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债券市场与央行的大博弈:央行已摸准了市场的命门,你却还以为捏着她的七寸?

春申君 扑克投资家 2020-09-08


七大会场 | 百位泰斗 | 千人规模

点击上图,立即报名!报名热线:021-33688796



更多、更及时的干货内容,请关注扑克投资家网站


扑克投资家

诚邀各领域专家、学者及机构向我们投稿

与23万行业精英分享

投稿邮箱:tougao@puoke.com


文 | 扑克投资家作者 春申君,他正在运营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情绪与交易”

编辑 | 扑克投资家,转载请注明出处




自8月24日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货币政策开始去杠杆已经过去两月有余。市场越来越多的人经历了从一开始不相信央行要去债市杠杆,到相信而不接受,到从心里开始接受,最终多头、空头期待的大行情都没有到来。站在现在这个时点有人很惊恐,有人很彷徨,仿佛手里失去了些什么但却又说不上来。原来通过这两个半月的时间,央行已经在这场博弈中转被动为主动,她似已发现市场的软肋已不怕市场的倒逼。那么这场博弈将走向何方?春申君不负责任的推演一下,各位自取所需。


 

这个博弈双方的立场是,央行为了金融稳定性和汇率需要去杠杆,市场认为可以用资金和利率崩盘倒逼央行不敢去杠杆。如果市场在两个月前都从心里接受要去杠杆这个事实;如果市场现在依然我行我素胆大无畏;那么央行都难以获得现在的主动。而现在呢?队伍散了,人心散了,市场的七寸已被擒拿。

 

   现在的市场:IRS和现券这张图能概括  

 

支付IRS固定端,收取债券固定收益,你就得到了一个最简单的套利组合。债券收益高的时候,你收取债券端有利,IRS利率高时,你收取IRS固定端有利。这便是套利带来的货币和债券市场的均衡机制。


而现在的5Y国债减去5Y IRS,近-50bp,和2013年差不多。这个图说明的意思是,市场对资金成本的预期和现券利率存在较大的背离。也反应了现在市场的困境:一方面越来越从心底接受去杠杆这件事,另一方面视债券如珍宝舍不得抛售债券。这和当前配置力量是债券的主力不无关系,现在的配置和理财一是高度竞争,二是量大需求大,能抗的住短期甚至中期的成本倒挂。但对于债券这种套息交易的资产,高资金成本维持得越久,越扛不住。只有成本倒挂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才会动摇配置力量的仓位。可以说现在紧的还不够久,或者说IRS对资金成本的预期还没有被现券市场接受。

 


要么IRS下,要么债券上,你站哪边?

 

   现在的形势:央行拿住了市场的七寸  

 

春申君曾经在两个半月前去杠杆开始之前写过《为什么资产越来越荒》一文,关注公众号回复25可见,其中提到,当前市场在博弈时掐准央行的命门是“央行不敢紧”,所以市场敢于加杠杆,造成资产越来越荒。现在看来,经过央行几次试探性反击,市场几番犹豫之后,央行似乎变得已经敢于让资金面波动,上到3以上,连续紧半个月都并非不可忍受。最关键的是,央行在博弈中,逐步看到了市场的怂点。

 


隔夜质押式回购占比可能是央行观测杠杆率和套利资金的红线

 

市场的这个怂点是:“因你贪婪的本性,只要我不让你绝望,杠杆就降不到多快,也就不会出现钱荒时大抛售那种利率飙升,那我便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了”。在这个利润极薄的市场,一群饥饿的逐利者,只要释放一些小的利益,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只要央行不让市场绝望,这个市场就会自发修复情绪。时间是最好的去杠杆利器,耗着吧。




所以,我们看到即便最近的政策中,央行不断抬高市场的资金成本,说的直白点效果等同于加息,但经过这两个月的胡萝卜加大棒轮流伺候,依旧有源源不断的买盘进入市场,“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信仰依然不死。一路上有犹豫者,有彷徨者,有不安者,但只要央行释放点利好,比如加量投放逆回购、比如多放点MLF,资金松一点就会有买盘。

 

回购量掉头向下,去杠杆进行时

 

依稀觉得目前央行控制住了局面,我们看到,每周的货币市场成交量在下降,市场确实在去杠杆,所以现在这个状态央行其实很舒服。

 

