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意大现场|全世界都在追求“慢食”,中国却要被快餐淹没?

SlowFood慢食 2019-12-09

中国代表团与慢食创始人卡洛·佩特里尼(Carlo Petrini)合影!


|编者按:


9月底,在意大利都灵,中国代表团首次应国际慢食协会之邀,参加第11届“大地母亲·品味沙龙”活动。

这次盛会吸引了160多个国家的5000多位代表、800多位参展商、300多种慢食卫戍食品以及500多个来自大地母亲食物社区的代表参会,毫不夸张地说,这是食物界的奥林匹克。

工业化高歌猛进,全球都在思考,如何留存食材、食物与传统工艺?如何保护小农户利益?如何不让我们被快餐淹没?如何捍卫我们的生活?如何保护环境?影像纪录了这场人类社会的前端运动。



                                                          撰文|顾磊

                                                          摄影|顾磊



食物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食材汇聚都灵,让这个原本有些寂静的小城沸腾起来。




人们在交流、探寻,看看世界各个角落的都有哪些美食,各地的风味是什么。




参展国之一,日本非常重视此次活动,他们的展厅面积很大,展示了来自岛国的各种美食。整个展棚的视觉以及工作人员的服装都经过了精心设计。






果酱类产品是本次展会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豆类也很吸引人们关注,各地的豆类颜色、大小不一,加工成的产品也各有其味。




面包,与中国人对米饭、面条、馒头等主食的追求一样,各类面包在展会上吸引了欧洲人民的普遍关注。




除了产品展示,还有关于各自国家食品、特产与农业的展示,人们可以自由取阅,随时咨询。




这里的英语口音至少有100种,但这并不妨碍来自各国的人们拿起自己熟悉的乐器上台来一次即兴演奏。




当音乐响起,人们在座位上再也坐不住了,世界各地各个民族与肤色的人们在一起歌唱农业与生态,伴随着强劲的节奏舞动。






主办方除了开展展会,还会邀请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来参观交流。这是国际慢食协会的一场活动,孩子们正在辨认食材。





慢食运动如何蔓延至全世界




国际慢食运动的创办者是这个貌不惊人的老爷子——卡洛·佩特里尼(Carlo Petrini)先生。1986年,这位意大利记者、美食评论家经过罗马的“西班牙广场”时看到令他痛心的一幕:几十个学生围坐在广场上,人人手持一个麦当劳汉堡,以最快的速度集体大嚼同一种味道的食物。他想: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要这么快?于是,他呼吁:即使在最繁忙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享受传统的家乡美食。



他决心抵制这种外来“快餐”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侵蚀,并带领朋友们在意大利北部一个名叫布拉(Bra)的小镇发起了抵制“快餐”、倡导“慢食”的活动,这成为慢食运动开端的导火线。为了与麦当劳这类“速食(Fast Food)”对抗,便取名“慢食(Slow Food)”。“慢食”一跃而成为一种抵抗、一个宣言、一场运动。

在1989年,来自15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共同发表了“慢食运动宣言”,组建了一个非营利组织“国际慢食协会(Slow Food International)”,将“蜗牛”作为慢食协会的标志,以此提醒人们放慢生活的脚步。




如今,人们的口味已被工业化批量生产的食品所主宰,人们能够品尝到的味觉差异越来越小。“慢食运动”发展至今,已经不仅限于对抗快餐文化,更明确地表达了对跨国食品工业巨头的不满(如增进鸡、牛的生长速度、使用来源不明的填充肉品等等)。




“慢食运动”倡导人人有权享用“优质、洁净、公平”食物的理念。随着运动的发展,该运动延续到追求可持续发展、关注全球小农户利益的层面,这也是其为何在全世界蔓延的根本原因。




如何保护小农户利益?以意大利慢食运动为例。我们有幸在都灵参观了食品超市“Eataly”,其创办人是原国际慢食协会秘书长。这是一家以销售有机食品为主的超市。






看到这些新鲜的食材没?其中许多食材上有“慢食卫戍”的标签。“慢食卫戍”与“美味方舟”都是慢食运动的主要项目。这些标签相当于某种认证——这是小农户生产的有机食品,没有经过中间商,是国际慢食协会认可的食物。在意大利,人们达成了共识:贴有慢食标签的食物是有保障的,即便售价比普通食物稍高。




