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吃糖简史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CFC农产品研究 Author 中信建投农产品


责任编辑 | 张旖旎 
作者 | 田亚雄
来源 | CFC农产品研究院


“如果是个三万年前的采集者,想吃甜食只有一种可能来源:熟透的水果。如果石器时代的女性碰到一棵长满甜美无花果的树,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立刻吃到吃不下为止,否则等到附近的狒狒也发现这棵树,可就一颗也吃不到了。——《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斗转星移,嗜甜基因随着人类历史的迁移并未消逝,这份记忆一直存在人的潜意识中,带有甜味的食物就成了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甜蜜的来源——糖,在人类生活中已经不可或缺。



中国人向来热爱食糖,习惯用糖,擅长制糖。《三国志》中描述袁术因无蜜糖而死:“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床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余而死。”宋代词人苏轼形容糖为“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清代《虞乡志略》记载了当时常熟等地区风俗:“世人由来爱甜口,不妨十倍添糖霜”。季羡林先生考古论今,前后花费长达十七年研究糖的制作和文化传播,写出一部70万字的《糖史》。以糖为镜,可照见千百年来,中外文化交流,及民俗传承与演变的历史。


1水果蜂蜜,饴饧为贵

远古时代,人类主要是通过水果、蜂蜜或者带有甜味的植物获取糖分。天然糖源——蜂蜜在我国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蜜”字;东汉时期,我国开始出现养蜂的文献记载;南北朝时期,家蜂蜜已经作为商品在市场出售了。除用作甜味剂,中国人还用蜂蜜制作各种蜜饯,炼制丹药甚至医用。连文字中蜜和甜也是紧密相连,“甜言蜜语”、“柔情蜜意”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糖”: “饴也,从米, 唐声,徒郎切。”在这个时期,糖被称作“饴”,其实是用麦芽熬成的糖稀。先秦时代制作饴糖的工艺越来越成熟,周代饴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甜味剂。《礼记·内则》云: “枣、 栗、饴、蜜以甘之。”后人形容甜物,也往往用“甘之若饴”。饴的发明,扩大了甜味剂的来源,满足了人们嗜食甘甜的需求。古人常用“含饴弄孙”来形容老年人的理想生活。唐代以后,人们开始使用“饧”而不是“饴”,后来便形成“饴饧”一词,用来代指麦芽糖。


由饴糖制成的传统糖画


据古代制糖史籍,饴饧制作的前提必须有丰富的粮食,而用饴饧加工的甜食仍然是上流阶层的特权。物以稀为贵,远古时代对于甜的崇拜,不亚于现代人对名包名表的追求。甜是权力,也是尊严。


2

丝路远行,大糖盛世

随着蔗糖的广泛使用,制糖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而丝绸之路中的中外交流,也帮助了中国制糖业走向全盛。在今天,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糖仍是蔗糖,可以说,中国的糖史有半部都是蔗糖史。蔗糖,这种利用甘蔗榨汁提纯而炼制的糖,按其外形可分为沙糖( 又称“砂糖”) 、“乳糖”和冰糖等。


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国蔗糖的制造始于三国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之间的某一个时代,至少在后魏以前。”唐代以前,人们要想品尝糖的滋味,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或西域胡商所带来的“西国石蜜”。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据季羡林先生考据,“糖”翻译自天竺的梵文“sarkarā”,而整个印欧语系的“糖”都与“sarkarā”相近,例如英文是“sugar”,德文是“zucker”,法文是“sucre”,发音都有一定的相似性。
初唐期间,唐太宗和唐高宗分别派人到天竺学习制糖技术,甚至请到了10余名西域制糖专家,制出了颜色清亮的结晶沙糖。至此,天竺制糖术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为中华糖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里不得不说一个小故事。贞观二十一年,为学习制糖术,唐太宗使团出使天竺摩揭陀国,带团的人叫做王玄策。然而此时天竺发生了叛乱,王位被印度大臣阿尔裘那所篡夺。


纂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2000人马半路伏击,整个使团覆灭,只有王玄策和副史蒋师仁寻机逃脱。王玄策颇有骨气,并未马上返唐,两人策马北上,一路来到了尼泊尔,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得7000骑兵,杀回印度一举攻破,报仇雪恨。这场由白糖引发的战争,最终以王玄策“一人破国”结束,电影《功夫瑜伽》正是由这一史实改编。



经过宋元两代的发展,中国的制糖技术越来越炉火纯青,产糖区扩展到江、浙、闽、粤、湘、川等地。伴随着明朝时“黄泥水淋糖法”的横空出世,人类终于可以制作出今天的白砂糖了。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甘嗜第四”对这一技术做了详细的描述: “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则信来矣。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然后以瓦溜 ( 教陶家烧造) 置缸上。其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淋下。其中黑滓入缸内, 溜内尽成白霜。


中国先进白糖脱色技术又传回了印度和孟加拉地区。后来又经过印度传到了欧洲。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被称为“继尼(cīnī) ”,意为“中国的”,中国在古老丝路上留下了甜蜜的一笔。



这期间,糖终于从由统治阶级独自享用的奢侈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但随着人们在食物中加入越来越多的糖,糖仍然是最为紧俏的商品,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

