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片叶中赏世态百像:深挖茶叶贸易的前世今生

2017-07-10 鲍淑雅 马也 扑克投资家

点击上图查看扑克财经年中巨献,抢名额与大咖共聚晚餐哦!


文 | 潮汐社区领域运营团队 鲍淑雅 马也 

转载请联系扑克作者君(ID:puoker)授权




扑克导读:

举头等天亮,

低头刷手机?

倒不如与茶会友,

清茶一杯颊留香,

举杯间,

听的是家常,

赏的是世态百像。



饮茶,怎能不知茶?在此前的《重磅干货:全球25个咖啡产地大起底,读完你也是半个专家》中,扑克投资家深入挖掘了众多咖啡产地的精彩风光,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终究,还是那一抹淡雅清新的茶,能在紧张的交易之余给人带来半点精神世界的宁静。茶叶及相关贸易同样是一个贸易量巨大,金额众多的行当,在消费升级的大前提下,传统茶叶及相关产业,正在焕发新的机会。今日,我们就来一同探寻茶叶的前世今生。


    一、从茶的起源说起


自野生茶树被发现后,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在这期间茶叶经历了复杂的变革。


传说第一个品尝茶树的鲜叶并发现它神奇的解毒功能的是神农氏,在神农时期原始农业主要还是靠采集野生植物,然后熬成稀粥使用。所以茶最初并没有当做饮品,而是采食鲜叶,被当做果腹的树叶。


到了春秋时期,《晏子春秋》一书中有写以茶作餐菜的记载。到三国时,魏国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者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两晋时期《晋书》中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生煮羹饮,类似于现代的煮菜汤。同时茶也被当做药,就像采集其它草药一样采集鲜叶晒干收藏备用。



从汉代起,茶逐渐被当作饮品使用,两晋南北朝是我国饮茶风俗的兴起期。而至三国时期,人们将采来的茶叶晒干或烘干做成茶饼,饮用时,研末冲泡,加佐料作为羹汤饮用。但初步加工的饼茶仍有浓厚的青草味,于是古人革新工艺,发明了蒸青制茶法:"将茶的鲜叶洗涤、蒸后碎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使茶叶苦涩味大大降低"。


自唐至宋,贡茶兴起。随贡茶院的成立,大量官员技师被组织起来研究制茶技术,茶叶的生产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唐代,"蒸青作饼"之法已经趋于完善,宋代更是出现了研膏茶、蜡面茶等新式样,后来在团饼茶表面有了龙凤之类的纹饰,谓之龙团凤饼。团饼茶在制作工序中为了改善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逐渐采取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的做法,将蒸青团改造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制作团饼茶时,在蒸青后要用冷水冲洗使之冷却并压榨水分,但这样茶汁也会随之被榨去,失去了茶的真味,散茶则避免了这个缺点。



近代制茶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如何确保茶叶的香气和滋味。经历了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等一系列发生内质变化的制造工艺,由炒青绿茶演变而制成了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


历经秦汉的粗犷古朴,唐宋的奢丽,明清的酣畅淋漓,直至现代的不拘一格,清新洒脱,茶艺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当物质的茶被异化为精神的茶、文化的茶时,人们便在茶事中注入自己的精神追求,饮茶必毕其仪、美其器,而泡茶也不再是单纯的事情了。对饮茶人来说,最大的愉悦不仅仅是茶汤入肚,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获得的享受。


    二、茶叶的品种及主要茶区分布


茶叶品种


因分类方式众多,茶叶的品种也非常繁杂,下图对茶叶的分类和名称做出了较为系统的说明。



但最为大众所知的分类方式还是按茶色来分。


平时见得最多的,就是绿茶了。绿茶不仅用来喝,现在已经演化到引申含义之中,变成了一个负面的词语。大概有同样遭遇的词儿,只有"白莲花"了吧。



真正的绿茶,原本也是带有白毫的。但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之后,大部分白毫脱落,经浸泡便成了清新的绿茶。绿茶又分为四种不同的杀青工艺:炒青茶,蒸青茶,烘青茶,晒青茶。这其中,炒青是国内最常见的制茶工艺,根据茶的不同形状,又分成长炒青,扁炒青,圆炒青三种。在制作时,将新鲜的茶叶在120摄氏度左右的大铁锅中来回翻炒,以使得水分完全散失,茶身也变得绵软,以便做出不同的形状。


