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小学生家长的独白

安娜 TM 安娜的三千乱话 2019-10-06


自从有了孩子,我就成了半个思想家。

 

我常常会对着她酣睡中红润滚圆的小脸和时而微微抖动的睫毛陷入遐想,啊哈,当年一团肉滚滚的只会狂吃和嚎哭的小东西,竟然长成了这副模样。

 

她会长时间窝在沙发里看书,动情之时,可以毫无征兆地奋力将书摔向屋顶,然后伸展胖臂把自己抱成球状,笑到喘不过气。


郁闷时的画风是这样的。

 

有一回阅读西顿的动物小说,老谋深算的猎人在最终逮着与他斗智数月之久的一头美丽羚羊之后,把羚羊的头骨做成了标本。读到标本这里,小家伙突然沉下脸,面如墙灰,随后一个人关在房里很久。我偷眼看到门前吊着一块纸片,纸片上剪个圆洞,一根细细的麻绳穿过去攀在门把手上,“勿扰”。

 

我和她就像朋友。彼此叫对方的小名,刚刚面红耳赤地朝着对方大呼小叫,转身就抱成一团悄悄分享彼此的秘密。我经常说,长时间看书伤眼睛,我是你妈,在你成年之前,我要管你。未几,轮到她走过来说,妈妈,长时间看手机伤眼睛,你是我妈,在我成年之前,我要管你。

 

当她渐渐伶牙俐齿,能说清楚不少事情的来拢去脉和因果关系,我就多了个小闺蜜。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常常感受到她小小的脑瓜里涌动着一堆堆的奇思秒想,孩子的思维生长,就像暗房里的小花朵一样哔啵哔啵地冒着阵阵香气。

 

 “我一不溜神来到了这个世界,成为你的女儿,真好。”她不下三次说过这句话。我想,她一定愉快地接受了眼前的生活,但不知她有没有想过,更远的未来,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各种各样的悲欢和跌宕正在等着她,她究竟要做多少准备才能从容应对?

 

像我这样的妈妈,从没想过让孩子给我挣什么面子,我只希望她能健康长大,拥有丰富的心灵和斑斓的情趣,能够尽情体验领悟生命中的各种色彩,亲情,友情,爱情,恩情,希望,失望,痛苦,喜悦,高潮,低谷,阳光,阴霾……她都能甘之如饴。最终,她也能借着体验生命的过程,实现她自己认定的人生意义。

 

除此之外,我想不出还能企求什么。

 

 

自从升上小学三年级----- 确切说是四年级前后----- 我们用来调皮的时间越来越少。她总有写不完的作业,一排排的数学计算题,让我帮她掐着手机秒表记录完成时间。为了一点点的退步和进步,她时哭时笑,喜怒不定。有时候写累了,或者遇到太多超过她理解能力的数学应用题,就不停地抹眼泪,泪水打湿指尖上的铅笔墨痕,涂在脸上,白一块,黑一块。

 

她学数学一直比较吃力,常常感叹自己长大就笨了,笨得不再像自己。她说想念小时候,剪纸、折纸、积木、画画样样能手,家里有她一整柜的橡皮泥作品,个个惟妙惟肖…..可是现在,那些拐弯抹角的数学题只会跟她躲猫猫,以为找到了思路,解出来却是错的……好几次,她把纸和笔丢向地板,要跟我互换角色,她去上班,我去上学。

 

“我很想快快长大,参加工作。做学生真是不好玩,成天除了作业,还是作业。”

 

我因为心疼她每天要抱回家那么多题目和练习纸,常常劝她少做一点,腾出时间来早点睡觉,或者看点课外书、画些动漫小图,哪怕去操场上跑两圈,听听歌,做几个脑筋急转弯也行。于是,我试过征求她意见,“我跟老师去讲,作业太多,你做不完不做了。好吗?”,她从没答应。

 

“没时间整那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同年级的不同班级要竞争考试名次,我做不到优秀,至少不能拖同学后腿。”

 

我们的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在题海中挣扎飘浮,她的情绪开关几乎全部交给了考试成绩,考好了满脸堆笑,考坏了如丧考妣。上学,做题,放学,做题,我在她如此单调沉闷的小学生生活里变得越来越焦虑。

 

像很多母亲一样,我看过好几家数学课外辅导学校,软磨硬泡地扭送她上过几堂体验课,体验下场都是一个样:不喜欢。她说看厌了一排排冰冷的课桌,看厌了老师高高的讲台,听厌了莫名其妙的训斥,不想刚离开学校又进入那种环境。

