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且忆且思(之十)‖鱼龙混杂好舞台

2017-11-04 终南散人 日报天天看



再没有一个地方能让

身份、地位、职业、收入、文化、年龄

如此悬殊的人,

这般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了。

在这个地方,

大家从不问对方的各种情况,

关注的只是东西的真伪,

品相的好坏,

年代的远近,

价格的高低,

这个地方就是古玩市场。


        古玩,过去叫古董,其实就是过去人使用过的、把玩过的物件,由于人类的怀古怀旧共性,在中外文明史上都曾出现过多次收藏古董的热潮,像咱们泱泱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就出现过五次收藏热潮,前四次分别是北宋时期、晚明时期、康乾时期、清末民初时期,而第五次则是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且至今仍经久不衰。其参与人数之众,热度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均史无前例。说参与人数之众,据各种资料显示,收藏爱好者达七千多万人;说热度之高,又有一个说法,叫“每逢节假日,国人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广场仰头看升旗,另一部分则到地摊低头淘宝。”而此次收藏热度已持续了三十多年,且方兴未艾。

        若要想玩这种被称作成人玩具的古董,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钱,二要有闲。在不喜欢或不懂的人眼里,古董就是破烂,扔了恐怕也没人捡,可在喜欢的人眼里,那就是价值连城的宝贝,是财富的象征,因而古董价值一般都不菲,腰里无钱,是玩不起的。即使手上不差钱,还要有时间去逛市场、下乡淘宝、相互交流玩赏,所以没时间也玩不成。正是因为改革开放,政治昌明,经济腾飞,节假日增多,中国的老百姓才解决了温饱,迈进了小康,许多人才具备了钱、闲。这才催兴了收藏。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仿佛一夜之间,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都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仅以古城西安来讲,就从无到有地先后产生了鼓楼、书院门、大南门、小东门、八仙庵、卧龙巷、大唐西市、无极、欧凯罗、长安路等古玩市场,虽然其间这些市场经营的项目也发生过一些变化,做过一些调整,但基本上都逃不过文化艺术品之类的大框框。

        有了合法的交易市场,天南海北的各种古董也就都来了,祖传的、河道上捡拾的、种地时刨出来的、古墓里盗挖的、纷纷汇聚于此,上至夏商周的青铜器,中有汉唐的砖瓦、下至民国的瓷盘瓷碗,最晚的还有改革开放前的传统农具,真的假的,半真半假的,配之以各种动听的故事传说,指天发誓,拍胸保证,跺足抹泪,每天都在这儿精彩绝伦地演绎着。东西来了,人也到了,退了休的或在岗的高官,在同盗墓贼争论着物品的用途,反正谁也不知对方是干啥的;著作等身的文豪巨匠,与目不识丁的农民探讨着东西的年代;亿万富豪为了几十元钱同地摊主争得面红耳赤,非要让地摊主去请一碗羊肉泡,或再给搭一件东西……

        其实,不要小看了摆摊的、开店的、盗墓的,客观地讲,这些人的专业知识、视伪辨真的本领可能远远高于一些在电视上侃侃而谈的名家学者。不闻前几年,一位藏界巨擘上了一趟市场,竟然惊喜万分地“发现收购”了一把越王勾践的宝剑,而第二次去竟然又“发现”了很多把吗?连声名赫赫的大家都上当受骗,可见这些摆摊者的水平之高。其实,这些人长期接触的都是生坑里的真品文物,理论上虽不知道多少,但见的多了,闭着眼也知道真假。许多人还是造假者或是高仿品的始作俑者,而造假和高仿制作均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靠臆想造出来的只是臆造品,也就是一眼假的垃圾,骗不了人的。

        说穿了,只有古玩市场才可用鱼龙混杂来形容,也只有古玩市场才将社会的最顶端与最底层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这都是古董或曰文物的商品特殊性造成的。在这地方,本身就是最高的与最低的、最富的与最穷的、最有文化的与最无赖的在打交道、做交易,试想,离开了这个特殊的地方,两者之间谁还理谁,或是你想理人家,人家认识你是谁啊?

        人间万象,世间百态,鱼龙混杂的古玩市场真是个绝佳的好舞台。


编辑∶安之│ 审核:方觉晓

◇◆◇

图片来源/网络  出品/日报总编室

·END·
 西安日报


权威·深度·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