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石油系列重磅:如何管中窥豹,解开原油需求分析之谜(上)

2018-02-06 扑克投资家

听闻原油期货要上市,扑克为大家准备了原油大礼包

后台回复“原油”即可查看

 

| 兴业研究分析师 郭嘉沂 付晓芸

来源 | 兴业研究,ID:CIB_Research

编辑 | 扑克投资家,转载请注明出处




导读:原油需求之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EIA数据出炉,预估2017年全球原油消费增长140万桶/天,预测2018年全球原油消费将增加170万桶/天,2019年在此基础上将再增加170万桶/天。


确实,估算即期原油的需求,历来都是困难的。一是因为需求数据的发布通常较为滞后且稀缺,二是因为需求数据发布后通常还会经历较大的修正,修正频率和幅度远高于供给数据的修正。


近些年来,随着非OECD国家的原油需求增速超过了OECD国家,对需求分析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因为这些国家通常较为缺乏公开透明的需求数据。


因为上述原因,市场很难对于即期需求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概貌,通常当即期需求情况被确认时,已经是两个月之后。可能也正因为如此,当今的原油市场分析中,在分析领域有一个趋势就是倾向于更多地讲数据更公开透明的供给端的故事。


但是,一些报告在2017年时就提出了需求强劲复苏的观点,他们又是如何得出这样的判断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全球原油需求中,北美(主要是美国)、欧洲、亚太地区三足鼎立;中国和印度约占据2016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量的40%。机构的即期需求预测数值用在对未来的油价分析中适用性不佳。因为其供需预测并非绝对中立,预测数值受当时实际油价表现影响。即期需求的分析采用间接指标更为准确。


本专题中直接需求数据采用美国能源署(EIA)、国际能源署(IEA)和OPEC的原油及成品油需求数据,间接数据主要采用炼厂加工量、库存数据以及价差数据。


 

   机构即期预测数据究竟靠谱吗?


一、机构的预测受实际油价表现影响


通常各大机构[1]会对于未来数个季度的供需情况进行展望,主要依据是对未来新增产量以及GDP增长的判断,并定期发布相关报告。


在油价的日常分析中,这些机构的预测数据也经常被引用。但我们发现,采用这些机构的预测数据进行分析,还是无法对于即期的需求形成很准确的判断,而且往往会产生偏颇。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其实机构对于未来供需的预测受到当时实际油价表现的影响[2]。当市场价格表现较为乐观的时候,机构对于未来供需缺口的预测偏大;而当市场表现不佳之时,机构对于未来供需缺口的预测偏小(见图表 4)。但是,当供需数据(主要是需求)在经历后续的数次修正后,真实的情况却是供需情况的变化引领价格(见图表 5)。


即期的价格分析会受到即期供需缺口预测的影响,市场的乐观或悲观情绪也往往会被供需缺口的预期放大,阶段性的进入情绪主导的行情。在分析中,要避免陷入这种困局,就需要结合我们前文所提及的更高频的间接需求数据去推断和印证。而针对供给端,有高频的美国产量数据以及装船量等可以跟踪,进行统计的机构比较多,难度相对较小,在此不作讨论。



二、2017上半年需求预测不断被调整


以2017上半年机构对于需求的预测情况来举例探讨需求调整的现象。


2017年初,机构对于即期需求预测较为乐观,但随着OPEC减产效果迟迟未显现,以及2017年第一季度的需求表现不及预期,油价震荡下跌,机构也不断下调关于上半年的需求增量预测(见图表 6)。受此影响,市场的情绪进一步悲观。这一反馈机制在上半年形成之后,出现了类似2015年和2016年初的情况,油价开始向下测试页岩油的半周期成本(目前页岩油的半周期成本在40美金/桶)。直到此后各种迹象表明需求确实在复苏,市场终于小心翼翼重拾升势。



在主要消费地区中,上半年需求表现喜忧参半。美国、印度表现不及预期,需求预测不断下调[3],欧洲、中国需求表现超预期,需求预期不断上调(见图表 7)。


美国方面,2016年底特朗普竞选时承诺的医改、减税和基建投资等各项措施在2017年都没有得到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消费的信心,而美国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建立在信心基础上的消费行为,信心下降使得需求表现持续不及预期。


印度方面,去年底开始实施的大额换钞事件对于2017上半年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居民的消费也受到了抑制。


