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阿佤山上的人民法官鲍卫忠:“干执行工作要人心换人心”
45岁的法官鲍卫忠走了。
今年10月21日下午,临沧市沧源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鲍卫忠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于10月23日不幸去世。
沧源,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是一座与缅甸接壤的边境小城。前往沧源县城,一路上群山起伏,山路崎岖,蜿蜒而上。大山里的云雾时大时小,有时看不清前方,只能缓慢前行。而在10月23日之前,鲍卫忠不止一次驾驶着警车,穿行在盘山公路上,奔赴执行点……
他昏迷前 还在挂心一个案子
“喂,鲍局长!”
“您好,鲍卫忠现在不方便接电话,麻烦您打执行局办公室电话,号码是……”
重症监护室里,鲍卫忠正与死神殊死搏斗,他的电话却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守护在侧的妻子周红只好暂时收拾情绪,一遍遍地接起电话,替鲍卫忠回复当事人。
告别仪式上,电话又响了。这次,鲍卫忠的书记员周新娟从他妻子手中接过电话,答复了执行案件当事人。
电话那头是惊讶、遗憾,电话这头是悲痛与惋惜,当两种感受交错在一起,他们都明白,这位阿佤山的法官化作星辰消逝在了天边。
10月21日这天,对于鲍卫忠来说,又是紧凑的一天。上午向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汇报完执行工作后,又到两家单位办理了执行事务。直到15时,他还在法院执行局工作群里安排司法拍卖的事。
在突发疾病昏迷前,鲍卫忠正向同事交代手上的工作,讨论一起执行案件的司法救助事宜。刚讨论完,鲍卫忠突然说道:“可以帮我倒杯水吗?我很累,想休息一下。”
16时13分,法院干警金欣欣到鲍卫忠办公室汇报工作,发现鲍卫忠出现身体不适,瘫坐在椅子上。同事们立即拨打了120,紧急将他送往医院。
然而,遗憾的是,10月23日14时许,鲍卫忠因病抢救无效去世,生命定格在45岁。
鲍卫忠走了,同事们接过他手上的工作,继续办好执行案件。如今,他昏迷前仍在挂心的这个案子也有了结果:申请人领到了司法救助金。
办公桌上 执行卷宗堆积成山
走进鲍卫忠的办公室,只见办公桌上的执行卷宗堆积成山。
办公桌的右侧放着一个柜子,柜门上贴满了一张张手写的便利贴,甚至电脑上也贴了一张。这些便利贴上,有鲍卫忠在工作中随手记下来的工作计划,也有执行案件当事人的联系方式,还有同事给他的留言,如“某人有一辆车,请求强制执行”。
鲍卫忠的办公桌上,除了工作材料,还有20余本工作笔记、党史学习教育笔记也整齐摆放着。翻开其中的一小部分,每一条执行情况、每一页会议记录、每一份心得体会都是手写,一笔笔记录下的是他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
鲍卫忠的父亲,是一名优秀的老党员。受父亲影响,鲍卫忠从小立志做一名人民法官。有了3年的基层工作经验,1997年10月,鲍卫忠被调入沧源县人民法院,从一名书记员开始。经过几轮工作调动,2012年3月,鲍卫忠成了见习助理审判员,由于业务熟练、能苦善干,不久后便被安排到任务最重的执行局工作。2015年8月,39岁的鲍卫忠接过执行工作的重担,任沧源县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
而随着“用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的全面打响,他再次鼓足了劲,带领着执行团队日夜坚守,深化落实。最终,650件“钉子案”“骨头案”全部解决。
执行工作 要“人心换人心”
沧源县,这个十多万人的边境小城,有着佤、汉、傣、彝等20多个民族共生共荣。
在这里,要跨越语言这第一道关卡。作为“双语法官”,鲍卫忠精通佤语、汉语,也略懂一些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工作中,他总是尽力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困难。
干好执行工作,除了要铁面无私、按程序办事,还要在法理之外,有人情世故。每当第一次去被执行人家里,他从来不会穿制服,也不会开警车。“他怕给人家造成压力和不好的影响,宁愿自己多走点路,多跑两趟。”书记员陈美红说。起初,陈美红会对此感到不解。后来她明白了,这是这个粗犷的佤族汉子内心的温柔与善意。
