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中国史研究》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人类历史上现代化新路——深入学习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姜辉
 
[摘要]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规划今后五年以及更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总动员和总部署。全会从明确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现实路径、彰显中国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拓展人类走向现代化途径和提供中国方案这三个方面给出了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具体方向。
[关键词]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国;现代化;道路
[作者简介]姜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中国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历史演进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目标



 
郑有贵
 
[摘要]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标志着中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考察研究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后以不同程度参与国际大循环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相关问题,将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国际大循环;新发展格局;历史基础;战略目标
[作者简介]郑有贵,研究员,当代中国研究所。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目标



 
李文
 
[摘要]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一直以来都是党的努力目标和国家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缩短了实现这个目标的距离。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虽然也出现了诸如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之下,我国所具有的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将成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共同富裕;贫富差距;收入差距;2035年;远景目标
[作者简介]李文,研究员,当代中国研究所。
 
 



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欧阳雪梅
 
[摘要]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文化建设做出了规划与设计,并明确提出了到 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这既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就显著,为建成文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为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建设;文化交流;文明对话
[作者简介]欧阳雪梅,研究员,当代中国研究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制度优势的认识与阐释



 
肖贵清、车宗凯
 
[摘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识与阐释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以对制度优势的阐释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生产力标准衡量制度优劣,并在实践中对制度优势进行了概括总结;中共十八大以来,逐步形成了关于制度优势系统化的阐释。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进行纵向分析、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横向比较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维度阐释制度优势。新时代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识,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制度优势,坚定制度自信。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制度自信
[作者简介]肖贵清,法学博士,教授,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车宗凯,硕士研究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977—1978年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刍议



 
朱薇
 
[摘要]1977—1978 年,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包括澄清思想上的混乱,为知识分子恢复名誉,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重新确认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恢复、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有利于知识分子发展的体制机制;平反冤假错案,认真做好“摘帽”和“改正”工作;等等。这些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开启了新时期党的人才工作的新篇章。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邓小平;新时期
[作者简介]朱薇,研究员,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新中国央地财政关系的奠基:统一财经及其制度调整



 
王丹莉
 
[摘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主导的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使新中国在财政、金融、贸易等领域迅速构建起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中央的统一财政经济工作经历了不断的制度调整:在确保税制统一的同时尝试减轻地方政府的征税压力;在建立统收统支财政体制后不久即开始划分收支与酝酿分级管理方案;为了缓解地方的财政压力,中央采取了整理地方财政、推进地方收支挂钩、适度划分管理职权、增加地方收入分成等一系列举措。这些制度调整意味着虽然统一与集中是这一时期央地财政关系的主要特征,但并非全部内涵,如何兼顾集中统一与因地制宜从这时起已成为新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核心命题之一。
[关键词]统一财经;调整税收;统收统支;分级管理;央地关系
[作者简介]王丹莉,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当代中国研究所。
 
 



1949—1955年太原钢铁厂推广苏联技术初探



 
卫磊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迅速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决定学习苏联先进技术。太原钢铁厂作为全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先后受到多位苏联专家的技术指导。起初,苏联专家的建议并未真正被接受。后来,太原钢铁厂通过宣传展示苏联技术的优越性,对职工进行思想动员、加强技术教育、开展生产竞赛、完善组织和制度等,苏联专家的建议逐步被接受。国营企业对苏联专家建议的大力推广,加速了苏联技术向中国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太原钢铁厂;苏联专家;先进技术
[作者简介]卫磊,博士研究生,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铁路卫生防疫事业的创建



 
黄华平
 
[摘要]新中国人民铁路卫生防疫事业发端于东北解放区。1947 年,出于卫生防疫工作的需要,东北铁路总局设立了卫生处;1948 年,首个人民铁路卫生防疫机构——东北铁路中央防疫站由东北行政委员会铁道部筹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铁路卫生防疫事业继续发展,至 20 世纪 50年代中期基本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全国铁路卫生防疫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突发疫情防控中,人民铁路迅速应对,通过设立领导决策机构、组建专业卫生防疫队伍、实施铁路交通检疫等应急防治措施,取得了 1949 年察北专区鼠疫防治和 1952 年反细菌战的胜利。正确的卫生防疫方针、科学的应对举措以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铁路卫生防疫工作成功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人民铁路;防疫;铁道部;察北专区鼠疫;反细菌战
[作者简介]黄华平,历史学博士,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20世纪50年代山西农业救灾中的技术推广 




郝平
 
[摘要]20 世纪 50 年代,山西经常发生旱灾、涝灾、风灾、霜冻、虫害等自然灾害,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山西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救灾方针政策,将提高农业技术与合作化运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改进耕作方式、改良作物品种、兴修农田水利、提高防治病虫害技术等措施,山西成功实现了生产救灾,同时增强了各地农村的抗灾能力,为农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山西;农业技术;救灾;农业生产
[作者简介]郝平,历史学博士,教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学习陈云关于帝国主义本质的精辟论述,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陆忠伟
 
[摘要]陈云一贯重视研究国际问题,善于结合国内经济建设与国际形势变化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他对帝国主义本质与特征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国际关系变化规律的准确把握,更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积极探索。重温陈云关于帝国主义本质的精辟论述,对维护作为国家安全根本的政治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陈云;帝国主义本质;国家安全;政治安全
[作者简介]陆忠伟,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
 
 



继承陈云“唯实”精神,推动中国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



 
余永定
 
[摘要]陈云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经济工作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中国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者应认真学习陈云的经济思想及其工作方法,勇于开展新的理论探索,与时俱进、深化对市场与计划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研究改革开放中的具体经济政策,为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奉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陈云;“唯实”精神;中国;经济理论;政策研究
[作者简介]余永定,经济学博士,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
 
 



东北亚局势视域下新中国三次工业布局的规划与调整



 
黄巍
 
[摘要]工业布局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三次工业布局的规划与调整都和东北亚局势紧密相关。不管是被动调整还是顺势而为,新中国通过东北地区“南厂北迁”、156 项工程、三线建设对工业布局进行了规划与调整,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客观上推动了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增强了国防实力,保障了国家安全。中国工业布局呈现由沿海向内地,由东向西,由华东、东北、华北向西北、西南、中南纵深均衡发展的态势,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东北亚;新中国;工业布局;规划;调整
[作者简介]黄巍,历史学博士,副研究员,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
 
 



为改革开放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树碑立传——评《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与经验》



 
沈开艳
 
[关键词]改革开放;历程;经验;书评
[作者简介]沈开艳,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微信公众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