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悬崖边上的“欧洲发动机”:从默克尔到四大党,关于德国政局的深度梳理

2017-11-24 扑克投资家

应用商店下载“扑克财经”APP,订阅更多精彩内容


文 | 扑克内容团队 嘉里

转载请联系扑克作者君(ID:puoker)授权




俗话说,屋漏又逢连夜雨,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去年不管是英国脱欧,还是美国大选,都跌破了很多人的眼镜,更让人惶恐的是,法国和德国的大选会不会出现同样的结局,如果是,那么整个欧洲可能就真要变天了。



当然,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并没有什么黑天鹅。很多人都舒了一口气,但事情真正这么简单地结束了吗?没有。


在上周末举行的德国议会选举中,默克尔所在的保守党派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亲商业的FDP(自由民主党)、和秉持环保主义的绿党之间的谈判在周末没有成功,且三方在若干关键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这是二战以来,德国大选第一次未能确定政府。


德国总理默克尔经历了长达12年的执政后,目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为了解决当前的困境,她似乎决定采取大胆的冒险方式孤注一掷。一旦冒险失败,将可能意味着默克尔的政治生涯将宣告终结。



默克尔周一在接受广播公司ARD采访时表示“自己的计划中并不包括由少数派组建政府,但现在必须等待未来的日子将会带来什么。”虽然默克尔可以做出大胆的决定。不过,考虑到所有的宪法制约因素,快速选举不可能在二月份之前发生。

 

著名民意调查机构Teneo Intelligence公司的Carsten Nickel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 2月中旬将成为“另一场选举”的最早日期。但确切的时间表,取决于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总统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向联邦议院提名总理候选人的速度有多快。

 

作为欧洲最大,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实际掌门人,默克尔怎么会从昔日的风光无限沦落到今天的朝不保夕呢?默克尔未来的政治命运如何呢?德国政坛又会面临怎样的局面呢?


今天扑克财经就带你来梳理——《默克尔的豪赌》。首先,我们从中心人物默克尔讲起。

 

   默克尔:从东德小女孩到德国总理

 

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德国女政治家,现任德国总理、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1954年7月17日出生于德国汉堡,父亲叫霍斯特·卡斯纳,是一位新教牧师,母亲则从事教育工作,教授拉丁文和英语。

 

默克尔一岁时,他们一家移居迁往勃兰登堡的坦布林,默克尔的少年时光是在那里度过的。威严的父亲自默克尔很小的时候起就向她灌输了一种观念“必须永远比同龄人更出色”。后来,这个信条便成了默克尔毕生的座右铭。


 

前东德的生活背景对默克尔产生了巨大影响,她作为牧师的女儿,并在每间屋子都可能存在东德警察告密者的社会里度过生命的前36年,养成了很好的掩饰或控制情绪的能力。除了德语外,默克尔会说俄语与英语,当人家评论她身为东德人的背景时,她说 “真的有话可说的人,是连化妆(掩饰)都不需要的。”实际上,从小生长在东德这一点,对默克尔日后的政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后面我们还会提到。

 

幸运的是,默克尔虽然生活在东德,但父亲是一位开明而睿智的牧师,使得她拥有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生活空间,也使得默克尔和民主德国社会之间有个家庭的缓冲。正如《南德意志报》记者斯蒂凡.柯内琉斯的《默克尔传》中所言,默克尔度过的是“没有阴影的童年”,这使得默克尔在成年之后能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俨然没有把自己视为民主德国的一部分,默克尔自己也承认:“我不曾觉得民主德国是我的故乡”。实际上直到现在,默克尔对其在民主德国期间的生活经历鲜有提及,使得这位欧洲大陆“最有权势的女人”多多少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不过近年来一些新的史料,使得默克尔在东德期间的生活经历一步步被揭开。2013年由两位著名记者拉尔夫·格奥尔格·鲁特和君特·拉赫曼合作撰写的一本名为《安格拉·默克尔的第一生命》的传记中称,新书称,默克尔在青少年时就加入东德恩斯特·台尔曼先锋组织(少年共产主义组织)。默克尔还成为东德自由德国青年团的专区领导人之一。关于这段经历,默克尔本人和前自由德国青年团秘书冈特·瓦尔特有不同的说法。冈特·瓦尔特说,默克尔是负责鼓动和宣传的秘书。默克尔则说是管文化。


