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嬗变:加速奔跑的新西安‖用心用情用力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2017-10-19 日报天天看


不忘初心埋头干 打赢脱贫攻坚战


西安鲜花港为农户提供了就业渠道。 (资料照片 记者 王旭东 摄)


  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强调:“要增强紧迫感,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真抓实干,吹糠见米,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致富。”

  面对历史的期待和总书记的嘱托,西安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举全市之力推进精准扶贫,高度关注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高位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切切实实让贫困群众感受到生活的新变化。

  随着党中央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我市再次凝聚起强大合力,吹响冲锋的号角,向脱贫攻坚奔小康发起全面进攻。

  

脱贫攻坚 咬定青山不放松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强调,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一线、查找原因、补齐短板,举全市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贫困人口一日不脱贫,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西安市所有干部的心里都很清楚。

  按照 “宽进严出”等具体标准与要求,经综合研判,西安市全面摸清了扶贫底数:精准确定在册贫困户21324户54192人。

  现在,脱贫攻坚进入了深水期,面对的是一块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市委、市政府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扎实”要求和省委“五新”战略,提出“12345”目标,决心用好“扶贫十招”,掌握“三个要领”,下足“绣花”功夫,举全市之力一手抓精准脱贫、一手抓巩固提升,用力找短板、用情物质帮、用心精神扶,加强扶志扶智,在努力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提升“四率一度”,建设“五美”样板,确定了“两步走”思路,确保到2018年年底,全市贫困县和贫困村全部摘帽,2019年-2020年全面巩固提升,同步够格进入小康社会。

  

三位一体 构建脱贫大格局

  面对贫困地区群众深层次、多维度的致贫原因,我市整合各种力量,促进脱贫攻坚走向深入。目前,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大格局,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积极在贫困地区开展移民搬迁、整村推进等专项扶贫工作。9月份,《西安市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加快实施2061户贫困户的搬迁扶贫。在资金保障上,截至9月20日,中省市县四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投入5.82亿元,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全面提速。

  成立了行业扶贫“八办两组”作战部,各行业部门全面落实中省各项扶持政策,农业、交通、财政、国土、教育、卫生等60多个行业部门制定、完善行业扶贫政策,建立了“1+N”精准扶贫政策体系,一张囊括各行业门类的扶贫大网,正通过各职能部门向业务一线全面覆盖。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统一战线,十个指头弹钢琴,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

  我市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驻军单位、民主党派等社会力量,推动贫困村产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贫困户经营能力、就业能力的提升。目前,市县共组建497支驻村帮扶队伍,实现对391个省定贫困村户的全覆盖,社会各界齐帮共扶的救助合力,正向城市周边的贫困地带精准传导。

  

精准扶贫 对症下药见奇效

  “我以前养过蜂,知道咋管理,我只管养好蜂,合作社统一卖,收的时候天天都有车过来拉。”说起中蜂养殖,蜂农贾广亮特别激动。

  为了彻底挖掉穷根子,鄠邑区玉蝉镇涝峪口村将中蜂养殖作为产业扶贫的突破点,采用“合作代养”,引进专项资金,成为秦岭北麓规模化中蜂养殖的第一名,实现了当年投入、当年见效。

  这只是西安近年来实施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只有找到病根,才能开对药方,归根结底离不开“精准”二字。

  我市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思路,持续加大精准扶贫力度,1-9月,全市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近2.93亿元,用于扶持发展贫困地区主导产业,重点扶持乡村旅游、设施蔬菜、优势林果、畜禽养殖、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涌现出了一批产业扶贫典型村,以及合作社参与型的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面对扶贫取得的阶段成效,我市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产业规模偏小、结构单一、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为此,我市在涉贫区县重点推进花卉苗木、中蜂养殖、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电商等特色产业,用足用活“1+5”产业扶贫资金,对有需求的贫困户实现产业扶贫精准到户全覆盖,继续抓好乡村旅游、中蜂养殖、核桃、猕猴桃和奶山羊等五大主导产业,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

