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历史视野:近百年石油价格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12-09 扑克投资家
扑克导读

本文通过梳理国际石油价格历史发展、定价体系与机制、世界格局与自然事件等,分析了近百年的石油价格演化过程。通过对世界石油市场价格各个阶段的历史解读看到,供求关系是石油价格变化的基本决定因素,成本变化构成石油价格的基本方面,美元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力不客忽视,当前的石油价格和市场体系存在投机炒作的行为;另外,不确定因素经常引起油价短期波动,如战争、自然灾害、事故以及其他突发事件。这些因素共同影响并左右着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化。

汪莉丽,王安建 来自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一、概述


在当今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石油价格已经成为全球最关注的话题。2003年以来,油价不断上扬,尤其进入2007年后,上涨更加迅猛,布伦特原油价格从2007年1月49.95美元到2008年7月的价格最高点143.95美元,每桶上涨了近100美元,涨幅为200%。随后几个月的时间,油价急剧下跌,到2008年12月底甚至跌破40美元。短期内国际油价如此快速涨跌引起诸多讨论[1]。


石油是一种商品,其价格符合商品的供需规律。据统计数据显示,由于高涨的油价使得市场需求下降,2008年上半年美国对燃油的平均日需求鼍降到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欧佩克(OPEC)原油日产量也有所增加,2008年8月份OPECl3个成员国日产原油3290万桶,比4月份的3250万桶日产量增加了40万桶。供需矛盾的缓解从理论上抑制了油价的进一步上涨。


石油不是一般的商品,它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一种特殊的商品。对于国际石油价格,影响因素很多,虽然供需关系是基本的决定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国际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的影响,还有国际上巨额游资的投机炒作,对其影响也非常大,这些除供需关系以外的影响因素,往往左右着短期的石油价格。因此,石油价格的波动扑朔迷离,难于预测。


本文将从石油价格的历史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加以分析,试图寻找本轮油价波动的动因,并对石油价格的未来趋势加以分析。


二、石油价格历史梗概


半个世纪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演变大体分为5个阶段(图1)。

1、1973年以前的低油价阶段


1960年OPEC成立以前,石油的生产和需求受西方国家控制,油价处于1.5—1.8美元/桶的垄断低水平。1960年9月,OPEC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成立,成立后围绕着石油的生产权和定价权不断与西方跨国公司进行斗争。从OPEC成立到1970年,原油价格一直保持在1.8~2美元/桶的水平上,可见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OPEC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控制油价的能力微不足道。1970——1973年,随着OPEC在一系列谈判中的胜利,原油价格的决定权主体开始发生变化,原油标价出现上升迹象,到1973年10月油价接近3美元/桶。


2.1973年lO月——1978年,油价上升与第一次石油危机期


这一时期,OPEC国家在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的基础上,进而联合起来,夺取了国际石油定价权,并以石油为武器打击欧美发达国家,维护民族利益。1973年10月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油价急剧上涨,从10月的接近3美彤桶涨到1974年1月的11.65美元/桶,造成西方国家第一次能源危机。


1974年2月尼克松建议召开了第一次石油消费国会议,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1EA),能源问题成为国际政治外交中的重要议题,OPEC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1974——1978年原油价格稳定维持在10—12美元/桶的水平。


3、1979——1986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及其消化阶段


1979——1981年第二次能源危机时,布伦特油价狂涨到36.83美元/桶。借助两次石油危机,OPEC从国际石油垄断资本手中完全夺回了石油定价权。198l一1986年为OPEC实行原油产量配额制的较高油价时期。布伦特油价从36.83美元/桶缓慢降到27.51美元/桶。随着非OPEC产油国原油产量的增长以及节能和替代能源的发展,OPEC对油价的控制能力不断下降,原油价格也开始不断回落。1986年,油价急剧下跌到13美元/桶左右。


4、1986——1997年,实现市场定价的较低油价时期


此时期,由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石油成本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国际油价的决定主体从OPEC单方面决定,转向由OPEC、石油需求和国际石油资本共同决定的局面,国际油价基本实现市场定价。布伦特原油均价在14.3~20美元/桶的水平上徘徊波动,(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时油价出现短期大的涨落除外)。