由于绿茶制作时不发酵,各种成分也得以保留得很好。其中茶多酚、咖啡碱可以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能保留一半左右,维生素的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新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比其他种类的茶都要更高。



著名的绿茶实在太多,但最有名的当属以下三种:


西湖龙井:西龙是中国绿茶的代表,出产于杭州西湖周边,是古代知名的贡茶。西龙的特征是叶片呈扁平状带有翡翠色的茶色,散发出嫩草或豆子的清香与甘甜。上好的西龙,在清明节前后以一芯一叶的方式摘取,被视为绿茶中的至高臻品。


黄山毛峰:产于名胜黄山,是安徽绿茶的代表。毛峰是一种带黄白色毛的烘青绿茶,茶色往往伴有透明的黄金色,散发出栗子的香味。各种毛峰中,以一芯二叶方式摘取的特级品被称为"雀舌"。


碧螺春:和西湖龙井齐名的炒青绿茶,产于苏州的东山及西山。但形状和西龙有明显区别,呈现出可爱的,如卷贝般的螺旋状。碧螺春也是古代著名的贡茶。



黄茶可能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这是一种与绿茶非常相似,但在加工工艺中加入了一道焖堆渥黄工序的茶。通过焖堆的方法,促使茶叶中的多酚和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制作黄茶最主要的工艺,称为闷黄。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遮盖,等待数十分钟至数个小时后,茶坯在水热的作用下产生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明亮的黄色。


根据黄茶种类的差异,进行闷黄的先后也不同,可分为湿胚闷黄和干胚闷黄。黄茶浸泡后,呈现出黄汤黄叶。上好的黄茶,每根黄叶都在杯中立着,如"刀山剑硭"。按其鲜叶的嫩度和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著名的黄茶,有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北港毛尖、鹿苑毛尖,四川的蒙顶黄芽,安徽的霍山黄芽等。它们除了茶树的产地不同外,闷黄的方式也各具特点:如霍山黄芽是炒干和摊放相结合的闷黄,称为干胚闷黄,含水量少,变化时间长;蒙顶黄芽是在揉捻后闷黄,属于湿胚闷黄,水分含量多,变化较快;而君山银针则是在炒干过程中交替进行闷黄。



白茶是一种采摘后,不进行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晾晒或烘干加工而成茶。由于没有杀青和揉捻,茶叶表面的白毫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故而茶叶外表色泽银白,如同覆盖了一层薄雪,因此得名白茶。


白茶是一种轻微发酵茶,发酵程度仅比绿茶稍多。晒青是一道主要的白茶工艺,由于不沾烟火,白茶得以保持原有的清香口感。在晒青的同时,薄薄摊开于竹匾上的茶叶渐渐萎凋,这也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的制作是所有茶叶中最为自然的。比较出名的白茶,均出自福建东北部地区,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等。而比较有名的"安吉白茶"虽名为白茶,但实则是一种绿茶。



虽然名字和绿茶很像,但青茶并不是绿茶。大家耳熟能详的乌龙茶是它的另一个名字。


是的没错,青茶就是乌龙茶,这是一种半发酵茶。根据宋代《食货志》所载,乌龙茶的前身,是北宋时著名的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时任福建转运吏,监督制造贡茶的著名书法家蔡襄,对北苑茶便情有独钟。


