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昔日出产甜蜜,如今卖地续命:台湾糖业沉浮录

产融人士的加油站 扑克投资家 2020-09-08

福利:联系扑克小公举(id:puoke002)申请成为扑克财经App智咖;关注公众号引一汪活水(id:puokebaijia)获得大宗商品/投资交易领域更多干货。


文 | 章舟


现在去宝岛台湾观光的人,如果有机会去南部的云林县虎尾镇,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老式的小火车载着市民游客,奔驰在广袤的田野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图】当当作响的小火车(图片来源:站酷)

 

要问这种车的名字,当地人会回答你叫“五分车”,这里的“五分”指的并不是票价,而是台语“一半”的意思,因为这种小火车采用窄轨铁路,轨距只有标准铁路的一半,为此得名。

 

事实上,“五分车”在台湾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最辉煌的时期,全岛的“五分车”铁轨总长度近3000公里,而其主营业务并非运送旅客,而是运送一种重要的物资——糖。正是甜蜜的糖,曾经撑起台湾产业的半边天。



1

 台湾糖业生产简史

 

众所周知,台湾中南部处于北回归线上,全岛处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而甘蔗是亚热带生长的作物,喜欢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故而台湾的气候,为甘蔗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 古代时期

 

据历史记载,早在元朝,台湾的居民就有用甘蔗做成“糖浆”,然后再酿酒的记载。这也是台湾最早有甘蔗的记录。而在荷兰统治台湾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招募汉人来到台湾耕种,并且鼓励汉人种蔗制糖。

 

在当时,台湾白糖的主要出口对象是日本和波斯(现在的伊朗),1640年代后期,每年大约可提炼出9000担(540吨,1担=100台斤=60kg)的白糖,到了1657年后,产量更是达到17000担(1020吨),至1652年,甘蔗种植面积达到稻田种植面积的1/3。

 

当局也多以信贷政策刺激甘蔗种植,不过荷兰人独占所有砂糖的出口,直到1656年才开放他人经营。到了西元1662年,荷兰为郑成功所败,退出台湾后,荷兰东印度公司便将其经营的制糖重心移到爪哇,日后将其发展成世界重要糖产地,此外也使得东亚砂糖从欧洲、波斯市场消失。

 

【图】荷兰统治时期的台湾糖业(图片来源:站酷)

 

明郑时期,由于郑军有缺粮的问题,故鼓励种稻,糖产量一度下降,后来输入新种蔗苗,并改良技术后,台湾糖年产量达到18000吨。此一时期台湾糖业的主要出口对象仍然是日本,借此换取制造火器需要的金属。1682年时,台湾输出到长崎的糖有9923担(595吨)。

 

2. 清朝时期

 

台湾为清朝所统治之后,制糖业依然持续发展,不过清朝对于糖业的发展较为自由放任,不过基本上不太鼓励制糖,而是鼓励种稻,如高拱干的《台湾府志》中便有收录《禁饬插蔗并力种田》一文。

 

清朝初期,台湾糖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往江苏、浙江等地贩售,虽有四川糖与之竞争,但台湾糖仍占有一席之地,此外也持续对日本出口,据历史记载,1722年,仅仅是台湾、诸罗、凤山三县每年蔗糖产量60万余筐,每筐重量170~180斤。


 

从荷兰到清朝,台湾存在最为广泛的制糖的场所叫糖廍,由压榨甘蔗的棚屋和煮糖的熬糖屋所构成。其所产的糖为赤糖,即黑糖,这些糖有部分会再经由“糖间”,利用泥土过滤掉杂质,就加工成了纯度更高的白糖。一个糖廍,就是一个小型的制糖加工厂。

 

【图】台湾制糖的糖廍(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利用泥土做吸附剂,将黑糖提纯为白糖(图片来源:台湾演义)

 

1860年台湾开港通商后,海内外客商纷纷进驻,在以糖为代表的商品贸易繁荣下,台湾贸易增长率高达7.5%;甚至从英国引入了先进的机器制糖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牛拉模式。

 

到了光绪二年(1876年),因为西印度群岛的甘蔗与法国甜菜歉收,糖价因而上涨,刺激了台湾糖的产量,于四年后(1880年)达到72849吨,出口量达到达到1亿4150万磅(约64240吨),为清朝台湾糖业产量的最高峰,达到刚开港时期的4倍。台湾糖的销路更是遍及全世界, 糖廍更是遍及全台,高达1275间。

