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场世界级石油大博弈正在“丝路”展开:哈萨克斯坦油气行业重磅报告,推荐收藏!

2018-01-31 扑克投资家

听闻原油期货要上市,扑克为大家准备了原油大礼包

后台回复“原油”即可查看


文 | 高级经济师 黄伟

编辑 | 扑克投资家,转载请注明出处



扑克导读:哈国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底,哈国已探明石油储量为39亿吨(300亿桶),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5万亿立方米(53.953.2万亿立方英尺)。不过哈国内消费有限,尤其是原油,出口能力巨大,2014年出口8080万吨。这足以吸引世界众多的油气开发公司纷至沓来。


中国油企自然也想分一杯羹。在延伸阅读中,你还将读到20年来中国油企在哈国征战的那些事。


1899 年哈萨克斯坦在西部卡拉宋古尔地区钻获第一口油井,拉开了哈萨克斯坦石油工业的序幕。到 1991年哈萨克斯坦独立时,年产石油 2 659x10^

4 t,天然气 79x10^8 m3。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为了克服由于资金和技术制约带来的油气生产徘徊,政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政策,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外资企业纷纷参与到油气生产领域, 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石油工业现状及发展


哈萨克斯坦石油工业至今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基本形成了勘探、开发、储运、炼化、销售等上下游完整产业链。石油工业在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012 年石油出口收入 564 亿美元,占外贸总收入的60%以上;上缴税收 133 亿美元,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3。


一、石油储量、产量


1. 储量


据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4 报道,截止 2013 年底哈萨克斯坦石油剩余可采储量 39x10^8 t,占世界总量的 1.8%,位列世界第 12 位、独联体国家第 2位,仅次于俄罗斯。己发现石油储量的 97.1% 集中在哈萨克斯坦西部地区,其中:阿特劳州(陆上)占 59%,哈属里海水域 (行政区划上属于阿特劳州和曼格什套州)占17%,曼格什套州(陆上)占 8.5%,西哈萨克斯坦州(简称西哈州)占 7%,阿克纠宾州占 5.6%


图 1 哈萨克斯坦石油探明储量分布地区图


2. 产量


哈萨克斯坦1991年独立时石油年产量 2 659x10^4 t,到 2001 年达到 4 009x10^4 t,2011 年突破 8 000x10^4 t,比2001 年增长 1 倍,2013 年年产石油 8 179x10^4 t[2]。


图 2 哈萨克斯坦石油年产量柱状图


目前,哈萨克斯坦发现并探明油田 200 多个,其中比较大型的油田 10 多个,主要分布在西部四个州。 包括阿特劳州的田吉兹、卡莎甘油田,西哈萨克斯坦州的卡拉恰干纳克油气田,曼格什套州的卡拉姆卡斯、新乌津油田,阿克纠宾州的让那诺尔、肯基亚克油田,克兹洛尔达州的库姆科尔油田等。


图 3哈萨克斯坦主要产油区及主要石油长输干线分布示意图



表1  2013年哈萨克斯坦产油区石油产量


根据哈萨克斯坦 2030 年能源发展纲要,2030 年石油产量将达到 1.18x10^8 t。



图 4 2015-2030 年石油产量规划柱状图


2030 年前,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增长主要依靠阿特劳州的卡莎甘、田吉兹和西哈萨克斯坦州的卡拉恰干纳克等三个大型油田的持续稳定开发和增产。按照目前的储量动用程度和油气勘探规划,到 2050 年,如果没有新油田发现并投入开发,石油产量将递减到 5 500x10^4 t[1]。


目前,哈萨克斯坦各石油公司对油气勘探方面的投资积极性不高, 油气勘探投资增长速度低于开发投资。


哈萨克斯坦在油气领域投资,2000 年约 30 亿美元,其中勘探投资占 10%;2011 年约 184 亿美元, 其中勘探投资占 8.6%,勘探投资比重下降了 1.4%。


因此,要稳定石油产量,政府需要出台新的激励政策, 鼓励外资和国内企业在勘探领域投资的积极性,积极寻找接替区块; 同时要鼓励在油田开发中引进新工艺、新技术,努力提高老油田石油采收率、难采储量动用程度和开采效益。


二、运输及销售


哈萨克斯坦生产的石油 80%通过管道运输, 主要石油长输干线见图 3,海运和铁路运输各占 10%。海运主要是从阿特劳港运往巴库、马哈奇卡拉等方向,铁路运输主要运往东欧及黑海港等方向。


