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传承的丰碑——梁维安与侗族戏剧的故事

民大学生在线 民大学生在线 2022-08-31



民大学生在线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

xuegongdongtai@163.com

关注




自小的时候,我就对民族文化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平时却只能在读书杂志上略作涉猎。今年有幸能够跟随老师在黔东南从江县的田间地头里、村落人家中完成了一次极具意义的少数民族戏曲采风活动。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去拜访了当地最有名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侗戏编创艺术家——梁维安老先生。

WINTER

想起那天,空气清新、铃声悦耳,我们坐在清晨的鼓楼下,听梁老先生为我们讲述他与侗族文化之间的特殊故事。

梁老先生说

梁老先生说,自己在青年时,就很热衷于研究侗族的语言文化,但缺乏系统理论的学习让他一直觉得难以为继。那个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一个贫穷村寨里的孩子想考入大学的机会微乎其微。然而他还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终于在38岁时通过成人高考,前往上海戏剧学院进修专业性的戏剧创作。毕业后,他拒绝了名利的诱惑,放弃其他工作的丰厚报酬,坚持来到文化馆工作,一心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也就因此结下不解之缘,这份传承工作一做就是几十年。



因为侗族只有语言并无文字,在传播的过程中甚是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热爱戏剧的他,通过编写剧本,将汉语的剧本结合侗语的发音,让每一场侗戏都注入独具特色的生命力,还邀请亲朋好友在鼓楼下演出,吸引到了社会各界大量的关注。后来,国家逐渐重视侗族文化的发展,邀请他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并给予丰厚的报酬。让人出乎意料是他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应把“传承人”这一职务交给寨子里那些同样热爱民族文化的村民们,他说,只要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弘扬,无论是谁成为“传承人”都一样。


功成必有我

(图右为梁维安先生)

虽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侗族儿女,梁老先生以博大的胸怀把传承民族文化作为己任,为侗族文化奉献了自己大半生的年华,将传承本民族文化作为毕生的追求,为此呕心沥血,久久为功。如今的老先生已八十高龄,却从未放弃过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研究。截至目前,他编创了五十余部剧本,在每一本厚重的手稿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梁老先生对于自己民族的热爱,更能感受到侗族文化在历史岁月中重新焕发出的熠熠光彩和无限生机。

民族特色表演

临别前

临别前,我们同梁老先生谈论了这次从江之行的所见所感。我们发现,如今热爱文化、传承文化的人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大家以青春活力的姿态、朝气蓬勃的面貌投入到民族文化的研究和弘扬当中。当地的官员也常常组织侗戏的演出,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有年轻的音乐老师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致力于对民族特色音乐的研究;还有高校在读研究生通过网上直播带货、助力家乡风采“走出去”,甚至还开办了侗戏演出培训班,让许多小朋友从小就能得到民族艺术文化的熏陶。谈及于此,老先生再次面带笑容的说道:“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本民族的文化了,我这打心底的高兴啊!”


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看着面前这位慈祥而儒雅的老人,我心存敬畏,亦满怀感激。因为他让我明白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作为一个戏剧专业的学生,我不仅仅要练就扎实的专业本领,更是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将自小耳濡目染的文化和历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好文化传承,不负时代使命。习总书记曾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老先生的经历,仿佛是一本厚重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史,每一步路都留下了深重的足迹,让我们看到前路光明,未来可期。传承好一个民族优秀的文化更需要我们青年一辈的学习践行和使命担当。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让我们奏响激情慷慨的青春之歌吧,在时代的浪潮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文、图 | 王科研
编 | 黄琳晗
审 | 刘玉欣



推荐阅读

学法青年,你我同行


学生干部培训 | 班法学院、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优秀心得体会


扫码关注我们

民大学生在线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xuegongdongtai@163.com




点一下“在看”你会更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