 

“放学后,我只想坐在家里的桌子上学习,旁边陪着薯片和狐狸台灯,累了可以随时歪向沙发,倦了可以随时抱抱妈妈。”

 

我狠不下心强制。好吧,不喜欢就不去。我不少同学和好友说我在这个环节上太怂,太不负责,“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哪个孩子会自愿学习,怎么可以由着她们,我们都是靠强迫的。强迫了,成绩好了,受到老师夸奖,将来考上好的大学,孩子会感激你的。”

 

我在内心里无数次跟自己斗争,要不要强迫她去课外班。既然大家都没得选择,都拼尽全力挤在一条路上,我们如果不拼,那一定是最先被淘汰的那个,将来她会恨我今天没逼她一把吗?

 

最先软下来的还是我,我发现自己做不了一个人们眼中的好妈妈,我太不喜欢强迫,孩子也不可以。怎么办?只有我们自己上,她爸爸负责数学,我照看她的英文和语文语法。以前我主要的精力是陪她阅读,一起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帮助她串联理清一些故事逻辑。

 

不幸的是,她现在几乎没有时间再读课外书和英语故事,十有八九的时间花在大量的数学题目上。她爸爸为了给她补习,又额外买了精华试题…..最近虽然在数学上略有进步,但还是与她付出的时间不成比例。

 

我忧心的是,为了备考,为了所谓的小升初,她几乎搭进了吃饭睡觉之外的全部时间。转瞬即逝的童年时光,我正在让她变成一台并不优秀的考试机器,这是一场即使我们赔进全部力量,却依然注定赢不了的战争。

 

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我们就赢了吗?人生需要的大部分智慧和知识,其实今天的大学给不了(国外的大学没研究过,不好说)。一条路,如果所有的人都在走,我不相信会是一条通往自由和幸福的路。

 

像上课刷题考试这种方式也许并不天然适合每个孩子,就像体操长跑唱歌跳舞并不天然适合每个人。我们终归要找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尽最大可能使它们发光,才有可能获取成功。而其他缺乏能力的地方,就踏踏实实交给自由分工和自愿合作的经济社会。人力和才华的资源也应自由配置在各自最擅长的领域,除了高效,个人的成就感也会更强。

 

当然,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无情。在公办学校垄断教育市场的今天,我根本找不到一家可以依据不同孩子的个性特点而因材施教的学校。认真看过本地市场上提供的私立学校,我发现他们的教学大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与官办学校如出一辙(当然),除了学校硬件优于公立。孩子们就是花了很多钱在一个外墙由天然石材制成,公园里种满更多蔷薇和冬青的公立学校里上学。

 

我希望有一天—祈祷现在已有人在默默酝酿—私人教育的创业者可以挣脱整齐划一的国立牢笼,根据孩子们不同的个性、天赋、能力、特长而量身定制出不同于彼此的教育产品。既然物以类分,天性禀赋互不相同的孩子们也应该分门别类,朝最能激发他们天赋的方向去施教和努力,帮助孩子们发现闪光点,然后因材施教,结合专业的引导,最终带领孩子走向他们自己认可的美好生活。

 

说到这儿,有人一定会说,量身定制就意味着支付更高的教育费用,公办虽然千人一面毫无特色,好就好在免费(免费并不免费,此处不展开)。收入拮据的家庭怎么面对市场化的教育?

 

这自然是认识上的误区,教育一旦市场化,入行无限制,企业家们看准如此庞大的私人教育市场,定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拼尽全力设计教育产品,努力使得自家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能有一席之地,各种配套的上下源资源---无论教学硬件还是理念师资---也将大量涌入市场,成本必然是越来越低。


自由进退的市场,也很难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相互竞争的结果只能是教育产品越来越趋向个人意愿或非国家的意志,价格也会越来越低。

 

又有人问了,现在狗皮膏药般贴满广告栏的家教和辅导学校,不正是自由市场提供的吗,价格低了吗,个性化了吗?我想说的是,课外家教依然是一家独大的公立教育的衍生产品,他们依托目前的公立升学制和高考制而存在,而且正是因为公立教学的低效和敷衍,还有千千万万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迷恋,造成课外辅导市场的蓬勃发达,目前这个领域还有很多资本在源源不断地进入,价格已经在缓缓下降。


啰嗦是我改不掉的一个病,居然又写了这么多。就此收笔,不管怎样,写完一个文章,内心的焦虑好象少了一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