欧洲方面,开年以来经济表现超预期亮眼,上半年欧元区Markit PMI持续新高,虽然近期环比有所回落,不过同比仍处高位,消费的表现同样超预期。


中国方面,地方炼厂在第一季度的大量采购使得上半年,特别是第一季度需求增量超预期,使得需求预测不断被上调。


按照IEA 6月月报时较为悲观的预期,四大主要消费国家和地区2017上半年总体贡献是负5万桶/天的需求增速。但随着价格的反弹,7月月报中这一增速上修至13万桶/天。



   即期原油需求分析难题


一、即期原油需求用什么来分析


前文讨论了机构的即期需求预测应用在油价分析中,其适用性并不好,而修正后的数据对于价格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但是,机构需求数据的终值往往要在数月之后才会公布,根本不可能用于价格的及时分析预测之中。所以,即期的原油需求分析中,除了美国的周度高频数据外,其余地区只能采用间接指标来进行分析。通常采用的间接指标,主要包括现货贴水、库存以及价差数据。


1. 现货贴水


在国际石油市场上,95%以上的原油实货交易是以非固定价格方式成交,定价方式多以浮动基础价格和贴水来确定。


基准油价指该实货交易所挂靠的基准油种的价格。主要包括官价(产油国官方定期公布的价格),或指定的基准油价铬。目前国际石油市场常用的基准原油有:布伦特原油(Brent)、美国西德克萨斯原油(WTI)、迪拜原油(Dubai)、阿曼原油(Oman)、塔皮斯原油(Tapis)和米纳斯原油(Minas)。基准油价每天都在波动。


实际中,贴水可能是正值,也可能为负值。现货市场中贴水是在不断变化的,交易中决定原油贴水的因素很多,但是最核心因素的还是供需关系。虽然在原油实货交易定价中,贴水本身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是原油采购过程中,贴水是原油买卖双方交易员主要的谈判内容,也是衡量油种即期供需面的高频指标。


中东地区大部分原油,贴水一般由国家石油公司每个月发布一次,因此被称为官价,是不可谈判的,所以通常市场每日关注较多的油种贴水就是北海地区、俄罗斯、西非地区等国家的贴水。  


2. 库存


库存之所以是一个很重要的监测指标,是因为库存变动是供需的结果,库存变动等于供给减去需求。简单来讲,如果供大于求,则库存增加;反之,库存减少[4]。

 

3. 价差


原油市场主要采用月差和裂解价差等价差指标。


月差:月间价差是在期货跨期交易时引入的一个专业名词,它是指同产品、不同交割期合约之间的价差。


裂解价差:炼油制品,如汽油、柴油或燃料油价格与原油价格的差值。当汽油价格或燃料油价格相对于原油价格上涨时,提炼石油的利润就会增加,提高企业采购原油炼制的积极性。裂解价差上涨,通常给原油价格更多的上涨空间。

 

二、即期指标显示近期需求强劲


2017年6月下旬起,全球的原油供需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好转,起初是现货帖水开始走强[5](见图表8至图表11),并且近期还在持续走强。继而2017年以来市场所关注的增产主力之一,尼日利亚的现货贴水也于7月开始走强,四个所监测地区现货贴水在7月均创年内新高,表明供需情况良好。


继贴水走强后,我们发现,在全球炼厂加工量高企的情况下(见图表 12),主要消费国家和地区的炼油制品库存水平(见图表 13)同比仍降幅明显,且在7月有加速之势;多数品种[6]的月差和裂解价差持续走强(见图表 14至图表 17),欧洲柴油的月差更是创下了2014年6月以来的新高。这意味着,终端消费需求非常旺盛。




注:

[1]较为权威的机构比如美国能源署(EIA)、国际能源署(IEA)和OPEC等。

[2]虽然本专题着眼于讨论需求,但往往需求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结合供给。在此章节我们主要讨论的就是价格和供需缺口的辩证关系。

导言中我们已经提及需求数据发布后通常会经历较大的修正,修正频率和幅度远高于供给数据,所以其实供需缺口的修正主因是需求的修正。继而可得出价格与供需缺口的辩证关系其实更多的是价格与需求的辩证关系,这也正切合了本文的主旨。

[3]指2017年1-6月月报预测,7月报告发布时点在下半年。

[4]此结论并未考虑现货市场参与主体的主动去库存和补库存行为。

[5]贴水数值由小变大叫做走强。

[6]柴油、石脑油以及燃料油均为原油的下游制品。



   美国原油需求分析


一、美国需求的重要性


从1965年起,美国就一直是全球第一大石化液体[2]消费国。2016年,其消费量仍比排名第二位的中国高出58.55%,达到1962.1万桶/天,稳稳地占据石化液体消费量第一名的宝座(详见图表 1)。在其原油消费构成中,汽油消费占据美国石化制品[3]总消费量的50%左右(详见图表 2),是最能够代表美国终端需求情况的油品。