有一天,陈美红接到一个电话,话还没说完,电话那头就是一顿臭骂,她委屈的眼泪瞬间淌了下来。
此时,鲍卫忠走了进来,发现陈美红的情绪不对。“她又被那位当事人骂了。”旁边的同事小声说。“没事、没事,以后让他直接打电话给我。”知道原委后,鲍卫忠宽慰着陈美红。“干执行工作要再用心,人心换人心嘛。如果你是当事人,也会着急。”见陈美红情绪稳定后,他拨通当事人电话告知执行进度。
陈美红已经数不清鲍卫忠到底去过被执行人刀某家中多少次了。刀某与卫某买卖合同纠纷的案子,标的不大,可因为刀某无财产可供执行面临终结。鲍卫忠带着陈美红一次又一次到刀某家中了解情况。
这天,鲍卫忠又来到刀某家中。看着核桃地里乱窜的土鸡,鲍卫忠问道:“这鸡好肥,收成也不错吧?”“找不到销路,没办法。”刀某这次要以鸡抵债,不情愿地回了一句。
“这么好的鸡,怎么会没人买呢?小陈,去捉两只带回去熬汤喝!”边说边掏出几百元钱递给刀某。回程路上,鲍卫忠还在不断地打电话想办法为刀某找销路。后来没多久,刀某的欠款还上了。
“人心换人心”,鲍卫忠这句简单的话背后,却需要付出百倍的汗水。
特事特办 帮助申请司法救助
今年9月,鲍卫忠手上有一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案件执行标的金额达10余万元,申请人家庭困难,急需这笔钱继续治疗。听说被执行人刚刑满回到老家,鲍卫忠决定马上到班洪乡某村某组找这名被执行人。
考虑到目的地比较远,一路上都是盘山公路,车程要3个多小时,加上那段时间连续阴雨天气,沿路塌方、落石路段较多,鲍卫忠、陈美红等一行3人8时多就从法院出发了。
一路上,天气时阴时雨,绕过了山路十八弯,车辆却在经过一段塌方时突然爆胎。更换轮胎过程中,工具断了,他们只能等待救援。车辆修好时已是中午,距离目的地还有一半的路程。
14时多,3人来到被执行人家里,可他们家的情况却让鲍卫忠有些措手不及。“被执行人家里也非常困难,他自己连房子都没有,借住亲戚家,完全没有履行能力。”陈美红说。
面对眼前的情况,鲍卫忠沉默了。“鲍局长一直没说话,最后他还是给申请人打了电话,把这些情况告诉申请人。”说到这里,陈美红有些哽咽。
这个案子怎么办?返程路上,鲍卫忠还在发愁。“小陈,司法救助的模板你有吗?我们去一趟村委会,再做一遍详细的调查,开个证明……”话还没说完,一个急刹,只见前方一棵大树倒在路中间。
见状,鲍卫忠立即下车。他们把挡在路上的树木枝叶砍断,再搬到路边,车辆才得以顺利通行。
17时,3人赶到村委会,进行详细调查并做了调查笔录。办完这些事,才踏上回法院的路。
沧源县人民法院经过综合考量,很快为这名当事人申请了司法救助金。鲍卫忠去世两天后,“这笔司法救助金到账了,交到了当事人的手上。”金欣欣说。
对于鲍卫忠来说,就算案件的被执行人没有可执行财产,他也会在核实情况后,为家境困难的当事人积极申请司法救助金。据统计,鲍卫忠任职期间,累计为61位特困申请人发放了司法救助金90.97万元。
2017年因工作实绩突出,鲍卫忠被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2017年先进工作者,2018年因连续被评为国家优秀公务员被记三等功及授予嘉奖。
想念丈夫 发微信“我想你了”
鲍卫忠的妻子周红是一名幼儿园老师,两人都很爱唱、爱跳、爱打篮球,也正因一起排练舞蹈而结缘。
鲍卫忠的工作比较忙,到了执行局就更忙了,周红揽下了大部分的家务活,照顾老人、孩子。
在周红的心里,鲍卫忠是一个性格很温和的人,“心特别宽”。两人也会争争嘴,但第二天总能和好。有时周红也抱怨,他们还从来没有一起出去旅游过,这也是两人意难平的遗憾。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遗憾,鲍卫忠和几个要好的同事、朋友约好要一起去西藏玩一玩。他们每月每家人往“小金库”里存200元,等钱存够了,有时间了,就带上家人到西藏旅游……
周红真的不敢相信,丈夫已从他的生活中彻底消失了。在想念丈夫或是孩子生病时,周红总是忍不住会给丈夫发微信,“我想你了”。
推荐阅读
【教育整顿】云南省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回头看”和督导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汇报会召开
【身边的云南法院人】唐敬松:从“门外汉”到“业务通”的崭新蜕变
联系(投稿)邮箱|34866209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