目前输送出口石油的主要管道有: 萨马拉管道,年输送能力 1 750x10^4 t,过境俄罗斯销往东欧、黑海及波罗地海国家;CPC(里海管道财团)管道,哈萨克斯坦境内年输送能力 2 820x10^4 t,石油输送至新俄罗斯港;中哈石油


管道,年输送能力 2 000x10^4 t,石油输送至中国。



表2 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输油管道统计表


此外,还有一条重要的石油长输干线,即从俄罗斯木斯克南下经哈萨克斯坦到土库曼斯坦的石油管道,苏联用于向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输送西西伯利亚的石油。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通过该管道继续向哈萨克斯坦东北部巴甫洛达尔炼厂供油, 每年大约 400x10^4 t;向南哈萨克斯坦州奇姆肯特炼厂供油, 每年大约 250x10^4 t[3]。 中哈管道建成后,该管道与中哈管道衔接,实现了哈萨克斯坦西部地区石油向巴甫洛达尔炼厂和奇姆肯特炼厂供油,减少了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


哈萨克斯坦石油产量约 85%用于出口,2012 年出口石油 6 861x10^4 t,出口的主要方向是意大利、荷兰、法国、


奥地利、瑞典等国,每年大约 5 500x10^4 t。此外,出口中国大约 1 100x10^4 t。



表 3 2012 年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方向及销量统计表


哈萨克斯坦为实现石油出口方向多元化,将进一步加快石油出口通道建设。 一是扩建 CPC 管道,将输油能力提高到 6 700x10^4 t/a[4],以确保田吉兹、卡莎甘等大型油田上产需求;二是将肯基亚克!阿特劳管道(即西北管道)进行反输改造,并与中哈石油管道 KK(肯基亚克!库姆科尔)段连接,实现里海油气区石油进入中哈石油管道出口中国;三是建设哈萨克斯坦里海输油系统,初期年输油能力 2 300x10^4 t, 远期达到 3 800x10435 600x10^4 t[5],通过叶斯科涅到库雷克管线将石油输送至码头后再以油轮跨里海运送至巴库,然后通过巴库!杰伊汉管线出口到国际市场。 此外,还计划对萨马拉输油管道进行扩建。 经以上措施,确保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输送能力超过 1x10^8 t/a。


三、加工及产品市场


目前,哈萨克斯坦有苏联时期建设的阿特劳、巴甫洛达尔和齐姆肯特等三个大型炼油厂,分别位于哈萨克的西部、北部和南部,由于设备较为陈旧,石油加工深度普遍不高。


三大炼厂设计石油加工总能力 1 700x10^4 t,2013 年实际加工石油 1 430x10^4 t,综合负荷率 84%,处于较高水平。



表 4 哈萨克斯坦三大炼厂石油加工能力统计表 10^4 t


此外, 哈萨克斯坦还有 20 余个小规模炼油企业,2013 年炼油 88x10^4 t[6],占炼油总量的 5.8%,加工深度和产品质量普遍不高,油品缺乏竞争力。


虽然三大炼厂已经高负荷运行,但由于加工深度偏低,仍不能满足哈萨克斯坦国内对成品油的需求,尤其是高标号汽车汽油,进口依存度较高,如AH-98/96/95。



表 5 哈萨克斯坦成品油市场供需情况统计表


除炼油外,2013 年哈萨克斯坦投产了年处理能力100x10^4 t 的沥青厂,主要对卡拉让巴斯油田高含蜡、高黏度、高焦油含量石油进行加工,加工深度 92%,年产沥青约 50x10^4 t。


为进一步提高加工能力,将对三大炼厂进行以提高石油加工深度为重点的升级改造。改造后,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700x10^4 t 增加到1850x10^4 t;阿特劳炼厂加工深度提高23个百分点,其他两个炼厂加工深度提高 516 个百分点。远期升级改造目标,石油加工深度90%。



表 6 哈萨克斯坦三大炼厂升级改造前后主要参数对比表


为满足 2030 年哈萨克斯坦国内石油产量 1.18x10^8 t以及成品油需求的进一步增长,还需新增石油加工能力500x10^4 t/a。


   天然气工业现状及发展


一、常规天然气储量、产量


1. 储量


据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4 报道, 截止 2013 年底哈萨克斯坦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 1.5x10^12 m3,占世界总量的 0.8%,位列世界第 18 位、独联体国家第 3 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储量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西部各州,其中:西哈萨克斯坦州卡拉恰干纳克凝析油气田占 35%, 阿特劳州卡莎甘油田占 31%,田吉兹油田占 15%,阿克纠宾州让那诺尔凝析油气田、阿特劳州伊马舍夫油气田分别占 3%。



