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在微软做研发 | 爱上微软亚洲研究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17-03-09 付端凌 微软丹棱街5号


 微软亚洲研究院移动及云计算组主管研究员 闫莺


丹棱君有话说:闫莺,这位对微软亚洲研究院一往情深的女子——工作中,她是一心投身科学的主管研究员;面对实习生,她是严格却又体贴耐心的导师;回到家里,她是不愿缺席孩子成长的母亲。在多重角色中,她游刃有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读一读她的故事,看看这位从事 STEM 的女性如何将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闫莺可能一直都是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文艺细胞与体育细胞兼具;本科到博士一路保送,未曾经历过高考和研究生考试;直博一年级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便被 ICDE 录取(国际数据库一级会议),第二篇论文就拿了中国数据库年会的最佳论文。拥有这似乎开挂一般的经历,闫莺博士谦虚地将这些归结于自己的运气,殊不知,这看似“毫不费力”的背后,是她一直以来的百分努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382v3et33&width=500&height=375&auto=0

# MakeWhatsNext # 

改变世界,微软鼓励更多女孩加入 STEM


念念不忘,两度擦肩


12 年前的 2005 年,闫莺迎来了在复旦大学周傲英教授数据库实验室的第二年。也是在这一年,她荣获由微软亚洲研究院所颁发的“微软学者奖学金”。这是微软于 1999 年启动的一项面对亚太地区重点高校的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等专业低年级博士生的项目,用于发现、鼓励和资助优秀的、有潜力的低年级博士生更好地展开基础研究工作。闫莺回忆道,正是在这次颁奖典礼上,她遇到了自己的偶像——如今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Harry Shum博士。回忆起颁奖典礼,闫莺言语间仿佛还透露着当年的兴奋激动:“当时是 Harry 给我颁奖的,我到现在还记得当初和他握手的感受!” 虽然照片早已模糊,多年后的今天,闫莺依然珍藏着当年两人握手的照片。


一直珍藏的 2005 年“微软学者奖学金”颁奖典礼照片


这次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交集让闫莺开始对这个“世界上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念念不忘。“微软学者奖学金”为每位获奖者提供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机会,但由于当年研究院没有与她研究方向相近的数据库研究组,这次实习终究没有成行。在闫莺眼里,这是自己与研究院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三年后的 2008 年,闫莺复旦博士毕业,众多 offer 中就包括彼时还属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但因对上海的执念,闫莺选择加入刚成立的 SAP 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实验室,成为首批研究员之一。2009 年,微软互联网工程院的刘激扬再次向闫莺伸出橄榄枝,希望她加入微软,闫莺动心了,不过那时的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已从微软亚洲研究院孵化出去。就这样,闫莺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第二次擦肩而过。


心之所向,柳暗花明


在微软的搜索部门工作了两年之后,闫莺博士决定是时候回到自己的研究之路上来。微软也为像她这样的员工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申请交换到自己想去的部门。一如既往的,她在申请和面试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过程都很顺利。


但在最终 offer 到手之前,闫莺发现她即将成为一位母亲,在欣喜的同时也有一丝忐忑。让闫莺暖心的是。身边优秀的同事都十分照顾这位新的“战友”,闫莺在感激的同时也不免对自己提高了要求:毕竟刚来这里,好强的她非常想尽快证明自己的能力。闫莺的老板张铮和周礼栋在这段时间里扮演了重要角色:一向严格的他们在考虑到闫莺身体状况的前提下,给她安排了各种工作和机会,让她得以施展能力和才华。对此,闫莺选择了用出色的工作成果以表达她的感激。



刚来不久,闫莺所在的团队就接到了来自产品团队的需求,希望研究员们可以研究一种新方法来优化数据分析性能,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分析需求。在此之前,闫莺团队曾通过采样来优化大数据性能,但抽取的“数据摘要”常常不准确。一番研究后,他们决定通过将采样比例和误差率控制在同一个比例关系中来控制误差。在得到产品组的认可之后,团队便开始着手研究,扩展已有方法。那时的实验室,时常可见闫莺和张铮聚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两个月后,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举行内部黑客马拉松,应用闫莺团队研究成果进行数据查询的项目组一举获得该次比赛冠军。第一项研究成果在短时间内如此收官,闫莺颇为自豪。


