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投行女神养成记:摩根大通李晶,金融也可以很性感!【金融女郎 | 第16期】

2014-08-29 扑克投资家

本文来自:BAZAAR


导读:模特般修长的身材+善于分析的头脑+过目不望的惊人记忆力+风趣与睿智的言谈+喜欢演讲+每天运动一小时……谁说金融业的女人必须生活在板着脸的世界里?为什么不能让金融变得性感一点、有趣一点?人们总以为她们是“学霸”,但这次,请看看她们“女神”的一面。


一、“非官方的中国之音”


这是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最大的一间宴会厅,此刻这里灯火通明,聚集了几百位来宾,他们都穿着最考究的西装,神情庄重。他们的目光聚焦在前方的舞台上,那里有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正站在演讲台前,用带着英国贵族口音的英语做着一番精彩讲演,所有人都听入迷了,只有一旁戴着耳麦的同声传译员们一刻不敢懈怠地将演讲者的每一句话,迅速翻译成各国语言,传到听讲者的耳机里。


这里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金融投资圈盛会——摩根大通中国投资论坛,中国规模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年度商业盛会之一。这里的一句话、一个观点,或许能立刻影响中国市场巨额资本的动向,参会基金经理所代表的公司管理的资产总额逾10万亿美元。每一位演讲嘉宾都有响当当的名望,他们或是前政要首脑,或是顶尖中国问题专家,或是最具实力的中资公司和跨国企业高管。站在台上发表讲演的正是英国前首相托尼· 布莱尔,接下来还有美国前国务卿、大名鼎鼎的中国问题专家亨利· 基辛格博士登台演说……


是谁可以邀请到如此重量级的来宾?


站在布莱尔身旁一位身材高挑、气质高雅的女士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在众多穿着清一色黑西服的男士中间,她身上的一抹亮色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这个中国投资论坛的创始人和召集者,这样顶尖的投资论坛,她已经做了整整十六年。


她是全球领先的金融巨头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每年,全世界数万名掌握最多财富的人都在等待听从她的投资分析和建议。


普通人想要了解真正的金融行业,大多通过《华尔街》这样的电影。在大家印象中,这个行业总能创造出最炫目的财富神话,吸引着最有头脑和最富冒险精神的人投身于此。他们就像那座标志着美国华尔街的铜牛一样,牛气冲天。然而这个行业的高层几乎清一色男性,李晶却是这片领域中稀有的出类拔萃的巾帼英豪。


从媒体报道中展现出来的李晶,是世界级的中国经济形势预测专家。她的观点从影响全球财富金字塔尖的一群人,慢慢地渗透到普通人身上。在西方,媒体称她为“非官方的中国之音”,这个称号耐人寻味。但第一眼见到她的时候,你会认为她的气质更像奥普拉那样是位多才多艺的女主播:鲜亮振奋的服色,剪裁合体的套装,搭配着有个性的珠宝;她一开口说话,你会立刻喜欢上她的声音与语速,会喜欢她讲话时略带点思索的表情。当她在财经类电视节目上预测最新经济动向时,当她面对全球最有权势和财富的人群时,大家都能领略她那冷静而充满智慧的演讲。


李晶喜欢演说,但想要采访她可不那么容易,因为她总在世界各地飞,日程安排满得泼不进水。我们最终得到在北京和纽约两次采访和拍摄的机会,在一次次访谈中,我们渐渐清晰地看到一位中国女性在大洋彼岸精英荟萃的华尔街是如何一步步站到舞台最顶端的。


二、“我个人的成长和中国经济的成长是同步的”


李晶来自北京的一个外交官家庭。她早期的成长岁月,尚属于中国国门封闭的年代,当时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和今天的地位无法同日而语。当时,中国对于世界是神秘闭塞的。而对于外面的世界,中国人更是有种紧迫感,需要去了解、学习,更需要追赶。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大批留美学生抵达大洋彼岸,他们怀揣着各自的人生梦想,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新知识,奔赴着各自不同的命运。


1986 年,李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攻读英国文学专业。回忆当年,李晶感慨地说:“当我初次来到美国,踏入哈佛校园,我是校园里为数极少的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我的同学和教授会通过我看到中国。我想让我的父母为我骄傲。进一步我也想让我的祖国感到骄傲,在我自己看来,从某个小小方面来说,我就是中国的一个使者。”