图 5 哈萨克斯坦天然气储量按油田分布图


2. 产量


目前,哈萨克斯坦生产的天然气主要是油田伴生气,其产量与石油产量相关。 1991 年哈萨克斯坦独立时,年产天然气 79x10^8 m3,到 2001 年年产天然产量 101x10^8 m3。


2001 年以后,随着石油产量快速增长,天然气产量大幅提升。2013 年生产天然气 423x10^8 m3。



图 6 哈萨克斯坦天然气年产量柱状图


2013 年天然气产量贡献较大地区是西哈萨克斯坦州、阿特劳州、阿克纠宾州,分别占总产量的 45%、35%和10%。此外,曼格什套州、克兹洛尔达州也生产一定规模的天然气。



图 7 2013 年哈萨克斯坦各州天然气产量百分比


哈萨克斯坦天然气商品率较低,工业自用量占天然气产量一半以上。主要原因,一是生产自耗量大,包括回注地层保持油田压力、提高石油采收率和用于石油加热及发电等;二是天然气中含硫化氢,净化处理费用较高;三是哈萨克斯坦天然气需通过国际管线出口,销售价格低,行业利润低。


2013 年哈萨克斯坦国内市场及出口销售商品气量226x10^8 m3,以国内为主。国内消费的 109x10^8 m3 中,天然气发电、供暖占 45.2%,工业企业占 25.5%,居民用气占29.3%。


近年来,汽车运输行业用气量正逐年增加。目前哈萨克斯坦共有 11 个车用加气站,2013 年用气 1130x10^4 m3。


2014 年,又将有 2 个加气站投入运营,预计用气量将增加到 3 200x10^8 m3。


二、非常规天然气


哈萨克斯坦煤炭资源丰富,蕴含大量煤层气,预测资源量为 7x10^12 m3。 如卡拉干达州卡拉干达大型煤田1 500 m 以内的煤层气资源量超过 4 900x10^8 m3, 且甲烷含量在 80%.98%,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天然气。


目前,在煤层气领域,哈萨克斯坦尚处于前期研究和开采试验阶段。随着卡拉干达煤田煤层气开采全面推进,预计年产量将从 10x10^8 m3 增加到 34x10^8 m3。除煤层气外,其他类型。的非常规气产量贡献较小,到 2050 年产量也仅有 13x10^8 m3。



图 8 哈萨克斯坦 2015 2050 年非常规气产量规划柱状图


按照《哈萨克斯坦 2030 年天然气行业发展规划》,到2030 年天然气 (包含煤层气等非常规气) 产量将达到612x10^8 m3。可用于销售的商品气大约在 210x108.250x10^8 m3。 2030 年以后,商品气量将显著增加,同时由于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产量的贡献,到2050年预计可供调配的商品气量可达450x10^8 m3。


图 9 哈萨克斯坦2015-2050年天然气产量商品气量规划柱状图


到 2030 年, 哈萨克斯坦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181x10^8 m3,其中工业用气 52x10^8 m3,热能及发电用气 72x108 m3,居民用气 51x10^8 m3,汽车运输行业用气 5x10^8 m3。出口天然气量由 2015 年 100x10^8 m3 左右降到 50x10^8 m3。到 2050 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还将进一步增加,达到300x10^8 m3 左右,但随着天然气产量的增加,天然气出口量也将有所增加,达到 150x10^8 m3左右。


图 10  2015-2050 年哈萨克斯坦境内天然气消费量出口量规划柱状图


三、天然气管网


哈萨克斯坦天然气长输干线总长度约 1.6x10^4 km,主要由 4 家公司经营, 其中中亚天然气一体化股份公司约1.19x10^4 km,亚洲天然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2 610 km,别伊涅乌 奇姆肯特天然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1 143 km,哈萨克斯坦天然气运输公司阿伊马克股份公司 432 km[7]。


现有的天然气长输干线中, 南北走向的主要有中亚 中心管道、布哈拉 乌拉尔管道,东西走向的主要有中国 中亚(途经哈萨克斯坦)管道、巴佐伊 奇姆肯特管道、加兹利 奇姆肯特管道、布哈拉 塔什干 阿拉木图管道、奥伦堡 新普斯科夫管道、马卡特 北高加索管道等。