  为了破解农业难增效、农民难增收困局,我市优先推进涉贫区县和贫困村的“三变”改革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三变改革”“四化同步”与“基层建设”协同并举的扶贫模式。

  鄠邑区胡家庄村在秦岭脚下,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通过农地入股、村企合作、集体持股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现代葡萄产业,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4300元提升到今天的14700元,全村实现摘帽脱贫。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这把“金钥匙”,开启了农民增收的“金大门”。

  

真情扶贫 树五个美丽样板

  农民富裕了,农业发展了,还得让农村美起来,这样的生活,才是高质量的小康。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提出,要在努力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提升“四率一度”,建设“五美”样板,带着真情扶贫,努力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打造“美丽村庄、美丽人家、美丽经济、美丽党建、美丽乡风”的样板,让农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

  按照“五美”要求,西安打出了漂亮的“五行拳”:

  建设美丽村庄,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力度,做好农村增绿,以美丽环境创造增收条件、增添脱贫致富底气。

  塑造美丽人家,全力推进“两不愁、三保障”,加快实施危房改造、易地搬迁,让群众住得放心、舒心。

  发展美丽经济,走产业扶贫的路子,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

  夯实美丽党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把基层党支部打造成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提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

  培育美丽乡风,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培育农民群众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靠辛勤劳动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我市始终不忘初心,不停脚步,主动给自己加压力、找毛病、补短板,沿着追赶超越、开拓创新的主干道,朝着“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奋斗目标,开足马力加速前进,一幅小康社会的美丽图景,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围绕群众需求精准帮扶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产业、医疗、捐赠,各种扶贫方式多管齐下。(资料照片 记者 雷伟东 摄)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全市动员,狠下“绣花”功夫,用心、用情、用力促脱贫,做到问题整改和年度任务“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多措并举攻克扶贫疑难杂症

  今年以来,我市各行业部门,围绕群众脱贫需求,下沉资源、统筹推进、合力攻坚,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创业等重点工作亮点纷呈。

  产业扶贫实现全覆盖。全市确立中蜂、奶山羊养殖和苗木花卉、猕猴桃、核桃、食用菌种植以及林业生态、乡村旅游等8大扶贫主导产业,按照每户1万元扶持标准落实产业扶持资金,并按户均不超过5万元标准提供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贴息贷款,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带动式发展模式,对有发展能力的帮助自主发展,对有部分发展能力的通过合作社等实现带动式发展,对无能力的通过量化股份式帮扶。

  目前,全市已落实产业扶贫项目1031个,参与产业扶贫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221个、现代农业园区29家,涌现出周一村猕猴桃合作社、胡家庄村葡萄合作社以及福地牧业、润德公司等一批产业扶贫典型。拓宽生态补偿领域,全面落实生态公益岗位就业脱贫、生态效益补偿增收、林业产业发展致富等脱贫措施,优先在贫困户中选聘护林员。今年,开展林下种养、食用菌生产和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示范项目7个。

  健康扶贫落实有力。建立了包村干部、村干部和村医挂钩一个健康扶贫对象的“三帮一”工作制度,“四重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贫困人口住院“一站式”即时结算达到100%,实际医疗费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个人支付最多不超过3000元。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全部完成。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健康扶贫新措施,长安、蓝田等区县按照健康扶贫“控增量减存量”工作方案,结合贫困户实际,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健康管理方案。目前,全市新农合补偿贫困人口33192人次,总额13663.35万元。

  此外,今年以来我市安全住房建设稳步推进;就业扶贫成效显著;教育扶贫实现零辍学;金融扶贫势头强劲;兜底脱贫实现全保障;资金保障更加有力;做好在册建档立卡脱贫户的工作,对在册建档立卡脱贫户建立访查制度,开创“发展型”扶贫新局面,防止重新返贫。

  

发挥贫困村脱贫的主体作用

  针对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倾向,我市通过激发内生动力,提高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一是开展送爱心、送物资、送岗位、送文化、送信心等“十送”活动。二是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用身边典型教育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三是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对建档立卡贫困村“两委”班子进行补缺和调整,增强村“两委”班子脱贫攻坚的战斗力和执行力,充分发挥贫困村脱贫的主体作用。