5、1997年以来,国际油价短暂下跌后的大幅度上升,直至近期急剧跌落的阶段


受亚洲金融危机、需求下降以及OPEC不适时宜的增产,布伦特原油价格从1997年1月的24.53美元/桶下降到1998年12月的9.25美元/桶的最低价。然后从1999年3月开始反弹并一路攀升,2000年8月突破30美元/桶,2000年9月7日最高时达到37.81美元/桶,短短18个月涨幅达3倍之多,创“海湾战争”以来的油价新高。2003年之后,油价更是一路持续上涨,终于在2008年7月创下接近150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纪录,并在5个月之后的2008年底戏剧性地下挫到40美元以下。


三、国际石油定价机制


1、石油贸易中几种价格的含义


石油输出国组织官方价格


20世纪60年代后期,OPEC为了争夺石油定价权,在此后历次部长级会议上都公布标准原油价格,这种标准价格是以沙特原油PI 34度的轻油为基准,并成为当时统一的官方价格。


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非OPEC石油产量的增长,在1986年底,石油输出国组织看到“官方价”已不起多大作用,又改成以世界上7种原油的平均价格(7种原油一揽子价格),来决定该组织成员国各自的原油价格,7种原油的平均价即是参考价,然后按原油的质量和运费价进行调整。


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官方价格


这是非欧佩克产油国自己制定的油价体系,它一般参照欧佩克油价体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而上下浮动。


非OPEC产油国原油产鼍的增加,挑战了OPEC的石油定价权。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非OPEC国家在石油市场上的份额最高达到1985年的71%,平均市场份额为60%。2007年非OPEC产油国的原油产量占全球的63%左右。由于非OPEC产油国不受OPEC定价机制的限制,能根据市场状况自由定价,因此其价格往往比OPEC国家所产原油更有竞争力。有研究表明,1986年的油价崩溃,部分原因是来自非OPEC产油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当时,OPEC国家特别是沙特在全球石油市场的份额不断下降,促使沙特率先加入了降价大军。那一年,油价跌破10美元/桶,OPEC对油价的控制能力也降到了最低点。


现货市场价格


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现货市场有美国纽约、英国伦敦、荷兰鹿特丹和新加坡现货交易市场。石油现货市场上形成的价格为石油现货市场价格。


20世纪70年代以前,这些市场仅仅作为各大石油公司相互调剂余缺和交换油品的手段,石油现货交易量只占世界石油总贸易量的5%以下,现货价格一般只反映长期合同超产部分的销售价格。因此,这个阶段的石油现货市场称为剩余市场。


1973年石油危机后,随着现货交易量及其在世界石油市场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现货市场由单纯的剩余市场演变为反映原油的生产和炼制成本以及利润的边际市场,现货价格也逐渐成为石油公司、石油消费国政府制定石油政策的重要依据,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石油现货市场有两种价格,一种是实际现货交易价格;另一种是~些机构通过对市场的研究和跟踪而对一些市场价格水平所做的估价。


期货交易价格


买卖双方通过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的公开竞价,对未来时间的“石油标准合约”在价格、数苗和交货地点上,优先取得认同而成交的油价为石油期货价格。


期货市场为方便交易者或扩大流量,有时也按规则出台“结算价”,一般是指相对一段时间内的加权平均价,在研究问题时,也常把“结算价”当成该时段的期货价使用。从近几年的原油价格波动情况看。期货市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期货价格已成为国家原油价格变化的预先指标。石油期货交易所的公开竞价交易方式形成了市场对未来供需关系的信号,交易所向世界各地实时公布交易行情,石油贸易商可以随时得到价格资料,这些因素都促使石油期货价格成为石油市场的基准价。据普氏、阿各斯等世界权威石油价格指数管理机构介绍,在确定原油和油品价格水平时,石油期货交易所前一交易日的结算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合同交易价格


为了摆脱死板的定价束缚,一些长期贸易合同开始与现货市场价格挂起钩来。这种长期合同与现货市场价格挂钩的做法,一般采用两种挂钩方式,一种是指按周、按月或按季度通过谈判商定价格的形式,另一种是以计算现货价格平均值(按月、双周、周)来确定合同油价。


除了上述几种价格外,国际石油贸易价格还存在以货易货价格、净回值价格、价格指数等等。


2、国际石油价格体系


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


国际石油市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体系。


目前主要的石油现货市场有5个:西北欧市场、地中海市场、加勒比海市场、新加坡市场、美国市场。其中新加坡市场的出现尽管只有10多年时间,但因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极为迅速,已成为南亚和东南亚的石油交易中心。