图 11 哈萨克斯坦主要天然气长输干线分布示意图


表 7 哈萨克斯坦主要天然气长输干线相关数据统计表


哈萨克斯坦天然气长输干线以过境管道为主,其输送天然气量占总量的 80%左右。 2013 年哈萨克斯坦经长输干线输送的天然气总量为1212x10^8 m3,其中过境天然气量 992x10^8 m3,占 81.8%。随着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哈段A、B、C 线建成投产,输往中国的过境天然气量将增加到550x10^8 m3/a。 同时,由于乌克兰危机影响,俄罗斯销往欧洲的天然气会进一步减少,从欧洲市场途经哈萨克斯坦转向中国,预计到 2030 年哈萨克斯坦过境天然气输送量将达到 1300x10^8 m3。


除了天然气过境运输外,哈萨克斯坦通过奥伦堡!新普斯科夫、中亚!中心、布哈拉!乌拉尔长输干线出口天然气到俄罗斯。2013 年出口商品气119x10^8 m3(其中约 49 x10^8 m3 用于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串换,即将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串换的天然气供应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将俄罗斯串换的天然气供应哈萨克斯坦北部的科斯塔奈州)。


哈萨克斯坦的高、中、低压天然气配送管线总长 2.86x10^4 km, 大部分由哈萨克斯坦国家天然气运输公司(KazTrans Gas)的子公司 KTG!阿伊马克和 KTG!阿拉木图运营。


为保证天然气稳定供应,哈萨克斯坦建有 3 个大型储气库,设计总容量为 46.5x10^8 m3。 其中:巴佐伊地下储气库设计容量为 40x10^8 m3,位于布哈拉!乌拉尔天然气管道沿线,在西伯利亚地区气田发现之前,用于保证该区天然气的稳定供应;阿基尔!托别地下储气库和波尔托拉茨科耶地下储气库的设计容量分别为 3x10^8 m3 和 3.5x10^8 m3, 用于储存加兹利!奇姆肯特和布哈拉!塔什干!阿拉木图天然气管道夏季富余天然气,以保证管线正常运行。


四、天然气化工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开始规划国内天然气化工产业发展以改变基础薄弱状况,其目的一是通过发展天然气化工提高天然气附加值;二是为国内工业及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化工产品。为此,哈萨克斯坦在阿特劳州国家工业技术产业园内开展$一体化天然气化工综合体%项目。按照计划,项目一期将具备年产 50x10^4 t 聚丙烯和 80x10^4 t 聚乙烯的能力,扩建后具备对卡拉恰干纳克油田300x10^4 t/a 稳定凝析油的加工能力和对卡莎甘油田85x10^4 t/a 液化气加工能力。 二期将开展基础油气化工原料深加工,生产消费终端产品,实现产业升级。此外,还计划生产丁二烯及合成橡胶。


到 2030年,哈萨克斯坦将优先保障用于天然气化工的原料供应,主要包括每年 63x10^8 m3 天然气用于生产聚乙烯,每年 55x10^4 t 丙烷用于生产聚丙烯,每年38x10^4 t丁烷用于生产丁二烯。


   液化气生产现状及发展


近几年哈萨克斯坦液化气年产量稳定在 220x10^4 t水平,其中出口约 150x10^4 t。


图 12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液化气产量 消费量及出口量柱状图


在国内消费的约70x10^4 t 中,居民消费占 48%,工业消费占 42%,汽车燃料占 10%。 2013 年生产液化气 245x10^4 t,其中田吉兹天然气处理厂生产 135x10^4 t,占 55%;让纳诺尔天然气处理厂生产 23x10^4 t,占 10%。


随着国内外石油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哈萨克斯坦还将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液化气产量:一是三大炼厂升级改造或新建炼厂; 二是天然气处理厂改造或扩建,如让那诺尔天然气处理厂三厂二、三期工程。 同时,随着卡莎甘等新油田开发,也将增加一部分液化气产量。


2020-2030 年, 哈萨克斯坦液化气年产量保持在340x10^4-360x 10^4 t 水平,其中国内消费量大约 165x10^4 t,出口量 180x10^4 t。


图 13 2015 2030 年哈萨克斯坦液化气产量消费量及出口量规划柱状图


   结论


1)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为克服由于资金和技术制约造成的油气生产停滞局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吸引外资,油气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2)哈萨克斯坦油气工业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未来油气产量将进一步增长,出口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3)哈萨克斯坦正积极推进出口多元化战略,与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政策高度契合。已建成的中哈石油管道、中哈天然气管道为哈萨克斯坦油气出口中国提供了通道,同时也是我国陆上能源重要的战略通道,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4)中哈两国在油气领域具有很好的互补性,除在石油开采领域合作外还应广泛开展工程承包、材料设备供应、炼化等多元化合作。