 

【图】1890年代,糖廍遍及台湾各地(图片来源:台湾演义)

 

但后来由于中法战争期间法军封锁台湾港口,清朝政府加收釐金税,美国开始对进口糖课予重税之后,台湾糖失去了欧美市场,仅主要出口到香港与日本。直到1895年,由于《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后,台湾糖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3. 日治时期


日本在取得台湾之前,一直是砂糖进口国,造成相当程度的入超,而日本主要的进口对象便是台湾,从17世纪便开始进口,故日本取得台湾之后,实施灵活的信贷政策,积极发展台湾糖业,以求日本食糖的自给自足。

 

日本刚开始统治台湾时,糖业的生产仍由传统糖廍进行,直到1900年12月成立台湾制糖株式会社,并于今高雄桥头设置台湾第一座新式糖厂“桥仔头制糖所”后,改变了台湾糖业的生产方式。

 

此外日本统治初期,欧美洋行在台湾还有一定势力,三井物产株式会社1900年,在东京设立“台湾制糖株式会社”,并于1902年在台南设立办事处后,开始拢络洋行买办,自行用船运送砂糖;到了1904年日俄战争后,欧美糖商已大多退出台湾市场,台湾糖业被日本资本垄断。

 

到了1910年,新式制糖会社台湾在大量创建,如台北制糖、北港制糖、斗六制糖、帝国制糖、中央制糖等,又经过不断的兼并,改组,到了1912年,台湾的新式制糖厂达到29间,主要分属四大制糖会社(大日本制糖、台湾制糖、明治制糖、盐水港制糖)。

 

本文一开头提到的虎尾糖厂,就是由大日本制糖于1909年在台南云林县虎尾镇设立的糖厂,初期压榨能力为1700吨/日,到了1924年,总压榨能力提升至4900吨/日,正式工500人,临时工更是高达4000人,成为台湾地区产能最高的制糖工场,也带动了虎尾小镇的繁荣。

 

【图】始建于1909年的虎尾糖厂(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糖业的发达,也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日治时期,糖业铁路的兴建主要集中在1907年到1912年(开创期)与1927年到1940年(扩充期),铁道以糖厂为中心辐射,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同时也承担载客任务,这就是“糖厂铁路”的由来。

 

在日治时期,台湾的制糖业被定位成是为了日本本土精糖生产原料(粗糖)的存在,虽然并未明文规定,但台湾总督府对于精糖工厂的设置多所抵制,但此一做法令日籍资本家多所不满,因为强制把粗糖运回日本再制成精糖,只是徒增成本,遂进行游说,使台湾的糖厂可以生产精糖以外的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09年盐水港制糖率先生产的“耕地白糖”。

 

到了1923年,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造成10万人丧生,200万人无家可归,对日本的产业链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但随之而来的人们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却意外利好了日本的咖啡厅产业,而咖啡厅同时也售卖各类高糖西点,因而台湾本土的精糖产业趁势崛起。

 

到了1939年,台湾食糖产量创下了年产140余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以后一直没有超过),出口量高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爪哇(荷属东印度)与古巴。

 

二战期间,台湾的工业遭到严重破坏,糖厂自然也不例外:在盟军的持续轰炸之下,到了战争结束后,四个日本制糖株式会社所属的42个糖厂,有34家被炸毁,只有8个糖厂完好。有32万4900吨的蔗糖毁于空袭;而1945-1946年期的蔗作面积仅4.3万公顷,收获面积为3.3万公顷,砂糖产量减至8.6万吨,不足战前最高峰的一个小零头。

 

【图】战后的虎尾糖厂一片废墟(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2

台糖:从诞生到发达


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在台湾成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并开始接收日本产业,而在糖业方面,则以“行政院”工商部台湾区特派员办公处糖业组组长沈镇南为首,于1945年底组成“台湾糖业监理委员会”,之后改为“接收委员会”,并于1946年5月1日,在上海成立台湾糖业公司,成立初期资本为旧台币30亿元。一年后总部迁往台北。

 

【图】位于台北的台糖总部

 