在上世纪80 年代的留美学生中,李晶可谓是非常独特的一位。年龄小,语言能力却很强,在很短的时间里,她已经完全融入到美国的多元化文化当中了,没有别人所经历的文化差异造成的痛苦。“两三个月后,在语言、文化上感觉不到差异,我已经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和同学们关系处得都不错。”当人们好奇她留学时没有选择当时的潮流——数理化等学科,而是选择英国文学时,她的回答出人意料:“要选就要选最难的,我要比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从而从文化上真正懂得西方。”年纪轻轻的她已懂得:有效的沟通才是东西方世界最需要的。


从哈佛毕业后,李晶又考入斯坦福大学,攻读国际关系硕士学位。从她求学所选的专业上看,感觉更像是准备接过父辈的衣钵,担任外交官。然而她没有走父辈的路,毕业后也没有回国,而是进入华盛顿一家公司担任大中华区基金经理。那是面向大中华区的第一只基金,当时“新兴市场”(泛指相对成熟或发达市场而言目前正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地区或某一经济体)才刚刚开始成为一种新的资产类别。


那是1992 年,当李晶开始步入金融行业时,中国的股市也刚刚起步,B 股市场推出才一年,而H 股市场直到1993年才出现。当年的她才二十四五岁,就已掌管着10 亿美元的基金,手下有20 多位基金经理,业务主要面向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那时候的老板对我说了一句令我终身难忘的话:你一生的任务将是向全世界解读中国。当时我不太明白老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受到全世界瞩目。今天中国在全球经济地位如此之高,我的工作也不仅仅只是为西方人解读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在帮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回忆入行初期,李晶说自己精力充沛,但经验不足,不过她喜欢这份每天都有挑战的工作。一直以来她都是勤奋而善于学习的好学生,而一份时刻需要学习的工作简直就是天生为她而设立的。磨练智性、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对她来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做一个新兴市场的投资经理,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研究上面。”她做第一份工作时,时常和台湾、香港的业务开展交流。“当时卖方关于中国的研究很少,我必须做买卖双方的研究。”在这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中,她也飞速成长。第一份工作对于职场来讲非常重要,她认为自己在华盛顿基金是一个非常难得的阶段。在这里工作,使她确立了一生的工作方向—研究中国。


1996 年初,李晶来到香港加入里昂证券。在香港一待就是十多年,中环金融街四季酒店那间可以看到维多利亚港美景的套间,几乎已经成为她的半个家。她总是在那里忘我地工作,开辟了自己独有的领域。“起初我发现那里只有很少的人可以从投资的角度看待中国,我觉得我可以做点不一样的事。从那时起,我找到了我的使命。”


在当时,关注中国市场还是一个在很多人看来十分超前的想法。当年许多投资者认为,中国仍是世界舞台上一个新兴的外围市场,几乎无人预测到中国的主要经济指标在未来十至十五年会有如此规模的快速增长。李晶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抓住了这个人生机遇。


李晶喜欢这份工作,一方面受家庭影响,对政经文化拥有浓厚兴趣,一方面“想加入一个和经济相关的行业,然后发挥我在文化上的优势”。她在文化上的优势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越来越明显。“我既可以是地道的美国人,也可以是地道的中国人,从两个文化里进进出出都不成问题。”话音刚落,喜欢自省的她又笑着说:“我的中文需要加加油了,用英文演讲、沟通,我非常熟练,但中文,有时候还是会卡壳。”其实她非常自谦,她说中文也很流利。


李晶在里昂证券工作了八年,领导着当时业绩最为突出的中国市场团队。而她服务的客户从二十多岁时的几个人、几间机构,扩展到现在的15000 个。在加盟摩根大通之前,她还曾出任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股票部董事总经理。有这样骄人的履历,使得她在近些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动荡时期,还能加盟摩根大通,并成为全球财富顶尖人群的投资顾问,包括“股神”巴菲特。


三、“我的目的就是要赢得全球金融界的尊敬”


“金钱永不眠”和“我知道最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信息。”都是电影《华尔街》里面的经典名句。李晶现在在摩根大通主要负责服务全球所有业务的最高层客户,面对15000 多个机构客户遍及30 多个国家。在如此高且重要的位置,她说自己做的事,依旧和入行时为自己设定的使命一样——向外国投资者解读中国。“尽管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与过去比有了较大进步,但还是觉得中国很神秘。我的研究会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既对宏观进行深入研究,又涉足到每个行业和每个公司的微观层面。这样,外国投资者才会觉得有说服力。”