 

书中还把默克尔称为“共产主义改革者”,“国家的精英”。据称,1989年两德统一的前一年,东德掀起了改革浪潮,但默克尔开始时还反对“两德统一”。此后不久,她加入新成立的“民主觉醒”组织。书中也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默克尔就3次到波兰,偷偷参加波兰团结工会的活动,被东德边防军发现并警告。

 

1978年,默克尔从东德的莱比锡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原打算在一家工程院校任职。然而在被告知作为任用条件,她需要向东德国家安全部(STASI)“汇报”其同事的日常言行之后,默克尔便以“天生不会保密”为由婉拒了这宝贵的机会,并继续求学于原东德科学院,最终在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在物理化学研究中心从事科研学术工作。

 

转折来临

 

默克尔严谨的性格或许让她很适合这份科研工作,但她心中那份承继自其父的对德国和普通民众的博爱精神,最终在1980年后期柏林日益浓厚的政治氛围下躁动了起来。真正的“分水岭”无疑是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

 

当那个重大时刻来临时,默克尔发现自己35岁、单身、没有小孩、就职于毫无前途的国家机构,像她这种有抱负的女士必定深知,德国获得新生后,政治将成为最具活力的领域。不到一个月后,默克尔便加入了当时新成立的政党“民主觉醒”。

 

一位长者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默克尔的成功固然和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更为重要的是,抓住了一系列的机会。

 

经过1990年3月东德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民选选举,默克尔成为梅齐埃(Lothar de Maizière)政府的副发言人。作为副手,默克尔没有上台展示的机会,却心甘情愿地在台后做了所有工作。正是以这种方式,令默 30 48111 30 14745 0 0 8409 0 0:00:05 0:00:01 0:00:04 8406克尔获得了梅齐埃的赏识,并让她跟随自己出访各国,默克尔也因此得以积累公众印象。同时,在这最后一届东德政府存在的短短半年里,“民主觉醒”并入了东德的基民盟,而后者也在两德统一后与西德的基民盟合并。

 

1990年10月3日,东西德在分裂近半个世纪后统一,默克尔也在那一年完成了自己政治生涯的重要飞跃。在12月初的首次联邦大选中,默克尔成功当选梅前州(Mecklenburg-Vorpommern)联邦议会代表之一,并直至今日一直是该选区的联邦议会议员;与此同时,她成为新政府最年轻的阁僚,被科尔(Helmut Kohl)总理先后任命为妇女及青年部部长、环境和核安全部部长,为她积累了大量公众知名度和执政经验。



在当时保守而完全由男性组成的德国政坛大佬中,默克尔的三重身份与众不同:女性、科研人士、“东德佬”。这些特质纵然使她成为德国政坛的圈外人,却也有助于她异军突起。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政治前辈的提拔,被媒体戏称为“科尔的小姑娘”的默克尔最终得以在基民盟党内迅速崛起,并借着科尔及其他党领袖深陷金融丑闻的机会,割袍断义,顺利在新世纪伊始成为基民盟的党主席。

 

5年后,以一贯坚定果决的作风,赢得党内同僚信服的默克尔击败SPD的施罗德,成为德意志民族自一千年前神圣罗马帝国的摄政皇后狄奥凡诺之后的第一位女性领导人,从而完成了“东德佬”到德国总理的蜕变。

 

“稳”的背后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默克尔的执政风格,那一定是“稳”字。只要观察默克尔一段时间,就不难看懂她:她不装模作样、不莽撞任性、不自吹自擂,也不垂头丧气;她不大声喧哗,更不会阴晴不定。大多数人看默克尔,都说她“稳如泰山”“很正常”。

 

表面上看,这样的性格难免给人留下无趣,刻板的印象,但细细一想,默克尔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地位,她这种“稳如水”的性格功不可没。正如一句格言所说的那样,“暗的灯丝亮得长久”

 