3
甜蜜战争,为糖所役

中国用充满探索、精益求精的精神创造了世界顶尖的制糖术,让全世界享受到了“甜蜜”的感觉。却没想到,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潘多拉的魔盒正缓缓打开。正如川北稔在《砂糖的世界史 》说的:“哪里有砂糖,哪里就有奴隶。



当欧洲人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便利,中产阶级崛起,吃糖成为一种时尚潮流。17世纪,西班牙一个外交使团发现,招待英国上流社会的女士们,最好的办法是摆出各种糖果、蜜饯和甜肉。可惜欧洲没有甘蔗产地,白糖越发供不应求。于是,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拉开序幕,奴隶贩子在非洲抢到奴隶,再将他们运到加勒比海,将他们卖给北美的种植园主。然后,他们把美洲种植园所产的白糖和棉花运回欧洲。



后来,欧洲人的魔爪同样伸向了中国。在废除殖民地的奴隶制度之后,贩卖华工开始盛行。中国华工比黑奴还廉价,帝国主义在汕头﹑澳门大肆掳掠华工。截至二战结束,光是卖到东南亚的劳工就高达一千万。华工们每天要高负荷劳动,吃着如猪仔般的食物,饿死、累死、病死的不计其数。华工在契约期间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平均劳动寿命只有五年。


正如《拉丁美洲史稿》中说:“蔗糖在18世纪经济中所占据的地位,就如钢铁在19世纪,石油在20世纪所占据的地位一样。”白糖改变了世界,世界也因白糖而改变。
4
甜蜜事业,爱恨交织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糖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年,我国产糖量居世界第26位,而2019年仅一季度我国成品糖产量就高达936.5万吨,位列世界前三甲。


经过了探索、开发和发展期,中国的甘蔗和甜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提高,制糖产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和黑龙江等地。


数据来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糖的消费方向主要包括工业消费用糖、民用消费用糖、出口糖和国家储备等部分。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的糖消费量也节节攀升。虽然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糖消费还是呈现上升趋势,甜蜜事业依然蒸蒸日上。


数据来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现代生活中,除了传统的糖果,吃“糖”格外普遍。早餐吃个牛角面包,午饭来一杯可口可乐,下午茶配上芝士蛋糕,天气炎热再买杯加冰奶茶或者哈根达斯,更别说巧克力或其他零食。



经过人类漫长的努力和奋斗,糖从仅属于统治阶级的奢侈品,到成为中产阶级的时尚品,而今终于成为我们生活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调味剂。然而,当我们真正拥抱甜蜜,却发现甜蜜的代价也是极大的,糖终究成为了健康的拖累。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明显缩短,并提出了"戒糖"的口号。美国营养学家也指出,爱吃甜食的孩子骨折率较高。营养调查还发现,尽管吃糖可能并不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长期大量食用甜食会使胰岛素分泌过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人体内环境失调,进而促进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老年性白内障、龋齿、近视、佝偻病的发生。多吃甜食还会使人体血液趋向酸性,不利于血液循环,并减弱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有趣的是,在大众沉溺于甜蜜,身材走样,肥胖疾病缠身之时,曾经以享受糖为特权的上层阶级和中产阶级正忙着戒糖减脂,放下了甜食奶茶,吃着牛油果生菜沙拉。


西敏司在《甜与权力》里面质疑道:“糖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它不过是能够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易于消化的方式,为人们提供卡路里而已,除此之外,糖不提供任何营养。”尽管糖令人又爱又恨,但我们不能忘记,人类经过了几千年的努力才彻彻底底实现了吃糖自由,胖并甜蜜快乐着。




参考文章

[1] 李颖.丝路“糖史”[J].人才资源开发,2017(19):94-95.[2] 季羡林.《糖史》自序[J].社会科学战线,1995(04):253-256.[3] 刘朴兵.略论中国古代的糖类[J].美食研究,2019,36(01):7-11.[4] 我国糖业的前世今生[J].标准生活,2013(02):10-17.[5] 季羡林.cīnī问题——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个例证[J].社会科学战线,1987(04):217-222.[6] 高欣言,罗开艳.西敏司的《甜与权力》简评[J].文学教育(下),2018(11):140-141.




福利一:联系扑克小公举(id:puoke002)申请成为扑克财经App智咖;
福利二:关注公众号扑克百家研究院(id:puokebaijia)获得大宗商品/投资交易领域更多干货。

福利三:后台回复关键词百科,使用一站式大宗金融百科搜索引擎。


农副产品


【棉花棉纱】棉花产业分析和投资实战圈(圈主:刘鑫)


推荐语:棉花大咖的产业信息和实战策略分享,善于站在宏观的高度,将产业思维和金融思维相结合,精准把握棉花单边、套利和点价机会。


扫码订阅


【油脂油料】油脂油料研投圈(圈主:朱奇)


推荐语:立足油脂油料全球市场,高频深度分享及时资讯、深度分析、实战策略和系统商品投研方法论,通过策略优化对冲组合,把握更多盈利。


扫码订阅


热门圈子热销进行中,可以直接扫码购买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扑克财经App圈子版块查看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