在华尔街,向来有“白靴法则”(即欧美投行所遵从的白人文化,如果不是恩格鲁撒克逊人是很难打入国际投行的核心层)和“玻璃天花板”,李晶能够达到今天的高度,也像所有的成功者一样,奉行“卓越必须以勤奋为前提”的金科玉律,每天200%地全情投入工作。她坚持每天早晨5 点起床,看几百页资料,在这之后前往健身房跑步,并在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里看电视新闻、读报纸和报告、回复邮件、听有声书。忙起来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她的生活,常常是坐夜班飞机,在飞机上吃一颗安眠药帮助睡觉,到了目的地就在酒店简单吃点早餐,然后就要去做演讲。“成百上千的投资者以及全球跨国公司等我讲述中国的情况,摩根大通或第三方举办的任何活动,一般都会有一场专门介绍中国情况的会,而八成以上都会邀请我来做演讲。”对她来说,演讲就是一次show time,观众是全世界最有钱或最有权势的CEO 们,他们很难得地聚在一起,几百人到上千人,一天开四个会,其中一个会交给她主持,听她分析经济形势和投资方向。她觉得这非常重要,必须表现非常出色,抓住他们的心,才能赢得信任。


在李晶看来,金融行业虽然不是航天科技那种复杂的行业,但责任也非常重大,因为关系到巨大金额的去向和投入产出,必须要及时掌握一手的信息,然后把复杂的数字信息简单化,把精华部分提取出来传递给客户。“无论面对的是最高投资者主权基金,还是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我都有办法把繁琐的金融市场问题,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解释得简简单单,一目了然。”权威的投资分析让李晶赢得“非官方的中国之音”的好名声。


在李晶看来,外界对金融行业有太多误解,金融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首先是一个关于人的行业,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和人打好交道,因此高智商、高情商都必须具备。“无论做何种生意与投资,人们都想赢得最高的回报。最重要的是服务,你必须用最好的服务赢得对方的信任。当然只有精通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语言,才能更好地沟通。”


在金融市场上,获得第一手的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对于李晶来说不是问题。以她独特的优势,她能够获得很多第一手的可靠信息。她发起以“中国通”为主题的年度投资论坛,至今已经十六年,每年吸引超过2000 名国际领先投资机构的精英,500 余名中国优秀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及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及政府官员。中国前总理朱镕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等人都曾担任过年会的演讲嘉宾。“中国通”系列已成为业内观察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等重大问题的主要论坛之一。


“获得信息并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正确的分析。在这个行业,不同的人处理同样的信息,其分析结果可能并不一样。每个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与他自己的经验有关。”除了每天读的东西很多,她也时刻保持和重要人物的对话。“全球各行各业的总裁都会来找我咨询,他们想要把握最新的动向,最好的投资机会。得到他们的认可,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动力。”


四、“作为中国女性,我是很自豪的”


入行以来,李晶被媒体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女性的性别是从事金融行业的一种不利因素吗?“我用我最大的努力去工作,我从来没有体验到性别带来的不利。这行业里的男性同样尊重我,因为我比他们受过更好的教育,业绩比他们更好,对公司的贡献不比他们少。”的确,能有几人像她这样独步金融行业顶峰,在清一色的男性圈子里享受穿着裙子露出修长美腿的独特性?除了她的女性特质,她善于分析的头脑,过目不望的惊人记忆力,她说话时的风趣与睿智更是吸引男人的强大磁石。“女性没有必要像男性,女性在穿着上可以更多元,享受一种女性优势。我喜欢穿鲜艳的颜色,因为它们让人振奋,给人信心。”


李晶有着模特般修长高挑的身材,这不仅来自天生优势,更得益于常年运动的保持。两次见到李晶,都是在她长跑之后。入行快二十年来,每天健身一小时,仿佛已是渗透到血液里的习惯,成为了她的个人风格。在某媒体组织的有关女高管的幸福指数会谈中,李晶给自己的幸福指数打了80 分,是当场最高的,引得大家纷纷问为什么,她透露了自己的秘密:“我在全世界长期居住的酒店共有15 家,在每家酒店的健身房里都会有我的一双运动鞋,一套健身服。我每天宁可少睡一小时,也要锻炼一小时。”良好的运动习惯,让她身材健美挺拔,肌肉匀称,肌肤散发着年轻而健康的光泽。