消费者采购这些食物,可以享受有机美味的食品,也保障了小农户的利益。




这是“Eataly”超市中慢食运动的一个专门展厅,食品可谓琳琅满目。为了保护其发展,意大利政府也给予了相关优惠政策。




人们在超市中购买食材后,可以就地加工,品尝最新鲜的食物,这也是一种意大利常见的生活方式。





食物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这是大地母亲沙龙的主要饭堂,每天有数千人在此聚餐。尽管中国人未必能习惯这样的食物,但我们队伍中的四川大厨伸出大拇指说:食材特别棒!




这是一位拉脱维亚妇女在展示她的面包。在都灵,可以多次体验到这样的凝视,似乎在说明“人与食物相互依存”。
















他们凝视你,你也感受到他们的一种与食物依存的骄傲。食物,是一种人类的共同语言。





成千上万人街头一夜狂欢





要想体会国际慢食运动有多么疯狂,可以看看这组图片。这是9月23日晚间,160多个国家的全部代表以及当地都灵当地人们,成千上万人涌上街头开始狂欢,庆祝这次节日。图为中国代表团进入活动场地。




中国代表团成员的少数民族服饰成为活动最亮眼的一道风景,回头率简直是百分之百。这是贵州雷山县雀鸟青年返乡团队的杨丽萍。




在靠近市中心的街道,人们在此等待游行的开启。这时,中国代表团挑起了锅庄舞。




非洲兄弟们的节奏当然是少不了的。狂热的鼓点响彻整个会场。




游行进入市区后,老爷子佩特里尼像是刚刚饭后散步一样来到现场,引发人群的巨大沸腾。他站在队伍前面。后面是千万个代表团成员。人们喊起了口号。没有警察,没有红袖章大妈,人们自己搞定自己的秩序。




佩特里尼、贵州省雷山县雀鸟青年返乡团队杨丽萍、广西都安弄律健康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韦玉规、云南丽江宝山石头城妇女小组张秀云站在队伍的最前排。身后中国国旗与慢食运动标志相辉映。




游行队伍抵达目的地,市中心的一处宽大广场,人们在此庆祝。




各国国旗飞舞飘扬。



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换彼此带来的小礼物:种子、果实、粮食。




老爷子与乐队上台一起摇滚。好一场狂欢!





中国代表团闪耀都灵




中国代表团此次参访将与国际慢食的交流和讨论,结合中国本土状况,学习慢食运动经验,如慢食科技大学、市集组织、厨师联盟,尤其是本次大地母亲·品味沙龙的组织经验,整合各方力量推动慢食运动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中国代表团也展示了中国农民通过农业耕作、传承传统手工艺等形式、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开展及社会各界在参与保护濒临灭绝物种、生物多样性,建立可持续食物体系等方面所做的贡献。










工作人员正在展厅布展。此次展示带来的60种食材。这些食材来自十几个省份。中国区美味方舟项目由大中华区慢食协会、慢食科学委员会和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执行。






因系首次参展,本次中国代表团带来的食材数量并不多,主要起到交流与展示的作用。14亿在活动现场发现,一些其他国家甚至带来很多产品就地开卖,销售量还真不错。




这是布置好的中国展厅,虽然小,但吸引无数目光。








看看现场有多热闹。尤其是少数民族服饰的吸引力无比巨大。





美食科技大学







除了参展、参与狂欢活动和参观Eataly超市,中国代表团还参访了位于都灵南部的慢食科技大学。这是一所独特的大学,其古老的建筑内蕴含着现代化的慢食科学光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们在此就读。








中国代表团参与了亚洲区相关会议,并独立开展了“中国农业2.0”分论坛。杨丽萍、张秀云、韦玉规等各地农户与合作社代表在表演民族文艺、介绍自己的故事。


中国代表团合影!


好了,这就是相会于都灵的故事。期待下一次相遇。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