目前,全球每年石油现货市场的交易量只有20亿t左右,而各种交易市场的总交易量在130亿t左右,大多是在期货交易市场完成的。


世界最主要的三大石油期货市场有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以及最近两年兴起的东京工业品交易所。其中纽约商品交易所能源期货与期权交易量约占三大交易市场总量的60%左右。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是全球最重要的定价基准之一,全球原油贸易的50%左右都参照布伦特原油定价。日本的石油期货市场虽然很短,但交易量增长很快,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货合约有4个,分别是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轻质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期货合约、高硫原油期货合约,伦敦困际石油交易所(IPE)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和新加坡交易所(SG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货合约“。


以五大现货市场和三大期货市场为主的国际石油市场格局决定了石油定价机制。国际市场石油交易大多以各主要地区的基准油为定价参考,以基准油在交货或提单日前后某一段时间内现货市场或期货市场价格加上升贴水作为原油贸易的最终结算价格。


石油期货市场的重要地位


期货市场价格在国际石油定价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占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5%左右,可见,石油期货市场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三大期货市场中纽约商品交易所能源期货和期权交易量占到三大能源交易所总量的一半以上,其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货,也是全球石油市场最重要的定价基准之一,所有在北美生产或销往北美的原油都以WTI原油作为基准来定价。


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交易的北海布伦特原油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定价基准之一,全球原油贸易的50%左右都参照布伦特原油定价,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所使用的原油价格就是这一价格。


石油期货市场并非纯粹的自由市场


期货是有市场经济规律的,它的价格是随着供求关系在实质价值附近变化的。然而,石油的期货市场并非一个纯粹的自由市场,表面上大家都在自由交易,实际上它是受国际大的基金买家所左右,这些大买家低买高卖,寻求暴利。在各种商品期货市场,国际炒家为了能够达到控制商品期货的价格,创造超额利润的目的,会制造一些“消息”,其实就是为了炒作股票而找的理由,这些被创造或者改造后的事件就成为庄家们控制价格、左右市场、牟取利益的有力武器。


美国当局就被质疑在前一阶段国际石油价格卜涨风潮中。利用美元效应推高国际石油价格、牟取利益。美国当局运用美元贬值,在前一阶段国际石油价格上:涨风潮中,放弃平抑国际石油价格机会。有意利用公布石油商业库存数据与对冲基金等投机资本相配合,刺激拉抬国际石油价格加速上涨,旨在增加石油美元流动性,维持美元一石油依存度,实现美元全面霸权。美国充分运用自身影响力和主导性,将有实力的投资机构和投资者招募到国际石油市场,将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资金转移至石油市场。美国“坐庄”石油价格是引起前一阶段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忽略了投机因素在期货市场中的作用,就会导致决策的失误。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欧佩克将原油产量提高10%,结果导致石油价格从20多美元/桶下跌到lO美元/桶,让欧佩克损失惨重,这就是因为产油困误判推动油价上涨的因素,这个误判就因为忽略了投机因素,结果导致了严重的结果。庞大的投机资金为了推升油价,本来就囤积大量石油,一旦欧佩克决定增产,投机者出于对未来油价可能走低的担忧,将囤积的石油抛售,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油价就出现了急剧下跌的现象。


所以说,虽然石油期货市场理论上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但是石油的供求状况只是决定石油期货价格的基本因素,还有世界局势、投机炒作等诸多因素在左右着石油期货市场。


四、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历史解读


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发展过程中,1960年9月OPEC成立以前,原油价格在美国和跨国公司的垄断控制下,为垄断价格;OPEC成立至1973年处于成长时期,它对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影响力很小。我们在这里着重从1973年以后石油逐步市场化以后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图2)。

1、1973——1974年阿拉伯石油禁运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随之卷入了战火,尼克松总统于1973年10月20日提议为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的一揽子军事援助时,沙特阿拉伯宣布全面禁止向美国的石油运输,并且很快获得了其他阿拉伯石油生产国的呼应。1973年10月16日,欧佩克宣布将油价从每桶3.0l美元提升至每桶5.1l美元,并宣布停止对美国和荷兰出口石油。第二天,中东产油国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石油禁运㈣o。


2、1978——1980年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动,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即“伊斯兰革命”。1978年12月26日至1979年3月4日,伊朗全部停止石油出口,世界石油供应突然减少了500万桶/日,造成石油供应严重短缺,石油价格从每桶13美元猛升至34美元。


