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建宏 | 西方的软实力从何而来?

2018-04-21 李建宏 察网智库
摘 要

经过两千多年基督教传统的精雕细琢,西方人练就了制造虚幻梦想和传播荒诞不实信仰的超凡才华,并成为日后肆虐横行的西方软实力的滥觞;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源地,西方最先掌握了精湛娴熟的市场营销知识,锻炼了举世无双的广告营销技巧;长年累月的选举争斗与政治辩论,练就了西方人操纵民心民意的绝世本领。从兜售上帝,到推销商品,再到贩卖政客与政见,一脉相承地延续了西方靠软实力得天下治天下的传统陋习。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是一个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软实力在全球范围内攻城掠地、横行无忌的世界。为了维护穷途末路的国际资本霸权体系,日暮西山的西方国家丧心病狂地对崛起的中国展开了全方位的精神征服与文化围剿。在其猝不及防的凌厉攻势下,延绵数千年之久的中华文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如果党和政府不能在短期内凝聚全民族的文化力量与智力资源,迅速采取积极有效的文化复兴战略,后果将不堪设想。在当前极为险恶的国际形势下,只有最大限度地汇集与整合全民族的文化智慧与精神力量,不惜一切代价打赢这场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民族文化保卫战,才能维护好中华民族健全的精神世界,守护住中华文明的文化根基,其战略重要性绝对不可小觑。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要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文化攻坚战中采取切实有效的克敌制胜之策,我们必须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西方软实力的缘起及策略,才能找到正确的应对之策。为此,只有在深刻认识西方软实力从何而来的基础上,深层剖析其所形成的深厚的历史、宗教、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并大胆揭露其阴险实质与虚假伎俩,才能彻底打破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攻击与政治渗透。本文拟就此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第一,两千年的基督教传统成就了西方人制造虚幻梦想和传播荒诞不实信仰的超凡才华

作为西方“文明”根基的基督教信仰,是一个建立在自相矛盾、荒诞不经的谎言与欺诈之上的反理性的宗教体系,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荒诞性、欺骗性和虚伪性。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曾经在《基督教的本质》中充分揭露了基督教的本质特性:“我只是泄露了基督教的秘密,只是把基督教从充满神学矛盾的欺诈和诡计中拯救出来而已。”任何一个理性尚存的人,只要读过整本《圣经》特别是《旧约全书》,就无法不被其中所充斥的诸多谬误与荒诞之处所震惊。然而基督教会竟然能够让千百万善男信女自觉自愿地拜倒于教会的蒙骗之下长达两千年之久!如果没有精妙绝伦的洗脑术与超凡脱俗的蛊惑力,怎能让人如此长久地陷入如此明显的谎言之中而无法自拔?

基督教会首先以虚无缥缈的谎言来公然诱骗信徒,宣称如果相信基督教,死后就可以进天堂。由于这一许诺在任何信徒的有生之年都绝无付诸实现的任何可能,教会大可不必为实现承诺而浪费心神。只要通过谎言与诡辩来强化信徒的美好梦想,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当一种信仰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鼓舞信徒将信仰变成现实而努力奋斗,而是以盲目坚守未经证实的荒唐信条为己任,将其称之为邪教或谎言也许更加名至实归。因着信仰的最终目标无法实现这一先天性缺陷,绝大多数基督徒难免时时会在信与不信之间摇摆不定,教会对此也心知肚明。为了加强对教徒的思想控制,遂精心设计了一整套逻辑荒谬的诡辩说辞,将令常人难以置信的基督教信条解释成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信仰抉择。基督教会还通过循环论证的方法,用基督教的经典——《圣经》来证明基督教自身的真理性。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操控机制,让基督徒沉浸在自我欺骗与自欺欺人的虚幻世界里无法自拔。