台糖刚一成立,就爆发了“十五万吨糖”事件,最后演变成为一场风波,也在冥冥之中,昭示着时局的走向。

 

台湾日治时期所库存的食糖,经过清点,在轰炸后新村的的共有14万8176吨(当时又称为“敌糖”)——相比于战后凋敝的糖业,这个储量不可谓不大。

 

这批糖因“行政院”院长宋子文于1946年4月下令而由台糖运往上海,交由中央政府处理,以作为抑制大陆通货膨胀的工具。

 

而这批库糖的收入在经台糖“陈情”后,以7:1的比例分配,即销糖8吨,则7吨算行政院销糖,1吨为台糖的销糖,对于后来台糖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并在台湾社会中引发了风波;后来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运作,最终。中央政府得库糖75000吨,台糖得到73146吨。不过,其中的38000吨没有来得及运回台湾,就被新主人接收了。从此,台糖两岸的产业天各一方。

 

战后初期,台湾的经济型态仍是以农业为主,刚从战争中恢复过来的台湾制糖业,直至1949年,台湾糖业终于从原本的年产量8.6万吨增加到63万吨,产量是日本战时的两倍,与二战前一年的产量相近。

2. 励精图治:一个品种,挽救了台湾糖业


台湾糖业的复兴并不是偶然的,其中从海外引进良种,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功不可没。

 

台糖成立初期时,台湾主要用来制糖的蔗种是F108,但却在1946年左右发生突变,品质下降产量减少,冲击台湾糖业,当时台糖发函向各国求助,最后从南非那他尔甘蔗种试验场取得24株Co310蔗种。

 

【图】新引进的Co310蔗种(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Co310蔗种是该试验场早年从印度引进的杂交籽实改良种,比原来的F108蔗种糖分高两度,分檗力也比F108高三倍,生长期从18个月,缩短为11个月。此外还具备抗风、适应性广等特性,因而大幅降低了种植成本。

 

该蔗种引进台湾后,先试种在虎尾糖厂附近的蔗苗园,几经改良后,台糖公司于1953-1954年开始大力推广,并于1963-1964年这十年间,迅速取代了当时主力品种F108及F134,平均种植面积维持在占总种蔗面积的70%以上,最高达到94.35%。

 

不过后来,因长期无性繁殖已呈老化劣变,以及逐渐感染系统性病害黑穗病及宿根矮化病停止栽种。在1986年时种植面积仅占总种蔗面积0.01%以下,但仍为优良育种材料。在该蔗种之后,再也没有一个外国引进品种能在台湾成为栽培品种。不过到了70年代,台糖又自主培育出了新的品种ROC系列,并被引种至大陆。

 

3. 抓住机会,撑起台湾经济奇迹

 

有了优良的品种做后盾,台糖又结合国际糖价的涨跌,采取应对措施。例如,1967年,随着台湾经济结构的转型,国际局势的缓和致使糖价大跌,台糖的固定成本偏高,为节省成本,台糖遂试行“大厂制”,将各地的糖厂改分为七区,每区设总厂,为独立预算单位,负责全区之规定产量及盈亏,而一般糖厂则为生产执行单位,并关闭效益不佳的糖厂。

 

通过这样的改革,台糖打破了之前的“总厂制”,极大提高了各厂的生产积极性,也为后来的腾飞埋下了伏笔。

 

1953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台糖获得了每年60万吨的出口配额,也开启了台糖外销创汇的黄金时期。从1950到1970年代,台糖的所有产量中,外销比例占到70%~80%,出口到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糖,已经成为台湾当时在全世界的一张名片。

 

【图】1950——1970年代台湾糖外销路径(图片来源:台湾演义)

 

源源不断的糖出口,为台湾带来了滚滚外汇。据统计,台糖外销创汇比例最高是在5年代,曾占台湾总出口外汇的79%;而60年代后比例虽有所回落,但依然是重要的创汇部门。创下外汇最高收入是在1964年,达到1亿3500万美元,而当年台湾的GDP总额约为26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对稳定台湾经济金融秩序起了重要作用。

 

【图】台糖出口创汇比重图(1948~1970年)(图片来源:台湾演义)

 