后来,团队又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法扩展,与产品部门进行了多次合作,把可用的数据采样查询扩展得更多。基于此项研究撰写的第一篇论文便被数据库领域顶级国际会议 VLDB 收录;针对随机数据查询任务而进一步优化的第二篇论文进而被数据库领域顶级会议 SIGMOD 收录。对于绝大多数科研人员而言,研究者常需要在前沿研究和技术落地间权衡,但闫莺所在团队的研究,一方面能在微软的产品里实现落地,另一方面在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在两个方面都获得了可喜的成果。来到微软亚洲研究院最初的项目成果便如此丰厚,对闫莺许是意料之外,但对熟悉她的人来说,这完全是情理之中。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第一个三八妇女节,闫莺一直记忆犹新。那天,老板张铮手持鲜花来到她的座位,看似轻描淡写说道:楼下顺的花,节日快乐。这暖心的举动让闫莺格外感动:“整个研究院里的氛围其实都是这么温馨”。


多重角色,游刃有余


如今的闫莺,身兼多职。在工作中,她是研究员,是实习生的导师“莺姐”。而回到家里,她又是一位母亲、女儿和妻子,需要照顾家庭。事业和家庭间的平衡对很多职场女性来说似乎都是一个难题,但这看似忙乱的生活,对闫莺来说却是游刃有余。


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移动及云计算组主管研究员,闫莺目前负责微软中国智能区块链的创新和研发。实际上,这个项目源于半年多前闫莺读到几篇相关文章,彼时正集中研究数据库的闫莺立即产生了兴趣——这个看起来简直是为我们量身打造。一番研究过后,闫莺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老板 Thomas Moscibroda ——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云计算及移动计算组创始负责人——并得到对方大力支持。



一念之间,渐行渐远。仅仅半年多,闫莺团队设计的新技术已经获得区块链方面几项美国专利。从基础的一致性协议理论,到提高区块链性能和扩展性的系统优化,各方面都取得了相当进展。目前,团队正与 Azure 美国团队一起设计和开发可落地的区块链的应用。面对这样一位异常高效的员工,老板 Thomas Moscibroda 如此评价闫莺:“自几年前加入我们团队,她在每一个方面都令我惊艳。实力之外,她更有远见,研究工作从数据库到大数据系统再到现在的区块链,每一项都是业界前沿。作为她的经理,我非常庆幸有这样一位员工在我的团队。


研究工作之外,闫莺同样是一名出色的导师,被实习生们亲切地称呼为“莺姐”。“莺姐”在与实习生交流时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你来这里实习的目的是什么?是发论文,求推荐信,接触产品组,还是单纯的体验?根据对方的回答,闫莺会与之细致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意见建议和工作安排。而对于想要申请学校或工作的实习生,她都会主动提供修改简历等实在的“一条龙服务”,细心程度可见一斑。“正是因为她的细致和用心,绝大多数实习生在实习期满后都获得了最初所想:无论是论文、推荐信,还是完整的产品体验。”Thomas 说道。


张宪是北京大学博士生,去年年底加入闫莺所在的区块链研究组,他眼中的“莺姐”专业,十分严格而不失亲切。“她常与我们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趣事,比如今天看到什么文章、听了哪些演讲、思考到哪些问题,她都会主动与我们分享。”张宪如是说道。“她还会吐槽我的口音,关心我的学业。这样的老板,交流起来真的轻松。”平时在工作中,高标准的闫莺对实习生们也非常温柔体贴,请喝咖啡是常事,加班到了饭点就直接带着大家吃饭。“有这样的老板,实在是一大幸事。”张宪感慨道。


虽然工作并不轻松,但闫莺从未缺席孩子的成长。无论多忙,她要求自己每天必须抽出至少一小时与孩子交流玩耍。自小便爱好广泛的闫莺希望孩子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培养自己的兴趣。捏泥人、画画、唱歌、弹琴……这是闫莺常与孩子一起参与的亲子项目。


闫莺和孩子的泥人作品


理科生出身的她在育儿方法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她常常根据孩子的所需所想为自己制作一份 checklist ,罗列出近期需要和孩子一起完成的项目,并定期检查。“如果月末发现 checklist 上的项目都完成了,我会很满足;否则,我便会反思自己。作为计算机科学研究者的她还曾志愿到孩子幼儿园做助教,给孩子们上科技课,讲解最新的人工智能。“小朋友们都很兴奋,我也挺有成就感的。闫莺觉得,自己可能不是最完美的妈妈,但她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闫莺在孩子幼儿园的科技课上讲解人工智能


数次擦肩后,闫莺对微软亚洲研究院早已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回忆起自己的研究之路,闫莺满是感恩,认为自己一路以来都有着几分运气。殊不知,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好运便不是馈赠,而是情理之中。昨天是三八妇女节,闫莺也鼓励更多的女生学习计算机,加入这个行业。如今科技早已无处不在,并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未来生活。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女性像闫莺一样投身科学,探索未知科技,领略这个领域不一样的魅力。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微软研究院 AI 头条


了解更多:




后台入驻微软小冰

如果你很萌,请跟她一决高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