他1051年时所著的《茶录》中提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续诸焙所产者味佳。"在北宋晚期,北苑茶已经发展出半发酵的制作方法:采下的鲜茶叶,须经过白天半天的时间堆放于竹筐之中。待得茶叶在筐子里摇荡积压,直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当时的茶人发现,经过积压之后,芽叶经酶促氧化的部分变成了紫色或褐色,泡制出的茶汤口感独特,饮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他们便保留了这一制法,于是诞生出了青茶。


说到最著名的青茶,自然当属铁观音。铁观音原产于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发现于1723至1735年间。"铁观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树品种名。因乾隆皇帝细观茶叶形似观音,脸重如铁,便赐其名为"铁观音"。



除了铁观音外,产于武夷山的"大红袍"也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青茶。它的母树产于福建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的高岩峭壁之上。由于母树的数量很少(现存仅剩下六棵)。每年又会根据雨水、产量等因素作限量采摘,所以即使在最好的年份,大红袍的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这也是为何大红袍如此昂贵的原因。


红茶是一种流行于全世界的著名茶类,也是一种全发酵茶。红茶的制作步骤,分为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五步,比绿茶多了一个发酵的过程。在发酵过程中,茶叶在空气中氧化,其中的茶多酚和单宁酸减少,并生成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芳香物质也随之产生。因此,红茶的茶叶呈黑色,或黑色中参杂着嫩芽的橙黄色。茶汤呈深红色,香气浓郁扑鼻,比绿茶更加香浓。


至于红茶的口感,由于少了苦涩味,因此味道更加香甜、醇厚。也更容易被外国人接受。除了这个原因之外,不像绿茶会随着时间而失去味道,红茶的味道却能够保存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能适应长途运输。这也是红茶能够广泛传播到西半球的重要原因。



依照制作工艺划分,红茶可以分为小种红茶、功夫红茶和红碎茶。其中小种又分成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其区别在于是否产在武夷山桐木关。正山小种(也称拉普山小种)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红茶,相传所有红茶的都源自于它。现在很火的金骏眉,便是正山小种的一种。


祁门红茶和滇红则是功夫红茶的代表。将红茶切碎,就是所谓的红碎茶。比如国内外超市随处可见的"立顿"红茶,就是红碎茶的一种。与其他茶叶的最佳产地都源自中国不同,最好的红茶并不在国内,而是在印度的大吉岭。


大吉岭红茶产自印度西孟加拉邦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地区。此地气候湿热,终年被云雾所笼罩,雨水充沛,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大吉岭红茶的味道带有浓郁之中透着果香,因此在英国享有盛名,获得无数奖项,故有"红茶之皇者"的美誉,又被称为"红茶中的香槟"。在此提醒大家,虽然大吉岭红茶如此有名,但其最初的品种,依然来自于中国安徽。



黑茶是一种后发酵茶。所谓后发酵茶,是指陈放茶叶数个月或数年,让其中的麹菌发酵后制成。黑茶泡出的茶汤颜色,呈黑褐色且混浊,因此得名。其生产历史非常悠久,已有四百年历史。根据《甘肃通志》所记载,黑茶最早见于明嘉靖三年御史陈讲的奏疏:"以商茶低伪,征悉黑茶。地产有限,仍第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书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晒一篾,运至茶司,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卖。"


黑茶又被称为"马背上形成"的茶。当时在四川雅安地区,茶马交易盛行。茶商从雅安出发,经由马背驮着抵达西藏,至少需要三个月的路程。由于缺乏遮阳避雨的工具,下雨天时,茶叶常被淋湿,到得天晴时又被晒干。这种干、湿的循环变化过程,使茶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导致了发酵,产生了品质完全不同于起运时的茶品。人们发现这种茶气味醇香,口味厚而不腻,不但能够长期保持,而且越陈越香。于是黑茶便逐渐流传下来。



最有名的黑茶,应属云南的普洱茶。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使用后发酵方法制成,依照发酵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而成品又可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类。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且香型独特。与其他茶不同的是,普洱茶的饮用方式比较多样,不但可以清饮,还可以混饮。普洱茶还有一大特点是经久耐泡,即便冲泡五、六次之后,余香仍在。