既然央行的策略是大棒为主适当给点胡萝卜,那么市场是不是可以抓住这个策略拼命买或者拼命卖呢?好像不行,如果走回老路继续加杠杆套利倒逼,必将引发新的去杠杆政策,资金价格高企与资产收益倒挂,套利的基本条件便消失了,理性的投资者会撤退。如果拼命卖快速去杠杆,去惊吓央行呢?央行给点好处,可能市场就会出现叛徒,开始捡漏。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假设基本面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理性市场的选择。究其原因,资金恢复市场化的波动之后,市场自我调节机制会重新找到均衡。

 

因此对于货币政策,个人认为会偏紧。具体方法是:MLF将替代降准补充迫不得已的外汇占款缺口,从而避免降准的货币乘数效应和预期效应对货币的放大。OMO变成重要的信号传递器,如果去杠杆效果不理想,重启正回购来收短放长也并非不可能。




博弈的过程中,资金价格开始随政策波动幅度变大,债券价格由交易力量取代配置力量推动,并重新跟随基本面。对于资金价格,我们可能依然会看到低价和极宽松的资金面,我们也一定会看到很紧的很贵的央妈不出手的资金面,而且这种紧不再是一天两天,可以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总体紧多松少。(嗯,没错,瘫了一年的IRS终于要有点搞头了)。对于债券,重归经济预期,特别是对于中期经济的预期。对于基本面,简单谈一下,平坦且较低水平的利率曲线对经济带来的刺激作用显著提升。社融和贷款的增加,克强指数的回升、工业利润的增长都是这种正反馈的结果。现在主流看法依旧是看房地产,但基建可能是另一个接力项目,需求端续着命,供给端加速赶上,最差的时点可能已经过去。

 

最终去杠杆的结局,是在一个中性偏紧的货币环境中,债券配置结构趋向均匀:也就是,杠杆高的机构卖掉债,依然欠配的机构买进来。在这个过程中,套利空间被压缩收益变低,债券市场成本来源的结构也变均衡:也就是,央行给的钱越来越贵,理财成本越来越低。从债券市场长远发展来看,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应该感谢央妈给咱们职业生涯续命。

 

   那么另外一个市场自认为抓住的央行的命门:去杠杆偏紧的环境会提升社会融资成本吗?不一定会  

 

短期看,确实会,因为资产不会快速收缩,资金面供需会出麻烦,融资价格会上去。但中期看,去杠杆反而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在利率市场化的当下,我们越来越需要把理财成本视作社会融资成本的基准了,或者叫做银行筹资成本。去杠杆的过程:理财减速,存款搬家减速。资金需求方的理财在回吐资金,资金供给方的存款在补充资金,降杠杆得以实现。理财收益率降低,存款减速降低,社会融资综合成本的基准降低,市场对央行便宜资金的需求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大,以前都是靠央行给便宜资金降融资成本,现在市场本身就能给便宜钱。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将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这个传闻或者摸底,大概率会实施下去,因为这件事无论从金融市场稳定还是降低实际利率的角度,都是值得做的。

 


理财收利率太高,银行筹资成本高过社会融资成本

 

所以,央行并不会停下去杠杆的脚步。至少我们担忧的去杠杆抬升成本是央行不能承受之重,这个理由好像站不住脚,特别在是稳增长已不再急迫的当下。现在相对稳定而缓慢的去杠杆过程,正是她希望看到的。

 

   值得探讨的问题是:那么做什么资产?  

 

在低利率去杠杆的背景下我们做什么资产?大家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我谈一点个人简单的理解。欢迎留言探讨。

 

债券市场最大的吸引力莫过于稳定而低风险的收益。理财利率下行速度落后于社会平均收益下行之后,理财的性价比越发凸显,导致债券市场一直吸引着源源不断的资金,牛了两年多。


我们可以看到,15年股市好、16年楼市好,资金算是被动的从债市抽走。现在,央行去杠杆,压低理财收益,我们或许会看到资金主动从债市撤离。资金若要追逐高收益,要不放杠杆,要不就抬风险偏好。债市里这种又避着险,又拿着好收益的好日子是没了,至少央行不再当冤大头了。资金开始追逐风险资产:权益、实物、楼市、低信用、长久期。低信用和长久期在债市里已经追逐过了,再低的信用利差、再平的曲线不是不可能,空间不大。楼市去年底今年初火了一轮,现在各种资金入口被政策堵上了。实物方面,黑色双焦火了一年,近些日子蒜你狠都要抬头了。下一个能容纳资金的去处,用排除法大概率还是权益市场。