首先,二战后的民主德国,政治气氛处于高度紧张压抑之中,秘密警察“斯塔西”的无孔不入,已经到了人人自危的程度,在这样的肃杀之下,要想自保,唯一的办法就是低调,低调再低调,否则可能不仅祸及自身,也会连累无辜的人。而默克尔的沉稳性格,恰好可以有效避免让自己无妄之灾, 并最终见到胜利的曙光。

 

第二,德国人以严谨著称,因而像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这样举止轻浮的作家,在德国是很难有施展的空间的,德国历届总理的执政风格也都是稳为主,因而很难给公众留下旗帜鲜明的印象。正是由于默克尔的稳重,当年才能得到德国政坛“教父”,时任总理的科尔赏识和提携,并从此平步青云,最终登上大位的。

 

第三,由于社会对女性执政还存在较大的偏见,因而默克尔要想在政坛立足,稳扎稳打是必备选项。想想其他国家的女性领导人,韩国前总统朴槿惠正在接受法院审判,泰国前总理英拉据说已经外逃,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提前举行大选差点"大意失荆州",默克尔确实要稳重得多,甚至高人一筹。

 

   危机:是化险为夷还是一蹶不振?

 

正如前文所言,物理学家出身的默克尔35岁开始涉身政治。1990年,德国统一后,默克尔加入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作为东德出身的政坛新秀,她进入了时任德国总理科尔的视线,并得到后者很大助力。

 

此后十余年里,默克尔的仕途扶摇直上。44岁时,她成为基民盟党总书记;45岁出任党主席,48岁成为基民盟和基社盟联邦议会党团主席,50岁被推举为总理候选人;51岁成为总理。当时谁也没有料到,默克尔这个总理,竟然一当就当了12年。


 

2005年默克尔刚刚当选时,并不大被外界看好。不少人认为她能当上总理,更多是靠运气。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默克尔自此开启了“超长待机”模式,分别在2009年、2013年连续当选,并且在今年的大选中再次带领其党派成为赢家。一旦开启第四任期,她更有望追平前总理科尔创下的在任16年的纪录。

 

在默克尔执政的十多年里,欧洲先后经历欧元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等多重考验。但在她领导下,德国不仅没有乱了方寸,更驶入了经济增长快车道,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大幅提升。

 

如今,德国经济整体向好,被认为处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好时期。在欧洲多国遭受恐怖袭击、难民危机等威胁之时,德国社会总体平稳,安全问题相对较好。而在处理欧债危机、欧洲难民危机等议题时,默克尔也带领德国承担起了“欧洲掌门人”的角色。

 


12年来,默克尔在应对各种危机中锻炼得愈发老练,而这也是她在今年9月联邦议会选举中取胜的一大原因。许多德国民众认为,选择执政经验丰富、12年来带领国家稳步前进的默克尔是“最不会出错的选择”。

 

但是默克尔虽然成绩卓著,过失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被人诟病的莫过于难民问题:在2015至2016年短短两年期间,德国涌入了约120万难民,其中大部分未受良好教育,难以融入德国社会,并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也使得民众对难民的憎恶感日益加强。

 

去年德国科隆的大规模性侵案后,美国《时代》周刊就认为,这将使得欧洲“嘴上不说、但心里对移民抱有的各种恐惧公开化——包括对文化碰撞的恐惧、对暴徒人数多过警察的恐惧、对向那些憎恶女人的人宽容地打开大门的恐惧。”

 

然而面对如此严重的危机,默克尔多少显得“无所作为”:在难民涌入之初,默克尔未能有效采取铁腕手段遏制局面,甚至为了迎合国内的自由主义势力,说出“德国欢迎难民”这样的话来,为难民危机的日益扩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后期也试图推进政策挽救局面,但效果如何还是未知数。

 

就算默克尔最终坐稳第四个任期,舆论对她的执政前景也更多持谨慎甚至悲观的论调。分析称,复杂的选后政治格局将对默克尔的领导力构成严峻考验。如何平衡党派之间的利益分配,如何弥合不同党派的政策分歧,将是摆在默克尔面前的难题。


我们无法替默克尔解决这个难题,但是通过默克尔的政治生涯,来研究德国的整个选举制度,从而判断德国这个“欧洲发动机”的政治走向,不管是做大宗还是外汇,都会大有裨益。

 