当时糖对台湾的重要程度,从以下的片段可见一斑:按照当时的法律,甘蔗属于“创汇财产”,种植者不得偷吃,否则处以罚款,在大片的甘蔗田附近,都有专门的巡逻队四处巡逻,主要任务就是检查是否有人偷吃甘蔗。不过在甜蜜的诱惑下,总是有一些人“铤而走险”。今天回忆这段往事,依然可以从中读出辛酸。

 

进入70年代,在1973年和1979年2次石油危机期间,糖价都有4~5倍的涨幅。1973年底的石油危机爆发后,全球食糖运输受阻,美国、苏联等经济大国在国际市场上大幅增加糖的购买量,需求暴增,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也加大了市场的恐慌心理,糖价历史高点在此时出现。

 

此后的1979年,石油危机再度爆发,价值多国糖料收成欠佳,加上巴西开始实施酒精能源计划,大量糖产能被分流至酒精的生产,供给不足带来的短期再次推高糖价。

 

【图】两次原油危机期间,全球食糖供应出现问题(图片来源:长江证券)


【图】两次石油危机期间的糖价,至今仍是巅峰(图片来源:长江证券)

 

台糖公司在糖业生产规模扩增后,趁此糖价高涨时,又得以顺利推广蔗作,并利用快速累积的砂糖平准基金,进行河川、海埔新生地及山坡地开发(如1972年开发嘉义鳌鼓海埔新生地),增加自营农场面积,持续调整扩大制糖工场能力。1977年,台糖的产糖量达到106万吨,创下二战后最高记录;缴库盈余则达到28亿元。

 

台糖的收入,为台湾的“十大建设”提供了财源,从而奠定了台湾作为亚洲“四小龙”之首的基础。

3

转型:究竟是浴火重生,

还是苟延残喘?

   1. 主业制糖:已成明日黄花


进入70年代末之后,台湾从传统农业进入工商社会,农村劳力流到其他产业,提升了台糖的生产成本;又因80年代国际糖价持续低迷,低成本地区产糖业的兴起,以及出口配额的丧失,使得台糖产品外销严重受阻,经营自然也陷入困境。

 

【图】1975年,台湾出口贸易已经以工业产品为主(图片来源:台湾演义)

 

面对着内忧外患,台糖积极设法转型,改变了以往外销为主的策略,主打内销市场,同时拓展了原料的来源,除了采用岛内甘蔗制糖外,也从境外进口原料糖加以精炼,但依然难以改变制糖业务逐年下滑的局面。

 

本世纪以来,由于台湾加入WTO后,成本过高导致毫无竞争力,台湾本地的甘蔗种植压缩到彰化、云林、嘉义、高雄等区域,面积约在1万公顷;2005年,台糖的年产糖量只有75439吨,不足高峰时期的十分之一;而到了2010年代,台糖只剩下虎尾、南靖(已于2009年停止制糖业务)、善化三间蔗糖厂以及小港炼糖厂仍在运转。

 

但是产量早已大不如前:目前年产原料甘蔗约50万吨,可供应约4-5万吨砂糖。另精选进口原料糖在高雄小港厂炼制,年产糖约30万吨。靠糖兴盛的台糖,此时已经将糖视为累赘。

 

【图】现代化的甘蔗采收作业(图片来源:台糖官网)

 

糖业难以为继,但企业的经营还要继续。自1990年代开始,台糖进行多元化经营,如发展观光产业、花卉养殖业、生物科技以及零售业(如便利商店、超级市场、量贩店)、连锁加油站、冰品等。此外还同时进行转投资以求顺利转型,投资了台湾高铁公司等企业。

 

2004年,台糖成立了“八大事业部”,其中包括量贩(大卖场)、生物科技、精致农业、畜殖、商品行销、油品、休闲游憩、砂糖等,并规划将砂糖以外的其他事业部进行公司化,以控股公司型态为未来的经营方向。

 

这些业务中,有些是台糖早就有的业务,只是现在被单独强调,例如畜殖事业,在台糖便有着悠久的历史:自1953年开始养猪后,目前台糖在全台湾拥有18座畜殖场(15座畜殖场、1座育猪场、2座繁殖场),每年产销38万头无瘦肉精、无药物残留的猪只,养殖规模为全台湾之首。此外还配套有饲料及肉品加工业务。

 

【图】台糖养殖场的猪舍(图片来源:台糖官网)

 

也有一些业务,是台糖近几年的试水转型之举:以量贩业务为例:台糖量贩第一家分店于2001年在高雄市开始营运,并陆续于云林县、屏东县、台南市及台中市等地开设分店。

 

但由于台糖量贩分店数未达经济规模、营运绩效不佳,长期亏损严重(2011至2017年度合计亏损新台币24.3亿元,合人民币5亿元),台糖量贩于2019年6月16日结束营业,大部分门市由家乐福接手承租经营。

 

实际上,台糖的“八大事业部”从成立第一天起,盈利状况就不容乐观,近年来更是连年亏损。那么台糖究竟靠什么“续命”的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土地开发!