基督教非常注重四处广泛传播自己的信仰,因而具有异常强烈的侵略性、扩张性与排他性。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生前曾反复要求门徒将基督教的“福音”传到地极,所以从古至今历代基督教会都以发展人数众多的信徒为其义不容辞的大使命。作为一种一神论宗教,坐井观天的基督教以唯一真理自居,从起源之初就沾染了妄自尊大的恶习。为了传播基督教,基督徒必须在宣扬基督教自身正确性的同时,以恶毒攻击和否定其他一切信仰来证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这一双管齐下的策略要求信徒对他人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视而不见,脱胎于基督教传统的西方文化也沿袭了这一唯我独尊的劣性特质。

基督教试图证明自己乃唯一真理的努力,无疑是一项从逻辑上来讲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要求传教者具有极为高超的语言表达力、感染力,特别是诡辩力和虚伪狡诈等性格特征,正如曾身为虔诚基督徒的老舍先生在《二马》中所说:“传教师是非有两副面孔办不了事的”。为此,西方各大神学院都设有传教专业甚至传教系,系统研究与教授花样繁多的各种传教技巧,并形成了传教士的专门职业。各个基层教会也经常展开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以提高普通信徒的传教技能,信徒之间也常就如何传播基督教信仰进行交流与沟通。

经过两千多年基督教传统的精雕细琢,西方人练就了制造虚幻梦想和传播荒诞不实信仰的超凡才华,并成为日后肆虐横行的西方软实力的滥觞。因此,研究基督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史,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西方软实力的历史、宗教与文化渊源,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性。

第二,近现代资本主义商业运作造就了西方人举世无双的广告营销技巧

在以自由市场和商品经济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之下,生产与贩卖商品构成了资本主义商业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环节。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本质特性以及商业竞争的需要,销售往往比生产具有更加无可比拟的重要性。英国著名媒体人John Oliver曾揭露说,百分之九十的制药公司在市场方面的投入要远远高于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例如,2013年强生公司在市场与销售方面花费了高达 一百七十五亿美元,而在研发上只花了八十二亿美元, 这充分说明西方资产阶级对市场与销售等所谓软实力的重视要远远高于科技开发等硬实力。由此可见,真正给资本家带来超额利润的并非产品质量的高低,而是商业营销的成败。借此市场学、营销学、广告学与销售学等课程才能发展成为专门的学科专业,并登堂入室成为欧美商学院的必修课目。

自古以来无商不奸,制造商、广告商和推销商都需要摇唇鼓舌,将自己的产品吹得天花乱坠,才能寻得大量买家,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没有任何商人会客观公正地将自己产品的缺点暴露在公众面前,也不可能说别人的产品一句好话。 精明至极的商人更不可能明言,他们的真实目的其实就是要将你口袋里的钱转移到他们的腰包里。他们转弯抹角地东拉西扯,企图使人们相信,如果使用他们的产品,你的生活就会充满快乐和满足。如若不能购买他们的产品,势必成为人生难以弥补的一大憾事。为了最大限度地推销产品,资本主义企业可谓无所不用其及。西方资本统治集团懂得如何借助大众媒体、捕获大众心理、操纵大众需求,以引领消费潮流、挑动消费欲望,从而达到赚钱盈利的商业目的。

鉴于产品推销在近现代资本主义商业运作中的极端重要性,广告在西方文明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名目繁多的广告在西方社会可以说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美国历史学家布尔斯廷曾直言不讳地说:“在移居新大陆、扩张经济和建立美国生活水平方面,广告一直属于美国文明的主流”。 设计精美的各类广告竞相夸大甚至捏造待售商品的质量、性能与功效,将各自产品捧上业界至尊的宝座 ,并利用名人效应,将产品包装成身份、地位与个性魅力的象征。他们还充分发掘与利用商品的声香色等一切特点,对人的三观四觉、五脏六腑、七情六欲展开全方位的狂轰滥炸,让人们在眼花缭乱的各色广告所刻意营造的良好氛围中暂时丧失理性判断,在不知不觉中买下可有可无或根本不需要的商品。

美国德裔学者学者弗洛姆指出:

【“如果大多数人用一种广告最多的牙膏是因为广告宣传出某些 异想天开的保证 ,那 么 ,任何明白事理的人都不会说 ,人们‘决定’喜欢这 种牙膏。可以说的只能是,广告宣传在哄骗人,要 人相信它的保证。”】

