♦风湿骨病: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小儿疾病小儿体虚所导致的哮喘、慢性咳嗽、腹泻、消化不良等。


4、三九贴贴敷时间


1、时间

预贴:2017年12月12日—2017年12月21日

一九:2017年12月22日—2017年12月30日

二九:2017年12月31日—2018年1月8日

三九:2018年1月9日—2018年1月17日

加强:2018年1月18日—2018年1月27日

每位病人治疗3—9次。加强一次;

2、最佳治疗时间为:每个九天(头三)、后延每次间隔1天,全年计3个九天,共九次。


每三天贴敷一次。一般成人3至5个小时,儿童0.5至2个小时(2岁以下因皮肤娇嫩,不宜贴敷)。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贴敷疗法三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注:“三九贴”无须都挤在“三九”第一天,或者只在这个阶段贴敷。只要在天气寒冷的时间进行贴敷即可。一般一周贴敷一次。)


5、三九贴冬病冬防的临床意义


  中医认为:冬季调理应养阴护阳,温运阳气,使阳气升腾,气血下降,阴阳复位。升降有度以达扶正,肱骨疗效的目的。穴位贴敷是中医内病外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外治之理就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和经络调整。可产生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趋势散寒,止咳平喘的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冬季调治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营养物质贮存于体内,有助于补肾助阳,使体内阳气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3

三九贴选穴

三九贴如何贴敷:


1. 呼吸系统疾病

大椎,定喘,风门,肺俞,肾俞,天突,膻中。


2.风湿免疫性疾病

阿是穴。

上肢:外关,阳池,曲池。

肩颈:大椎,肩髃,肩贞。

腰背:肾俞,腰阳关,关元,委中。

膝关节:内外膝眼,委中,足三里。


3.消化系统疾病

中脘,神阙,足三里脾俞,大肠俞。


4.儿科疾病

大椎,肺俞,脾俞,中脘,神阙,身柱。


5. 妇科疾病

中极,子宫,肾俞,血海,三阴交,八髎。


6.阳虚体质。

膻中,神阙,关元,命门,足三里。


4

注意事项

1.敷贴期间及贴后1小时内不要接触凉水。

2.禁食寒冷,辛辣,油腻。

3.注意防风和保暖。

4.贴敷期间应多饮用一些温开水或温的滋阴茶。

5、针对止咳贴使用患者,在贴敷时需做好局部清洁或消毒工作;
6、贴准穴位;
7、冬病冬治的医疗操作环境须在室内进行,但室内温度不低于20℃为宜。
8、贴敷完毕应嘱患者在贴敷期间注意保暖,忌食生冷和刺激性食物,避免剧烈运动而过多出汗影响贴敷力,贴敷过程中不必终止其他中西药物治疗。


 贴敷后若皮肤出现发热、发红、轻微刺痒疼痛等属正常现象,可外涂炉甘石洗剂,以减缓刺激,如贴敷时间过长引起小疱疹,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可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偶有皮肤过敏者可涂抗过敏药膏。

穴位贴敷不是神丹妙药,一定要坚持贴敷,才能根治慢性疾病!因为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本来症状就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出来。


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效果才会更好。


5

三九贴免费送

免费

RMB 0




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五味文化“冬病冬防”三九贴免费送活动!



三九贴

疏通经络

调理气血

宽胸降气

健脾和胃

祛除寒邪


长安识别二维码,进店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