三大永涨之谜:中国的楼市、日本的债市、美国的股市


但有人说了,宽松预期的消失或者说中性偏紧的预期对权益市场不是利空吗?还真不一定。我们可以从美国一边加息一边股市长牛中找到反例。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在于持续太久的低利率,低利率持续的越久,融资成本越低,风险溢价越低,资产价格越高(低利率的坏处在《川普才是全球流动性的拐点》一文中有阐述关注公众号可阅读)。中国企业发债买理财,美国企业发债回购股票。但我们从安邦、姚振华、许家印身上可以看到这种手段,用高负债去股市里做庄家。胆大者已经开始行动。


当然,现在的股市需要看GJD的脸色。大盘之所以屡次上冲3100点乏力,和GJD的打压和出货不无关系,市场无奈进入存量博弈,游资横行割韭菜。但技术面上不断抬高的底部和不断收敛的波动,A股走势看起来确是不服这种打压。从经济周期、利率环境、资产关联、资金需求等等角度审视一圈,如果GJD放一条出路的话,股市还是很有希望的。




点击下图,限时免费报名


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大宗·金融知识库

点击查阅


大宗业务: 套期保值 | 套利 | 套利心得 | 商品定价 | 贸易融资 | 融资方式 | 仓储 | 航运第一季 | 航运第二季 | 航运第三季 | 航运衍生品 | 油轮 | 商品风暴 | 钢贸 | 石油贸易 | 衍生品 | 公司研究

 

品种系列:玻璃 | 黄金 | 菜粕 | 玉米 | 甲醇 | 甲醇第二季 | 塑料 | 钢铁 | | | 螺纹 | PTA | 橡胶 | 大豆 | 小麦 | | 煤炭 | 石油 | | 棕榈油 | 棉花 | ETF期权 | 铁合金 | 原油 | 铁矿石 | 茶油 | 沥青 | | 天然气 | 咖啡 | 棉纱 | 白银 | | 饲料 | 鸡蛋

 

公司产业:伊藤忠 | 住友 | 丸红 | 三井物产 | 亚洲粮商 | 油脂油料 | ABCD | 油脂巨头 | 中粮 | 益海嘉里 | 巨头年报 | 矿业寡头 | 四大粮商 | 大宗寡头 | 国内粮油 | 必和必拓 | 淡水河谷 | 孟山都 | 中储粮 | 鲁花 | 中纺集团 | 嘉吉 | ADM | 邦吉 | 路易达孚 | 嘉能可 | 贡沃 | 粮油争霸 | 埃克森美孚蒂森克虏伯 | 巴斯夫 | 化工第一季 | 化工第二季 | 化工第三季

 

宏观系列:金融危机  | 资产配置 | 投资时钟 | 非农 | 楼市 | 中国经济 | 矿产资源 | OPEC | 货币 | 美元 | 人民币 | 货币政策 | 中国金融史 | 地缘政治 | 一带一路 | 中国历史 | 中国经济 | 脱欧

 

金融系列:CTA基金 | 桥水基金 | 金融女郎 | 高频量化 | 对冲基金 | 资管 | 泽熙 | 股票 | 债券 | 外汇 | 期权 | 主权基金


交易系列:德州扑克 | 交易员 | 交易理论 | 交易系统 | 风险控制 | 技术分析 | 交易心理 | 个人修炼 | 交易书单 | 交易故事 | 均线 | 金融女郎


大宗地理:美国 | 阿根廷 | 新加坡 | 俄罗斯 | 瑞士 | 日本 | 伊朗 | 印度 | 巴基斯坦 | 巴西 | 巴拿马 | 土耳其 | 伊拉克


人物系列:石油大亨 | 沈文荣  | 宁高宁 | 索罗斯 | 利佛摩尔





版权问题、商务合作、读者投稿

微信号 mindcherisher

电话+86 186-1633-5129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至扑克投资家(puoke.com)

获取更多、更及时的干货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