除了供需体量自身的因素,美国供需数据公布的高频性和及时性(详见图表 3)也使得美国能源署(EIA)的周度报告成为了原油市场的核心交易逻辑之一。这进一步决定了油价分析中,必须要关注美国的需求情况。


通常分析美国的需求,最为关注两类数据。除了上文所讲的终端石化产品消费量,还有一类是炼厂加工量。炼厂加工量反映对于原油的直接需求,而石化产品消费反映终端需求。如果炼厂加工量高企而成品油消费不佳,则容易引发终端成品胀库,进而压制炼厂加工需求;反之,如果终端消费良好,则会从根本上拉动原油需求,因而终端消费需求良好通常被视为消费真正良好的标志。


考虑到汽油需求的受关注度和重要性,以及其是最能反映美国终端居民消费情况的油品,本文针对美国原油需求的分析,会着重于汽油需求,同时一并关注其余石化产品的需求情况。



二、美国需求影响油价的两点矛盾


前文我们已经阐述,美国的EIA报告是油价交易的核心逻辑之一,其对于油价表现有重要影响。但这中间其实存在两点矛盾:


1、美国人均原油需求趋势性下滑与市场过高期待的矛盾。虽然我们在一开篇讲述了美国全球石化液体消费国第一的地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美国现在原油需求以及人均原油需求量处于高位,但近些年来随着新能源以及其他替代能源的出现,其整体呈现的是下滑趋势(详见图表 4),而且存在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还非常期待能在每周的EIA报告中,看到美国原油需求——特别是汽油需求,同比亮眼的表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决定了市场在看到美国汽油消费数据后,陷入失望的概率大大增加。



2、市场交易的EIA数据未必是真实情况的矛盾。通常关于需求,EIA会发布周度和月度两个频率的数据,其中周度数据是原油市场最为关注的,也是油价的核心交易逻辑之一。


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周度数据其实并不是实际统计的真实结果,而是通过模型推算所得。通常在两个多月之后公布的月度需求数据才是实际统计的结果。周度和月度数据时常会出现偏差(详见图表 5),也就决定了原油市场即期交易的未必是真实的需求情况。


在此情况下,一来需要美国经济有非常强的内生动能,二来需要在受到周度数据推算中的偏差扰动后,其需求数据还能够亮眼表现才会让市场感到满意。



三、油价表现对于美国需求的影响


除了美国的需求数据会对于油价表现造成影响,油价反过来也会影响需求的表现,这点在汽油需求上尤为明显。


众所周知,美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建立在信心基础上的消费行为。长期来看,消费者信心指数与美国汽油消费同比有着较好的同向性(详见图表6[4])。但如果对比消费者信心指数与柴油(详见图表7)或整体石化制品(详见图表8)需求同比,同向性并不明显。


我们认为,这与汽油是美国居民端最大消费油品,最能体现美国终端居民的消费情况有关。而柴油更多的是用于政府基建项目,基建项目更多呈现的是逆周期调节,所以与信心指数同向性较差;整体石化制品需求受到6大类产品的共同影响,所以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同向性也较差。所以本节之后篇幅我们只讨论汽油需求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关系。


前文所述,消费者信心指数与美国汽油需求同比拥有较好的同向性,但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两者仍存在阶段性的背离。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发现,美国汽油需求同比与油价同比有着较好的反向性(详见图表9)。也就是说,同比高价对于消费行为造成抑制,而同比低价则会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2007年以来,消费信心与汽油消费较为明显的阶段性背离一共有4次,其中2次(2010年初和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都受到了油价同比变动的显著影响,其余2次(2012年第4季度和2013年第4季度)是受到了非常规事件QE的影响。整体上,排除非常规事件的影响,油价同比变动对于汽油需求变动的影响还是较为显著的。关于2017年初的背离情况,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章节进行分析。