5)作为近邻的中哈两国在油气领域开展的广泛深入合作,对两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哈萨克斯坦油气工业发展战略也值得借鉴。



PUOKE  延伸阅读


中国石油在哈萨克征战的那些事


文 | 高级经济师 黄伟子竹

来源 | 石油link


2017年,这是中石油进入哈萨克斯坦的第20个年头。截至今年6月,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累计生产的原油达到2.9亿吨。这一数字相当于大庆油田8年的原油产量,与长庆油田40年来的累计原油产量相当。


不仅如此,中国第一条原油进口管道——中哈原油管道,起点也在哈萨克斯坦。这条管道全长2833公里,自2006年开始进入商业运行起到2017年8月,已累计向中国输油超过1亿吨,目前是中国的四大原油进口通道之一。


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征战”20年,收获颇为丰富,但这并不意味着“战役”由此结束。对广大中国油企而言,哈萨克斯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而中国油企一场史无前例的能源大布局正在哈萨克斯坦展开。


中哈石油管道


   虎口夺食:中国油企的哈国20年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为了发展该国石油工业,不得不大量引入海外投资者。美孚、壳牌、埃尼、雪佛龙、康菲,几乎所有大型国际石油公司都开始涌入哈萨克斯坦。


但中石油错过了90年代初期进驻哈萨克斯坦的最佳时期,并没有像其它国际石油公司一样拿到最优质的资源。


中石油收购的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石油公司,是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其年产原油当时仅有200多万吨。阿克纠宾公司旗下拥有的让那若尔和肯基亚克两个油田,不仅产量低,而且临近产量衰减期、设备陈旧、地质情况也比较复杂。


而且阿克纠宾公司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在苏联解体后,还保留着很多沉重历史包袱、落后体制,一家外国公司想要对其进行整改,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在当时,阿克纠宾其实是一家西方石油巨头们所“摒弃”的公司。


在收购阿克纠宾后,中石油耗费无数心血,才把该公司的石油年产量提高到了1000万吨以上。但阿克纠宾,仅仅是中国油企海外能源大博弈的开始。


   中海油、中石化含恨哈萨克斯坦


1999年,在哈萨克斯坦里海地区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卡沙干油田(Kashagan)。卡沙干油田的石油储量达到380亿桶,在当时被认为是继1968年阿拉斯加普拉德霍湾油田发现之后全世界发现的最大油田。


卡沙干大油田的发现,令全世界的石油生产商趋之若鹜。更重要的是,卡沙干油田位于里海北部,毗邻哈萨克斯坦的阿特劳(Atyrau)。而当时还未完全建成的中哈原油管道,其起点站就设计在阿特劳。为保证中哈原油管线的顺利建设及未来运营,拿到卡沙干油田权益对中国油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2003年3月7日,中海油、中石化同英国石油天然气集团(BG)达成协议,BG向二者转让其所持北里海项目16.67%全部权益。如果这笔协议成功,将成为当时中国企业最大海外并购案。


遗憾的是,这一收购并没有那么顺利。依照BG向中海油和中石化转让项目原合作方资产购买协议的相关条款,现有股东有权在60 天内对出售的股权以同等价格优先购买。


在2003年5月16日,北里海项目的作业者埃尼石油公司向外界宣布,北里海项目的6 个股份持有者中5 个成员已决定使用优先购买权认购BG 计划出售的股份。中海油、中石化无缘卡沙干,最终只得含恨而归。

西方石油巨头们叱咤国际市场已近百年,而三桶油踏足海外市场至今不到30年,中国油企在海外之路上的艰难可想而知。而卡沙干油田,似乎也成了中国油企的心病,以至于在随后的几年中,中国一直在寻找重回卡沙干的机会,因为卡沙干油田关系到中国更长远的海外石油战略。


   十年磨一刃:中石油拿下卡沙干油田


卡沙干油田的发现,其实并非一种偶然,而是源自于西方石油公司在里海的“野心”。


里海位于亚欧大陆腹部,亚洲与欧洲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泊。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曾预测,里海的石油资源量在300亿吨以上,还有乐观人士预测,里海将成为第二个波斯湾。所以里海引来了众多国际石油巨头,不管是油气勘探开发、还是管道建设,竞争都极为激烈。