    三、中国茶区


北纬18-37度,东经94-122度,中国的茶区分布范围极为广阔,地跨中热带、边缘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在垂直分布上,有种植在海拔2600米高地上的茶树,也有仅距海平面几十米高的茶园。因不同地区地形及气候差异较大,茶树的类型和品种也有所不同,从而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茶类结构。我国共分四大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区丰富。



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产大叶种红碎茶,茶汤浓度较大。除闽北、粤北和桂北等少数地区外,茶年生长期10个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国茶区之最,一般为1200毫米-2000毫米,其中台湾省雨量特别充沛,年降水量常超过2000毫米。茶区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



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生产的主要茶类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这些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秋季干旱。茶区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壤,少数为冲积壤。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茶区年平均气温为15℃-16℃,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为700毫米-1000毫米,且分布不匀,常使茶树受旱。茶区土壤多属黄棕壤或棕壤,是中国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但少数山区,有良好的微域气候,故茶的质量亦不亚于其他茶区,如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


国内茶叶市场:潜在消费量巨大,缺乏领头羊


作为产茶大国,2016年我国茶园面积接近4400万亩,比2015年增长2%,全国茶叶总产量达243万吨,比2015年增长7%,总产值达到1680亿元。再从销量来看,国内销量182万吨,比2015年增长3%,出口销量32.9万吨,比2015年增长1%。



可见,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但中国茶叶的产销依然保持上涨态势,产大于销的状态依旧存在,依旧严重。目前国内茶叶市场呈现以下特征:


现有竞争格局"一片混战"


提起茶,多数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立顿等国外茶品牌,却没办法列举出一个中国本土茶品牌。中国茶叶市场处在一个"转型阶段",从传统性的区域消费模式,转向更为现代和多元化的消费趋势。



目前,中国茶业市场存在几个问题:首先,茶叶的标准化程度低,缺乏统一标准。中国名优茶生产还不能实现全程的机械化加工,大多数还是采用手工制作,作坊式生产,普通消费者难以区分优劣。而且茶叶的定价相当暴力,价格十分模糊,导致信息不对称,渠道商趁机多赚钱等等。其次,中国茶行业缺乏龙头企业,整个市场处于竞争无序的混乱状态,市场分散,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就全国市场而言,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占据2%的市场分额。这也就导致了中国茶企资源分散,缺乏树立品牌意识。


供给模式:茶叶电商突起


"互联网+"浪潮渗透进了每一个传统产业,就目前来看,茶叶电商市场规模还比较小,企业需要解决线上用户结构错位、有品无类、用户粘性低、同质化竞争激烈等问题。



就目前来看,茶类电商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茶叶的特殊性,传统茶叶在向电商端延伸时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用户结构错位:茶叶的中高端消费群体年龄在35岁以上,网购频率较低,更青睐于线下购茶同时,国内电商的主流消费群体大多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尚未形成长期饮茶习惯,对茶叶需求有限。有类无品,


用户粘性较低:消费较青睐于品牌产品,例如大益、八马等知名品牌,均是天猫双十一销售明星茶叶。而茶叶种类繁多,仍处于"有品种、无品牌"的状态,消费者所了解的茶叶品牌大多是某一地区的个品种,如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等,但是单个地区又有很有品牌产品,消费者知之甚少。这使得般线上产品难以通过简单文字、图片介绍来打动消费者。



同质化竞争激烈,价格战拉低产品定位:茶类电商销售以普洱、乌龙茶等为主,在线下缺乏强势主导品牌的情况下,造成茶叶线上销售同质化竞争激烈,而价廉成为线上销售的重要优势。目前,茶叶电商收到单次消费的茶叶价格大约为75元,相比较线下300-500元的水平相差甚远。