从本质上来说,资本主义的种种商业行径已经完全背离了客观公正的道德准则,实则与欺诈无异。

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源地,西方最先掌握了精湛娴熟的市场营销知识,锻炼了举世无双的广告营销技巧。有着两千年贩卖基督教经验的西方人,将此前所掌握的一切谎言制造与心理煽动能力,轻车熟路地转移到现代商业领域。所兜售的虽有商业产品与宗教产品之不同,但其基本运行原则与操作方法却大同小异。加强对西方资本主义商业运作的研究,无疑也有助于增进我们对西方软实力的了解。

第三,以“自由”“民主”与“人权”为名的选举政治练就了西方人操纵民心民意的绝世本领

在西方引以为傲的“民主”选举中,政治精英们原汁原味地挪用了资本主义商业运作方式。选区被当作市场,选民被看成客户,候选人成了待售商品,竞选策划等同于市场营销,民主选举无异于做选票生意。弗洛姆曾直言不讳地道出了西方政治运作的真相:

【“实际上 ,民主国家的政治机器发挥作用的方式与商品市场的固有方式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政党与商业大企业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职业政客也是在向公众推销他们的货物。这些职业政客所采用的方法愈来愈像强行推销商品的广告。” 】

西方各大党派纷纷以推销商品的方式,将各自的候选人包装成精美绝伦的政治产品,推荐给不知内情的选民。被商业界奉为圭臬的软实力,在政治领域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西方政治领袖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围绕华而不实的软实力展开的。正如在商战中产品销量的多寡并不在于产品质量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广告的受欢迎程度;在选举中胜出的关键,也不在于候选人的施政能力、政治才干与道德品质等硬实力,而在于演说能力、辩论能力、姿态举止以及衣着打扮等软实力。早在1956年,美国商会主办的《国家商业》(Nation’s Business)杂志就公开承认: “两个党派都使用与企业界所开发的销售产品相同的方法,来推销他们的候选人和观点。…… “除了圆润的声音和良好的措辞,候选人还需要能够在电视台的镜头面前看起来‘真诚’。  西方国家的政客完全不需要向选民展示自己以往的政绩,只需要鼓动三寸不烂之舌,把牛皮吹破,将自己说成独一无二的最佳人选,就能博得选民的爱戴,最终技压群雄。如若不能以信口开河的承诺、天衣无缝的谎言、巧舌如簧的诡辩、虚张声势的语气、优雅动人的举止等软实力来讨得选民的欢心,则断无当选的可能。

奥地利著名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研究既揭露了西方选举制度的实质,也指出了其对国家和社会的极大危害性: “使一个人成为候选人的智慧与品格,不一定就是做一个卓越行政长官的智慧与品格,以投票中获得成功的方法选出的人并不一定是在领导工作中取得成功的人。”而且

【“所有选举制度,虽然程度不同,都重视候选人的其他品质,包括常常有害于实践才能的品质。但我们也许还可以这样说,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在政治上的成功并不证明他有什么才能,而政治家只是业余玩政治的人。虽然这样说不十分正确,但有一点非常重要,即他十分内行地知道怎样操纵人。”】

长年累月的选举争斗与政治辩论,练就了西方人操纵民心民意的绝世本领。从兜售上帝,到推销商品,再到贩卖政客与政见,一脉相承地延续了西方靠软实力得天下治天下的传统陋习。因此,深入剖析西方政治实际运行机制,特别是选举制度的具体运作过程,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与应对西方的软实力具有不可否认的重要性。

第四,源于精神疾病严重泛滥的高度发达的心理学塑造了西方人驾轻就熟的心理操控能力

西方文化造就了为数众多的扭曲变态的人格,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为病态的文化。西方各国以及与西方有文化渊源的国家,都被极其严重而又普遍的心理问题所困扰。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个涉及全球二十六个国家的调查中发现,美国、哥伦比亚、荷兰和乌克兰等以白人为主体的欧美文化圈国家,具有全世界最高的精神病发病率,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发病率为全球最低。 据英国《卫报》报道,三分之二的英国人有精神病。 美国全国合并症调查(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提供的数字则显示,高达48%的美国人的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段得过精神病。 美国人精神状况以及心理问题之严重,已经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且大有越演越烈之趋势,曾任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负责人的Thomas Insel将其称之为“难以忽视的真相”(the inconvenient truth)。