   美国2017年至今需求表现


一、惊讶的汽油消费同比,市场忽略其余品种好转的事实


2017年1月美国周度石化制品需求同比(四周平均)为-0.46%,2月为1.06%。绝对数值来看,1月份美国周度石化制品需求(四周平均)同比增量为-10万桶/天,这其中汽油贡献了-38.2万桶/天的同比增量,柴油贡献了27.2万桶/天的同比增量,其余石化产品贡献1万桶/天同比增量;2月份美国周度石化制品需求(四周平均)同比增量17.5万桶/天,其中汽油贡献了-57.4万桶/天的同比增量,柴油贡献了53.9万桶/天的同比增量,其余石化产品贡献了21.1万桶/天的同比增量(详见图表10)。



可以看出,2017年初,除汽油外,其余石化产品需求表现良好,特别是柴油的表现较为亮眼。然而在前文中我们已经阐述,市场最为关注的是美国汽油的表现,所以汽油需求表现的不及预期,还是给市场心态造成了很大冲击,使得市场其实忽略了其余品种消费在好转的事实。


具体到汽油来看,2017年1月份美国周度汽油消费数据(四周平均)同比增速为-4.4%,二月份为-6.2%,这一数据给当时的市场信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也引发了美国经济是否衰退的讨论。因为自1960年以来,在不考虑同比基数的情况下,-5%以下的汽油消费同比增速只发生过4次,而且每次都发生在美国经济衰退期间(详见图表11)。因为EIA周度推测数据与月度终值通常存在较大的偏差,所以年初的时候各大机构选择不相信这一周度数据,认为在美国经济数据良好向上的情况下,EIA周度汽油需求数据过于悲观。


最终美国1月份汽油需求同比在之后的月度数据中上修到了-1.93%,2月份需求同比上修为-2.37%,这大幅缓解了市场关于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但当初在周度数据公布时,-5%以下的汽油需求增速还是给市场信心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



二、上修的汽油需求仍与信心指标阶段性背离


虽然2017年1、2月份的美国汽油消费数据在月度报告中均进行了上调,但我们发现,其仍与消费者信心指标存在较大的背离(详见图表12)。


2017年第一季度美国的经济数据仍然较为强劲,消费者信心指数表现也较为良好,但是作为最贴近美国居民消费的终端油品,汽油的消费数据即使在上修后,仍与信心指数存在较为明显的背离。我们认为,这次背离中,油价同比高位对于需求的抑制效应较为明显,不同价格下消费者不同的库存行为,导致了信心指数与汽油需求的背离。



2016年第一季度,美国汽油需求同比增长2.8%,其中2、3月份需求同比大增30万桶/天,低价刺激了终端的补库存行为。在2016年高基数的影响下,2017年的需求表现本身就不会那么亮眼,加之高价刺激终端去库存的行为,就更加剧了消费数据的疲弱。


在此情况下,2017年初信心指数与汽油消费的背离得到一定的解释,不同价格下消费者不同的库存行为或为部分原因[5]。2016年初低价引发的终端补库存,以及2017年第一季度终端消费者的去库存,两者共同作用,使得2017开年之后的需求数据受到了很大的抑制。


而第二季度信心指数与汽油消费数据同向性增强,或表明终端去库存行为的放缓。基于此,我们认为,美国2017上半年的实际需求表现应好于周度以及最终月度数据所呈现出的表象。

 

三、美国6月底以来需求表现亮眼


美国2017年的炼厂加工量一直居高不下,截至8月11日的数据,2017开年以来炼厂加工量比5年均值平均高101.4万桶/天(详见图表13),而在原油成品油净进口量开年以来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详见图表14),美国原油和成品油库存下降幅度远高于5年均值水平,且在7月有加速趋势。8月前两周下降速度(5416万桶/周)更是超过了7月平均每周降幅(3271.7万桶/周,详见图表15)。


EIA周度石化产品总需求也在7月突破5年均值区间,8月的数据目前只公布了前两周,如果按照过去5年规律,8月下旬平均需求量比8月上旬减少19.1万桶/天测算,2017年8月的石化产品总需求有望达到2101.7万桶/天(详见图表16)。



四、柴油才是2017年需求拉动主力


在前文中,我们阐述了柴油需求同比亮眼的表现,柴油确实是美国2017年需求增长的主要拉动力(详见图表10)。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历了近50年来最为漫长的恢复期,直到2012年之后经济才有所起色。在复苏的前几年,汽油是美国需求的主要拉动力,但这一情况在2016年4季度之后悄然发生了变化,柴油成为需求主要拉动力。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与2016年中之后,各国政府意识到金融危机以来一直采用的货币刺激政策效果已达极限,从而转为采用与财政政策有关的刺激政策,财政政策中各国又特别强调基建这块的投资,这会拉动大型卡车,从而拉动柴油的需求。