伊斯兰革命实质上就是伊朗人民掀起的一次反美高潮。革命成功后,伊朗关闭美国设在伊苏边境的电子情报收集站,使美国对苏联军事行动和核导弹实验的监视出现’广缺口;1979年3月12日,伊朗退出了美国操纵的“中央条约组织”;同年8月10日,伊朗副总理萨迪克·塔巴塔巴伊宣布伊朗取消同美国签订的价值近90亿美元的军火合同;9月18日,伊斯兰革命委员会通过法案,宣布废除1943年制定的美国军事人员雇佣法,大批美国“军事顾问”被赶走;11月5日,伊朗宣布废除1959年伊美签订的“伊美条约”,禁止美罔飞机和船只进入伊朗领空和领海,霍梅尼公开支持11月4日伊朗学生占领美闺驻伊朗大使馆和扣留66名美园人质的事件。紧接着,美国宣布停止向伊朗提供武器装备的零配件,停止购买伊朗石油,冻结伊朗官方在美国的财产和资金(140亿美元),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等等。1980年4月伊美两国正式断交,美国成了伊朗的头号敌人。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突袭伊朗,爆发了两伊战争。两伊战争的爆发使两国的石油出口量锐减,一度曾完全中断,全球石油产量骤降,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并一度达每桶42美元。由于1979年以后持续一年多的原油抢购使西方园家有了较充足的原油储备,加上沙特阿拉伯迅速提高了石油产量,到1981年油价终于稳定在每桶34—36美元的范围内。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1978一1980年,油价从14.02美元/桶(以2008年不变美元计,为44.77美元/桶)上涨到36.83美元/桶(不变美元价93.08美元/桶),上涨了163%。


3、1985——1986年沙特宣布以低价销售石油


1985年7月,沙特国乇法赫德宣布以低价销售石油,引起国际石油市场的大混乱,国际石油价格立刻大幅度下跌。其背景在于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市场经历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等连续的价格冲击之后,西方国家石油需求下降,石油市场萎靡。为了鼓励消费者重新消费石油,重新夺回石油市场份额,1985年OPEC宣布以争夺市场合理份额来取代过去的限产保价政策,从而导致1986年油价战的爆发和油价暴跌。这个时期,OPEC在全球石油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价格决定权。1985——1986年,油经济瘦软:投机减少:美元贬值缓解价从27.53美元/桶下降到14.38美元/桶。在这个时期,国际油价主要由市场供需决定。


4.1989——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990年7月中旬,长期存在于伊拉克与科威特两国之间的石油政策、领土纠纷和债务问题等方面的争端H趋尖锐,同年8月2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下令突然出动10万大军入侵科威特。5个月后,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伊拉克撤出侵占的科威特,本国的实力也遭到巨大破坏。


这一期间,油价从1989年18.2美元/桶上升到1990年23.81美元/桶。1990年海湾危机期间,欧佩克大幅度增加了石油产量,以弥补伊拉克遭经济制裁后石油市场上出现的每天300万桶的缺口。


5、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哑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同年8月,马来两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困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也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这个时期,油价在15~19美元浮动。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爆发,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也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这个时期油价从16美元/桶左右降到10美元/桶左右。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国际炒家损失惨重。同时,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和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哑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慢,1998年经济增长仅为2.8%(据IMF数据),石油价格也因此下滑。至此时期,国际油价滑落到9美元/桶左右的低位。


6、2001年美国“9·11”事件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劫持多架民航飞机冲撞摩天高楼的自杀式恐怖袭击使美国社会经济遭到严莺打击,国际油价也受到冲击。2001年石油价格短期涨到24.37美元/桶。随后“9·11”事件导致航空、运输和旅游业不景气,国际油价也因此一度跌到16~17美元/桶的水平。


7、2002年委内瑞拉PDVSA公司石油工人罢工事件


委内瑞拉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出口国,2002年12月2日,委内瑞拉反对派进行以迫使查韦斯政府下台和立即举行大选为目标的全国性无限期总罢工。罢工初期声势浩大、效果明显,委内瑞拉各主要经济部门大面积陷入瘫痪。石油工业生产和出口的中断,给政府财政收支造成巨大压力。


据有关部门统计,两个月的大罢工使委内瑞拉损失了40亿美元,其中包括石油出口收入、国家税收、工业生产和商业销售等。另外,国内汽油和食品的供应出现紧张,政府在两个月中被迫支付5亿美元进口汽油和柴油。