   德国的选举制度

 

德国人的选举方法叫(personalisierte Verhältniswahl)。如果直译似乎应该叫“人格化的比例选举”,意译一下,可以叫作直选代表与支持率相结合的选举。这种选举制度突出了德国大选中选民的两个选择。有的文章中直接指出,德国人有两张选票,一张选出代表,一张选举政党。是这样吗?我们先看看德国人的选票长什么样子,如下图所示:


(这是一张简单化了的教学示例)

 

可以很清楚地从这张图中看到,德国人的所谓“两张选票”不过是一张选票(Stimmzettel)上有两个部分,左侧是用来选人的,右侧是用来选党的。在选举的话语中这两票分别被叫作第一选票(Erststimme)和第二选票(Zweitstimme)。选民在选举中通过左半边的选票选举出自己心仪的代表,希望其能够进入国会代表自己发出声音,而通过右侧的这半张选票来把自己的支持声音投给一个党派。(选民的两票可以既投给该党的侯选人,又把选票投给所属的党派;也可以将两票分开,也就是说,把第一票投给一个党派的侯选人,但第二票却支持另外一个政党)


在大选中,每个具体的选区内会有不同党派的势力相互竞争,而这些党派(通常还是较有实力的一些大党)会在具体的选区中推出一位候选人参加当地的竞选。另外,各个党派也会把核心成员,如党主席,秘书长这些人放到传统上党派支持率高的选区去参选,以增加他们能够被直接选进国会的概率。


下图是一张选票的模板,从中可以看到,实际上在德国政治生活中,某个选区内活动着的党派远不止我们平时了解的那四五个大党。参加选举中,也并非所有的党派都会推出自己的侯选人。



德国的选举既然叫“直选代表与支持率相结合的选举”,上文中提到了选区(Wahlkreis)的概念,本文就讲讲选区和直接议员,这涉及德国大选的第一个方面——直选代表。这是个政治版图,全德国为了联邦选举一共划分成了299个选区(2002年,或者说第15个执政周期以来),这些选区的分布如图所示:



大选时,具体的选战是在这些选区中进行的。每个选区中,各党派会在选区中推出自己的候选人,并进行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投票过后,进行选票统计时,每个选区根据选民的第一选票(这是投给具体的国会代表候选人的),选出代表该选区的代表。这时,只要取得简单多数即可。在每个选区中获得简单多数,直接进入国会成为议员的代表就叫作直接代表(Direktmandat)。

 

选战是激烈而残酷的,那么有些小党,尽管它们可以获得一定的支持率,但却在任何一个选区都无法获得简单多数,又该怎么办呢?

 

有一些党派,由于其支持率相对较低,但也不算很低,且它的被支持情况在德国处于地理分布上很平均的状态,按直选代表的游戏规则,它们就无法推出自己的直接议员。于是德国大选用了席位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弥补这个不足,而这个比例分配则由选民的第二选票来决定。


前面提到,德国有299个选区,于是德国立法规定国会的法定议席人数为598人,正好是299的两倍。所谓的席位按比例分配,就是大选后,按选民们第二选票的票数来计算对各党派的支持情况,从而统计出一个支持率。再按照支持率来分配国会中全部的598个席位。属于同一个党派的国会议员在国会的座位分在一起,构成一个扇形,称为议会党团(Fraktion)。如图所示:


(德国第17届联邦议会的席位分布)

说明:值得注意的是,这届联邦议会共有620个议席,其中悬挂议席达到了22个之多!