柴油的强劲需求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2017年也较为普遍,比如欧洲,下面我们将讨论欧洲的需求情况。


注:

[1]《原油需求分析之谜——管中窥豹之原油需求篇(一)20170816》

[2]包括常规原油、页岩油、油砂以及天然气凝析液。

[3]包括汽油、柴油、煤油、残余燃油、丙烷/丙烯以及其他油品。

[4]对于长周期的分析,为了更好展示所分析数据的同步性,以及过滤掉某月数据的剧烈波动对于图表的影响,在此节,我们对密歇根大学信心指数同比以及汽油消费同比进行滚动3个月平均的处理方法。

[5]这部分终端行为并没有较好的官方数据佐证,主要来自实地调研的结论。


    欧洲原油需求概况


一、欧洲需求的周期性表现


本文中,我们将欧洲原油需求同比增速为正值的年份定义为需求复苏期,同比增速为负值的年份定义为需求萎缩期,从需求萎缩的第一年至需求复苏的最后一年,为一个完整的需求周期,以此划分1965年以来共有4个完整的原油需求周期(详见图表 1)。



长期来看,当地原油需求增速与经济体GDP增速有着非常好的同向性。进一步对比会发现,1974至1975年和1980至1983年这两次欧洲原油需求的下滑幅度,要远甚于欧洲GDP增速的下滑以及其余周期中原油需求增速的下滑。这是因为,这两次原油需求的下滑均是从石油危机开始的,在两次危机开端,油价均暴涨了两倍左右,这对于原油的需求会造成明显的抑制。


上一专题[1]中,我们已经提及,油价的同比变化与原油需求同比变化的良好反向性,也就是说,同比高价对于消费行为造成抑制,而同比低价则会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所以这两次由石油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期间,原油需求的下滑要远甚于经济的下滑。


在这两次石油危机之前,欧洲经济经历了二战后数十年的增长期,伴随着欧洲经济的增长,原油需求[2]也经历了数十年的增长(详见图表 2)。1979年欧洲原油需求达到历史性高点,之后在1979至1982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需求出现了急速的下滑。


走出八十年代初全球金融危机阴影后,欧洲原油需求经历了1984至1992年的9年连续增长期,年均增速为16.2万桶/年。1993年短暂停顿后,欧洲原油需求重拾升势,伴随着欧美等西方发达经济体开启的新的增长周期,需求在2006年几乎持平了1979年的历史高点。


此后2008年次贷危机将全球经济拖入泥潭,继而2009年欧债危机的爆发,更是拖累欧洲经历了二战以来最长的经济恢复期,直到2015年,欧洲经济才缓慢复苏,原油需求也是在2015年才重新恢复了正向增长(欧洲原油需求萎缩时期发生的宏观经济事件对比详见图表 3)。



欧洲经济和原油需求在2015年都恢复了正向增长,并且在2016年进一步好转。2016年,我们统计的欧洲经济体中,原油需求增长转正的比例占到了85.7%(详见图表 4)。如果说以2015年作为欧洲新周期的起点来看待,参照以往的经济规律,本轮欧洲经济复苏以及原油需求增长至少在接下来1-2年有希望持续,而且通常需求恢复增长后的第3年表现最为亮眼(详见图表 5)。



二、欧洲需求的季节性表现


在分析了欧洲原油需求的周期性表现之后,本节为读者介绍欧洲需求的季节性表现。


通常分析原油需求,会考虑直接的原油需求数据以及终端成品油需求数据。而终端成品油需求的好坏,才是决定原油需求好坏的根本因素。


一年中,通常欧洲原油需求的季节性高峰在7至9月(详见图表 6),成品油需求的季节性高峰在9月(详见图表 7)。但对价格影响更大的是需求的同比增量。从过去5年以及过去3年均值的情况来看,下半年原油和成品油的需求增量均好于上半年。下半年的需求增量在9至10月呈现季节性回落,在年末重新回升。进一步拆分油品来看,成品油的季节性变化主要来自于柴油的变化,因为柴油是欧洲最大的终端消费油品(详见图表 8至图表 10,关于欧洲柴油需求变化的详细特点,我们计划在后续专题进一步阐述,本文不做展开)。