3. 农企转型的宿命:盈利靠卖地?

 

众所周知,“土地是生产之母”,接管日治四大会社时,台糖土地有11.8万公顷,后因配合耕者有其田等政策,1986年时有土地6.04万公顷;直到现在,台糖现在仍是台湾最大的地主,所拥有的土地(主要为农场)遍布全台各地。

 

为了有效开发其土地,台糖在1997年10月成立营建开发部门,后来在2004年1月改组为土地开发中心,2005年10月改为土地开发处,以自建、合建、专案开发、厂区开发、兴建学生宿舍等方式加以运用;2006年时,该部门经营5万多公顷土地,其中有3万8863.76公顷是耕地。


【图】2015年底试运行的嘉义台北故宫南院,建设就使用了台糖蒜头糖厂的蔗田土地(图片来源:站酷)


土地开发收入,为台糖带来了滚滚财源。近年来,台糖在主业连年亏损的情况下,靠土地带来了滚滚财源,请看近年台糖盈利表:

 

【图】2011~2017台糖土地开发业“一枝独秀”(图片来源:联合晚报)

 

这张表清晰表明,近年来台糖在“八大事业”持续不景气的情况下,最赚钱的业务是土地开发,而2018年全年,台糖不动产资金收入高达34亿元,不动产开发也贡献营收21亿元。

 

和这边的某些企业一样,地产,已经成为这家老企的“续命”神器——这会是传统农业企业的一种宿命么?


参考文章

1.《台湾糖业史》《台湾日治时期》《台湾糖业公司》《糖廍》;维基百科,2019

2. 台湾糖业公司官网;2019

3. 光复初期台糖的销售问题——15万吨敌糖的来龙去脉;程玉凤;“国史馆”馆刊

4. 粤、桂、滇蔗区甘蔗品种更替概况;张琼,甘蔗糖业,2007

5. 糖产业必读:产量下行价格上涨,深度报告推荐收藏;陈佳,长江证券,2016

6. 台糖活化资产,6糖厂大转型;刘朱松,工商时报,2018

7. 台糖估明年8大事业,量贩、砂糖最亏;林菁桦;自由时报,2017

8. 7年亏逾24亿,台糖考虑退出量贩市场;张为竣,联合晚报,2018

9. 台糖年收租34亿,为全台最大地主;林菁桦、陈永吉,自由时报,2019




福利一:联系扑克小公举(id:puoke002)申请成为扑克财经App智咖;
福利二:关注公众号引一汪活水(id:puokebaijia)获得大宗商品/投资交易领域更多干货。

福利三:后台回复关键词百科,使用一站式大宗金融百科搜索引擎。




【扑克财经APP爆款圈子大合集】

国内顶级投资大咖、资深产业专家、一线基金经理、顶级咨询机构合作的重磅投研策略产品,价值千万;

这是一份不可错过的投研伴侣,

已服务1000+产业/机构/投资者;

这是一个属于你的专属研究院,

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站在大咖的投研成果上做投资!



为什么要加入顶级投研圈子?


这是和国内顶级投资大咖、资深产业专家、一线基金经理、顶级咨询机构合作的

重磅投研策略产品,价值千万;


这是一份不可错过的投研伴侣,已服务2000+产业/机构/投资者;


这是一个属于你的专属顶级研究院,

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站在大咖的投研成果上做投资! 


超低成本构建你的顶级研究院,

让大佬们一起帮你解决产业决策和投资交易难题


找到一个顶级分析师要多少成本?


构建一个全是顶级分析师、资深产业大佬和一线投资大咖的投资顾问团队要多少成本?