在1993年,埃尼石油、BG、BP、壳牌、挪威国油、道达尔、美孚石油同哈萨克斯坦政府签订协议,组建了哈萨克斯坦里海大架公司,在哈萨克斯坦里海大陆架上展开调查。


1997 年,七大石油巨头与哈油气公司成立海上哈萨克斯坦国际运营公司,并在1997 年11 月18 日与哈萨克斯坦政府签署了20 年的北里海产品分成合同。后来日本财团组成的Inpex 北里海株式会社和康菲石油也参股其中。最终在1999年9月,海上哈萨克斯坦国际运营公司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卡沙干油田。


中石油当然也有着 “里海石油梦”。随着中哈原油管道的全线贯通和中石油在哈国影响力的扩大,终于在2013年,中石油以50亿美元价格从康菲石油手中接过卡沙干油田8.33%的股权,这也成为中石油迄今在海外最大的一笔收购。


目前,埃尼、埃克森美孚、壳牌、道达尔、哈国油分别占有卡沙干油田16.8%的股份,中石油占有8.33%的股份,日本Inpex占有7.6%的股份。


在哈萨克斯坦,中石油在与西方石油巨头的较量中一路成长,取得不少收获。但获得卡沙干油田股份,这场能源博弈并未就此结束。


   美、俄石油公司加速“征战”哈萨克斯坦


首先,就卡沙干油田本身而言,其开采难度非同小可。自该油田发现至今,其投资已经超过400亿美元,受到气候、管线及石油公司与当地人员摩擦的影响,直到2013年才产出第一桶油,而且在投产之后不久又被迫关停,到2016年才复产。期间BP、BG及挪威国油都选择了退出该油田。


而且就整个哈萨克斯坦石油产业而言,西方石油巨头们的发展步伐也并未放慢。


在2016年7月,雪佛龙、埃克森美孚、俄罗斯LukArco公司、KazMunayGas组成的石油财团,宣布了在哈萨克斯坦高达37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以提高该国第二大油田——田吉兹(Tengiz)油田的产量。这笔投资也是自2014年油价大跌以来,全球石油行业中出现最大的一笔投资计划。


中石油虽然目前和美国油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石油产量相当,但并无绝对优势,论油田开采难度甚至存在一些劣势。中国油企未来在哈萨克斯坦面临的竞争,依旧十分激烈。


   建立欧亚能源通道:中国华信暗度陈仓


论技术实力、合作历史,若要正面交锋,中国油企同其他国际石油公司比并没有优势。所幸的是,对广大中国油企而言,想在哈国上游领域突破,也并非没有破解之道。


如果在油气下游领域拥有终端布局,便可借此在上游油气资源争夺中增加优势,在整个石油工业历史上也存在这种先例。例如历史上著名的标准石油公司,当初就是凭借其在油气产业下游端的巨大优势延伸至上游,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公司。


在当下,正有中国企业在通过布局下游油气终端,进军哈萨克斯坦上游油气领域。中国华信在2016年完成了对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国际公司(KMGI)51%股份的收购,一举获得欧洲多国加油站、油库管理系统、炼油厂及化工厂。需要注意的是,哈萨克斯坦有相当一部分石油都是出口到欧洲。中国华信显然希望借此在哈萨克斯坦拓展上游业务。


这一策略其实在当下也有着特别的优势。中国华信收购KMGI成功,意味着中国油企首次连通了一条从哈萨克斯坦到欧洲的“能源通道”。从地理上看,中国华信连通的这条能源通道,正好位于在中国“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当中的“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之上,拥有很大战略优势。


更重要的是,这一能源通道的形成,可与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能源通道连成一体,形成一条从中国直通欧洲的能源大道。沿着这一条能源大道,中国企业可以将其业务延伸至哈萨克斯坦之外更遥远的地区。


除了三桶油,中国还有大量中小规模的石油企业。石油是资金、技术型产业,在整个中国油企国际化发展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组团合作以提升国际竞争力。


从中国到哈萨克斯坦、再到欧洲这么一条能源通道的形成,有利于众多中国企业集中开展业务,便于抱团合作,最终形成强大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前所未有的竞争力。若能利用好这条欧亚能源通道,中国油企未来在“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上,必定有可观的发展前景。




一篇酣畅淋漓的干货看完


你还需要一门系统的原油实战课程!


20年老司机倾囊相授


【5大模块,13个主题】 


搭建原油分析框架首选 


(点击阅读原文扫描二维码皆可购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