身受严重心理和精神疾病困扰的西方人,在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研究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只有在精神心理疾病泛滥成灾的西方国家,才会产生弗洛伊德和荣格等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学大师。在目前经济持续衰退的阴影下,各行各业的西方人都因业务萧条而担心失业,唯有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和社会工作者门庭若市、顾客盈门,毫无失业之忧。令人遗憾的是,高度发达的心理学在治愈西方人的心理疾患方面收效甚微,反倒塑造了西方人驾轻就熟的心理操控能力。在产品推销以及政治选举中,都充分借助心理学知识,紧紧抓住大众心理投其所好,以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经济目的。加拿大著名社会学家约翰∙波特在《垂直马赛克:加拿大社会阶级与权力分析》一书中指出:“人类生活的心理方面为掌权者提供了可供利用的巨大可能性。而且,当代的掌权者能够控制某些作为合法性基础的心理因素”。 因此,“民主只不过是用以争取多数人支持少数人统治的另一种宗教、另一种神话而已。在普选盛行的地方,诡辩、欺骗与腐败是精英们惯用的伎俩。”

在生产严重过剩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商品自身的功用、质量与价格,已经不再是竞争的焦点所在,产品的情感价值被现代商人挖掘到极致。为了在已进入白热化的恶性商业竞争中出奇制胜,人类的安全感、价值感、道德感、存在感、优越感,以及喜怒哀乐与爱恨情仇等精神情感需求,成为商品销售最重要的切入点。各大公司企业不惜花费重金,高薪聘请心理学家为其出谋划策。在精深细致地挖掘人类深层心理意识以及潜意识的心理需求之后,西方资本统治集团对广大劳动人民发动了用心极其险恶的商业心理战。美国学者Vance Packard深入研究了心理学在当代资本主义商业活动中的极端重要性,他在《隐藏的说服者》一书 中充分揭露了美国公司通过对消费心理与消费动机的研究来操控消费者行为的卑鄙行径。西方资本家认识到:“价值数十亿美元商品的销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功地操控或应对我们的愧疚感、恐惧、忧虑、敌意、孤独感以及内心的紧张。” 在专业心理学家的指导下,当代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被成功运用于商业领域,通过心理操控最大限度地调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消费欲望,为资本家大发不义之财立下了汗马功劳。

诉诸于人类情绪特别是人类最难以控制的负面情绪,是当今西方最常用的商业营销与政治宣传手段之一,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当属FUD(Fear, Uncertainty, Doubt)。IBM公司的销售人员曾成功运用FUD策略,不断对顾客灌输主要竞争对手产品的负面信息,让顾客对该产品产生不必要的恐惧与疑虑,从而将IBM产品视为不二之选。FUD被西方政治经济精英广泛运用于商业与政治领域,通过抹黑对手来引导社会舆论,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熊彼特一语道破了西方政治的奥秘:“政党管理和政党宣传、口号和进行曲等心理技术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们是政治活动的精义所在。”  196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约翰逊团队在公众中大肆炒作竞选对手戈德华特将发动核战争的无耻谰言,以引发社会恐慌。在约翰逊的竞选班子所制作的“雏菊”广告中,手握雏菊的天真烂漫的小女孩与核爆炸的恐怖场景相互衬托,再加上一段煽情独白:“这是一个赌注,创造一个让上帝所有的孩子都能够生活的世界,或者走进黑暗中,我们必须要么彼此相爱,或者我们必须死亡。在11 月3日投约翰逊总统的票,你留在家里的危险太高了。”在该广告所蓄意渲染的核恐怖气氛中,约翰逊以压倒性优势战胜对手连任美国总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西方国家唯一的过人之处就是在心理学方面。对人的心理与情绪的把握、操纵与控制,是西方统治当今世界最精良的工具与武器。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在心理学研究方面加大投入,尽早做到迎头赶上甚至后来居上,并将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在西方软实力面前被动防守的不利态势。加强对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理应成为我国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