订阅扑克投研圈子,超低成本享受千万级研究和策略服务。



我们的优势


顶级的智咖资源

汇聚2000+产业、研究、投资领域最顶级的投研大咖。


全面的领域体系

覆盖投资交易、黑色建材、能源化工、有色金属、农副产品、宏观六大领域的精品圈子。


实战的策略指导

全面及时的信息、系统完善的分析、具体实战的策略,每个圈子都给你不一样的精彩。



以下是详细圈子列表,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直接订阅


投资交易(多品种)



【投资交易】张庭伟“知行合一”期货交易顶级实战圈(圈主:张庭伟)

 

推荐语:热销400+万,复购率80%以上,一线机构投资人的真实实战分享,圈友评价至少价值10万,圈友中高手如云(产业链企业和金融机构高管、投资总监、基金经理占比过半)。

 

扫码订阅

 

【投资交易】扑克-帕丁顿宏观对冲交易策略圈(圈主:帕丁顿宏观)

 

推荐语:深度利用资产市场的宏观属性,对横跨各资产类别的交易标的进行精细的收益风险标刻,通过简洁、易读、可执行的策略报告为载体为客户投资和交易提供决策支持。

 

扫码订阅

 

【投资交易】投机情报院(圈主:情报院院长)

 

推荐语:专注于技术分析研究,核心成员均任职于海外投行交易部门,筛选出短线市场机会,并通过通俗易懂的策略报告及时为客户提供交易决策支持。


扫码订阅



农副产品


【棉花棉纱】棉花产业分析和投资实战圈(圈主:刘鑫)

 

推荐语:一线棉花大咖的高频产业信息和精准实战策略分享,善于站在宏观的高度,将产业思维和金融思维相结合,精准把握棉花单边、套利和点价机会。

 

扫码订阅

 

【油脂油料】油脂油料研投圈(圈主:朱奇)

 

推荐语:立足油脂油料全球市场,高频深度分享及时资讯、深度分析、实战策略和系统商品投研方法论,通过策略优化对冲组合,把握更多盈利。

 

扫码订阅

 


能源化工

 

【甲醇】甲醇投研图表平台(圈主:贾瑞斌)

 

推荐语:具备业界顶尖的在线甲醇基本面数据库(百万级数据量),基本面策略回测与优化技术可以为交易提供更详实、可靠的策略建议,让圈内成员交易更轻松。

 

 

扫码订阅

 


【聚烯烃】范羽的聚烯烃圈(圈主:范羽)

 

推荐语:聚烯烃产业链和基本面深度分析,从基差出发,通过基差分析准确判断趋势行情,有效把握主要行情节点,为实际投资提供行之有效的交易指导。

 

扫码订阅

 

 

【橡胶】颜冬(东荪)橡胶圈(圈主:颜冬)

 

推荐语:橡胶基本面深度分析,短中长期供需解读、供需矛盾挖掘、事件推演,把握宏观+基本面+技术+风控策略相结合的交易机会。

 

扫码订阅



黑色建材


【黑色建材】刘源•熵研-黑色钢铁量化研究圈(圈主:刘源)

 

推荐语:擅长从产业供需基本面来发现市场的主要矛盾、行情逻辑驱动力等,以翔实的研究数据进行逻辑推演,发现市场中的趋势和套利机会。

 

扫码订阅

 


【焦煤焦炭】兰工双焦圈

 

推荐语:深耕双焦20年,用1年时间将经验心得、研究方法和市场研判与你倾囊相授,近几年来多次准确预测双焦大行情,擅长发现月间价差、跨品种套利机会和期限套利机会。


扫码订阅



宏观


【宏观】莫尼塔宏观策略研究圈(圈主: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

 

推荐语:独立、客观、深度的第三方研究机构,“宏观政策、市场策略、草根调研、海外研究”四大产品线帮你彻底读懂宏观和把握宏观下的投资机会。


扫码订阅

 


郑重推荐:以上圈子都是和国内顶级投资大咖、资深产业专家、一线基金经理、顶级咨询机构合作的重磅投研策略产品,价值千万,我们用最优惠的价格提供给你,订阅这些产品相当于超低成本拥有了自己的顶级专属研究院,真诚推荐给你!

 

 

爆款圈子热销进行中,可以直接扫码购买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扑克财经App圈子版块查看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