她的健身习惯让人联想起麦当娜—美国最常青的女神。已年过50岁的麦姐还能身体柔韧如同舞蹈演员,可以做最难的瑜伽动作,可以和年轻得足以当她儿子的男生谈恋爱。为杂志拍摄照片的过程也显示了李晶的过人精力,她始终像模特儿一样保持着最佳状态。相信她的精力也来自她不断地为身体蓄积的优良资产:不吸烟喝酒,不吃盐、油和主食,只吃坚果和蔬菜,睡前请专人做按摩,保证高品质睡眠。


热爱运动除了让李晶获得好的身材,也让她更好地融入欧美文化。她透露自己到欧美城市演讲时,都会事先了解当地最热门的体育项目以及人们拥戴的球队。演讲当天,她会穿着接近那支球队队服颜色的服装上台。这样一个小举动,为演讲所做的暖场效果总是非常成功。


李晶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空中飞人”。在去年的52 周内,她只有一周没有搭乘飞机。为了节省时间,她出差时从不托运行李,必要时用国际快递。随身携带只有几样必备:黑莓手机,里面装着15000 个联络人,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长;莱卡数码小相机,她喜欢拍摄风景与小孩。喜欢拍照片,是因为她想珍惜自己的每一天,也珍惜能够去到的世界各地——人生苦短,不是所有喜欢的地方还有机会再去的—所以留下影来,得闲时和朋友、家人共同分享。


在李晶居住的酒店套房里,和鲜花、水果摆在一起的还有一本相册簿,里面的女主角不是她,而是她心爱的外甥女。相册簿的前几页还有她父母的照片,两位很有精气神的老人。从相片上看得出,李晶炯炯有神的眼睛,坚毅的额角,自信的笑容,都来自父母的基因。外甥女的照片有不少是她拍摄的,她生动地抓拍到了小姑娘流露欢快天性的一面。无论走到哪里,这些相片都始终陪伴着她。


李晶没有小孩,但这不妨碍她的幸福指数。她和先生Paul 结婚已经十几年了。1991 年夏天,当Paul 在哈佛大学开始学习中文课程时,遇到了李晶。当时,他刚结束研究生课程,李晶也刚好从哈佛拿到了学士学位。他们都决定在那年秋天到斯坦福继续深造。两人尽情享受快乐而充实的大学时光。Paul 是学经济学的,彼此在事业上可以沟通、互助的地方很多。当李晶忙碌的时候,Paul 便在一旁安静地看书。我们为李晶拍摄照片的时候,Paul 也会来探班。这时,李晶会像所有女人一样,开心地请先生过来看她刚刚拍完的照片,听他送上热情的赞美。


李晶曾经计算过,工作使得她有70%的时间都是在出差,和家人相聚的时间就变得格外珍贵。谈及家人时,李晶充满了感激之情:“无论我在世界的哪个城市,我都会每天和家人电话问候。我一直非常感激我的家人和朋友,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我很难取得今天的成绩。”


五、BAZAAR对话李晶


你现在在摩根大通担任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和你刚进入金融业时相比,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最大的变化在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天壤之别。中国马上就要超过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而在1992 年,我们的经济实力和今天根本不能比,中国人在外国人的心目中也没有真正的地位。当年我就希望西方人能够对中国人有深入的了解,也希望中国人对西方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在更加如此。现在我和国外投资者见面时能深深感觉到,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兴趣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过。


你作为一位观点影响到全球数万亿美元资产配置的投资顾问,“非官方的中国之音”,你是如何向外国人解读中国的?


演讲的技巧是次要的,主要是你得有真正的内容,你得下工夫去了解对方想知道的。投资如果要成功,主要是看投资公司管理层的能力与远见。这种解读还是需要中国人去做这件事情。我经常去工厂、矿山、房地产实地参观,从9 月份到年底,我都不知道跑了多少地方。除了数据、图表等,很多细节得眼见为实,这也是我为什么要不断旅行的原因。另外人与人之间互动,文化之间的碰撞,也是非常重要的。


是什么造成了东西方的误解?


中国对西方有误解,西方对中国更有误解。这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双方很少换位看问题,很少在别人的角度去想别人为什么这么做。当然国与国之间就更加复杂了,语言、文化、习俗、政治制度等都存在很多差异。


中国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发达国家,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在很多地方都很先进。但在大多数外国人看来,中国还是很神秘。外国人会说:我不知道中国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没有在中国生活过,语言上的障碍使得他们无法了解中国。而我很了解西方投资者的需求,也了解中国人的需求。我们这个行业是世界性的行业,需要我们成为世界人。


很好奇像你现在这样成功,还有什么是你羡慕的,渴望拥有的?