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按比例分配席位时,第一原则就是必须保证由选民从基层选区直接选出的那299名国会议员必须获得席位。这时一般就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 某党派的支持率相对较高,在让属于自己党派的直接议员进入本党的议会党团后,按支持率分配的议席尚有剩余,这时党派可以从自己事先制定的州名单(Landesliste)中接名次决定由谁来占据该议席。(这时,这位国会议员就不是通过民众直接选举产生,而是党派内部决定产生的)

2.  某党派按支持率所得的议席数与其被选上的直接议员数正好相同,这时不赢不亏。

3.  某党派的支持率相对并不高,但由于其各个选区的候选人均能占到简单多数,导致党派内的直接议席数已经大于其按支持率应该分得的议席数。由于德国大选是选民直选与党派支持比例相结合的选举,因此直接议席不能被取消,因而这种情况发生时,国会的规模将会扩大,该党派多出来的议席就成为了悬挂议席(Überhangsmandat)

 

讲了这么多,是不是感觉有点晕了?其实抛开一系列的细节因素,德国选举的核心要素在于两点:

 

1.  德国大选将选人与选党分开,国会议员的构成既要满足基层选民对于选区内得到更多选民支持的候选人,又要体现党派作为政治势力在国会中的平衡。

2.在当前德国“人民党”(Volkspartei),其实就是CDU/CSU以及SPD这种大党在选举中获得的支持率(第二选票)不断下滑,绿党黄党支持率逐年提高的情况下,大党仍然易在传统的势力范围内取得较多的直接议席,但总体的支持率会出现相对不足的情况,特别是CDU,在近年来的选举中屡次讨巧,获得不少悬挂议席。

 

根据现阶段德国选举制度和党派发展状态,很难出现单一党派在选举中获得绝对多数议席的情况。选举结果出炉后,得票率居前的政党会尝试接触,商讨组建执政联盟的可能性。决定共同执政的政党在相关谈判中将确定新政府施政纲领和内阁各职位归属等问题,并最终出台一份联合组阁协议。

 

总理人选是组阁谈判中需要确定的重要问题之一。相关政党就此达成一致后,新一届联邦议院会将总理选举提上日程。在程序上,总理需由总统正式提名,议员进行投票表决。由于执政一方拥有绝对多数议席,其总理人选一般都能顺利通过投票。

 

   德国主要政党简介

 

说完了德国选举的流程,下面我们来看看德国的主要政党。德国有四大主要政党,可以归结为“黑红黄绿”,下面小编就为你一一道来。



黑:基民盟成立于1945年12月。1947年基民盟与基社盟结成姐妹党。基民盟是一个政治上保守的党,其党员主要是基督教徒。这一派议员有很多是穿着黑服的牧师,百姓就以黑名之。德国前总理康拉德·阿登纳、赫尔穆特·科尔和现任总理默克尔,都属于这一党派。


红:“红党”指的是社民党,是德国目前政党中建立时间最长的党派。这第二大政治势力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工人运动,因此被民众视为红色。社民党将社会主义作为其主要政见,代表的是德国广大人民的利益。党内出过勃兰特、施密特及施罗德等著名德国总理。


黄:“黄党”指的是自民党。这个代表中小企业家利益的第三党,传统上标榜自由,拒绝国家对公民过度干预。在“黑红”对决中,自由民主党这颗“黄砝码”压向哪边,哪边就占压倒优势,“黄党”就有了博弈的余地,到上世纪90年代,不论“黑党”当权还是“红党”执政,要么是“黑黄”配,要么是“红黄”配,自由民主党几乎都是执政伙伴。 


绿:绿党成立于70年度末期,是环境保护者和和平主义者建立的政治组织。1993年绿党与东德民权运动组织联盟90合并为“联盟90/绿党”。从上世纪70年代的无核运动、和平运动、妇女运动等发源的绿党异军突起,先在地方议会占据席位,后向全国扩展,1998年登上了联邦政府的舞台--社会民主党与绿党破天荒地组成了“红配绿”的政府。

 

老古话说得好“阎王好惹小鬼难缠”,除了“四大阎王”之外,德国还有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小党,但随着近年来德国经济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这些小党已经不满足于成为政治舞台上的配角,而是想尽办法,抓住一切机会从幕后走向台前,在政治舞台上设法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共和党(Die Republikaner),1983年成立。自称是“社会、爱国主义政党”,政治上右倾激进,主要争取工农选民,反对外来移民。1992年和1996年进入巴符州议会。

 

