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鉴第1期:《师父》
点击“开屏映画”
向大家推荐一个新的栏目,“影鉴”。
影鉴
这是一个佳片和烂片杂处的时代,在泛滥的网络评分中,你很难获得贴合个人趣味的真实观影依据。大数据一方面提供了数字化的观影依据,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可供营销和灌水的渠道,具有数字化精确的迷惑性。
我们认为,一个长期稳定且具名的私人影评小组更有借鉴意义。尽管在众声喧嚣的时代,个人影评的作用微乎其微,我们还是决定把对电影讲真话这件微小的事情坚持下去。
“影鉴”由开屏映画自媒体平台创始人子非鱼、影视制作人图宾根木匠、风行网创作总监色色猴、文艺评论家韩浩月发起并运行,也会有其他影评人获邀临时客串。
规则非常简单。四位影评人将会分别针对一部刚刚公映的影片给出评价,而评价只有“推荐”和“不推荐”两种,然后每部影片会获得五种比分的评价:4比0,3比1,2比2,1比3,0比4(推荐计为1,不推荐计为0)。这五种评价可以理解成:怒荐、力荐、推荐、不推荐和极不推荐。
「 影鉴第1期 」
《师父》
电影学博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师父》极好地为这句话做了注解。
对天津武林文化的描摹也很到位,有冯骥才的神韵。
从故事上来说,感觉就是《一代宗师》前传,其中有些情节是从导演徐浩峰的前作《倭寇的踪迹》里顺承下来的。
这部电影对电影史也有贡献,比如片中复拍了《火烧红莲寺》的部分,是完全按留存的旧照复拍的,很传神。《火烧红莲寺》这部老片没有保存好,早已毁掉了,中国电影史回想起来就是一部糟践史,太可惜了。
如果能够按商业片来精心策划,把武打设计这一块好好宣传,票房绝对爆棚。
子非鱼:推荐
开屏映画创始人
对武打片的流行观念有颠覆性。能把武打里的“快”拍得这么好看很不容易,很过瘾。这些年电影界一拍武打就离不开吊威亚,飞来飞去,动作都是慢镜头,其实跟武学原理是相悖的。打架,按李小龙的观点,打赢对方才是真理,招式一定要藏着才行,招式都亮出来了,花拳绣腿,怎么打啊?
电影很有意思,就是故事编得稍显复杂了,想给观众得太多,一般观众接受起来可能有困难。假如徒弟不死,脚行发挥更大作用,结尾再加上跟叶问、跟李小龙的衔接,让故事打开,观影感觉会更舒服一些。现在秘事的感觉太强,掉进历史里,没有走出来,缺少跟现实衔接的彩蛋。
对天津武行文化的历史还原耐人寻味。叶问的徒弟到美国成了一代巨星,叶问的师父到天津成了丧家犬。天津人会怎么看?这个有意思。
韩浩月:推荐
文艺评论家
《师父》里面表现的武林中人的劣根性是非常深刻的,之前的武侠片都是把武林人美化得太厉害,这部戏才是真实的,还原武林一个世俗化的一面。天津的武馆其实跟抱团的垄断的地方商会没什么区别。
武打戏确实好看。长棍那场戏尤其突出,可以列入最佳武打镜头史,导演让廖凡一边跟宋佳说情话一边使长棍打斗,处理得十分到位。
故事方面,感觉师父的情感转变铺垫不够,他原来设计让耿良辰来入局,但是后来又想为徒弟报仇,这个转变让观众在情感上难以顺利接受。
正面人物的形象有点含糊,除了茶汤女以外,每个人动机都存在点问题。师父由坏人变成良心发现的好人,脚夫界大战武馆界,徒弟武功学成之后仍然蹲街边租书,这些处理得可信性不太强。
《师父》完成最好的是感情线,廖凡对小宋佳由利用到依恋到放弃再到找回,波折起伏处理得好且完整。所以我是把该片当爱情电影看的。
风行网创作总监
武打拍得多迷人呀,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武打片。
《师父》还有另一个迷人的地方,是他的节奏,特别舒服。
比《一代宗师》好看。而且这部电影说出了“你们都不教真的”,这个东西特别好,是《一代宗师》里没有的。现在有些所谓中国功夫特别可笑,我前不久看了一个十大门派的节目,有个螳螂拳的宗师表演,我看了以后,觉得又不好看又没有实用性,就挠你两下,真打架的话,到底能怎么样对方?
徒弟不该死,最后巷战戏应该让徒弟去打,廖凡已经在大厅里“高潮”了,高潮完了就让他死了算了,让徒弟去打巷战,把“不教真的”这句话掰过来,能让观众舒一口气;让徒弟到佛山去,让徒弟教出叶问来;结尾再加一些彩蛋,比如叶问拜师的仪式,比如跟李小龙的联系。这么好的电影,商业上肯定应该更好才对。
影鉴评价:4:0(怒荐)
终 | 端 | 娱 | 乐 | 观 | 察 |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