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问“Are you from China?”时,你还会迟疑一下吗?
2010年之前
在新加坡有人问你
"Are you from China?"
你说
“是的”
对方可能会说
“不太像啊,你不像中国来的”
或者
“不太像啊,我还以为你是韩国人”
在对方眼里
这居然是一种赞扬
而你
可能会有一种莫名其妙被夸奖的
感觉
而2018年的时候
在新加坡有人问你
“Are you from China?”
你说
“是的”
对方可能会说
“中国现在很厉害Ho, Internet很发达”
或者
“上海深圳我很喜欢”
现在,在对方眼里
这是一种夸奖
而你,这时候心里会想
去特么的像韩国人
自己牛才是真牛啊
无比骄傲啊
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变化呢?
椰子认为有3个明显的节点
1. 特朗普上台推行美国为先政策,
美国在亚洲影响力减弱
2. 去年新加坡国庆群众大会
李显龙总理称赞中国电子支付
领先新加坡
3. 去年新加坡李显龙总理访华
当然,大背景还是,
中国是真的崛起了~
海峡时报有这样一篇文章
是两个新加坡华人对中国崛起看法的来信
翻译大致如下:
第一封信
“作为年轻人,我从来没想过和中国的关联
会帮助我在我西方受教育的新加坡朋友面前
提高社交资本”
在我上初二的第一天
我的华语老师只看了一眼班级名册
就任命我为华语课代表
原因是我的名字只有两个字
因此我被认为比其他同龄人更“中国”
毕竟这样的名字在中国比较常见
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诗人杜甫或李白
而新加坡人的名字要么
以Cheryl之类的西方名字命名
要么以Lim Ain Yi之类的三个字命名
每当别人听到我的名字时
他们都会问我:“你是中国人吗?”
每到这时候就会激起我
心中强烈的否认感
我的父母是受过中文教育
但他们出生在新加坡
实际上他们给我取这么短的名字
是因为想节省我写名字的时间
(椰子评语:这父母想的简直太仔细了~~~)
我今年26岁了
我从小就对华人的身份感到尴尬和不安
我去过很多国家,但我从未迈入中国一步
我对中国的印象
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缺少社交礼节
喜欢炫富
虽然我和好朋友经常用中文交流
但我意识到有一些瞧不起说中文的人
英语似乎是成功人士的语言
而中文则不是
从小我就有这样一个意识:
否定华人身份的人比
那些承认华人身份的人,高人一等。
在这样的一个意识下,
我为什么要让自己和一个
让我低一等的国家联系起来?
在2010年至2017年间的一段时间内
文化格局慢慢转变
当我在英国上大学的时候
其他的朋友—尤其是那些在母语课上
拒绝说华语的朋友
开始到上海或北京实习或学习
并激动地讲述他们的经历
“阿里巴巴”、“淘宝”、“马云”等词语
逐渐进入新加坡的主流意识
随着中国软实力获得承认
就连西方媒体也开始
更多地关注章子怡、汤唯和超模刘雯等中国明星
说中国的好话也不再让人不屑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承认中国
比我们新加坡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更加时尚
人力资源部部长林斯威说
几年前当他在一家路边小摊用现金支付时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乡巴佬
因为其他顾客都是用微信支付的
当以前拒绝说华语的
英籍华裔男孩向洋
参加中国歌唱比赛时
也有同样的感受
扭转了他多年来拒绝母语的局面
找回了他的中国根
这一系列的转变都是因为
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变强大了
在个人层面上,我也开始肯定
自己的华人身份,比如我两个字的华文名字
虽然有人可能会认为
接受中国文化意味着一个崛起的大国
对新加坡人进行另一种文化殖民
但我认为
新加坡在独立几十年之后
已经发展出一种独特的DNA
这将使我们很难被任何其它地区大国所同化
或许,某天我到了中国以后
我将获得更多的社交资源!
第二封信
22岁时我第一次独自一人出国旅行
那是2010年
那次旅行也打破了我对这个国家的成见
我意识到
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
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我也开始了我的中国深度游
在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的一次旅行中
我和我的朋友们坐在蒙古包外的营火旁
我们用高亢的声音唱着歌
在库布齐沙漠
我和朋友们在路上打沙漠排球
最近我去重庆拜访了一位同事
我们没有去流行的火锅
而是去了一家帕尼思伊萨卡娅餐厅吃饭
并点了烤串和啤酒
在成都
我和我的Airbnb房东在微信上交流
我们聊起了喜欢的作家
比如杨绛和村上春树
我们在一个虚拟平台上建立了友谊
所有这些不同的经历似乎表明
中国越来越国际化,和世界接轨
作为一个新加坡华人
我也感觉到我们对中国的认识
有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中国的软实力魅力
使一些新加坡人希望
两国关系更加密切
但也有人担心会导致
本地华人与非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
一些人还认为
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影响力的增长必须谨慎观察
而我则乐观地认为
新加坡华人能够以理性的眼光
看待中国的变化
举例来说
你可能已经见过了许多像
董姿彦、向洋这样的新加坡本地歌手
参加《中国新歌声》这种节目
中国是真的变酷了!!
在过去几年中
新加坡华人的文化认同感越来越强
当我现在去中国时
我走在街道上的轻松感
是因为我会双语
我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语言转换
有时甚至可以模仿当地人的口音
并尝试融入其中
作为新加坡人
我以开放的态度评价中国
一个强大的祖国
本来就是我们强大的后盾
当老外问我们“where are you from”的时候
希望每个海外华人都会骄傲的说
“I'm from China”!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海峡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