很多人都认为喝茶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的事。但其实,喝茶早就不是遛鸟大爷的专利了。近几年,受到健康饮食潮流的影响,80后、90后年轻群体对茶叶关注度已经大大提升,茶成了咖啡、碳酸饮料最佳的替代品。目前在北上广深20-45岁的群体中,40%的人有喝茶的习惯。未来,预计有超过70%的年轻人有茶叶消费意愿,面向年轻群体的茶叶消费市场前景一片广阔。


    四、茶业发展趋势面面观


近几年,我国茶叶消费正处于转型期,茶产业是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在茶文化热、有机茶热、保健茶热、名优茶兴起等多重因素下,茶叶的传统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的、多元化的茶叶消费趋势。茶叶消费是一种传统消费,也是一种成熟消费,然而最近几年增加了不少全新的变化。


1. 茶饮消费习惯的变迁


必不可少一道茶


20世纪80年代初期,茶是待客上品,也是待客唯一选择。家里来了客人,就要去商店买一两茶叶回来应景,这是常事。茶在北方农村并没有太多可选择的,味道倒是其次,主要看颜色。价格便宜色泽红润的花茶比较受欢迎,价格每斤在8元左右。在茶叶故乡湖南,茶也没有当作文化来品。上等的茶要拿去卖钱来维持日子,余下的等下品自己喝。家里喝茶的习惯,也只是饭后端了白瓷缸子,抓把茶叶倒上开水,解渴一般。人们喝的似乎是一种习惯,并不是茶本身的滋味。



茶庄渐露峥嵘


90年代,茶在人们生活中变的重要起来。北方人们对喝茶开始选择茶叶的质量。清茶逐渐取代花茶在待客中显现主人的富足生活,人们开始留恋壶中的余香。茶叶价格也由原来的8元一斤翻上一倍。"今天吃了没有"的问候已经演变为"有好茶吗,沏一壶"。这个时期,南方的茶庄在城市的角落安家落户,茶叶被标上等级在明亮的橱窗里一一陈列,三三两两的人围着一壶茶打发时光。广东的工夫茶被搬到小店的门前,一桌四椅一套茶具往来的人均可坐下讨杯茶吃。



步入饮料时代


21世纪的到来标志着饮料时代的到来,主妇们招呼客人不再是从厨房端出茶水,而是打开冰箱按客人的喜好选出各种牌子的饮料。饮料的发展把茶排出生活必须品的行列,去"喝茶"成了成功人士标榜身份的象征。但在另一个层面上,茶饮料的出现是茶再次回归消费大众的标志,这不但在每家的冰箱里出现了随时可以饮用的茶,而且青少年在茶饮料刚上市时,把茶饮料当做时髦的饮品每天带在身边。不论是瓶装饮料像"统一""康师傅"茶饮,还是街头奶茶店的手摇茶饮如一点点、喜茶等,茶以一种新的方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茶饮料的出现使维护茶传统声誉的人群骚动不安,认为茶应该保持原有的冲泡工艺才能体现茶的唯美。其实,这只是一个片面的市场话题。茶饮料只所以能被青少年接受,还是茶饮料的成分决定了一切,通过配料表我们发现茶饮料的主要成分是柠檬口味或奶茶类饮品,茶只是商家的卖点。但无论如何,这使青少年消费者间接的了解和接受了茶。茶也正以多种形式多种方式走入新时代的生活,主妇们的储藏间依然有茶的一席之地。


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全民喝茶的时代,尤其是分化出中老年茶客对茶叶功效品位的高要求与年轻茶客对茶叶时尚的需要,直接刺激了茶产业链的延伸,从而促进中国茶叶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必然进入新一轮的跳跃式发展。


更进一步:茶类衍生产品


茶食品美味与营养并重:现在的美食不仅注重色香味,还讲究意形养,茶本身恰恰具备了这六个特点。茶,以一片绿叶征服众人,色泽清新、芬芳怡人、入口甘洌、意境悠远、形态迷人、养心养身。随着生产加工技术的成熟以及茶企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各种美味与营养兼得的茶食品应运而生。