第五,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及生存需要锻炼了西方人无与伦比的软实力

正是因为软实力在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占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以情商为代表的软实力被西方人拔高为判断个人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尺。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个人魅力等软实力,成为西方国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生存技能。因此,西方人非常注重对少年儿童软实力的培养,从小就通过课堂讨论与作报告等方式,来培训他们发言、演讲的能力。在这些活动中,演讲与发言的内容是否属实并无人追究,关键是要能自圆其说,并且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以赢得听众的喜爱。说白了就是用言不由衷的甜言蜜语以至大家爱听的似是而非的谎言,来取悦社会大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尚可以在西方社会找到用武之地,但是缺乏上述技能的人,则在西方寸步难行。我刚出国的时候,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我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实力不如我,甚至英语说得磕磕巴巴的人,都一个个拿到了令我羡慕不已的职位。有一件事对我刺激特别大:一个在中国大专毕业的家庭妇女被雇佣后,好心地推荐我去同一家公司申请同一个职位。结果我兴高采烈投出去的简历,又是如泥牛入海。不解风情的我,无论如何也弄不明白自己究竟败在何处。那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够云开雾散,在老天的帮助下解开这个难解的谜底。沉重的经济压力以及周遭蔑视的目光,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我的心理承受力。无数个寒冷的深夜,我泪流满面地从梦中惊醒,呼天喊地地扪心自问:我真的是如此无能吗?难道我一个堂堂的名牌大学博士、耶鲁大学访问学者以及中国最高学术机构的研究人员,还竞争不过一个大专毕业的家庭妇女吗?也许是苍天有眼,终于帮助自惭形秽的我悟出了个中奥妙。原来求职的关键就是以各种精巧的方法、手段和技巧,甚至经过精心修饰的谎言,恬不知耻地将自己装扮成众多申请者中的不二人选,这也就是西方人所说的“推销你自己”。

在西方的职场上,劳动者之间的竞争主要是软实力的竞争,从写简历求职信、面试、到薪资谈判,再到就职后与同事合作共事等诸多环节,无不彰显着软实力的重要性。而教育程度、知识水平与工作能力,则完全沦为可有可无的陪衬。凭着一张能吹会擂的嘴皮子,就可以在西方打遍天下无敌手。八面玲珑、能言善辩、不学无术的人在职场上可谓春风得意;埋头苦干、不善言辞、不喜社交的人则名正言顺地败下阵来。在西方的私人公司、非营利机构以至政府机关里,能够平步青云的,都是些能说会道、精于算计并善于笼络人心的人。而且职位越高,对软实力的要求也就越强。一心扑在业务上的我,哪里能够想到正是这些令我不耻的邪门歪道,将我挡在了西方“民主”国家的职场之外。破解了西方人的秘密之后,我迅即掌握了这些雕虫小技,从此在职场上无往而不胜。这反而让我彻底看穿了衣冠楚楚的西方人胸无点墨的底牌,对于他们鼓吹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所谓“软实力”,更是多了几分鄙视与不屑。

西方人顽固地相信情商和软实力就是真实力的象征,舍此无它,已经达到走火入魔的程度。在这一荒唐透顶的信条指导下,大智若愚的天才诗人顾城竟然被西方人当成了傻瓜与骗子。据著名诗人舒婷透露:

【“外国人,包括很多汉学家都认为,顾城的诗是谢烨写的,因为都是谢烨在外面出面,翻译啊,而且包括顾城的版权代理,都是谢烨帮他签帮他看的。他朗诵的时候,他上台之前,谢烨还给他提条给他改字呢。就像舒曼和克拉拉。这是不可能的嘛!但是外国人他不懂。他们觉得谢烨聪明又漂亮,又能应酬。”】