   欧洲2017年原油需求表现


一、机构低估了欧洲需求增量


持续数年的需求负增长,使得人们并不相信欧洲经济会出现强劲复苏,即使是在2015年欧洲经济已经开始复苏的情况下。2017年初,机构对于欧洲的需求预测是较为悲观的,直到欧元区Markit PMI持续创下新高,特别是5月之后,欧洲原油需求自身展现出强劲增长态势后,机构才不断上调欧洲原油需求预测值(详见图表 11)。


二、第二季度起展现强劲迹象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欧洲原油需求周期性的表现,在此情况下,2017年欧洲需求表现的屡超预期就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2017年1月至4月欧洲需求数据同比较为疲弱,远远弱于Market PMI等宏观指标,我们认为,这一现象同样与不同价格下,消费者不同的库存行为具有密切的关系[4]。本系列专题的第二篇文章中[5],我们提及,同比高价对于消费行为造成抑制,终端会倾向于去库存,而同比低价则会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刺激终端的补存库行为,这一行为的差异往往会导致消费数据与宏观数据的背离(详见图表 12)。


但自5月起,欧洲原油需求明显加速,这一时点与美国非常类似。我们认为,除了经济活动在此时明显提速之外,终端去库存行为的放缓应该也助推了需求数据的良好,6月欧洲原油需求数据表现亮眼(详见图表 6)。


而且如果将美欧的需求增量加总分析,以美欧为首的OECD国家,在2017年5、6月的需求增量,自1999年以来首次超过非OECD国家50万桶/天的增量水平(5、6月份OECD需求同比增量均值164万桶/日,非OECD需求同比增量均值104万桶/日),展现出了非常强劲的需求增长动能。7月欧洲需求数据环比有所回落,不过符合我们在前文中所分析的季节性表现。



成品油端,将4大成品油消费拆分来看,除了2月和4月柴油消费的负增长,其他油品以及其余月份的柴油需求几乎全部录得正增长(详见图表 14)。从2017年6月需求数据来看,4大成品油需求已经创了近6年来的新高,主要贡献来自于柴油。



三、高频指标显示3季度以来需求仍保持高位


目前2017年8、9月的欧洲原油需求最终数据尚未公布,但我们可以从更为高频的指标去跟踪需求的情况。欧洲的现货贴水以及最大的终端消费油品——柴油的月差[6]在8月加速上行,9月整体维持高位(详见图表 15和图表 16),表明了需求的强劲。通常在第三季度,欧洲的油品库存会有一定程度的累积,但在2017年的第三季度,欧洲油品库存持续走低(详见图表 17),表明需求的良好。



四、强劲的需求能否延续?


在欧洲需求的周期性分析中,我们已经阐述,自2015年开始的欧洲经济和原油需求的恢复,应该是开启了欧洲新的经济周期。从1965年以来的4次完整需求周期(完整的衰退和需求复苏)情况来看,经济危机发生后,经济复苏以及原油需求增长至少会持续4年,通常第3年需求增长最为亮眼。从这个角度来说,从2015年起的原油需求复苏,2017年是第3年,从历史情况来看,欧洲原油需求增长大概率会在接下来1至2年持续。


从季节性来看,下半年的原油需求增量通常好于上半年。下半年需求增量在9至10月季节性回落后,在年末表现良好。而且考虑到目前欧洲需求端的种种表现为数年来最强,我们认为欧洲原油需求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仍将表现良好。


注:

[1]《还原美国需求真相——管中窥豹之原油需求篇(二)20170822》

[2] 考虑到苏联解体前后的数据一致性,在此欧洲原油需求的统计数据中,剔除了1965至1984年的前苏联需求数据以及1985至2016年的俄罗斯、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需求数据,以及1965至2016年的其他欧洲和亚欧大陆国家需求数据(BP统计数据中名称,此数据在1985年有跳变)。

[3]《原油需求分析之谜——管中窥豹之原油需求篇(一)20170816》

[4] 通常提及的需求数据均不是终端消费者的实际消费数据,大多是通过炼厂的原油输入以及成品油产出推算而得。终端消费者需求并无较好的统计数据,所以才会存在不同价格下,消费者不同的库存行为导致的消费数据与宏观数据的背离。

[5] 详见《还原美国需求真相-管中窥豹之原油需求篇(二)20170822》

[6] 如何用现货贴水和月差解读供需状况,可参见《原油需求分析之谜-管中窥豹之原油需求篇(一)》。




一篇酣畅淋漓的干货看完


你还需要一门系统的原油实战课程!


20年老司机倾囊相授


【5大模块,13个主题】 


搭建原油分析框架首选 


(点击阅读原文扫描二维码皆可购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