极右翼政党“德国的选择”(AfD),2013年4月14日成立。该政党以抛弃欧元为核心目标,主张有序地解散欧元区。今年9月德国大选中,成立仅4年的德国选择党获得将近13%的选票,首次成为联邦议院,即议会下院第三大党,仅次于联盟党和社会民主党这两大老牌政党。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极右翼政党首次进入德国议会,震动欧洲。

 

极左翼政党林克党(Die Linke):成立于2007年中期,目前已有党派成员逾7万人。德国左翼党在成立前主要由前东德和西德多种政治势力组成,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原东德地区的德国民社党和因不满施罗德执政时期各项改革计划而退出社民党组建的劳动与社会公正党。左翼党主张通过包括增加大企业税收等等各种方法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停止私有化政策和采取最低工资标准。左翼党在当前德国的政坛上一直扮演着改革者和反对派的角色。

 

   四个选择

 

不管由于什么原因,现在局势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摆在默克尔面前的其实不外乎四个选择,但正如本文开头所言,默克尔现在似乎愿意选择风险最大的重新选举,那么这四个选择分别是什么呢?我们也一起来梳理一下。

 

自民党重回谈判


正如前文所言,默克尔所领导的政党联盟和绿党官员指责自民党为“投机分子”,有分析人士认为,该党突然翻脸,还有可能是为了逼迫其他党派在具体问题上妥协。

但显而易见,即使该党重新回到谈判中,有此次先例在,谈判各方想要重新建立信任将非常困难。

少数派政府


也就是默克尔领导的政党联盟与绿党或者自民党单独组建一个少数派政府。如果默克尔的政党联盟与绿党组建联合政府,在联邦议院(下议院)中,他们还差42席才能占据大多数席位;如果与自民党联手,则还差29席。

无法在联邦议院中占据大多数席位,意味着命运多多少少难以完全由自己掌握,联合政府提出的每一条法案都有遭到否决的风险;想让议院通过法案,默克尔需要寻求其他党派的支持。

虽然这种模式在欧洲其他国家出现过,,但自二战以后,德国从未进行过这样的情况,况且由于各方诉求不同,能否成功实现这一模式根本就是个大问号。

正如德国基尔大学政治学教授德里西斯(Marcel Dirsus)在接受《大西洋月刊》采访时指出,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选择不符合默克尔的个性;除此之外,德国人出于历史原因一直对少数派政府持怀疑态度。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总理布吕宁领导的少数派政府只能靠紧急法令来治国,最终引发了政治动荡。德国之声更将这种选择直接称为“毫无可能”。


德国联邦议院各党所占席位


与社民党(SPD)大联盟


理论上这是最佳选择,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和议会内第二大党社民党一旦组成联盟,将在议会中占有绝对优势。在默克尔担任总理的12年中,德国的第二大主流政党社民党有八年都是默克尔政党联盟的执政伙伴。

从2013年到2017年,默克尔领导的政党联盟与社民党占据了631个联邦议院席位中的504个,被称为大联盟。此次如果默克尔的政党联盟能再度与社民党携手,便能占据联邦议院的大多数席位。

但这在目前看来也很难做到:在今年9月的大选中,社民党的支持率下滑至20.5%,丢掉了40个联邦议院席位。社民党将大选中的失利部分归咎于默克尔,立即宣布成为反对党并表示不会再与默克尔的政党联盟组成联合政府。直到目前,社民党没有表示出回心转意的想法。

该党领导人的讲话印证了这一点:上周日,社民党的副主席说该党不会成为“默克尔职业战车上的备胎”;周一,社民党主席舒尔茨拒绝与默克尔政党联盟,放话称社民党不怕重新选举。

虽然来自社民党的总统施泰因迈尔在20日的声明中呼吁各党派政客“承担自己的责任”,并表示将与各党派进行会谈,但由于德国总统的实权有限,因而他的呼吁究竟能有多少号召力,便不得而知了。

重新选举


这被许多分析人士认为是“最坏的情况”。按照德国宪法,施泰因迈尔极力避免的重新选举要走的程序非常复杂。

德国今年9月选举后成立了新的联邦议院,目前执政的联合政府并不能算正式政府,因此想触发重新选举的话,根据德国宪法《基本法》第63条,总统必须先提出新总理人选。
人选提出后,联邦议院将进行投票,只有得到超过半数的投票,该人选才能成为新总理。如果没有超过半数支持,联邦议院将进行第二阶段投票。