  据西安市扶贫办介绍,我市充分发挥城区和开发区帮扶、部门包抓、干部驻村联户的优势,促进脱贫攻坚工作。一是强化驻村联户工作。整合全市帮扶力量,派出497支驻村工作队和24020名帮扶干部开展驻村扶贫,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二是建立“两区帮一县”机制,安排一个开发区加一个经济发达区县帮扶一个贫困县,通过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特色小镇,培育旅游等产业,提高群众致富能力。


开展联户帮扶“十送”活动

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在驻村扶贫干部帮扶下,贫困户告别危房住新房。 (资料照片 记者 谢伟 摄)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用力找短板、用情物质帮、用心精神扶”的帮扶工作要求,今年9月起,西安市联户帮扶“十送”活动正式启动。

  “十送”活动内容主要包括送爱心,结穷亲;送物资,保生活;送清洁,养习惯;送健康,去疾患;送技能,强本领;送岗位,促就业;送生产,增收入;送政策,帮落实;送文化,树理想;送信心,扬志气。

  记者从西安市扶贫办获悉,“十送”作为对联户帮扶干部工作的主要职责被一一细化,列入对帮扶单位考核内容。各单位、各部门组织了本单位联户帮扶干部开展活动,积极为帮扶干部解决困难,提供各种资源支持,主动做好帮扶干部的坚强后盾。

  同时,要求各帮扶干部把“十送”作为帮扶工作的主要内容,认真剖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用心、用情、用力,一点一滴开展帮扶活动,争取多方支持,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全市广大帮扶干部积极响应,立即开展行动,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深受贫困群众欢迎。“双节”前后,广大帮扶干部到帮扶户家中走“亲戚”,给他们送去了月饼、水果、衣物、学习用品等,有的把帮扶户接进城里感受城市生活,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10月8日,周至县竹峪镇丹阳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贺魁带领队员、村干部,组织村民签订了加入集体苗木花卉合作社、实施土地流转合同;10月14日,西安市第一医院来到蓝田县九间房镇韩家坪村,为村民开展“老百姓怎样看心脏病”医疗知识讲座,为韩家坪村村民进行了现场义诊咨询、健康宣教;鄠邑区帮扶干部温化冰帮扶涝店镇东曹村贫困户张长俊,温化冰自掏腰包为其添置了被褥、落地扇、灶具等,协调解决其孙女生病住院的费用难题,整理了庭院、修缮了房屋,还同张老汉商量其儿子和孙子的婚姻问题。

  通过广大帮扶干部一点一滴用心、用情、用力地帮扶,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的关心和关怀,又解决了贫困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升了他们就业、创业和自主经营能力,增强了不等不靠、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用心用情用力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的头等大事。抓好脱贫攻坚这件“头等大事”,全市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决战决胜的勇气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脱贫攻坚,不仅考验着我们对群众的感情、脱贫攻坚的决心,也考验着我们推进产业发展的本领,而根本在于不忘初心,用情用力。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强调,要确保包括低收入群体在内的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这是庄严承诺,也是“军令状”。脱贫攻坚,最根本的是要以贫困者的生产生活改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贫困者拥有获得感和满足感为衡量尺度。正因为始终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将让群众生活更自尊作为价值取向,才使我市脱贫攻坚的目标更加明确,扶贫方式更加精准、更加科学,扶贫效果更能巩固。

  成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策。当前,脱贫攻坚既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走向纵深,要坚持问题导向,要讲究策略、方法。紧盯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我市扎实落实中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围绕一标准、两不愁、三保障、“四率一度”和“五个美丽”样板、实施“七步法”、干好“十件事”……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有效破解各种瓶颈和难题。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打赢脱贫攻坚战,并非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随着这项工作逐渐走向深入,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要用绣花的功夫推进精准脱贫,以实干创造实绩,打赢这场攻坚战,让群众生活更自尊!


编辑∶安之│ 审核:方觉晓

◇◆◇

来源/西安日报  出品/日报总编室

·END·
 西安日报


权威·深度·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