羡慕年轻人,年轻人有无限精力可以做事情。三十多岁是最好的年纪,既不像刚入社会像一张白纸,别人来见都要见CEO,哪里要见你一个新丁,又不会像年纪大了精力不济。所以在三十多到四十多岁的年纪,女性要好好把握,这是决定你未来的关键时刻。


关于演讲,你有什么特别的秘籍吗?


首先,我从来不准备讲演稿。不要照稿念,要讲心里话,只有这样才会打动别人。


其次,每次演讲前我希望自己有一点点紧张。虽然在事先我会做很多准备,但在演讲前,心理上有一点点紧张,是有利于表现的。


另外,要站在演讲台前面,这样离观众更近,心理上的距离也更近。


最后,每次演讲的要点不要超过三个,因为三个要点是最容易被人记住的。


你能具体地描述一下你的工作吗?


我面向机构投资者,全球的共同基金、保险公司、银行、跨国公司等,帮助他们制定投资策略。跨国公司的投资一般是比较长线的,比如澳大利亚或加拿大,计划要开个矿,这就需要有人帮他们分析市场五年之内需不需要铜矿,哪里需要等。我就是做这个分析工作的,我最自豪的是能够给全球的金融机构做投资顾问,赢得全球金融人士的尊敬。


能透露是什么驱使你不断进取的?


对生活要保持好奇心,只做一个行业,满足不了我。不断进取是一种年轻心态,踏实工作能赢得一种安全感。我接触很多成功的人,大家都还很努力,他们不是单纯为了追求财富,而是为了追求一种价值感。现在我也可以退休,可是总在沙滩上躺着,会闷死的。所有成功的人都没有停止下来的概念。


作为全球女性的榜样,你对中国女性最想要说的是什么?


作为女性,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然后设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实现它。我想在现代人的思想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你去实现梦想。如果你觉得你比别人差,或者因为自己是女性或东方人而自卑,当然不会获得成功。成功需要自信,但也不能自负。这在心理上要有一个很好的平衡。自信是基于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不足之上的。


什么是你做过的最好的投资?


我做过的最好的投资,就是努力与中国发展各个方面的意识领导者建立联系。我通过创办的《摩根大通中国通系列》资讯交流平台,聚集了上百名在中国发展的各个领域均拥有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的中国专家团队——包括企业领袖、行业专家、著名学者及主要政府官员等。就像为我们全球的客户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智库。


谁对你的人生影响最大?


我的父母,他们教给我良好教育的价值,鼓励我到海外求学。当我准备到哈佛留学的时候,中国还是一个封闭的国家,我那时从未想过今天我可以担任的角色。在中国和美国的两种学习经历,塑造了今天的我,让我在东西方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中,都能感到同样适应。(完)

本期目录

1、投行女神养成记:摩根大通李晶,金融也可以很性感【金融女郎|第16期】

2、中国IRS女王翟晨曦:女汉子如何成为顶尖交易员 | Trader

3、玩大宗商品的女魔头:金融业“大杀器”缔造者 | Blythe Masters

4、掌控1.6万亿美元的女人,她是谁? | Abigail Johnson

5、产房里的女银行家:亚洲正在成为投行女的沃土 | Markets

6、推荐阅读:女性、睾酮和金融业的性别密码 | Hormone

(回复“16”获取本期专题全部文章)




扑克投资家ID:puoketrader
  • 【专题系列】每周至少两期深度专题——大宗商品、期货、期权、外汇、交易实务、对冲基金、市场动态……

  • 【跳出投资看投资】分享国际关系、地缘政治、专门史、社会文化等领域最具价值的资讯。


回复以下 关键词 获取扑克投资家专题系列

金融女郎 | 航运 | 投资时钟 | 石油大亨 | 商品风暴 | 巨头年报 | 商品定价 | 矿业寡头 | 四大粮商 | HFT | Trading house | 棉花 | ETF期权 | 铁合金 | 非农 | 原油期货(或回复“1~16”任意数字获取相应专题)
回复“目录1~9”获取扑克投资家其他文章


关于我们

行走于大宗商品与金融的交汇口。我们正在筹备一个汇聚大宗商品产业链、金融衍生品投资、期货资管等各路精英的资源平台。欢迎微信回复或添加微信“tzdecode”提出您的需求和建议。谢谢!


推荐文章、商务合作:puoketrader@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