拥有130年历史的吴裕泰,近几年陆续推出茶月饼、茶蛋糕、茶口香糖以及茶冰淇淋,在开发与销售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教训。例如茶冰淇淋,茶粉自不用说,保证品质,其他配方也一丝不苟,在掌握工艺的基础上,严格把关,再加上价格优势,去年仅冰淇淋单品就创收几百万。


再如新生力量川茶集团,从最初的做茶品质到做茶科技,从做茶本身再到衍生品,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带动年轻消费群体对茶的认可与关注。其生产的休闲食品绿茶米花酥、米花糖和龙牙米花酥等,都在保留茶叶原有色泽、营养的基础上,研发了更好的口感,让人更容易接受并喜爱。



作为茶的衍生品还有很多,比如茶枕头、茶被子、茶化妆品等,正因为茶具有抗氧化、抗辐射、去异味、提神醒脑等各种功效,其衍生品可以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消费者带来经济实惠的产品。但不论是茶本身还是与其相关的各种产品的开发,品质尤其重要。茶类衍生品,为"茶业复兴"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2. 技术创新:保证产品口感稳定,降低饮茶成本是制胜的关键


现代技术的革新发展往往是一个行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我们认为能否保证产品口感稳定,以及降低饮茶成本是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具体在于:


茶叶口感的稳定性:


相比较于国外知名茶叶企业如立顿,英国的川宁食品公司,中国茶界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茶叶专家太多,众说纷纭,茶叶太过神秘使得消费者对茶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例如,川宁公司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口感始终保持一样。参考碳酸饮料,绝大多数消费者的第一反应就是可口可乐或者百事可乐。而在国内茶叶行业,尚无一款品牌产品能让全国消费者都记住。



在中国,大多茶企进行宣传时往往在强调茶叶来源,历史悠久等特点时,却难以让消费者真正理解和记住自己对茶本身的感受。当然,也有一些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例如张一元和吴裕泰,已经持续经营一百年,其最核心的竞争力就在于其拼配技术,使得其花茶的口感滋味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在发展的今天,茶企应该更多依靠现代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口感稳定的优质茶,以增强品牌的独特性和竞争力。


降低饮茶成本:


饮茶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为喝茶所实际付出的人民币;间接成本为消费者选茶、买茶、泡茶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两者比较来看,直接成本并不高,高的是间接成本,也就是消费者去花大量精力去识别哪种茶好,以及泡茶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在提供优质茶的同时,茶企如果能够降低饮茶成本,特别是饮茶的间接成本,将能吸引绝大部分消费者。



茶饮料,一种只添加了微量的茶提取物的消费品,在中国发展20年,市场规模已经超千亿,而传统茶叶规模也只有1600多亿。对于禅恶意行业来说,降低饮茶成本的关键在于:


1)提升品牌力,节省挑选成本;


2)产品包装上,更多考虑消费者饮茶习惯,例如一次性小包装;


3)降低泡茶成本(例如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立顿"与5.5设计工作室额共同合作制造了一款采用空气流动系统原理的泡茶机,通过数字化监控,充分压榨茶叶的价值,以保证每一滴来自茶叶的精华都被充分榨取在香茶之中。)



7月15日,茶已经准备好了,你们要一起跟我们共聚吗?



10年前,花旗CEO说,流动性仍在,keep dancing

10年后的今天,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大佬——桥水达里奥说

全球央行货币转向,继续keep dancing


这又是一个10年的节点

不过当前节点,究竟是危机前夜,还是新周期开端?


从货币政策,利率再到实际流动性,如何定调下半年?

从中亚到东南亚区域性经济复苏实况如何?

能否管中窥豹?商品大周期视角下

当下是修复性反弹还是潜伏着行业矛盾爆发点?


2017下半年·扑克投资策略论坛 + 闭门大咖晚宴

为你打开周期节点投资之门

详情请查看下图,即刻报名!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抢票,得大咖晚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