8、2003——-2004世界经济强劲增长拉动需求推高油价


2004年与2002年相比,石油价格从24.93美元/桶上涨到42.68美元/桶,上涨了70%以上。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经济全面增长,世界经济在2004年强劲增长5.1%,经济的全面增长引起石油需求增长,供需矛盾加剧,导致油价上涨(图3)。2004年全年,欧佩克一揽子油价平均每桶36.05美元,比2003年均价高出7.95美元,并在10月下旬涨到接近47美元/桶。

这一时期,尽管伊拉克局势、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的罢工以及产油困备用产能的下降对油价上涨都有影响,但主要原因是石油供应从过去近10年的整体供大于求向供不应求的转变。西方国家石油需求增长温和,OECD在2000——2004年年平均增幅为0.6%(1EA),来自亚洲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地区石油需求则快速上升,并成为整体需求的主要动力。OECD以外的亚洲地区石油需求在2000——2004年平均每年上升约4.8%,当中需求增长较强的包括中国、印度及韩国,其中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尤其快速,期内平均年增长约7.7%。


9、2005年墨西哥湾飓风


2005年8月下旬和9月,墨西哥湾地区发生“卡特里娜”和“丽塔”飓风。美国矿产资源管理服务局公布的数字表明,遭受飓风袭击前,墨西哥湾地区的原油日产量约为140万桶,天然气日产量约为2.832亿m3。“卡特里娜”2005年8月29日袭击路易斯安那州,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导致受灾地区石油工业瘫痪,累计损失的原油产量达1.62亿桶,天然气产量损失约为222.146亿m3。统计还显示,“卡特里娜”和“丽塔”飓风共摧毁了墨西哥湾地区113处生产平台,破坏了457条输送管道。墨西哥湾地区发生的“卡特里娜”和“丽塔”飓风造成2005年国际油价连续上涨,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不断改写历史纪录,8月突破每桶70美元关口;现货交易在9月突破60美元/桶,之后略有回落。


10、2006年尼日利亚石油供应袭击事件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产油国和世界第八大原油出口国,日产原油250万桶,占全球原油产出量的近3%。2006年初以来,尼日利亚南部原油出产丰富的尼日尔三角洲地区产油设施遇袭。由于该地区频繁发生袭击产油设施和绑架石油工人事件,尼日利亚的石油产量已从原来的日均250万桶下降了约25%,原油出口下降20%,进而影响国际油价,2006年国际油价上升了近20%。


11、2007——2008年。美元走势和游资炒作使得油价急升骤跌


本阶段国际石油价格由2007年1月一路上涨到2008年7月,接近150美元/桶。随后的约5个月的时间,在2008年12月下旬,油价戏剧性地暴跌到40美元以下。


2007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涨,供需平衡偏紧的局面是决定油价走高的基本背景,而美元贬值、投机资金炒作则是推动油价运行的主要动力。2008年9月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使得投机炒作资金相继离场,国际油价骤跌。


1)美元贬值是本阶段高油价的最直接推力

2)投机炒作是推动油价最主要的手段

3)金融危机爆发、投机资金离场、美元走强引起油价下跌


五、油价历史阶段性波动原因分析


通过对以上世界石油市场价格各个阶段的历史解读,我们看到,首先,供求关系是油价变化的基本决定因素,它决定了石油价格的基本背景;其次,成本因素不容忽视,目前全球油气上游成本大约为25美元左右,未来合理的油价平台应该为50一60美元,从短中期(1~5年)尺度看,这一水平可以构成油价的基础面,从更长期尺度看,成本和价格将会不断上升;第三,在以美元计价的石油核算体系下,美元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力不容忽视,美元汇率与石油价格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另外,当前的石油价格和市场体系存在着体系制定者利用其地位,操纵或炒作油价的现象,这也是本番石油出现巨大波动主要的推动力;并且,不确定因素经常引起油价短期波动,如战争、自然灾害、事故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等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油价走势。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至扑克投资家网站获取更多资讯





版权问题、商务合作、读者投稿

微信号 mindcherisher

电话+86 186-1633-5129

百科:千万文字千万人阅读,一套垂直领域庞大的[百科知识库

搜索:我们将微信号做成搜索引擎,回复[关键词]获取对应内容

部落:添加微信号 mindcherisher 申请入群,共同交流探讨



[扫描关注,我们都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