西方人之所以有如此奇特的认知偏差,是与西方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密切相关的。西方国家经过层层严格筛选选拔出来的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无不具有非同小可的表现力、煽动力与蛊惑力,这些人都是超一流的演说家、表演家、外交家和公关人才。但是真正踏踏实实闷头干实事的实干家,往往难逃被埋没的命运。在有眼不识泰山的西方人看来,资质平平的谢烨有着更加卓越的职业才干,而“美如神”的旷世奇才顾城,只能落得个“生如蚁”的悲惨结局。

职场上的成败,往往决定着人们在情场上的命运。只有伶牙俐齿的人,才能兴旺发达,也才能赢得异性的青睐。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人,必然成为情场上的失败者。一个在职场和情场上都失意的人,自然也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交场合,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贫穷、孤单的悲惨人生。情商低下的人,还很容易成为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西方社会投诉控告成风,但对簿公堂之时,西方人绝对不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客观事实与逻辑分析,来分辨是非曲直,而是根据当事人的煽情表演来判断孰是孰非。当事双方各自陈情之时,西方人全然不顾谁说的话更加证据确凿、真实可信、言之有理,而是看谁说的话更具有表现力、亲和力与蛊惑力,谁的表情最平静、情绪最稳定、姿态最优雅、性情最惹人喜爱,谁更善于咬文嚼字地玩弄语言游戏和扭曲法律条文,谁就是当之无愧的胜利者。是非对错与美丑善恶,在西方人强大的软实力面前,被混淆扭曲得面目全非。

综上所述,从古至今,在宗教、文化、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个人生活等诸多方面,西方一以贯之地依赖夸夸其谈、自吹自擂的软实力来维持社会的日常运作。西方的软实力不过就是通过掩盖、虚构、夸大与歪曲事实,以及有意制造逻辑混乱来混淆视听,再加上诉诸于人类情感的不切实际的幻想等极为不道德的手段,来污蔑对手美化自己。鉴于高超的软实力所带来的巨大现实利益以及软实力不济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为了生存起见,西方人自然是争相发展软实力。逼得我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天生的书呆子,也不得不起而效尤。在以哗众取宠为荣的西方社会,那些像我一样性格内向、不苟言笑、不喜交际的人,实在是非扭曲自己的天性则无以为生。但是,当脚踏实地闷头做事的人被以各种方式斩尽杀绝,仅仅依靠美妙动听的空谈和谎言来支撑的西方社会,真的可以安然无恙地长久存在下去吗?历史终将证明,一个依靠悦耳的谎言与狡诈的诡计来维持正常运行,并将其美化为技能与实力的社会,必定不能久存于世。因此,作为西方鱼肉天下利器的软实力并不足惧。成也软实力,败也软实力,利令智昏的西方此举无异于自掘坟墓,所以早晚会败在自己苦心孤诣的软实力之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的中华民族,则必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注释:

[1]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1843年第二版序言,商务印书馆1997年,P.16

[2]Ana Swanson, Big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re spending far more on marketing than research, The Washington Post, February 11, 2015

[3]转引自陈曙光, 李娟仙《西方国家如何通过文化殖民掌控他国》,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dukan/hqwg/2017-09/06/c_1121615246.htm

[4]弗洛姆著,孙恺详译,王馨钵校《健全社会》,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P.177

[5]同上

[6]转引自Vance Packard, The Hidden Persuaders, New York: D. McKay Co., 1957,P.176

[7]熊彼特著,吴良健译《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P.420

[8]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evalence_of_mental_disorders#World_Health_Organization_global_study

[9]Two-thirds of Britons Have ha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 Survey,The Guardian, May 8, 2017

[10]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tional_Comorbidity_Survey

[11]John Porter, The Vertical Mosaic: An Analysis of Social Class and Power in Canada,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65, P.227

[12]同上,P.553

[13] Vance Packard, The Hidden Persuaders, New York: D. McKay Co., 1957,P.74

[14]熊彼特著,吴良健译《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P.413

[15]舒婷《忆顾城》, 《北京文学》选刊版创刊号2003年1月7日

【李建宏,察网专栏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现旅居加拿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