在这轮投票里,各政党可以推出自己的候选人,候选人人数不限。如果在两周时间内,还无法出现一名得到大多数议员支持的总理人选,则将进入第三阶段投票。在第三阶段投票中,获得相对多数投票的候选人将当选新总理。这之后,总统需要作出最后选择:正式任命此人为少数派政府的总理或者宣布解散议会。倘若总统宣布解散议会,德国将在60天内重新举行大选。

然而重新选举不一定意味着会带来“更好的”结果。根据德国Forsa民调周一的数据,如果现在举行大选,投票结果与今年9月不会有太大差别,默克尔依然需要面临组建联合政府的难题。《世界报》调查显示,多达61.4%受访者认为谈判破裂,将意味默克尔的政治生涯告终,不可能再担任德国总理。 


 除此之外,多名分析人士指出,重新选举的唯一受益者是极右翼的另类选择党。在9月的大选中,另类选择党获得了12.6%的投票,以赢得94个席位的结果首次进入联邦议院。目前另类选择党在联邦议院中所占的席位超过了绿党和自民党,成为了第三大党。分析人士担忧,如果再度举行选举,可能会有更多对选举不满的选民转投另类选择党。


德国战车如果在接下来翻车,那么欧洲的命运,就会变得扑朔迷离了……

 




汇聚国内顶级实战派大咖

6.6折早鸟票限时抢!

点击图片,即可报名


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大宗·金融知识库

点击查阅

大宗业务: 套期保值 | 套利 | 商品定价 | 贸易融资 融资方式 | 仓储 | 航运第一季 | 航运第二季 | 航运第三季 | 航运衍生品 | 油轮 | 商品风暴 | 钢贸 | 石油贸易 | 衍生品 | 公司研究 


品种系列:玻璃 | 黄金 | 菜粕 | 玉米 | 甲醇 | 甲醇第二季 | 塑料 | 钢铁 |  |  | 螺纹 | PTA | 橡胶 | 大豆 | 小麦 |  | 煤炭 | 石油  | 棕榈油 | 棉花 | ETF期权 | 铁合金 | 原油 | 铁矿石 茶油 | 沥青 |  | 天然气 咖啡 | 棉纱 | 白银 |  | 饲料 | 鸡蛋


公司产业:伊藤忠 | 住友 | 丸红 | 三井物产 | 亚洲粮商 | 油脂油料 | ABCD | 油脂巨头 | 中粮 | 益海嘉里 巨头年报 | 矿业寡头 | 四大粮商 | 大宗寡头 | 国内粮油 | 必和必拓 | 淡水河谷 | 孟山都 | 中储粮 | 鲁花 | 中纺集团 | 嘉吉 | ADM | 邦吉 | 路易达孚 | 嘉能可 | 贡沃 | 粮油争霸 | 埃克森美孚蒂森克虏伯 | 巴斯夫 | 化工第一季 | 化工第二季 | 化工第三季


宏观系列:金融危机  | 资产配置 | 投资时钟 | 非农 | 楼市 | 矿产资源 | OPEC | 货币 | 美元 | 人民币 | 货币政策 | 中国金融史 | 地缘政治 | 一带一路 | 中国历史 | 脱欧


金融系列:CTA基金 | 桥水基金 | 金融女郎 | 高频量化 | 对冲基金 | 资管 | 泽熙 | 股票 | 债券 | 外汇 | 期权 | 主权基金


交易系列:德州扑克 | 交易员 | 交易理论 | 交易系统 | 风险控制 | 技术分析 | 交易心理 | 个人修炼 | 交易书单 | 交易故事 | 均线 | 金融女郎


大宗地理:美国 | 阿根廷 | 新加坡 | 俄罗斯 | 瑞士 | 日本 | 伊朗 | 印度 | 巴基斯坦 | 巴西 | 巴拿马 土耳其 | 伊拉克


人物系列:石油大亨 | 沈文荣 | 索罗斯 | 利佛摩尔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至扑克投资家(puoke.com)

获取更多、更及时的干货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